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鬼谷子译注 > 王诩

卷下

2024-07-31 〔鬼谷子译注〕 王诩 鬼谷子 译注 王诩

《本经阴符七术》细分为七个内修的阶段: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盛神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知,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盛神》 提出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也是变化的开端,能够养育构成旺盛精神的五气中首要的神气,而通过学习就能获得道术,与道相通,如此神气就能强盛,就能养育志气。】

养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髣髴髣髴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养志》的要诀是欲望少,心安静,这样则志意坚实。】

实意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思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思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实意》说的是坚定意志。意志坚实神气就变得平和,考虑就变得详明,以此可以观察天地开闭,知晓万物造化,推断管理人事,治理国家的本源。】

分威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

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分威》讲述如何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向他人覆盖,动摇他人气势,分布自己的威势。】

散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散势》详细说明如何灵活地寻找对手的破绽,从而适当地向对手渗透自己的神气威势。】

转圆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转圆》指出智慧应当如同转动的圆球一样无穷无尽,才能有无穷无尽的计谋。】

损兑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兑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损兑》就是对危险的判断。危险的萌动,一定要考察清楚,然后才能作出有效的处理。】

持枢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持枢》现存只有一段。陶弘景注: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简篇脱烂,本不能全故也。它直接道出掌控枢纽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是绝对不能违背的道理。】

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酳,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酳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

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悲,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酳,谓解羸征之仇。斗酳者,斗强也。强酳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酳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曲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中经》详细描述如何利用本身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来把握外部事物的方法,是处理人际关系、降服别人意志的原则。】

《史记苏秦列传》

在这篇列传中,详细记载苏秦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后一年,成功以合纵之策游说六国,订立合纵联盟,使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六国,长达十五年之久,而苏秦则被六国封为国相,佩戴六国相印,煊赫一时,为纵横家杰出的代表人物。

苏秦游说六国,以赵为主,以合纵相亲为目的,针对不同人,顺应其心意,指陈其利害,或激或励,或羞或诱,使六国合纵缔约。

苏秦的说辞,洋洋洒洒,锐利流畅,气势磅礴,既有浓厚的鬼谷子纵横学说的底蕴,又发展出自身独特而雄辩的风格。其言辞或捭阖、或抵巇、或飞箝、或忤合,有时反应揣摩,有时权量谋划,有时恐吓渲染,有时阿谀奉承,有时说之以理。他无论在什么背景下,以什么主题作为游说的主轴,都能紧紧地掌握主动权,紧扣被游说者的心神意欲,成功达成游说的目标,足见其胸中韬略和研习《鬼谷子》的功效。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译文

苏秦,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而同心协力。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列传与苏秦列传堪称姊妹篇。张仪成功打动秦惠王采纳其连横之策,以破坏六国的合纵,并被封为秦国国相,名声大振。苏秦及张仪的手法一纵一横,演绎的方法表面上不尽相同,其实都是以权变之术和雄辩之才,展现纵横家的手段和威力。作为成功活跃于战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纵横大师,张仪也在鬼谷子的学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他除了张扬暴露合纵的短处,用以附会自己主张的连横外,更巧妙地借秦国强大的势力,以威胁利诱、欺诈行骗的权术,达成了令人目眩、不可思议的政治效果,成为翻云覆雨的风云人物。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鬼谷子》一书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实用性。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出任秦国国相四年,正式拥戴惠王为王。过了一年,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要塞。

太史公说:三晋出了很多权宜机变的人物,那些主张合纵、连横使秦国强大的,大多是三晋人。张仪的作为比苏秦有过之,可是社会上厌恶苏秦的原因,是因为他先死了而张仪张扬暴露了他合纵政策的短处,用来附会自己的主张,促成连横政策。总而言之,这两个人是真正翻云覆雨的人。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