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君书译注 > 商鞅

修权第十四

2024-07-31 〔商君书译注〕 商鞅 译注 商鞅 商君书

本篇导读

修权,即整治权力。本篇主要为如何行使权力指明了方向。法制、信任和权力是令国家安定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权力为君主所独自控制,那君主该如何运用权力?本篇指出,应先划出公和私的界线,做到公私分明,为法令的执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再行赏赐和刑罚,在臣民中建立起信任,从而论功行赏,任贤与能。否则,一旦以权谋私,就会形成小人当道、奸臣鱼肉百姓的局面。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1],而不以私害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2]。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3],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4],则民傲死[5]。凡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6]。故明主任法[7]。明主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8]。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

[1]分:职分。

[2]端:开始。

[3]克:能。

[4]致其刑:执行刑罚。

[5]傲死:不怕死。

[6]约:枢纽。

[7]任:采用。

[8]违:避。

译文

国家之所以能安定,有三个因素:一是法制,二是信任,三是权力。法制,是君臣共同持守的;信任,是君臣共同建立的;权力,是君主独自控制的。君主掌控不了权力就危险了。君臣抛弃法律只顾私利,国家必定混乱。所以设立法制明确职分,不以私利而损害法制,社会就会安定。君主独掌权力控制人民就树立了威信。人民相信君主的赏赐,那么就能建立功业;相信君主的刑罚,奸邪就无由萌生。只有贤明的君主才会爱惜权力重视信任,不用私利损害法制。所以君主说了很多嘉许的话而不能给予赏赐,臣下就不会为他效命;屡次颁布严厉的法令而不执行刑罚,人民就会轻视死刑。凡是赏赐,都是文治;而刑罚,是武治。文治与武治,是法制的枢纽。所以贤明的君主是采用法制的。贤明的君主不受蔽塞叫明,不受欺骗叫察。所以重赏建立信任,重罚建立威严。(赏赐)不遗漏疏远的人,(刑罚)不回避亲近的人。这样臣子就不会蒙蔽君主,百姓就不会欺骗君主。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县权衡[9],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10],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倍法度而任私议[11],皆不知类者也[12]。不以法论知、罢、贤、不肖者[13],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14],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故民不争。授官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15],则战士不用。

[9]县:同悬,系上的意思。权衡:量度物体重量的工具。权,秤锤。衡,秤杆。

[10]意:估计。

[11]倍:同背,背向,这里指背道而驰。

[12]类:条例。

[13]罢:办事能力差的人。

[14]程:规章。

[15]赋:赋予。

译文

世上的统治者,大多数抛开法制而任由私下议论,这是国家混乱的原因。先王悬起秤砣和秤杆,确定尺和寸,这些现在大家都还在沿用,因为其标准明确。如果抛开秤砣和秤杆来判断轻重,废去尺寸来估计长短,即便可以估计准确,商贩也不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那样不精确。所以,法制是国家的权衡。违背法制而采用私人意见,都不了解法例。不用法制来评定谁是有智慧的人、谁是办事能力差的人、谁是贤明的人、谁是不成材的人,只有尧,但不是人人都是尧。所以先王知道不可任由私议和称誉个人来治理国家,所以设立法规,订明职分,符合规定的就予以奖励,危害国家的就予以惩罚。赏罚的法度不失标准,人民就不会有争议。授予官职、给予爵位不按照功劳,忠臣就不会尽力办事;实行赏赐、赋予爵禄不按照军功,战士就不会效命。

赏析与点评

此节谈及法理标准的问题。法理标准是公与私的分水岭,客观法规可取,主观评价不可取。有了客观的标准,评定不同才能的人、实行赏赐和刑罚就有了依据。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16],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17],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天下,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而有其功[18],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19],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16]位:通莅,临。

[17]越人:外人。

[18]擅:独占。

[19]区区然:形容人自得的样子。

译文

凡臣子为君主服务,多数投君主之所好。君主爱好法制,大臣就以法律为君主服务;君主爱听好话,大臣就以美言为君主服务。君主爱好法制,身边就会聚集一群正直之士;君主爱听好话,身边就都是喜欢进谗言的奸臣。公私的职分分明,小人就不会憎恨贤士,没有才能的人就不会妒忌立功的人。所以尧、舜成为天下的君主,不是以天下为私有,而是为天下万民治理天下。选贤任能而传位于他,不是疏远父子亲近外人,而是明白治乱兴衰的道理。所以三王靠正义得到天下,五霸靠法制驾驭诸侯,都不是以天下为私,而是为天下百姓治理天下。所以独得明君的美誉而建立功业,天下人都拥护其统治,没有谁能动摇。现在乱世的君臣,都得意于能专享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控制官吏的大权,以满足其私欲,这是国家陷于危机的原因。所以公私分明是存亡的根本。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20],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21]。谚曰:『蠹众而木析[22];隙大而墙坏[23]。』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20]鬻:卖。约:邀约,索取。

[21]秩官:常设的官员。

[22]蠹:蛀虫。

[23]隙:裂缝。

译文

废除法制而喜爱私下议论,那么奸臣就会卖官来求得俸禄,常设的官吏就隐瞒民情鱼肉百姓。谚语说:蛀虫太多,大树会折断;缝隙大了,墙壁会坍塌。所以,大臣争相谋取私利而不顾及人民,人民就会背离君主。人民背离君主,这是国家的裂缝。常设的官吏隐瞒民情鱼肉百姓,这是人民的蛀虫。所以有了裂缝、蛀虫而不灭亡的国家,天下少有。所以贤明的君主执行法令去除私利,国家就没有裂缝、蛀虫了。

赏析与点评

承上节所提及的公私讨论,倘若没有法制,一切以私人的好恶出发,老百姓就会任恶吏鱼肉,以致人民背离君主,国家难于管治。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