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批注论语 > 佚名

公冶长第五

2024-08-13 〔名家批注论语〕 佚名 论语 佚名 名家 公冶

【题解】

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

-朱熹《论语集注》

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

-邢晏《论语注疏》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公冶长,弟子,鲁人也。姓公冶,名长。缧,黑索;绁,挛也,所以拘罪人。朱熹《四书集注》:公冶长,孔子弟子。妻,为之妻也。缧,黑索也。绁,挛也。古者狱中以黑索拘挛罪人。长之为人无所考,而夫子称其可妻,其必有以取之矣。又言其人虽尝陷于缧绁之中,而非其罪,则固无害于可妻也。夫有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王肃《论语王氏义说》:南容,弟子南宫縚,鲁人也,字子容。不废,言见用。朱熹《四书集注》: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名绦,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不废,言必见用也。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用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事又见第十一篇。或曰:公冶长之贤不及南容,故圣人以其子妻长,而以兄子妻容,盖厚于兄而薄于己也。

【译文】

孔子提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并不是他的罪过呀。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孔子说到南容时,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抛弃;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可免于刑罚。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原文】

子谓子贱: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子贱,鲁人,弟子宓不齐。朱熹《四书集注》:子贱,孔子弟子,姓宓,名不齐。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若人者,若此人也。如鲁无君子,子贱安得此行而学行之?朱熹《四书集注》: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子贱盖能尊贤取友以成其德者。故夫子既叹其贤,而又言若鲁无君子,则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德乎?因以见鲁之多贤也。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时说:这人是个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样的好品德呢?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女器用之人。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周生烈《论语周生烈义说》:簠簋,宗庙之器贵者。朱熹《四书集注》: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也。子贡见孔子以君子许子贱,故以己为问,而孔子告之以此。然则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

【译文】

子贡问孔子道:您说我这个人怎样?孔子说:你就像一件器具。子贡问:什么器具?孔子道:宗庙里盛粮食的瑚琏。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马融《论语训说》:雍,弟子。仲弓,名。姓冉。朱熹《四书集注》:雍,孔子弟子,姓冉,字仲弓。佞,口才也。仲弓为人重厚简默,而时人以佞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屡,数也。佞人口辞捷给,数为人所憎恶。朱熹《四书集注》:御,当也,犹应答也。给,辨也。憎,恶也。言何用佞乎?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辨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所憎恶尔。我虽未知仲弓之仁,然其不佞乃所以为贤,不足以为病也。再言焉用佞,所以深晓之。或疑仲弓之贤而夫子不许其仁,何也?曰:仁道至大,非全体而不息者,不足以当之。如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况仲弓虽贤,未及颜子,圣人固不得而轻许之也。

【译文】

有人说:冉雍是个仁人,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口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雍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不一定非要口才啊。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开,弟子。漆雕姓,开名。仕进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习。朱熹《四书集注》:漆雕开,孔子弟子,字子若。斯,指此理而言。信,谓真知其如此,而无毫发之疑也。子说。郑玄《论语郑氏注》:善其志道深。朱熹《四书集注》:开自言未能如此,未可以治人,故夫子说其笃志。程颐《程氏论语解》:漆雕开已见大意,故夫子说之。又曰,古人见道分明,故其言如此。谢氏曰:开之学无可考。然圣人使之仕,必其材可以仕矣。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后很欢喜。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马融《论语训说》: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朱熹《四书集注》:桴,筏也。子路闻之喜。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喜与己俱行。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郑玄《论语郑氏注》: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者,无所取于桴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戏之耳。一曰:子路闻孔子欲浮海便喜,不复顾望,故孔子叹其勇曰过我。无所取哉,言唯取于己。古字材、哉同。

【译文】

孔子说:我的主张在此行不通了。我想乘木排到海外去,可能只有子路一人会跟随我吧!子路听了非常高兴。孔子说:由啊!你的勇敢精神超过我,可惜没有其他可取的才能。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朱熹《四书集注》: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赋,兵赋。不知其仁也。朱熹《四书集注》:赋,兵也。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敝赋是也。言子路之才,可见者如此,仁则不能知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称家。诸侯千乘。大夫百乘。宰,家臣。不知其仁也。朱熹《四书集注》:千室,大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宰,邑长家臣之通号。赤也何如?子曰:赤也,马融《论语训说》:赤,弟子公西华。有容仪,可使为行人。朱熹《四书集注》: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字子华。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呢,一个具备千乘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可就不知道了。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城,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家,可以让他当总管。你问他的仁德,我弄不清。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又怎样呢?孔子说:赤呀,国家有宾客往来,可以让他穿着礼服在朝廷上接待应对。仁德嘛,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愈,犹胜也。朱熹《四书集注》:愈,胜也。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朱熹《四书集注》: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者,一之对也。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无所不悦,告往知来,是其验矣。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既然子贡不如,复云吾与女俱不如者,盖欲以慰子贡也。朱熹《四书集注》:与,许也。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哪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呀,不敢跟颜回比。他呀,听得一件事,就可以推断出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只能推断出两件。孔子说:你确实赶不上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原文】

宰予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宰予,弟子宰我。昼寝。朱熹《四书集注》:昼寝,谓当昼而寐。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朽,腐也。雕,雕琢刻画。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王肃《论语王氏义说》:圬,镘也。此二者以喻虽施功犹不成。于予与何诛。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诛,责也。今我当何责于女乎?深责之。朱熹《四书集注》:朽,腐也。雕,刻画也。杇,镘也。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与,语辞。诛,责也。言不足责,乃所以深责之。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于宰我之昼寝。朱熹《四书集注》: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范宁《论语范氏注》:君子之于学,惟日孜孜,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夫子责之。

【译文】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朽烂了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了,肮脏的土墙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我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别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对别人,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这种态度,我是从经历了宰予的事情以后开始改变的。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朱熹《四书集注》:刚,坚强不屈之意,最人所难能者,故夫子叹其未见。或对曰:申枨。包咸《论语包氏章句》:申枨,鲁人。朱熹《四书集注》:申枨,弟子姓名。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欲,多情欲。朱熹《四书集注》:欲,多嗜欲也。多嗜欲,则不得为刚矣。程颐《程氏论语解》: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说:申枨不是吗?孔子说:枨嘛,他欲望太多,哪里还能够刚毅不屈?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马融《论语训说》:加,陵也。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言不能止人使不加非义于己。朱熹《四书集注》: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愚谓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加于我身上的事,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何晏《论语集解》:章,明也。文彩形质著见,可以耳目循。朱熹《四书集注》: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朱熹《四书集注》: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言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

【译文】

子贡说:先生关于诗书礼乐方面的学问,我们依靠听可以学到。先生关于人性与天道的思想,仅依靠听是学不到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朱熹《四书集注》:前所闻者既未及行,故恐复有所闻而行之不给也。范宁《论语范氏注》:子路闻善,勇于必行,门人自以为弗及也,故着之。若子路,可谓能用其勇矣。

【译文】

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实行,就生怕又听到另一个道理。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谥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敏者,识之疾也。下问,谓凡在己下者。朱熹《四书集注》:孔文子,卫大夫,名圉。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好学,不以请教比他差的人为可耻,这就是他获谥为文的理由。

【原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子产,郑大夫公孙侨。朱熹《四书集注》:子产,郑大夫公孙侨。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朱熹《四书集注》:恭,谦逊也。敬,谨恪也。惠,爱利也。使民义,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吴氏曰:数其事而责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是也。

【译文】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具备四种符合君子之道的德性: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人民合乎情理。

【原文】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周生烈《论语周生烈义说》:齐大夫。晏,姓。平,谥。名婴。朱熹《四书集注》:晏平仲,齐大夫,名婴。程颐《程氏论语解》: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

【译文】

孔子说:晏婴很善于和他人交往。相交愈久,别人愈能尊敬他。

【原文】

子曰:臧文仲居蔡,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文,谥也。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僭也。朱熹《四书集注》:臧文仲,鲁大夫臧孙氏,名辰。居,犹藏也。蔡,大龟也。山节藻梲,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节者,栭也。刻镂为山。棁者,梁上楹,画为藻文。言其奢侈。何如其知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非时人谓之为知。朱熹《四书集注》:节,柱头斗拱也。藻,水草名。棁,梁上短柱也。盖为藏龟之室,而刻山于节、画藻于棁也。当时以文仲为知,孔子言其不务民义,而谄渎鬼神如此,安得为知?《春秋传》所谓作虚器,即此事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将一个大乌龟壳放在一间屋里,这龟室的柱头上刻有山水,梁上的短柱描绘了水草,将一个放占卜用的乌龟壳的屋子装饰得如此豪华越礼,他的才智能怎么样呢?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令尹子文,楚大夫,姓斗名穀,字于菟。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何晏《论语集解》:但闻其忠事,未知其仁也。朱熹《四书集注》: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名穀,字于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张疑其仁。然其所以三仕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其皆出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许其忠,而未许其仁也。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朱熹《四书集注》:崔子,齐大夫,名杼。齐君,庄公,名光。陈文子,亦齐大夫,名须无。十乘,四十匹也。违,去也。文子洁身去乱,可谓清矣,然未知其心果见义理之当然,而能脱然无所累乎?抑不得已于利害之私,而犹未免于怨悔也。故夫子特许其清,而不许其仁。

【译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不见他有喜色;三次被罢免也不见他有愠色。每次接替,一定将旧有的政令全部告诉新上任的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可称得上是忠了。子张又问:可算仁人吧?孔子说:不知道,怎样能算仁人?子张又说:崔子杀了齐国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别国去了。他说:这里的大臣跟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去。到了另一个国家,他又说:这里的大臣跟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很清白。子张又问: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知道仅此一事可以说是清白,但整个为人却不能因此断定,怎样能算是仁呢?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郑玄《论语郑氏注》: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文,谥也。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朱熹《四书集注》:季文子,鲁大夫,名行父。每事必三思而后行,若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亦其一事也。斯,语辞。程颐《程氏论语解》: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经过考虑多次才会付诸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考虑两次就足够了。

【原文】

子曰:甯武子马融《论语训说》:卫大夫甯俞。武,谥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朱熹《四书集注》:甯武子,卫大夫,名俞。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知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程颐《程氏论语解》: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译文】

孔子说:甯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昌明时,显得很聪明;在国家黑暗时,则装得像个傻子。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的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

【原文】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故曰:吾党之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朱熹《四书集注》: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吾党小子,指门人之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裁,割正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这些年轻人,胸怀进取大志但行为粗率简单,虽然文采斐然,但不知怎样节制自己。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国名。朱熹《四书集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孟子称其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其介如此,宜若无所容矣,然其所恶之人,能改即止,故人亦不甚怨之也。程颐《程氏论语解》: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怨,他们心中的怨恨就自然很少。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微生,姓,名高,鲁人也。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朱熹《四书集注》:微生,姓。高名。鲁人,素有直名者。醯,醋也。人来乞时,其家无有,故乞诸邻家以与之。夫子言此,讥其曲意徇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人直率啊?有人向他要醋他不直说自己没有,却向邻人讨来再转给人家。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足恭,便僻貌。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左丘明,鲁太史。匿怨而友其人,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心内相怨而外诈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朱熹《四书集注》:足,过也。程颐《程氏论语解》:左丘明,古之闻人也。

【译文】

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以讨好他人,左丘明认为这很可耻,我也认为这可耻。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别人很友好,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朱熹《四书集注》:盍,何不也。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憾,恨也。朱熹《四书集注》:衣,服之也。裘,皮服。敝,坏也。憾,恨也。

颜渊曰:愿无伐善,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不自称己之善。无施劳。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不以劳事置施于人。朱熹《四书集注》: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易》曰劳而不伐是也。或曰:劳,劳事也。劳事非己所欲,故亦不欲施之于人。亦通。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怀,归也。朱熹《四书集注》:老者养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一说: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怀之,怀我也。亦通。

【译文】

颜渊、子路侍立在旁。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共同分享,坏了也没什么遗憾。

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年人安乐,让朋友能信任我,让年轻人能怀念我。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反来复去地阅读,以至于连穿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多次。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研究《易》,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包咸《论语包氏章句》:讼,犹责也。言人有过,莫能自责。朱熹《四书集注》:已矣乎者,恐其终不得见而叹之也。内自讼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为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一个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啊!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朱熹《四书集注》:十室,小邑也。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夫子生知而未尝不好学,故言此以勉人。言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译文】

孔子说: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就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比不上我这样好学罢了。

更新于:1个月前

译文

古圣先贤之书,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华夏民族性格的内在成因。《名家批注论语》囊括了经、史、子、集的各类精华,再现传统文化的博大厚重。《名家批注论语》精选历代校注权威底本,集结当世国学大师之力,为文中古奥言辞注释,并用优美纡徐的白话文尽现古人言语风致, 传统版画廷展文章深远意境。

基础介绍

佚名

佚名

名家批注论语论语,佚名,名家,公冶佚名公冶长第五_公冶长第五原文及注释,【题解】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朱熹《论语集注》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