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这一章是《孝治章》意思的延伸,说明圣人如何用德行教化百姓,治理天下。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1),无以加于孝乎(2)?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3),严父莫大于配天(4),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5)。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6),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7)。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8);君亲临之,厚莫重焉(9)。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10);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11)。以顺则逆(12),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13),虽得之,君子所不贵(14)。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15)。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16),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17)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18)。
【译文】
曾子又说:学生很冒昧地向老师请教,圣人的德行,就没有比孝道更大的吗?孔子说:天地所生的万物,最尊贵的是人。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孝道之中,没有比把父亲推到最尊严的地位更大的了。要把父亲推到最尊严的地位,没有比请父亲的神明来配同上天享受祭祀更大的了,而周公就是这样的人。昔日,周公在郊外祭祀其先祖后稷,以他配同上天;在明堂宗庙祭祀文王,以他配同上帝。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带贡品前来助祭。因此说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大的呢?圣人根据人们对父母的敬畏之心,教导人们懂得礼敬;根据人们对父母的亲近之心,教导人们懂得仁爱。所以圣人的教化,不须用严肃的方式就能成功,其政令不须用严厉的手段推行就能使天下太平。这是由于圣人所依据的是孝道这个根本。父子之间的慈孝之道是天性,它表现在君臣之间就是大义。父母生子,继承宗嗣之事,让孝道得以相续,没有比这种人伦关系更重大的了!父亲既有君的尊严,又有父的慈爱,让儿女的孝心得以培养,没有比这种恩义更厚重的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别人,那就叫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那就叫违背礼义。君主应当顺乎天性,敬爱父母,如果违逆天性,不孝父母,老百姓就会无以仿效啊!君主不能尽孝,违背道德礼法,国家必会招致灾难,即使这样能得崇高的权位,君子也不以为贵了。作为君子,绝不做违背道德礼法之事。君子说话前,必会考虑其言语是否可说;行动前,必会考虑其行为是否能让大众悦服;建立品德,做事合乎正义,可以值得尊敬;所作所为,可以值得效法;仪容举止,遵守礼法,可以值得观摩;一举一动,合乎法度,可以值得赞叹。君子以这些威仪对待百姓,百姓就会敬畏他而且爱戴他,以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君子能实现道德教化,从而畅行其政策命令。《诗经曹风鸤鸠》说:一个善人君子,他的德行威仪,没有任何欠缺。
【注释】
(1)敢:谦词,有冒昧、大胆的意思。此句为曾参对其师孔子提问,故以敢问来表示其敬意。
(2)无以加于孝乎: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吗?加,更、高于、大于、在其上。这句问话的目的,是引出孔子的孝道为最高道德的论说。
(3)孝莫大于严父:孝行没有比尊崇父亲更重要的了。严,尊、尊崇、尊敬。严父,尊崇尊敬父亲。
(4)严父莫大于配天:尊崇父亲没有比以父亲拟比于上天和父亲亡后以其配享于上天更重要的了。配,有匹配和配享二义。匹配,等同、比拟。配享,是在主要祭祀对象之外附带祭祀的对象。周代礼制,每年冬至在郊外祭祀上天,同时祭祀父祖先王,这就是配天之礼。古人认为天是最伟大的,父亲是最值得尊崇的,父亲在世时孝子将其视为自己的天,父亲死后孝子以其配享上天,是孝子对父亲最大的尊崇。
(5)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天下诸侯各自按照其职位规定进贡物品,来协助天子祭祀。四海之内,指天下的诸侯。职,即职贡,四方向王朝的贡献。诸侯向王朝进贡的物品主要是用于祭天地祖宗的。
(6)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圣人的教化,不必采用严厉的措施就能成功。圣人,指古代的圣明君王,此处指周公。肃,峻急、严厉。成,成功、取得成效。
(7)其所因者本也:因,凭借。本,根本,此处指道德的根本孝道。
(8)续莫大焉:续,指续先传后,也就是人类的自身繁衍。焉,于之,在这件事上。莫大焉,没有比这更重大的事。
(9)君亲临之,厚莫重焉:亲,亲自。临,以上对下。厚,深重、重要。
(10)悖德:背,违背。悖德,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
(11)悖礼:违背礼义。
(12)以顺则逆:是以之顺民,民则逆的省文。顺,使动用法。则,就。意为,以悖德悖礼的行事去教化民众,企图使民众顺从,就会造成逆乱。
(13)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在,居、处,在此处有亲身实行的意思。善,善行,即上文之爱敬亲人的孝行。凶德,昏乱无法,即违背道德。
(14)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得,得到、得意、得志。君子,泛指贤者。贵,重视、赞赏。不贵,鄙视、厌恶、看不起。全句意为,上边的这种如夏桀商纣的人即使一时得志,因为他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所以君子也不会看得起他。
(15)以临其民:临,在此为统治、管理的意思。言君子实行以上六事,来统治和管理民众。
(16)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畏,敬畏,因其有威严不敢犯之。象,模仿、效法,因其有仪象而模仿他。意为:因此民众敬畏他而又爱戴他,将他作为准则而仿效他。
(17)诗:以下诗文,见《诗曹风鸤鸠》。此诗主旨,历来有两种相反意见。《毛诗序》云:《鸤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后世多取朱说。
(18)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淑,美好、善良。淑人,有德行的人。君子,指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仪,仪表、仪容。忒,差错。凡是有德行的淑人和有见识的君子,他的仪容礼貌都不会有差错。
更新于:2个月前基础介绍
佚名
孝经孝经,佚名,圣治章佚名圣治章第九_圣治章第九朗读视频,【解读】这一章是《孝治章》意思的延伸,说明圣人如何用德行教化百姓,治理天下。【原文】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1),无以加于孝乎(2)?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3),严父莫大于配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