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泰山以南,靠近津浦路,有一个著闻世界的胜地,叫做曲阜。每年无数国内外人士从老远来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孔林。
这孔林是一丛苍劲参天的柏树和桧树,中间点缀着古旧的牌坊和楼台,穿透着一湾清浅的流水。林内藏着一个古墓,碑上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墓是受着二千五百多年的珍重护惜,因为墓中人是受着二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的崇拜。
你道这墓中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假如你早生半个世纪左右,你开始上学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的像叩头,上了学一两年便得背诵他的言行的记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做《论语》),往后还得背诵他所编订过的几种教本。这些言行录和教本都是所谓经典。那时,你若要做一个学者,一生的主要工作便是研究前人对于这些经典的注解;你若参加国家的考试,所出的题目,大部分就是这些经典里的话,让你作文章来说明。
这墓中人是谁?他氏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二)
他的墓碑上虽然题着文宣王,他生时却不是什么王侯。那徽号是后人追加给他的。他出身很寒微。他虽然做过短期的大官,却没有什么权柄。他是以一个教学先生著名的,也以一个教学先生终老。不过他的先世可是很阔的贵族,他的远祖并且数到商朝最末的第二个王,帝乙。
从帝乙到孔子,其间有一大段历史。
原来商朝传了约五百年,给一个以岐山一带为根据地的周民族灭了(周民族原先是臣属于商朝的)。他们所建立的新朝叫做周朝,周朝的第一个王叫做武王。在周朝,中国依然还没有真正统一。武王以下的三世,共在王畿外分封了好几百个属国(这些国的君王都是世袭的),其中国名可考的也有一百四十多。现在单表两国:宋和鲁。宋是武王为留给先朝一点余地,拿来封帝乙的一个儿子的,即以商朝的旧都(商丘)为国都。鲁是武王的兄弟周公的封地,其都城即现今的曲阜。孔子的先世乃是宋公室(即国君的一家)的一支派,因内乱避难而迁到鲁国的。他们一离开本国,自然就丧失了世袭的贵族资格了。
孔子以西元前五五二年生于曲阜附近的一个村落。
他壮年以前的事迹,我们知道的极少,只有两点可说。第一,他是在伶仃孤苦中长大的。他三岁就死了父亲,也没有叔伯的提携,而且家里很贫困。他是全靠赤手奋斗而出人头地的。第二,他从少就好学好问,多材多艺。他决不只读死书。年纪很轻,就出去谋生,先后给贵族管理过会计和牧畜,都非常称职。
在三十岁左右,孔子的学问大成,名闻全鲁国,并且吸引了很多的生徒。
(三)
和孔子同时,或在孔子前后,不少以教学为业的人。为什么惟独孔子受着二千五百多年全中国一致的崇拜呢?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有三点最值得注意。
第一,是他的人格的伟大。他没有在战场上立过惊天动地的功勋,也没有在政治上做过扶危定倾的事业。他只靠他的德行使得人人对他低头。然而他的德行,说来也是平平无奇的,只是别人做不到。假设你在他门下受业,你会遇见一个怎样的先生呢?他的衣冠总是整齐而合宜的;他的视盼,温和中带有严肃;他的举止,恭敬却很自然。他平常对人朴拙得像不会说话,但遇着该发言的时候,却又辩才无碍,间或点缀以轻微的诙谐。他永远是安静舒适的。他没有忧虑,也没有怨恨。他一点也不骄矜,凡有所长的,他都向请教。便是他和别人一起唱歌,别人若唱的好,他必请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着。无论待怎样不称意的人,他总要亲者不失其为亲,故者不失其为故。他的穷朋友生时随便在他家里食宿,死后若无人收敛,他便替殡葬。他对一切人抱着三个理想:年老的得到慰安,年幼的得到爱抚,朋友以诚信相待。
第二,他的遗教几乎包涵了所有重要的道德真理。除了以身作则外,他对门弟子还留下许多道德的训言,大部分记录在《论语》里。此等训言许多是永久适用,而任何人若接受了,会终身受益的。此等训言,这里不能尽述,但也无须尽述,因为,依照孔子的意思,它们是有一条贯通的原则的,那便是忠恕。忠是尽自己的责任,和尽心替别人打算。恕呢?有一次,一个门弟子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答道,有,那便是恕: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第三,孔子在我们教育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在孔子以前,教育是专为贵族而设的,教育也专靠着贵族生活,而且只有贵族才会造就高深的学识。孔子是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大学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努力去把教育平民化的人。他广收生徒,不分贵贱贫富,不拘修金多少。便是只拿一束干肉,来做贽礼的(这时的规矩,凡去拜会一个生人得带些礼物,叫做贽),他也不拒绝。对于当时别的教师,这可不行的。孔子所认识自己生平的特长只是好学不厌,诲人不倦。他是深深感觉到教育事业的乐趣和价值的。凭他的人格和学识,加以教诲的热心,所以他的门弟子许多是名闻列国的贤才,其事迹见于记载的也有二三十人。后人传说他门下先后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虽然有点夸张,恐竟去事实不远。论生徒的品类之杂,数目之多,及成就的人才之众,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都是仅有的。无怪后世的读书人都尊他为至圣先师了。
(四)
孔子不仅是一个教育家,并且是一个政治的改革运动者。
在孔子的时代,周朝的王室久已衰微。在孔子生前二百一十八年,即西元前七七○年,周王因为边境蛮族西戎(又名犬戎)的压迫,把国都从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东迁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县),同时把岐山以西的地方封立了一个秦国,让它去对付西戎。这次迁都是一件划分时代的大事。后人称东迁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自东迁以后,周朝的王畿大大的缩小,周王的势力大大的削减,他的号令越发不能行于列国。列国的君主,即所谓诸侯者,于是强的侵凌弱的,众强和众弱之间又彼此相争。内战不断的发生,人民可就苦了。
孔子是要拯救人民的。他的政治主张是要列国尊重王室,拥护王权,遵守从前武王、周公所定的一切规矩,并且在周王的统治之下,和平地相处。
孔子也曾在鲁国做过三年的司寇(掌捕治盗贼及其他刑犯的最高官吏),但始终不能得到鲁国的政权。他在解除司寇职后,率领着一群弟子,奔走于列国之间,作政治运动,凡十几年。他向好些诸侯竭诚劝说,希望有一个能听他的主张,用他执政,但终无所遇。
他最后回到鲁国时,已将近七十岁。又过了四五年,便病死,那是在西元前四七九年。
他死后,群弟子把他葬在鲁都城北泗水边,即现在的孔林。群弟子并为他服丧庐墓三年,然后洒泪分手。弟子们和别些鲁人靠他的坟墓往下的有一百多家,成功了一条孔里。这孔里的遗址,今尚可寻。
更新于:4个月前基础介绍
张荫麟
儿童中国史孔子,中国史,儿童,张荫麟张荫麟二 孔子_二孔子生平,(一)在泰山以南,靠近津浦路,有一个著闻世界的胜地,叫做曲阜。每年无数国内外人士从老远来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孔林。这孔林是一丛苍劲参天的柏树和桧树,中间点缀着古旧的牌坊和楼台,穿透着一湾清浅的流水。林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