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 > 庄子

庄子哲学思想

2024-07-31 〔古代文学〕 庄子 诸子百家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的。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罚和统治手段。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是追求自由。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这样会导致天下脊脊大乱。而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对知识的好,只会使人心更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阫。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
所谓环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场。《内篇齐物论》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陽》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庄子》中经常出现,庄子认为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要无为。但无为颇难解释,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为的意思。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