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孝经译注 > 佚名

诸侯章第三

2024-02-10 〔孝经译注〕 佚名 孝经 译注 诸侯 佚名

本篇导读

诸侯之孝为五等孝之二。诸侯是商周时代分封制度下对各封国国君的称呼。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分为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他们是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作为训谕性的读物,《孝经》里的诸侯之孝主要讲一国之君行事应谨慎和戒惧,行之有度而不逾礼法常规。如此人民就能够和睦相处,世袭的政权也可以延续和发展了。

在上不骄[1] ,高而不危;制节谨度[2] ,满而不溢[3]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4] ,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5] 。』

1 骄:自满。

2 制节:指费用开支节约俭省。谨度:指行为举止谨慎而合乎法度。

3 溢:指超越标准的奢侈、浪费。

4 社稷:国家的代称。社,土地神。稷,谷神。

5 战战兢兢三句:语出《诗经小雅小旻》。

译文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那么虽身处高位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俭省节约,慎守礼法,那么尽管国库财富充裕也不至于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地保持地位尊贵。资财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地保有财富。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而使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旻》上说:战战兢兢,谨慎小心,就像走近深渊旁,就像脚踏在薄冰上。

赏析与点评

很多人读《诸侯章》总会认为这是天子劝诫诸侯要谨小慎微,不可逾越礼制,不可以下犯上的训谕之词。然而,当我们细读这一章,就不难发现它的字里行间蕴涵着中国传统儒家的幽暗意识。所谓幽暗意识,就是指人性的黑暗面。例如在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观正是西方幽暗意识的代表。由于基督教的人性论不相信人有自我完善的可能,只有不断堕落的危机,所以在西方的政治传统中,就出现了种种限权的制度,如君主立宪制、民主议会制度等。反之,儒家既深信人性有成德的可能,但同时又明白人性有沉沦的危险,故此,孟子既告诉我们人人可以为尧舜,又不忘提醒大家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由此观之,《诸侯章》劝人在上不骄、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叫人行事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要我们时刻怀着戒惧和警惕之心,不要让藏在人性深处的幽暗意识控制身心。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和师长就教导我们处事为人要懂得谦虚,不可以自高自大。但随着年月的过去,我们很多时候会把谦虚放进记忆的宝盒里,让它与我们的纯真一起封存。人越是成功,就越容易骄傲,骄傲就是自我膨胀的表现。故此《孝经》要我们不骄,不骄既有谦虚的意思,还有敬上爱下的含意。当我们晓得尊敬和关爱别人,就绝对不会犯上自满自大,目中无人的毛病。同样,当我们真的懂得谦逊,便不会随处树敌,让自己陷于危险之地。

更新于:7个月前

译文

十八章。作者各说不一。《汉书·艺文志》:“《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宋王应麟疑其为后人依托孔子、曾子而作。清纪昀以为是孔门后学七十子之徒所作。《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分。《古文孝经》有二十二章,《今文孝经》有十八章。《新论》说《古文孝经》有一千八百七十二字,今文经相异者有四百多字。唐代玄宗注《孝经》用今文本,邢昺疏亦用今文本,成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宋朱熹《孝经刊误》又用古文本。删二百二十二字,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清吴澄《孝经定本》,又改用今文本,分经一章,传十二章。主旨宣扬封建孝道。以孝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主张不亏体、不辱身、养志重于养体;并细分为庶人之孝、士之孝、卿大夫之孝、诸侯之孝、天子之孝等。是研究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参考书。

基础介绍

佚名

佚名

孝经译注孝经,译注,诸侯,佚名佚名诸侯章第三_诸侯章第三感悟,本篇导读诸侯之孝为五等孝之二。诸侯是商周时代分封制度下对各封国国君的称呼。在分封制度下,诸侯分为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他们是一国之君,地位仅次于天子。作为训谕性的读物,《孝经》里的诸侯之孝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