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五刑,是古代的五种刑罚。本章篇幅短少,主要讲述什么是大不孝。
所谓大不孝,当然是指子女侍奉父母上行为的偏差,但原来藐视和非议君主和圣人也被视为不孝。《孝经》的作者认为:不孝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国家***的根源所在。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1] ,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2] ,非圣者无法[3] ,非孝者无亲[4] 。此大乱之道也[5] 。』
1 五刑:指包括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刑罚。
2 要(yāo):以暴力要挟、威胁。无上:反对或侵凌君长。
3 非:责难反对,不以为然。无法:藐视法纪。
4 无亲:藐视父母,即对父母没有亲爱之心。
5 此:指无上、无法、无亲三者。道:根源之意。
译文
孔子说:应当处以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法的罪有三千种,最严重的罪是不孝。以暴力威胁君王的人,叫作目无君王;非难、反对圣人的人,叫作目无法纪;非难、反对孝行的人,叫作目无父母。这三种人,是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
赏析与点评
我们发现不论是在亚洲,还是欧洲,法律通常都会抹上神圣的色彩。但在中国的儒家传统里,刑或法却是邪恶的象征。据《吕刑》记载,刑法的出现源于蚩尤作乱,人民为非作歹,于是蚩尤的后代苗民用五虐之刑来管治人民。因为无辜入罪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人民纷纷向上天祈祷。最后,上帝灭绝了三苗,使苗族不再传国。孔子就曾明明白白地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所以《五刑章》的主旨并不是刑,而是提醒大家要君、非圣、非孝是国家大乱的根源。在君主专制的年代,要君当然是不可原谅的,但今天非圣和非孝又与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呢?所谓非圣,是指反对传统,藐视社会规范,而非孝就是指目无父母。试想一想,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无视社会传统和规范,又不去考虑父母、亲人的感受,大家纯粹依自己的意志行事,那样的社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无怪《孝经》的作者说:此大乱之道也。
更新于:9个月前基础介绍
佚名
孝经译注孝经,译注,佚名,五刑章佚名五刑章第十一_五刑章第十一读后感简书,本篇导读五刑,是古代的五种刑罚。本章篇幅短少,主要讲述什么是大不孝。所谓大不孝,当然是指子女侍奉父母上行为的偏差,但原来藐视和非议君主和圣人也被视为不孝。《孝经》的作者认为:不孝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国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