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 > 朱敦儒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全文及赏析

2024-06-02 〔古代文学〕 朱敦儒 宋词

●临

【作者: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鉴赏】

此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词中对离情别绪的抒写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个人身世中寄托亡国之悲,集中描写一场巨大的事变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毁灭以及当事者这场灾难中产生的心灵感受,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大悲剧,这就大大地开拓了词境,赋予它广阔的社会现实意义。

词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从金兵攻占汴京写起。直自凤凰城破后,指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占。凤凰城,汉唐长安的美称,以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得名(见《三辅黄图》),这里借指宋都。擘钗破镜分飞,喻夫妻离散。擘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而破镜一事,则见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以直自句起,一上来就暗示汴京失守之前,主人公生活平静,家庭 聚,十分美满。但作者又把这一切都推到幕后,只从美好事物的消失写起,便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不能自己地去寻味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与现实形成强烈对照的往事。这就是前辈词论家所说的扫处即生之法,使全词从开头便抓住了读者。

同时,就前后的关系而言,这首句词又明确 待了次句擘钗破镜的缘由。擘与破,都是使动词,这就是说,钗非自擘,镜也非自破。而分飞二字,又递进一层,暗示着这场离散的程度,并为下文埋下伏笔。从用典上来看,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擘钗,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之破镜,皆因战乱所致,作者用来反映主人公靖康之难中的遭遇,可谓妙合无痕。

天涯海角信音稀句是对分飞作进一步的阐发。亲人离散于天涯海角,无由寻觅。金兵攻下汴京后,许多人抛妻别子,流落 南,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那一 之隔,竟他心中引起天涯海角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内容是很丰富的。正是金兵的进攻,才生生将亲人拆散,而这条 便有了万水千山的分量。因此,天涯海角虽是极言之,却蕴涵着相当的历史真实。信音稀,实际上是说音讯全无。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是主人公对亲人所之处的揣想。辽海,泛指辽东滨海之地,亦即上句的海角。玉关,即玉门 关,今甘肃敦煌县西北,亦即上句的天涯。这两句虽都是借辽远的边关,表现主人公对亲人流落的焦虑,其中却又有宾主。金兵攻宋是从辽海而来,他们常把所掳的宋朝臣民带回去为。因此,作者的重点是指辽海,玉关不过是陪衬而已。此处,作者将乐府诗简质的 待性描写,转化为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梦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主体与客体,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主人公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同时,这两句也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升华。因为,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北方,更找不到亲人的踪迹,而这一切,他都借助梦境加以实现,实际是对现实的一种变相抗争。再者,魂断的描写也有着很深的涵义。作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词,作者不可能对主人公所牵挂的情事作详细的 待,但是,他却暗示了主人公对亲人处境的深深忧虑。

词上片写离别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

过片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承上启下这里的星,显然是指牵牛和织女。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一年一度的天河会,虽然算不得美满,可比起自己,却是强过百倍。对比之下,主人公当然会更加体会到这漫长的十四年,是多么坚固,多么难以消磨。盼来盼去,望穿双眼,仍是不见人归。那么,人归二字,究竟属谁?是指亲人来到自己身边呢,还是指自己归回北方,与亲人 聚?显然是后者。因为主人公明白,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只有收复了失地,彼此才能结束流离生活,回到故乡,重新 聚。而以如何领起的这一问句,浸透着他个人的失望,也浸透着一个民族的失望。

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他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他心头的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以其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 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这句看似觉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

作者最后写下了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二句作为全词的结尾,也作为对作品整体感情的概括。塞字,承上辽海和玉关。塞雁可以是眼前之景,作者对此触物起兴。作为一种年年准时经过的候鸟,寒雁能克服一切大自然的障碍,勇敢地向目的地进发,相形之下,主人公由衷地感到人不如雁。而中国古代传统上有着鱼雁传书的传说,因此,雁就又带有双关意味,暗承前天涯海角信音稀一句。十四年来,他一次次地关注着那边塞飞来的大雁,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而时光不断地飞逝过去,结果仍是信音稀。写到这里,连鱼雁传书这样美丽的幻想也不复存了,可见现实是何等的残酷。词人看来,人的重逢固然最好,即便能够信音相通也聊可慰藉,而现,二者都成了泡影,那么,主人公的心情不得不较之过去任何时候更为沉重了。

这首词的妙处于将十四年间国破家亡,到处流浪的种种切身经历浓缩于一瞬,集中笔墨描写战乱时最富表现力的一段。此词不仅拓展词这种文学样式的表现范围,而且小中见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悲剧,其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