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书译注 > 黄石公

安礼章第六

2024-02-04 〔素书译注〕 黄石公 黄石 译注 安礼章

安而履之之谓礼。

张注

安者,定也。礼者,人之大体也。此章之内,所明承上接下,以显尊卑之道理。

王氏曰

第一则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

怨在不舍小过。

解读抓住别人的小过错不放,会招致怨恨。

王氏曰贤良人之过,君子不念旧恶。人有小怨,不能忘舍,常怀恨心;人生疑惧,岂有报效之诚?事不从宽,必招离怪之怨。

第二则 虑深远则计谋成

患在不预定谋。

解读不事先做好谋划,就会发生祸患。

王氏曰人无远见之明,必有近忧之事。凡事必先计较,谋筹必胜,然后可行。若不料量,临时无备,仓卒难成。不见利害,事不先谋,返招祸患。

第三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解读时刻想着积德行善就可以获得幸福,而多行不义就会遭受灾难。

张注善积则致于福,恶积则致于祸。无善无恶,则亦无福无祸矣。

王氏曰人行善政,增长福德;若为恶事,必招祸患。

第四则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解读百姓饥饿是因为不重视农业、不重视农民,百姓冬天忍受寒冷是因为不勤于纺织。国家安宁是因为得到了人才,国家遭遇危机是因为人才流失。富裕是因为勤劳节俭,贫穷是因为不善于把握时机。

张注唐尧之节俭,李悝之尽地利,越王勾践之十年生聚,汉之平准,皆所以迎来之术也。

王氏曰懒惰耕种之家,必受其饥;不勤养织之人,必有其寒。种田、养蚕,皆在于春;春不种养,秋无所收,必有饥寒之患。

国有善人,则安;朝失贤士,则危。韩信、英布、彭越三人,皆有智谋,霸王不用,皆归汉王;拜韩信为将,英

布、彭越为王;运智施谋,灭强秦,而诛暴楚;讨逆招降,以安天下。汉得人,成大功;楚失贤,而丧国。

富起于勤俭,时未至,而可预办。谨身节用,营运生财之道,其家必富,不失其所。贫生于怠惰,好奢纵欲,不务其本,家道必贫,失其时也。

第五则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解读处于统治地位的人反复无常、言行不一,属下就会心存疑虑。

张注躁静无常,喜怒不节,群情猜疑,莫能自安。

王氏曰喜怒不常,言无诚信;心不忠正,赏罚不明。所行无定准之法,语言无忠信之诚。人生疑怨,事业难成。

第六则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解读轻视上级就会招来罪祸,侮辱下属就会失去亲信。

张注轻上无礼,侮下无恩。

王氏曰承应君王,当志诚恭敬;若生轻慢,必受其责。安抚士民,可施深恩厚惠;侮慢于人,必招其怨。轻蔑于上,自得其罪;欺罔于人,必不相亲。

第七则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解读不重用身边的臣子,远方的臣子就会产生轻视叛逆之心。

张注淮南王言:去平津侯如发蒙耳。

王氏曰君不圣明,礼衰法乱;臣不匡政,其国危亡。君王不能修德行政,大臣无谨惧之心,公卿失尊敬之礼,边起轻慢之心。近不奉王命,远不尊朝廷;君上者,须要知之。

第八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解读自己怀疑自己,就不会相信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就不会怀疑别人。

张注暗也。明也。

王氏曰自起疑心,不信忠直良言,是为昏暗;己若诚信,必不疑于贤人,是为聪明。

第九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枉士无正友。

解读狂妄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善良的朋友。

张注李逢吉之友,则八关十六子之徒是也。

王氏曰谄曲、奸邪之人,必无志诚之友。

第十则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曲上无直下。

解读品行不端的上位者不会有正直的部下。

张注元帝之臣,则弘恭、石显是也。

王氏曰不仁无道之君,下无直谏之士。士无良友,不能立身;君无贤相,必遭危亡。

第十一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解读在动荡不安的国家,有贤能的人得不到任用;在政治腐败、治理混乱的国家,善良的人无法施展才能。

张注非无贤人、善人,君不能用故也。

王氏曰谗人当权,恃奸邪害忠良,其国必危。君子在野,无名位,不能行政;若得贤明之士,辅君行政,岂有危亡之患?纵仁善之人,不在其位,难以匡政、直言。君不圣明,其政必乱。

第十二则 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解读求贤若渴的人非常渴望贤才的到来,在得到贤才之后就会感到非常快乐,并且厚待他们。

张注人不能自爱,待贤而爱之;人不能自养,待贤而养之。

王氏曰若要国治民安,必得贤臣良相。如周公摄政辅佐成王,或梳头、吃饭其间,闻有宾至,三遍握发,三番吐哺,以待迎之。人欲要成就国家大事,周公忧国、爱贤,好名至今传说。

聚人必须恩义,养贤加以重禄。恩义聚人,遇难危舍命相报;重禄养贤,辅国事必行中正。如孟尝君养客三千,内有鸡鸣狗盗者,皆恭养、敬重于他。后遇患难,狗盗秦国孤裘,鸡鸣函谷关下,身得免难,还于本国。孟尝君能养贤,至今赞说。

第十三则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解读国家将要称霸的时候,有贤能的人都会争相来归附;国家快要灭亡的时候,贤才就会先行躲避。

张注赵杀鸣犊,故夫子临河而返。若微于去商,仲尼去鲁是也。

第十四则 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物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解读土地贫瘠,农作物无法丰收;沟渠浅窄,大鱼无法畅游;树木干秃,大的禽鸟不会栖息;树林稀疏,大型动物无法居住。

张注此四者,以明人之浅则无道德,国之浅则无忠贤也。

王氏曰地不肥厚,不能生长万物;沟渠浅窄,难以游于鲸鳌。君王量窄智浅,不容正直贤臣;忠良不遇明主,岂肯尽心于朝。高鸟相林而栖,避恶求安;贤臣择主而佐,立事成名。树无枝叶,大鸟难巢;林若稀疏,虎狼不居。君王心志不宽,仁义不广,有谋智之人,必不相助。

第十五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解读山过高又太过陡峭,容易崩塌;河泽里的水过满,就很容易溢出来。

张注此二者,明过,高过,满之戒也。

王氏曰山峰高崄,根不坚固,必然崩倒。君王身居高位,掌立天下,不以修仁行政,无贤相助,后有败国亡身之患。池塘浅小,必无江海之量;沟渠窄狭,不能容于众流。君王治国心量不宽,恩德不广,难以成立大事。

第十六则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辱。

解读放弃宝玉而选取石头,这样的人是有眼无珠的盲人;即使羊披上虎皮,但其本质还是柔弱的,必会招来辱身之祸。

张注有目与无目同,有表无里与无表同。

王氏曰虽有重宝之心,不能分拣玉石;然有用人之志,无智别辨贤愚。商人探宝,弃美玉而取顽石,空废其力,不富于家。君王求士,远贤良而用谗佞,枉费其禄,不利于国。贤愚不辨,玉石不分;虽然有眼,则如盲暗。

羊披大虫之皮,假做虎的威势,遇草却食;然似虎之形,不改羊之性。人倚官府之势,施威于民,见利却贪,虽妆君子模样,不改小人非为。羊食其草,忘披虎皮之威;人贪其利,废乱官府之法,识破所行谲诈,返受其殃,必招损己、辱身之祸。

第十七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解读如果提衣服时不抓领子,就会把衣服拿倒;如果走路的时候不看地面,就会跌倒。

张注当上而下,当下而上。

王氏曰衣无领袖,举不能齐;国无纪纲,法不能正。衣服不提领袖,倒乱难穿;君王不任大臣,纪纲不立,法度不行,何以治国安民?举步先观其地,为事先详其理。行走之时,不看田地高低,必然难行;处事不料理顺与不顺,事之合与不合;逞自恃之性而为,必有差错之过。

第十八则 夫将者,国之辅也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解读房子的梁柱不坚固,房屋就会倒塌;辅助国政的人过于软弱无能,国家就会倾覆。

张注才不胜任谓之弱。

王氏曰屋无坚柱,房宇歪斜;朝无贤相,其国危亡。梁柱朽烂,房屋崩倒;贤臣疏远,家国倾乱。

第十九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解读脚受了寒,就会伤及心脏;百姓生了怨恨之心,就会使国家受损。

张注夫冲和之气,生于足,而流于四肢,而心为之君,气和则天君乐,气乖则天君伤矣。

王氏曰寒湿之灾,皆起于下。若人足冷,必伤于心;心伤于寒,后有丧身之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安乐,各居本业,国无危困之难。差役频繁,民失其所;人生怨离之心,必伤其国。

第二十则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解读山体要崩塌的时候,其下的根基会先毁坏;国家将衰败的时候,民生会先受到损害。

张注自古及今,生齿富庶,人民康乐;而国衰者,未之有也。

王氏曰山将崩倒,根不坚固;国将衰败,民必先弊,国随以亡。

第二十一则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解读树根干枯了,枝叶一定会腐朽;民众困顿,那国家就会败亡。

张注长城之役兴,而秦国残矣!汴渠之役兴,而隋国残矣!

王氏曰树荣枝茂,其根必深。民安家业,其国必正。土浅根烂,枝叶必枯。民役频繁,百姓生怨。种养失时,经营失利,不问收与不收,威势相逼征;要似如此行,必损百姓,定有凋残之患。

第二十二则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解读和已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一定会翻车,和灭亡的国君做同样的事也一定会灭亡。

张注汉武欲为秦皇之事,几至于倾;而能有终者,末年哀痛自悔也。桀纣以女色亡,而幽王之褒姒同之。汉以阉宦亡,而唐之中尉同之。

王氏曰前车倾倒,后车改辙;若不择路而行,亦有倾覆之患。败国昏乱之君,不行仁政,若与所为事同,后必灭亡。如吴王夫差宠西施,子胥谏不听,自刎于姑苏台下。子胥死后,越王兴兵破了吴国,自平吴之后,迷于声色,不治国事;范蠡归湖,文种见杀。越国无贤,却被齐国所灭。与覆车同往,与亡国同事,必有倾覆之患。

第二十三则 以人为鉴, 可知得失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解读见过之前发生的不幸的事,就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发生类似的事;厌恶前人做过的恶行,就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

张注已生者,见而去之也;将生者,慎而消之也。恶其迹者,急履而恶,不若废履而无行。妄动而恶知,不若绌动而无为。

王氏曰圣德明君,贤能之相,治国有道,天下安宁。昏乱之主,不修王道,便可寻思平日所行之事,善恶诚恐败了家国,速即宜先慎避。

第二十四则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解读恐惧危险的人能获得安全,害怕死亡的人能得以生存。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只要合乎道义,就能吉祥幸福;不符合道义,就会凶险莫测。吉祥之人,所有的福气都会汇聚到他身上;不祥之人,所有的灾祸都会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而是自然的规律。

张注有道者,非己求福,而福自归之;无道者,畏祸愈甚,而祸愈攻之。岂其有神圣为之主宰?乃自然之理也。

王氏曰得宠思辱,必无伤身之患;居安虑危,岂有累己之灾。恐家国危亡,重用忠良之士。疏远邪恶之徒,正法治乱,其国必存。行善者,无患于己;为恶者,必伤其身。正心修身,诚信养德,谓之有道,万事吉昌。心无善政,身行其恶;不近忠良,亲谗喜佞,谓之无道,必有凶危之患。为善从政,自然吉庆;为非行恶,必有危亡。祸福无门,人自所召;非为神圣所降,皆在人之善恶。

第二十五则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解读决策正确,才不会遭遇祸患;没有深谋远虑,就不能避免眼前的忧患。

王氏曰行善从政,必无恶事所侵;远虑深谋,岂有忧心之患。为善之人,肯行公正,不遭凶险之患。凡百事务思虑远行,无恶亲近于身。

第二十六则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同志相得。

解读志趣相投的人一定会情投意合、相得益彰。

张注舜则八元八凯,汤则伊尹,孔子则颜回是也。

王氏曰心意契合,然与共谋。志气相同,方能成名立事。如刘先主与关羽、张飞心相同,拒吴敌魏有定天下之心。汉灭三分,后为蜀川之主。

第二十七则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同仁相忧。

解读都怀有仁善之心的人,一定会互相担忧、关心彼此。

张注文王之闳、散,微子之父师、少师,周旦之召公,管仲之鲍叔也。

王氏曰君子未进,贤相怀忧;谗佞当权,忠臣死谏。如卫灵公失政,其国昏乱,不纳蘧伯玉苦谏,听信弥子瑕谗言,伯玉退隐闲居,子瑕得宠于朝。上大夫史鱼见子瑕谗佞而不能退,知伯玉忠良而不能进。君不从其谏,事不行其政,气病归家,遗子有言:吾死之后,可将尸于偏舍,灵公若至,必问其故,你可拜奏其言。灵公果至,问何故停尸于此?其子奏曰:先人遗言:见贤而不能进,知谗而不能退,何为人臣?生不能正其君,死不成其丧礼!灵公闻言悔省,退子瑕,而用伯玉。此是同仁相忧,举善荐贤,匡君政国之道。

第二十八则 多行不义必自毙

同恶相党。

解读为非作歹的人会结党营私。

张注商纣之臣亿万,盗跖之徒九千是也。

王氏曰谗言在位,不行善政,昏乱国家。谄佞居官,恣意为恶,丧亡天下。如汉献帝昏懦,十常侍弄权,闭塞上下,以奸邪为心腹,用凶恶为朋党。不用贤臣,谋害良相;朝廷失政,诸侯有不伏之心;天下凶荒,英雄起侵夺之志。曹操奸雄,董卓谋乱,不能禁治,后有败亡之祸。此是同恶为党,昏乱家国,不行仁政,丧亡天下。

第二十九则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同爱相求。

解读爱好相同的人会互相访求。

张注爱利,则聚利之臣求之;爱武,则谈兵之士求之;爱勇,则乐伤之士求之;爱仙,则方术之士求之;爱符瑞,则矫诬之士求之。凡有爱者,皆情之偏、性之蔽也。

王氏曰忠臣辅国,助君之德。谗佞败国,掌君之德。如燕王好贤,筑黄金台,招聚英豪,用乐毅而保全其国;隋炀帝爱色,建摘星楼宠萧妃,而丧其身。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信用忠良,国必有治;亲近谗佞,败国亡身。此是同爱相求,行善为恶,成败必然之道。

第三十则 嫉妒生于利欲,而不生于贤美

同美相妒。

解读同为倾国倾城的佳丽,会互相嫉妒。

张注女则武后、韦庶人、萧良娣是也。男则赵高、李斯是也。

第三十一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同智相谋。

解读智谋相当的人,会互相算计。

张注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

第三十二则 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同贵相害。

解读权势相当的人,会彼此倾轧、相互残害。

张注势相轧也。

王氏曰同居官位,其掌朝纲,心志不和,递相谋害。

第三十三则 朋友,以义合者

同利相忌。

解读追求同样利益的人,会彼此猜忌、相互迫害。

张注害相刑也。

第三十四则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解读有共同语言的人,更容易沟通,愿意彼此呼应。

张注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相感应也。

第三十五则 君子淡似亲,小人甘以艳

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

解读性格差不多的人会互相依靠;有着相同道义的人,彼此会很亲近;都处在同样困难中的人会互相帮助,同渡难关。

张注六国合从而拒秦,诸葛通吴以敌魏。非有仁义存焉,特同难耳。

王氏曰圣德明君,必用贤能良相;无道之主,亲近谄佞谗臣;楚平王无道,信听费无忌,家国危乱。唐太宗圣明,喜闻魏徵直谏,国治民安,君臣相和,其国无危,上下心同,其邦必正。强秦恃其威勇,而吞六国;六国合兵,以拒强秦;暴魏仗其奸雄,而并吴蜀,吴蜀同谋,以敌暴魏。此是同难相济,递互救应之道。

第三十六则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同道相成。

解读在同一道路上的人,会互相扶持,共成大事。

张注汉承秦后,海内凋敝,萧何以清静涵养之。何将亡,念诸将俱喜功好动,不足以知治道。时曹参在齐,尝治盖公、黄老之术,不务生事,故引参以代相。

王氏曰君臣一志,行王道以安天下;上下同心,施仁政以保其国。萧何相汉镇国,家给馈饷,使粮道不绝,汉之杰也。卧病将亡,汉帝亲至病所,问:卿亡之后谁可为相?萧何曰:诸将喜功好勋俱不可,惟曹参一人而可。萧何死后,惠皇拜曹参为相,大治天下。此是同道相成,辅君行政之道。

第三十七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解读从事同一技艺的人,会互相窥探。精通同一技巧的人,会互相较量,争得胜负。

张注李醯之贼扁鹊,逢蒙之恶后羿是也。规者,非之也。公输子九攻,墨子九拒是也。

王氏曰同于艺业者,相观其好歹;共于巧工者,以争其高低。巧业相同,彼我不伏,以相争胜。

第三十八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解读以上这些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为人处事方面,不可违背。

张注自同志下皆所行,所可预知。智者,知其如此,顺理则行之,逆理则违之。

王氏曰齐家治国之理,纲常礼乐之道,可于贤明之前请问其礼;听问之后,常记于心,思虑而行。离道者非圣,违理者则不贤。

第三十九则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解读放任自己却去教育他人,这样别人一定不会听从他说的话;只有端正自己的行为,再去教化别人,他人才会顺从。

张注教者以言,化者以道。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教之逆者也。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化之顺者也。

王氏曰心量不宽,见责人之小过;身不能修,不知己之非为。自己不能修政,教人行政,人心不伏。诚心养道,正己修德。然后可以教人为善,自然理顺事明,必能成名立事。

第四十则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解读违背了天地人事的常理,就很难让他人顺从自己;顺应天理去做事,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不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顺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事情就会顺理成章地做好。

张注天地之道,简易而已;圣人之道,简易而已。顺日月,而昼夜之;顺阴阳,而生杀之;顺山川,而高下之;此天地之简易也。顺夷狄而外之,顺中国而内之;顺君子而爵之,顺小人而役之;顺善恶而赏罚之。顺九土之宜,而赋敛之;顺人伦,而序之;此圣人之简易也。夫乌获非不力也,执牛之尾而使之却行,则终日不能步寻丈;及以环桑之枝贯其鼻,三尺之绳縻其颈,童子服之,风于大泽,无所不至者,盖其势顺也。

王氏曰治国安民,理顺则易行;掌法从权,事逆则难就。理事顺便,处事易行;法度相逆,不能成就。

第四十一则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解读如果能够按着这样的道理做事,那么,修身、齐家、治国都可以做得很好。

张注大小不同,其理则一。

王氏曰详明时务得失,当隐则隐;体察事理逆顺,可行则行;理明得失,必知去就之道。数审成败,能识进退之机;从理为政,身无祸患。体学贤明,择善行仁,保终吉矣。

更新于:7个月前

译文

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黄石公著,宋张商英注。后人经考证,认为此书乃张商英所伪撰。全书一卷六篇,篇目及内容是:《原始章第一》,论述有志于天下者首先要取得统治天下权力的政治主张及思想体系,“道不可以无始”;《正道章第二》,论述任人用人都要用人中之俊,人中之豪,人中之杰,“道不可以非正”;《求人之志章第三》,论述了帝王、将相和谋臣的安身立命都应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志不以妄求”;《本德宗道章第四》,基本内容为15术,是对为政于天下的帝王、将相、谋臣的针砭之术。所谓本德宗道,最根本的要取得统治天下的权力以及治理天下的政道,“本、宗不可以离道德。”《道义章第五》,基本内容为48宜,其涵义是应临机制敌、临敌应变,而且在当时要符合一定思想标准,这样才能昭信义于天下。《安礼章第六》,主要讲53条事理与自然之理,有理就有礼,有礼就更有理,“理”指治理国家、军队的事理与自然之理的“治理”。全书围绕“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展开论述,主张“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此书十分重视谋略的制定,指出:“长莫于博谋”、“阴谋外泄者败”、“患在不预定谋”。此书是一本针砭封建王朝的统治术、用人术、理财术的著作,虽可能系张商英所伪撰,但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基础介绍

黄石公

黄石公

素书译注黄石,译注,安礼章黄石公安礼章第六_素书安礼章第六读后感,安而履之之谓礼。张注安者,定也。礼者,人之大体也。此章之内,所明承上接下,以显尊卑之道理。王氏曰第一则 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怨在不舍小过。解读抓住别人的小过错不放,会招致怨恨。王氏曰贤良人之过,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