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公孙弘的故事散见于《西京杂记》各卷中,主要见于卷二的《公孙弘粟饭布被》、本卷的《三馆待宾》和卷五的《邹长倩赠遗有道》。
《公孙弘粟饭布被》中的公孙弘布衣起家,官至丞相后,故友高贺前来投奔,公孙弘招待高贺吃糙米饭、盖布被。高贺不乐意了:糙米饭、布被我自己也有啊,你升官发财了怎么还招待我这些呢?于是,他四处对别人说:公孙弘里面穿的是华贵的衣衫,却在外面罩上粗布衣服;躲在家里排着五口大鼎吃香喝辣的,在外面却只放着一道菜。这些话流传开来后,导致朝廷怀疑公孙弘虚伪。《三馆待宾》中,公孙弘开东造三所宾馆以招揽天下之才,他自己生活节俭,却将所得俸禄都用来奉养这些贤能之士。
这两条故事中,公孙弘的形象似乎有所不同。在《西京杂记》的作者之争中,也有人认为公孙弘的故事前后矛盾,以此证明该书非某人所作。但是,这能证明公孙弘的形象矛盾或者证明公孙弘确实是两面人吗?
公孙弘也许个性复杂、不讨喜。据称公孙弘心机深厚,为人心胸狭窄,《史记》其传曰: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节俭。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也记录了汲黯对公孙弘的评价: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史记》和《汉书》的公孙弘传中并无高贺其人其言,所以高贺究竟何人似乎无法确定,但仅从本书卷二的叙事来看,也不能自然得出公孙弘表里不一的结论。高贺投奔公孙弘,有理由认为他是想借公孙弘高升之机为自己谋点什么,结果却发现公孙弘生活节俭,吃穿并不奢侈。高贺没捞到好处,失望之余造点谣言给公孙弘添堵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那些话只是出自高贺之口,并无确凿证据,当然不能肯定就是事实。汲黯的评价亦未必公允,俸禄高而生活节俭并非难以理解。而本卷叙说的公孙弘开馆招贤士,自己生活俭省却将俸禄皆用来奉养宾客,与《汉书》其传颇为一致:(弘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脱粟饭。故人宾客仰衣食,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所以,《西京杂记》中公孙弘的形象并非前后矛盾,公孙弘的节俭应真实可信。
89.嵩真自算死期
安定嵩真、玄菟曹元理①,并明算术②,皆成帝时人。真尝自算其年寿七十三,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③,书其壁以记之。至二十四日晡时,死。其妻曰:见真算时,长下一算④,欲以告之,虑脱有旨⑤,故不敢言。今果校一日⑥。真又曰:北邙青陇上孤槚之西四丈所⑦,凿之入七尺,吾欲葬此地。及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时空椁⑧,即以葬焉。
【注释】
①安定:汉代郡名,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交界地区。嵩真:人名,生平不详。玄菟:汉代郡名,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沃沮城(今朝鲜咸镜道境内),辖境在今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及朝鲜咸镜道一带。昭帝时移治高句丽(今辽宁新宾西),东汉时又移治今沈阳东,辖境亦缩小。曹元理:人名,生平不详。
②明:通晓。算术:此指推算料知之术。中国古代也称数学或数学书为算术。
③绥和元年:前8年。绥和,汉成帝年号,前8年前7年,仅仅两年。
④长下一算:多算了一个筹码。长,多。算,通筭,算筹,竹制,古代计数用的筹码,其制甚古,上记数字,用以布算。洪迈《夷坚丁志德清树妖》曰:林干无巨细,皆劈裂如算筹,堆积蔽地。《礼仪乡射礼》曰:一人执算以从之。《山海经海外东经》曰:竖亥右手把筭,左手指青丘北。
⑤脱:可能,或许。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五曰:脱或然之辞。旨:主张,意见。
⑥校(jio)一日:相差一天。校,比较,相比。
⑦青陇:指青陇坡。孤槚(jiǎ):孤零零的槚树。槚,树名,指楸树,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叶子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树皮、叶子、种子皆可入药,常与松柏一起种植在墓前,或用其木制作棺椁。《左传哀公十一年》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
⑧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即外棺。古代葬具分棺和椁两重,棺在内,盛放尸体,椁在外,套围棺木。《孝经丧亲》曰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孝经正义》依郑注曰:周尸为棺,周棺为椁。但身份不同,葬具数也不同,国君分三重,大夫两重,士则有棺无椁。《礼记丧大记》曰:君大棺八寸,属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属四寸。士棺六寸。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关于棺椁的使用,古代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礼记檀弓上》说:天子之棺四重。郑玄注: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而金鹗《棺椁考》认为郑注孔疏皆误。郑注应改为天子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这样就是五层、四层、三层、二层、一层。
【译文】
安定郡的嵩真和玄菟郡的曹元理,都精通推算卜知之术,两人都是汉成帝时期的人。嵩真曾经推算出自己的寿命是七十三岁,在汉成帝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亡,他把推算的结果写到墙壁上记载下来。到了绥和元年正月二十四日晡时,嵩真死了。他的妻子说:我看见嵩真推算自己寿命的时候,多下了一个算筹,原本想告诉他,又以为他可能有其他的用意,就没敢说出来。现在看来果然是相差了一天。嵩真还推算说:在北邙山青陇坡上一棵孤零零的槚树向西大约四丈远的地方,向地下挖七尺深,我想葬在那个地方。等嵩真死后,家人依照他说的话去挖那个地方,挖到了一副古时候的空外棺,于是就用这具外棺安葬了他。
90.曹元理算陈广汉资产
元理尝从其友人陈广汉①,广汉曰:吾有二囷米②,忘其石数,子为计之。元理以食箸十余转③,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二升七合④。又十余转,曰: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斗⑤。遂大署囷门⑥。后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中有一鼠,大堪一升。东囷不差圭合⑦。元理后岁复过广汉,广汉以米数告之,元理以手击床曰:遂不知鼠之殊米⑧,不如剥面皮矣⑨!广汉为之取酒,鹿脯数片⑩,元理复算,曰:薯蔗二十五区⑪,应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蹲鸱三十七亩⑫,应收六百七十三石。千牛产二百犊,万鸡将五万雏⑬。羊豕鹅鸭,皆道其数,果蓏肴蔌⑭,悉知其所,乃曰:此资业之广,何供馈之偏邪⑮?广汉惭曰: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元理曰:俎上蒸一头⑯,厨中荔枝一柈⑰,皆可为设。广汉再拜谢罪,自入取之,尽日为欢。其术后传南季,南季传项瑫,瑫传子陆⑱,皆得其分数⑲,而失玄妙焉。
【注释】
①元理:即前条之曹元理。从:拜访,看望。陈广汉:人名,生平不详。
②囷(qūn):圆形的谷仓。《周礼冬官匠人》曰:囷窌仓城,逆墙六分。许慎《说文解字》口部曰:囷,廪之圆者。圆谓之囷,方谓之京。亦指类似圆形谷仓之物。
③箸(zh):筷子。《韩非子说林上》曰: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礼记曲礼上》曰:饭黍毋以箸。
④合(gě):容量单位,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汉书律历志上》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者,合龠之量也。
⑤斗:古代计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曰: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
⑥署:题写。门:指谷仓门。
⑦圭合:比喻极其微小。圭,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刘向《说苑辨物》曰:度量权衡,以黍生之。十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重一石。千二百黍为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斛)。其中豆即圭。据《中国历代量制演变测算简表》,西汉时一圭合今制0.5毫升。
⑧殊:不同。
⑨剥面皮:形容羞愧至极,没脸见人。语称他人则意为厌恶其不知羞耻,厚脸皮。《裴子语林》曰:贾充问孙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憎其颜之厚也。
⑩脯(fǔ):肉干。将肉切片,用盐腌制令其干缩。《周礼天官内饔》曰羞、脩、刑,郑玄注曰:脩,锻脯也。贾公彦疏曰:云脩锻脯也者,谓加姜桂锻治之。若不加姜桂、不锻治者,直谓之脯。干则为脯。
⑪薯(shǔ)蔗:即甘蔗。张衡《文选南都赋》曰: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薯蔗姜,菥蓂芋瓜。李善注引《汉书音义》曰:薯蔗,甘柘也。嵇含《南方草木状草类》曰:薯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取其汁,曝数日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⑫蹲鸱(chī):大芋头,因其形状像蹲着的鸱鸟,故名。《史记货殖列传》曰: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集解》注曰:骃案:《汉书音义》曰水乡多鸱,其山下有沃野灌溉。一曰大芋。《正义》注曰:蹲鸱,芋也。言邛州临邛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华阳国志》云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鸱,古书上指鹞鹰,似鹰而较小,背灰褐色,善捕小鸟。《诗经大雅瞻卬》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⑬将:携带。此指生养。
⑭果蓏(luǒ):指瓜果。蓏,瓜类等蔓生植物的果实。《汉书食货志上》曰瓜瓠果蓏,颜师古注曰:应劭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案木上曰果,地上曰蓏也。肴蔌(s):指鱼肉和蔬菜。蔌,蔬菜的总称。《尔雅释器》曰:菜谓之蔌。郭璞注曰:蔌者,菜茹之总名。《诗经大雅韩奕》曰: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毛传》曰:蔌,菜殽也。
⑮供馈:食品的供奉、供应。偏:食品稀少。
⑯俎(zǔ):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体等的礼器。此指切肉用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蒸(tn):蒸乳猪。,同豚,小猪。西汉时,人们喜欢吃乳猪,蒸、烤皆可,据传选择标准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法》曰:蒸法:好肥一头,净洗垢,煮令半熟,以豉汁渍之。生秫米一升,勿令近水,浓豉汁渍米,令黄色,炊作饙,复以豉汁洒之。细切姜、橘皮各一升,葱白三寸四升,橘叶一升,合著甑中,密覆,蒸两三炊久。复以猪膏三升,合豉汁一升洒,便熟也。
⑰柈(pn):同盘,盘子。
⑱其术后传南季以下三句:南季、项瑫、陆均为人名,生平不详。
⑲分数:指推算的法则、方法。《后汉书律历志上》曰:截管为律,吹以考声,列以物气,道之本也。术家以其声微而体难知,其分数不明,故作准以代之。
【译文】
曹元理曾经去拜访他的朋友陈广汉,陈广汉说:我有两圆仓的米,忘记具体的石数了,你来帮我算算。曹元理用筷子转了十几圈,说:东面的圆仓里有米七百四十九石二升七合。又转了十几圈,说:西面的圆仓有米六百九十七石八斗。于是就用大字把推算的数字写在谷仓门上。后来米出仓时,量得西面的谷仓有米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当中还有一只老鼠,大约有一升重。东面谷仓的米和曹元理推算的丝毫不差。曹元理第二年又来拜访陈广汉,陈广汉把两个谷仓米的数字告诉他,他用手拍着床说:竟然没有算出老鼠和米的不同,真是太丢脸了!陈广汉为他拿来了酒,还有几片鹿肉干,曹元理又算了算,说:你有甘蔗二十五片地,应该能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棵。大芋头三十七亩,应该能收六百七十三石。一千头牛会生出二百头小牛犊,一万只鸡会生养五万只小鸡。羊猪鹅鸭,他都能说出具体数字,瓜果鱼肉和蔬菜,他都知道在哪儿,算完后他说: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怎么招待朋友的食物这么少呢?陈广汉惭愧地说:有仓促而来的客人,没有仓促的主人。曹元理说:砧板上有一头蒸好的乳猪,厨房里还有一盘荔枝,这些都可以摆上来。陈广汉再次拜揖谢罪,亲自去取来了这些食物,主客欢聚一整天。曹元理的推算之术后来传给了南季,南季传给了项瑫,项瑫又传给了他的儿子项陆,这些人都学到了推算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学到它精深玄妙之处。
91.因献命名
卫将军青生子①,或有献马者②,乃命其子曰,字叔马③。其后改为登④,字叔昇。
【注释】
①卫将军青:即卫青(?前106),西汉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同母之弟。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原为平阳公主家奴,因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而被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传》曰: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元朔二年(前127)率军大败匈奴,控制了河套地区。元狩四年(前119),又与霍去病合力击败匈奴主力。为清除边患屡立战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曰: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
②(guā)马:古代指黑嘴的黄马。许慎《说文解字》马部曰:,黄马,黑喙。
③叔:表示兄弟中排行第三。古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行,也常以排行来取名或字。
④登:即卫登,卫青幼子,元朔五年(前124)四月丁未以卫青功封发干侯,坐酎金失侯。卫青共三子,另两子为伉、不疑,三子皆因卫青军功同时封侯。《史记外戚世家》曰:青三子在襁褓中,皆封为列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卫青传》曰:(武帝封青三子为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上曰:我非忘诸校功也,今固且图之。
【译文】
卫青将军生得一子,正好有人献上黑嘴的黄马,卫青就给儿子取名,字叔马。后来改名登,字叔昇。
92.董贤宠遇过盛
哀帝为董贤起大第于北阙下①,重五殿,洞六门,柱壁皆画云气华花,山灵水怪,或衣以绨锦,或饰以金玉②。南门三重,署曰南中门、南上门、南便门。东西各三门,随方面题署③,亦如之。楼阁台榭④,转相连注⑤,山池玩好,穷尽雕丽。
【注释】
①哀帝:即汉哀帝刘欣(前26前1),西汉皇帝,元帝之孙,定陶恭王刘康(成帝之弟)之子,母丁姬。幼时深受成帝宠爱,三岁继任为定陶王。因成帝无子嗣,绥和元年(前8)刘欣被立为皇太子,建平元年(前6)即帝位,前6年前1年在位。《汉书哀帝纪》曰:年三岁嗣立为王。长好文辞法律。即位后,屡诛臣下以防谋逆,严节法度以防淫奢,但却宠幸佞臣,骄纵外戚,最终无法挽回西汉日渐衰败的颓势。董贤(前23前1):西汉佞臣,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汉书佞幸传董贤传》曰: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董贤始召宠幸,拜为黄门郎,二十二岁即官至大司马,封高安侯。其兄弟皆受宠信,得赏赐无数,筑第宅,造冢墓,奢靡无度,父子专擅朝政。哀帝死后,以治办丧事不力之名被王莽逼迫自杀,其庞大家族资产被抄没。
②重五殿以下六句:《汉书佞幸传董贤传》曰:又以贤妻父为将作大匠,弟为执金吾。诏将作大匠为贤起大第北阙下,重殿洞门,木土之功穷极技巧,柱槛衣以绨锦。颜师古注曰:重殿谓有前后殿,洞门谓门门相当也。皆僭天子之制度者也。重五殿,前后五重殿宇。洞六门,六重门两两相对。重殿和洞门的建筑制度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可见哀帝对董贤的滥宠。华花(huā),美丽的花。
③随方面:根据方向。随,根据。
④台榭: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特点是只有楹柱没有墙壁,多为游观之所。《汉书五行志上》曰:治宫室,饰台榭。颜师古注曰:台有室曰榭。
⑤连注:连接贯通在一起。
【译文】
汉哀帝为董贤在北阙下盖了一座大宅第,前后有五重殿堂,共有六组两两相对的大门,殿中的柱子上和墙壁上都描画着云气花卉,山神水怪,有的用丝织的锦缎包裹,有的用金银美玉装饰。大宅南边有三重门,题名分别为南中门、南上门、南便门。东西两面各有三重门,根据方向题写名字,也像南面的门一样。宅院中充满楼阁亭台,逶迤曲折互相连接,假山水池和各种赏玩之物,都雕饰得华丽至极。
93.三馆待客
平津侯自以布衣为宰相①,乃开东②,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钦贤馆③,以待大贤。次曰翘材馆④,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⑤。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⑥,处钦贤之馆。其有才堪九烈、将军、二千石者⑦,居翘材之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⑧,居接士之馆。而躬自菲薄,所得俸禄,以奉待之⑨。
【注释】
①平津侯:即公孙弘。
②(g):小门。或作阁。《尔雅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曰:阁与,世人多混用之。阁,夹室也,以板为之,亦楼观之通名也。者,门旁小户也。汉公孙弘开东以延贤人,盖避当门,而东向开一小门,引宾客以别于官属,即今官署脚门,旁有延宾馆是也。然则夹室谓之阁,傍门为之,义自昭然。不过,与阁两字后多混用,并无严格区分。《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公孙弘传》曰:(弘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颜师古注曰: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掾史官属也。
③钦:钦佩,钦慕。
④翘材:高才,出众的才能,突出的才能。周祈《名义考翘材》曰:《说文》:翘,尾长毛也。又翘翘,高也。翘材者,犹言长才、高才也。
⑤国士:一国中才能出众,可以担当一方之任的人。
⑥毗(p)赞:辅佐。毗、赞,辅佐,帮助。佐理阴阳:协助调和阴阳之气。此指辅助治理天下万物。古人认为是阴阳二气化生了天下万物,故能调理阴阳二气的人,便能理顺天下万物,这是安邦治国的关键与根本。而具备这种德行的人,才是胜任高位的合格人选。《尚书周官》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曰:故四时之行,父子之道也;天地之志,君臣之义也;阴阳之理,圣人之法也。同书《阴阳义》曰: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⑦九烈:即九列,亦称九卿,古代朝廷九种高级官职。古代建官法天,地上的官与天象相关。王充《论衡纪妖篇》曰:天官百二十,与地之王者,无以异也。地之王者,官属备具,法象天官,禀取制度。天地之官同,则其使者亦宜钧。官同人异者,未可然也。《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五徐彦疏曰:《春秋说》云:立三台以为三公,北斗九星为九卿,二十七大夫内宿部卫之列,八十一纪以为元士,凡百二十官焉。班固《白虎通义封公侯》曰:一公置三卿,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师。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后而能遍照。各自有三法,物成于三:有始、有中、有终,明天道而终之也。各代九卿所列不尽相同。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汉因袭秦制但有所变动,汉代九卿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俸禄皆二千石。此外也有一些官职可位列九卿。故此处或为泛指。将军:武官名。春秋时代以卿统军,称卿为将军,一军统帅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成为正式官名。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秩皆二千石。
⑧一介:少量,一点。
⑨而躬自菲薄以下三句:《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曰:(弘)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可与本条所记相印证。躬自菲薄,自己过得很节俭。
【译文】
平津侯公孙弘出身布衣,当上宰相后,就在东边开了个小门,营建接待宾客的馆舍,用来招揽普天下的贤能之士。第一所客馆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有贤德的人。第二所叫翘材馆,用来接待最有才能的人。第三所叫接士馆,用来接待国中才能足够担当一方之任的人。那些贤德胜任辅佐君王或能协调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那些才能足够担任九卿、将军、官秩二千石的人,住在翘材馆。那些在某方面有优点才华的、有一技之长的人,住在接士馆。而公孙弘自己却过得很节俭,他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招待奉养这些人了。
94.闽越献蜜鹇
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①,蜜烛二百枚②,白鹇、黑鹇各一双③。高帝大悦,厚报遣其使。
【注释】
①闽越:古越人的一支,相传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亦称东越,擅长造船航海。秦并天下,置闽中郡。秦末曾经帮助刘邦打击项羽,故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立其首领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即今福建,都东治(今福建福州)。此后,闽越自恃其地势险要、甲卒众多,心生分离。汉武帝元封年间平定闽越国,将其并入会稽郡。石蜜:又名崖蜜、岩蜜,是野蜂在高山岩穴中所酿之蜜,历经数十年粒粒积累而成。唐慎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虫鱼》曰:石蜜,味甘,平,无毒,微温。陶隐居云: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酸,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斛(h):旧时量器。也作量词,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仪礼聘礼》曰:十斗曰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
②蜜烛:用蜂巢提炼的蜂蜡压制而做成的火炬。
③白鹇(xin)、黑鹇:名贵的观赏鸟类,形似山鸡,色有黑白之分。白鹇,又名银雉,背上羽毛白色中带有黑纹,尾长四五尺,嘴与爪皆为红色。谢灵运《文选雪赋》曰白鹇失素,李善注曰:白鹇,鸟名也。《西都赋》曰:招白鹇。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曰:时珍曰:按张华云,行止闲暇,故曰鹇。李昉命为闲客。薛氏以为雉类。又《西京杂记》云,南粤王献白鹇黑鹇各一,盖雉亦有黑色者。颂曰:白鹇出江南,雉类也。白色,而背有细黑文。可畜,彼人亦食之。时珍曰:鹇似山鸡而色白,有黑文如涟漪,尾长三四尺,体备冠距,红颊赤嘴丹爪,其性耿介。李太白言其卵可以鸡伏。亦有黑鹇。黑鹇,较为罕见。
【译文】
闽越王向汉高祖刘邦进献了石蜜五斛,蜜烛二百根,白鹇、黑鹇各一双。高祖很高兴,赏赐回赠给闽越王使者很多东西。
95.滕公葬地
滕公驾至东都门①,马鸣,局不肯前②,以足跑地久之③。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④,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⑤,通曰:科斗书也⑥以今文写之⑦,曰:佳城郁郁⑧,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⑨。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⑩。
【注释】
①东都门:即东郭门,亦称宣平门。
②局:屈曲不舒展。
③跑(po):用马蹄刨地。
④洗写:冲洗,冲刷。写,同泻。
⑤叔孙通:汉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末,先投项羽,后归刘邦。汉初任太子太傅,博学通时变。《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曰:汉五年(前202),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故汉初定立朝章典礼,皆出其手,被称为汉家儒宗。著有《汉礼仪制度》,辑佚书甚多。
⑥科斗书:即蝌蚪书,又名蝌蚪文。篆书的一种。因字形头粗尾细,形状如蝌蚪而得名。汪汲《事物原会蝌蚪书》曰:《字源》:颛顼高阳氏制蝌蚪书。一云仓颉所作。《古文通考》:其流出于古文。《尚书序》费氏注云:书有二十法,蝌蚪书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头,状似虾蟆子,故名。
⑦今文:指汉代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汉以前的文字如金文、籀书、篆书,在当时统称为古文。
⑧佳城:墓地的别称。郁郁:幽森静寂的样子。
⑨居此室:葬在这里。
⑩死遂葬焉:张华《博物志》卷七曰:汉滕公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局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所记事与本条相似,但时间不同。《三辅旧事》曰: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俗谓之马冢。张澍注曰:《水经注》:汉太尉夏侯婴葬日,柩马悲鸣,轻车罔进,下得见石椁,铭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所述之事与《博物志》同。佳城为墓地别称,其典应出于本条。
【译文】
滕公夏侯婴的车驾走到东都门的时候,马一直鸣叫不已,弯着腿停步不肯前行,用蹄子在地上不停地刨了很久。滕公就命令士兵们挖开马蹄刨过的地方,挖到三尺深的时候,得到了一具石棺。滕公点亮烛火查看,发现石棺上还有铭文。于是就用水冲洗干净上面的文字,这文字很古怪,边上的人没有认识的。他去问了叔孙通,叔孙通说:这是蝌蚪文。就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翻译出来,原来写的是:这个地方好阴暗幽寂,经过了三千年才见天日。那滕公就葬在这里。滕公说道:哎呀,老天啊!我死后难道就葬在这里吗?他死后便葬在了这里。
96.韩嫣金弹
韩嫣好弹①,常以金为丸②,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注释】
①韩嫣:汉武帝时宫中宠臣。字王孙,韩王信曾孙,弓高侯韩颓当之孙。聪慧,善骑射,为汉武帝所宠幸,得赏赐无数,官至上大夫。骄妄奸佞,常与武帝共卧起。《汉书佞幸传韩嫣传》曰:嫣侍,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太后怒,使使赐嫣死。好弹(tn):喜欢打弹弓。弹,即用弹弓射弹丸,利用带兜的弓弦把弹丸射出去。刘向《说苑善说》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其起源很早,在人类生活的早期即已发明。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曰:(善射者陈)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谓也。
②丸:弹丸。
【译文】
韩嫣喜欢玩弹弓,常常用金子做成弹丸,每天要丢掉十几颗金弹丸。长安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道:如果苦于饥寒,就去跟着捡金弹丸。长安城中的孩子,每次一听说韩嫣要出来打弹弓射弹丸了,就都跟随着他,看着金弹丸掉落的地方,赶紧跑过去捡起来。
97.司马良史
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①,先达称为良史之才②。其以伯夷居列传之首③,以为善而无报也④。为《项羽本纪》,以踞高位者非关有德也⑤。及其序屈原、贾谊⑥,辞旨抑扬,悲而不伤⑦,亦近代之伟才。
【注释】
①司马迁(约前145或135前87或前86):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自幼即诵读经书典籍,早年游遍大江南北,考察风土人情,采集传说旧闻史料。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为替李陵投降匈奴辩解,得罪汉武帝而下狱,遭受腐刑的屈辱。《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太史公下狱后)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出狱后发愤著书,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完成于太始四年(前93)前后,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利用自己担任太史令的便利条件,充分利用皇家收藏的文献,以及早年游历时采访收集的材料写作而成。《史记太史公自序》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文体形式,以本纪、世家、列传分别记载不同人物、国家与民族,以八***载制度沿革,用十表记载世事的来龙去脉。记事时间起于传说的黄帝,止于汉武帝末年,时间跨度三千余年。书中传记真实、生动形象,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柳诒徴《中国文化史》说:史学大家司马迁生于武帝之世,萃《尚书》《春秋》《国语》《世本》诸书之体,创为《史记》,立本纪、世家、表、书、传之目,遂为文学、历史两家之祖。治文学者师其义法,修史策者袭其体裁,是亦汉代之特色也。其后,褚少孙、扬雄、刘歆等多踵为之,而班彪及子固相继为《汉书》,遂为断代史之祖。吾国立国数千年,而朝野上下之典章制度、风俗文物胥有可考,实赖历朝史书之记载。后人注释《史记》的作品主要有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司马贞的《索隐》和张守节的《正义》。
②先达:德才兼备的前辈。此指刘向、扬雄等人。良史:优秀的史官。《汉书司马迁传》赞曰: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③伯夷:商代末年孤竹君长子,与其弟叔齐皆不愿继承父位,共奔至周。周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扣马而谏,欲阻武王。周灭商后,两人隐居,不食周粟而死。《史记伯夷列传》曰: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司马迁认为二人求仁得仁,以义为先,故列为列传之首。《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④以为善而无报:司马迁认为伯夷是善人,但终饿死,便是善而无报了。《史记伯夷列传》曰: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如何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⑤踞高位者非关有德:《史记》中的本纪是为历代帝王作传,而项羽在秦亡后曾自立西楚霸王,与刘邦势力相当,故司马迁将其列入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三年,(项羽)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夺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太史公自序》曰:秦失其道,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踞,坐,占据。
⑥序:按次序编排。屈原(约前340约前278):著名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名平,字原,曾任楚怀王时的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言被诽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稾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秦国灭楚后,悲愤而投汨罗江自尽。屈原独创了骚体,创作了大量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辞赋,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时称贾生。年少即通诸子百家书,二十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因改革政制得罪了朝廷重臣,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贾谊再改任梁怀王太傅。怀王坠马而亡,贾谊因此自伤失职,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汉书贾谊传》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贾谊著有《新书》五十八篇,今存五十六篇,又名《贾子》,其中以《过秦论》最为著名。另有《吊屈原赋》《鸟赋》等传世。
⑦辞旨抑扬,悲而不伤:司马迁将屈原与贾谊合写作传,因两人皆有怀才不遇之经历,也有对自己所受遭遇的怨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史记太史公自序》曰: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译文】
司马迁发愤而写《史记》一百三十篇,先辈称他是优秀的史官。他把伯夷放在列传的第一篇,是因为伯夷与人为善却没得到好报。他撰写《项羽本纪》,是因为占据了很高地位的人未必一定是有德行之人。还有他为屈原和贾谊两人合传,文章气势起伏跌宕,悲痛但并不哀伤,也是近代伟大的人才。
98.忘忧馆七赋
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①,集诸游士②,各使为赋。
【注释】
①忘忧之馆:梁孝王所建筑的宫室名。或建于其苑囿中。
②集诸游士:召集宾客。游士,游说谋划之人士。此指枚乘等辞赋家。《汉书文三王传梁孝王传》曰:(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
【译文】
梁孝王在忘忧之馆游乐时,召集了许多游士宾客,让他们各自写篇赋。
枚乘《柳赋》
枚乘为《柳赋》①,其辞曰: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②,叶萋萋而吐绿③。出入风云,去来羽族④。既上下而好音⑤,亦黄衣而绛足⑥。蜩螗厉响⑦,蜘蛛吐丝。阶草漠漠⑧,白日迟迟⑨。于嗟细柳,流乱轻丝。君王渊穆其度⑩,御群英而玩之⑪。小臣瞽聩⑫,与此陈词。于嗟乐兮!于是樽盈缥玉之酒⑬,爵献金浆之醪梁人作薯蔗酒,名金浆⑭。庶羞千族⑮,盈满六庖⑯。弱丝清管⑰,与风霜而共雕。枪锽啾唧⑱,萧条寂寥。俊乂英旄⑲,列襟联袍⑳。小臣莫效于鸿毛(21),空衔鲜而嗽醪(22)。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23)。
【注释】
①枚乘(?前140):西汉著名辞赋家。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曾为吴王刘濞郎中、梁孝王门客。七国之乱前曾阻止刘濞起兵,之后又上书劝谏刘濞罢兵。武帝即位后,召枚乘入京。《汉书贾邹枚路传枚乘传》曰: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但枚乘病故于赴京途中。枚乘有赋多篇,今存《七发》等三篇。梁孝王的门客中,以辞赋见长者众,《汉书贾邹枚路传枚乘传》曰:(枚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本赋与后六条中的赋皆为众宾客于忘忧之馆中所作。
②逶迟:弯弯曲曲下垂的样子。
③萋萋:茂盛、繁茂的样子。
④羽族:指鸟类。
⑤上下而好音:群鸟上下飞翔,叫声悦耳动听。《诗经邶风燕燕》曰: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⑥黄衣:指黄鹂,又名黄莺、黄鸟、仓庚。羽毛色黄而美丽,叫声婉转悦耳。《诗经邶风凯风》曰:睆黄鸟,载好其音。
⑦蜩(tio):古书上指蝉。《诗经小雅小弁》曰:菀彼柳斯,鸣蜩嘒嘒。《庄子达生》曰: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尔雅释虫》曰:蜩,蜋蜩。螗蜩。邢昺疏曰:云蜩者,目诸蜩也。蜋蜩,五彩具者也。螗蜩,俗呼胡蝉,似蝉而小,鸣声清亮者也。《方言》卷十一则曰: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蜋蜩,秦、晋之间谓之蝉。认为是一物异名。螗(tng):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诗经大雅荡》曰: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厉响:尖利刺耳的鸣叫声。
⑧漠漠:繁茂、密布的样子。
⑨迟迟:缓慢移动,徐缓运行的样子。《诗经邶风谷风》曰: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传》曰:迟迟,舒行貌。《诗经豳风七月》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毛传》曰:迟迟,舒缓也。孔颖达疏曰: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故为舒缓。
⑩渊穆:深沉庄重之美。班固《文选典引》曰渊穆之让,蔡邕注曰:渊穆,深美之辞也。度:风度,气度。
⑪御:统领,治理。群英:众宾客。
⑫瞽聩(gǔ ku):眼睛瞎,耳朵聋。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自谦之词。瞽,失明的人,盲人。聩,先天耳聋。《国语晋语四胥臣论教诲之力》曰聋聩不可使听,韦昭注曰: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
⑬樽:古代酒器,圆形,无足,粗腹大口。缥玉之酒:色泽微黄的美酒。《古文苑柳赋》曰缥玉,章樵注曰:酒色清白而轻黄也。
⑭爵:古代酒器,双耳,深腹,三足,口呈前后条槽形,槽与口连接处有柱。可以放到火上温酒。《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曰: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左传宣公二年》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沈从文《中国文物常识》说:爵如鹤,高足。金浆之醪(lo):一种黄色果酒。醪,古代指较为醇厚的酒,是带糟的醇酒。许慎《说文解字》酉部曰:醪,汁滓酒也。段玉裁注曰:许意此为汁滓相将之酒。醴为一宿孰之酒。徐灏笺曰:醪与醴皆汁滓相将。醴一宿孰,味至薄,醪则醇酒味甜。《史记袁盎列传》曰:袁盎使吴见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
⑮庶羞:众多精美的佳肴。千族:千种。
⑯六庖:君王的厨房。此指梁孝王的厨房。《周礼天官庖人》曰: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六庖或指此。另《古文苑柳赋》章樵注曰:《诗》大庖不盈注:一曰干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又有面伤、践毛、不成禽不献者三,故云六庖。
⑰弱丝清管:形容丝竹管弦的音乐之声纤细轻扬,悦耳动听。丝,指琴瑟等弦乐器。管,指笛笙等管乐器。
⑱枪锽(qiāng hung):金属类打击类乐器的撞击声,如钟等。啾唧:细碎的声音。《古文苑柳赋》章樵注曰:枪锽,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闻。
⑲俊乂(y):有超人的德行与才能之人。《尚书皋陶谟》曰:俊乂在官。孔安国传曰:马曰:千人曰俊,百人曰乂。孔颖达疏曰: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英旄(mo):又作英髦,英俊之士。
⑳列襟联袍:形容人才众多,比比皆是。襟、袍,皆是衣着。此处借代在场的诸多游士宾客。
(21)鸿毛:自谦之词,形容微小,微不足道。
(22)衔鲜而嗽醪:享用美酒佳肴。衔鲜,品尝佳肴。嗽醪,畅饮美酒。
(23)增景:增光。边撩:指柳梢,比喻细微,仍为自谦之词。《古文苑柳赋》章樵注曰:边撩,柳之边梢也,借喻言细微之事。《抱经堂丛书西京杂记》卢文弨本注曰:以上增景推之,日光照于屋椽之上,盖末光也。撩,似当从木,椽也。犹言不能增辉萤爝也。
【译文】
枚乘写了一篇《柳赋》,内容是这样的:在忘忧馆里,有一棵枝条飘垂的柳树,树枝弯曲下垂带有一点紫色,树叶茂盛竞相吐露绿色。微风在树枝间出入穿行,鸟儿在枝叶间飞来飞去。群鸟在林中上下翩飞,叫声悦耳动听,还有羽毛黄黄足爪深红的黄鹂鸟。蝉儿尖利地嘶鸣,蜘蛛悠闲地吐丝。台阶前的绿草茂密,阳光和暖温煦。啊,那细弱的柳条,好像风中轻盈飘扬的丝缕。君王的风度静穆沉美,他率领着众宾客在柳树下玩赏。小臣我耳聋眼瞎没什么见识,却荣幸地在这盛会中提笔创作。我是多么快乐啊!于是在酒樽中盛满浅黄色的美酒,用酒爵献上黄色的果酒那是梁国人做的甘蔗酒,叫金浆。美味佳肴种类繁多,堆满了君王的厨房。管弦乐声清幽纤细,随园内风势而起伏飘逸。大声的打击乐与细碎的啾唧,都只剩下了萧条和寂寥。才华出众品德卓越的人士济济一堂。小臣我微不足道,只好尽情享用这美酒佳肴。即使河清海枯,也无能为君王增一点光。
路乔如《鹤赋》
路乔如为《鹤赋》①,其辞曰:白鸟朱冠,鼓翼池干②。举修距而跃跃③,奋皓翅之④。宛修颈而顾步⑤,啄沙碛而相欢⑥。岂忘赤霄之上⑦,忽池籞而盘桓⑧。饮清流而不举⑨,食稻粱而未安⑩。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⑪,赖吾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抱恩。方腾骧而鸣舞⑫,凭朱槛而为欢⑬。
【注释】
①路乔如:人名,梁孝王门客,生平不详。
②干:岸。
③修距:修长的鸟爪。跃跃:跃跃欲飞。
④(zhǎn):快速飞动、迅猛搏击的样子。《古文苑鹤赋》章樵注曰:飞动貌。扬雄《法言孝至》曰:鹰隼未至也。
⑤宛:弯曲。顾步:举步四顾。
⑥沙碛(q):沙石。欢:喧闹声,鸣叫声。
⑦赤霄:指红日高照、云霞似染的天空。《淮南子人间训》曰:背负青天,膺摩赤霄。
⑧忽:仅仅,只。池籞(y):宫中的池苑。籞,古代帝王的禁苑。《汉书宣帝纪》曰:(宣帝)又诏: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颜师古注曰:苏林曰:折竹以绳绵连禁御,使人不得往来,律名为籞。应劭曰:池者,陂池也。籞者,禁苑也。
⑨举:高飞。
⑩稻:俗称禾谷,古称稌秜。通常指水稻。《诗经豳风七月》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周代设稻人之官,掌治田种稻之事。《周礼地官稻人》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汉代也设有相关职能。罗愿《尔雅翼释草一》曰:古者之于谷菽与苴以食农,麦以接续,至于食稻衣锦,则以为生人之极乐,以稻味尤美故也。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说:黄河流域也种稻,洛阳汉墓出土的稻谷经鉴定为粳稻,而墓中陶器上所书的秫稻则应系糯稻。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稻是主要的谷物。经鉴定,广州汉墓出土的稻谷为籼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谷,从竹简上的文字,并从实物的鉴定看来,有籼稻,也有粳稻和糯稻。江陵凤凰山汉墓发现有稻穗四束,放在一个陶仓中,保存得很好,稻穗长约18.5厘米,每穗平均有51粒,经鉴定,是一种粳稻。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我国水稻栽培的历史已十分悠久。《氾胜之书》中提到三月种秔稻,四月种秫稻。秔稻即是粳稻,秫稻即是糯稻。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稻谷的鉴定进一步说明,西汉初期稻作的品种类型确实是极其丰富的,表现为籼、粳、黏、糯并存,长粒、中粒和短粒并存,这样种类繁多的稻谷,对研究我国古代稻谷品种类型的演变和发展是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粱:指粟的优良品质。也特指精细的小米。《周礼天官膳夫》曰: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稌、黍、稷、粱、麦、苽。《周礼天官大宰》曰生九谷,郑玄注曰:黍、稷、稻、粱、苽、麻、大豆、小豆、小麦。《礼记曲礼下》曰:岁凶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一说粱即粟。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礼》,九谷、六谷之名,有粱无粟可知矣。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陶弘景曰)凡云粱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耳。
⑪笼樊:即樊笼,指鸟笼。为押韵而倒置。
⑫腾骧(xiāng):飞腾,跳跃。张衡《西京赋》曰:负笋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
⑬朱槛:红色的鸟笼栏杆。
【译文】
路乔如创作了一篇《鹤赋》,这篇赋的文辞是:这只白鸟头顶着红色的羽冠,在池岸边振翅飞翔。它一会儿伸展着脚掌跃跃欲飞,张开洁白的翅膀急速飞上蓝天。一会儿俯下修长的脖颈举步四望,在沙地上啄食追逐喧闹。难道它忘记了那红日高照的天空,只愿在这禁苑中逗留盘桓。喝着清冽的溪水却无法高飞,吃着稻粱却于心不安。由此可知野禽虽有野性,但还没摆脱樊笼的羁绊,有赖于君王您博大的爱心,即使禽兽野鸟也感激怀恋您的恩典。它正飞腾跳跃着边鸣叫边舞蹈,靠着朱红色的鸟笼栏杆尽情欢乐。
公孙诡《文鹿赋》
公孙诡为《文鹿赋》①,其词曰:麀鹿濯濯②,来我槐庭③。食我槐叶,怀我德声④。质如缃缛⑤,文如素綦⑥。呦呦相召,《小雅》之诗⑦。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⑧。
【注释】
①公孙诡(?前148):齐(今山东北部)人。吴楚七国之乱后,与羊胜、邹阳等游于梁,同为梁孝王门客。善谋略,官至梁国中尉,号公孙将军,很受梁孝王宠幸。后因立太子事,与梁孝王、羊胜等人策划刺杀当朝重臣袁盎等人。事情败露后遭追捕,藏于梁王宫中,最终被迫自杀。《汉书文三王传梁孝王传》曰: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案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②麀(yōu)鹿濯濯(zhu):语出《诗经大雅灵台》,诗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朱熹《诗经集传》注曰:濯濯,肥泽貌。麀鹿,母鹿。濯濯,肥美润泽的样子。
③槐庭:种着槐树的庭院。
④德声:即德音,美好的名声。《诗经小雅鹿鸣》曰:我有嘉宾,德音孔昭。郑玄笺曰:德音,先王道德之教也。《诗经邶风谷风》曰: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朱熹《诗经集传》注曰:德音,美誉也。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德声,犹德音,因协韵易字。庭,青韵;声,清韵。邻韵相押。音,侵韵,与上句庭不协。
⑤缃缛:形容鹿的毛色呈鹅黄色,细密柔软如丝褥。缃,鹅黄色。缛,通褥,褥子。
⑥文如素綦:花纹纵横交错的白色玉饰。文,纹色。素,白色。綦,通璂,古代贵族男子穿礼服时戴的弁即帽子上接缝处的玉饰。沈从文《中国文物常识》说:如大纽扣,古代皮帽上用装饰。《周礼夏官弁师》曰: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郑玄注曰:璂,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说: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由几块拼接而成,缝制的形式类似后代的瓜皮帽,皮块相连接处缀以许多五彩玉石,称为綦。
⑦呦呦相召,《小雅》之诗:指《诗经小雅鹿鸣》,诗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该诗为宴会宾客时演奏的乐歌,《诗经鹿鸣》序曰:《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呦呦,鹿鸣的声音。本赋作于随梁孝王游宴之时,借《小雅》之诗之意蕴,以鹿鸣呦呦之声来召唤宾客。
⑧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感叹隐居多年终于为梁王所知遇。丘山,隐居的山林。比岁,连年。
【译文】
公孙诡创作了《文鹿赋》,内容是这样的:那只母鹿长得多么肥美啊,来到这种着槐树的庭院里。它吃着槐树的叶子,怀念着我美好的名声。鹿毛像鹅黄色的柔软丝褥,花纹交错就像白色的玉饰。鹿鸣呦呦召唤着宾客,让人想起《小雅》中的那首诗篇。可叹我隐居山林这么多年,终于遇到梁王的知遇之恩。
邹阳《酒赋》
邹阳为《酒赋》①,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②;清者圣明,浊者顽③。皆曲湒丘之麦④,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启⑤。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⑥,甘滋泥泥⑦。醪酿既成⑧,绿瓷既启⑨。且筐且漉⑩,载莤载齐⑪,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⑫。其品类,则沙洛渌酃⑬,乌程、若下⑭,高公之清⑮。关中白薄⑯,清渚萦停⑰。凝醳醇酎⑱,千日一醒⑲。哲王临国⑳,绰矣多暇(21)。召皤皤之臣(22),聚肃肃之宾(23)。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24),犀璩为镇(25)。曳长裾(26),飞广袖,奋长缨(27)。英伟之士,莞尔而即之(28)。君王凭玉几,倚玉屏。举手一劳(29),四座之士,皆若哺粱肉焉。乃纵酒作倡(30),倾碗覆觞(31)。右曰宫申(32),旁亦徵扬。乐只之深,不吴不狂(33)。于是锡名饵(34),袪夕醉,遣朝酲(35)。吾君寿亿万岁,常与日月争光。
【注释】
①邹阳(约前206前129):西汉文学家。齐人,汉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吴王谋反时,邹阳作《谏吴王书》劝止,未成,便与枚乘、严忌等离吴赴梁,成为梁孝王门客。《汉书贾邹枚路传邹阳传》曰: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邹阳作《狱中上梁王书》自辩,表明自己忠心而见疑,贤良而被谤,梁孝王阅后放了他并拜为上客。景帝时官至弘农都尉。擅长辞赋,所作散文尚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
②醴(lǐ):带酒糟的浊米酒,用稻、麦芽等谷物酿成,微甜。《周礼天官酒正》曰: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郑玄注曰: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甜酒矣。许慎《说文解字》酉部曰:醴,一宿孰也。段玉裁注曰:许云一宿孰,则此酒易成与。《礼记丧大记》曰: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酒醴。
③顽(i):愚顽,痴愚。古人常以清酒、浊酒分别比喻圣人、贤人,以酒区分圣贤愚顽,或始于邹阳此赋。王楙《野客丛书酒分圣贤》曰:皇甫嵩作《醉乡日月》,有曰凡酒以色清味重而甜者为圣,色浊如金而味醇且苦者为贤然以酒分圣贤者,其意祖魏人《廋语》所谓清者为圣,浊者为贤之说。然又考之,魏人之说又有所自,邹阳《赋》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魏人《廋语》与夫《醉乡日月》,其说有疵,不若邹阳之语为善也。
④曲(qū):酒曲。此指酿造。湒(j)丘:便于种植灌溉的丘地。泛指种植稻麦的田地。与下句中的野田意同。麦:许慎《说文解字》麦部曰: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来,有穗者也。《诗经豳风七月》曰: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稑,禾麻菽麦。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麦到商周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甲骨文有麦来麰等字,并有来麦受麦呼麦告麦田麦登麦食麦等卜辞。可见当时中原地区对小麦的种植非常重视。《诗经》中麦字出现九次,仅次于黍稷。《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向汉武帝说:《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战国策东周策》也说: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这说明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有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与粟并驾齐驱的主要粮食作物了。到了秦汉时期,小麦种植已经扩展到长江流域。
⑤仓风莫预,方金未启:不让春风透过酒瓮,到了秋天也不打开酒瓮。指酿酒的过程。仓风,即苍风,指春风。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诗经王风黍离》悠悠苍天《经典释文》:苍,本亦作仓。《尔雅释天》谓春为苍天,则仓风乃指春风,与下句金指秋对举。二句合言酒酿造过程,与卷一八月饮酎所述正合。《淮南子览冥训》:东风至而酒湛溢。高诱注:东风,木风也。木味酸,酸风入酒,故酒酢。《齐民要术笨曲饼酒》谓酿稷米酎、黍米酎,皆正月作,七月熟,酒甕以泥密封,使不透风漏气。酒成后再密封三年,则酒色似麻油,酒味浓烈芬芳,一斗酒醉千人。可与《淮南子》及高注互为参证。
⑥醳(y)醳:醇酒清亮纯净的样子。醳,新酿成的醇酒。
⑦泥泥:酒的滋味甘美醇厚。
⑧醪(lo)酿:醇酒。
⑨瓷:指陶器制的瓶状容器。亦指古代称陶器中较为精致者。宋丁度《集韵脂》曰:瓷,陶器之致坚者。
⑩筐:竹制的滤酒器。此指用滤酒器过滤。《诗经小雅伐木》曰: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毛传》曰:以筐曰酾,以薮曰湑,藇,美貌。孔疏曰:筐者,竹器也。薮,草也。酾酒者或用筐,或用草,于今犹然。漉(l):指酒的过滤,过滤掉杂质、糟粕。《南史陶潜传》曰:郡将候潜,逢其酒熟,(潜)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著头上。
⑪莤(s):古代祭礼,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饮酒。《周礼天官甸师》曰:祭祀,共萧茅,共野果蓏之荐。郑玄注引郑大夫曰:萧字或为莤。一说通缩。《左传僖公四年》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杜注曰: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说文解字》酉曰:莤,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莤,像神饮之也。《春秋传》曰无以莤酒。《礼记郊特牲》曰:缩酌用茅,明酌也。郑注曰:泲之以茅,缩去滓也。齐:同剂,调配,调和。
⑫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平民与君子都以酒为欢。《汉书宣帝纪》曰:五凤二年(前56)秋八月,诏曰: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汉书食货志下》曰: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故《诗》曰无酒酤我,而《论语》曰酤酒不食,二者非相反也。宋朱翼中《北山酒经》卷上曰: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⑬沙洛:美酒名。一说为桑落之误。伯仁《酒小史》曰:关中桑落酒。《水经注河水四》曰:(河东郡)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镏绩《霏雪录一觞聊可挥》曰: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水酿酒,美甚,故呼为桑落酒。渌酃(l lng):美酒名,亦作酃渌酃醁。陈直《洛阳汉墓群陶器文字通释》说:《广韵》:酃醁,美酒。《集韵》:酃,湘东美酒。盖此酒出于湖南衡阳县之酃湖,因酃湖水绿,故名酃绿,加酉则变为酃醁。《抱朴子嘉循篇》曰:寒泉旨于酃醁。《文选》潘岳《笙赋》:倾缥瓷以酌酃。左思《文选吴都赋》曰飞轻轩而酌绿酃,李善注曰:《湘州记》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罗含《湘中记》曰: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周二十里,深八尺,湛然绿色,土人取以酿酒,其味醇美。一说为渌、酃二酒的合称,习称酃渌酒。张协《文选七命》曰乃有荆南乌程,李善注曰: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
⑭乌程、若下:两种有名的醇酒。乌程,张协《文选七命》曰:乃有荆南乌程。李善注曰:《吴地理志》曰:吴兴乌程县,酒有名。本为地名,秦置,故城在今浙江吴兴南菰城,县中有乌与程两姓人家,皆擅酿酒。一说乌程原作程乡,地名,在今广东梅县,产美酒程酒。若下,出长城若溪(今浙江长兴南)。陈元龙《格致镜原酒》曰:《吴录》:长城若下酒。有名溪,南曰上若,北曰下若,并有村。村人取若下水以酿酒,醇美胜云阳。张英《御定渊鉴类函酒三》曰:若下出美酒。一说乌程、若下实为一地。《太平御览》卷六十五曰:《吴录》曰:长城若下酒。张协《七命》云荆南乌程即此酒也。
⑮高公之清:酒名,高公酿造的清酒。高公,生平不详。清酒冬酿夏成,可用于祭祀。《周礼天官酒正》曰: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注曰:郑司农云:清酒,祭祀之酒。玄谓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一说为会稽稻米清中之精品。
⑯关中白薄:酒名。陈元龙《格致镜原酒》曰:《初学记》:关中有酒名白薄。说明该酒出于关中。关中,古地域名,所指范围不一。一说指秦都咸阳,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一说位于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大致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即指古代的函谷关以西至大散关之间的地域,因位于两关之间,故名,亦号称八百里秦川。《史记货殖列传》则曰: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三辅故事》曰:西以散关为界,东以函谷为界,南以武关为界,北以萧关为界,四关之中谓之关中。《关中记》亦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谓关中之地。东西方千余里。南北近山者相去一二百里,远者三四百里。南山自华岳,西连秦岭终南、太白,至于陇山。北有高陵平原,南北数千里,东西二三百里,西接岐、梁、汧、雍之山。刘庆柱《关中记辑注》说:南北数千里应为南北数十里之误。
⑰清渚萦(yng)停:形容醇酒的颜色像溪水一样晶莹清透。
⑱凝:浓烈。
⑲千日一醒:意指醇酒劲道很强。相传古有千日酒,喝后醉倒千日才能醒来。张华《博物志》卷十曰: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⑳哲王:贤明圣哲的君王。此指梁孝王。临:治理。
(21)绰矣:悠闲舒缓的样子。暇:闲暇。
(22)皤(p)皤:鬓发斑白、白发苍苍的样子。
(23)肃肃:恭敬肃立的样子。
(24)绡绮(xiāo qǐ):泛指有花纹的轻薄丝织物。绡,薄的生丝织品,轻纱。许慎《说文解字》糸部曰:绡,生丝也。段玉裁注曰:生丝,未湅之丝也。已湅之缯为练。未湅之丝曰绡。以生丝之缯为衣,则曰绡衣。绡的密度稀疏,轻薄度次于一般的纱,常作舞衣、帷幔。
(25)犀(xī):即犀牛。《尔雅释兽》曰:犀似牛。邢昺疏曰:郭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刘歆期《交州记》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有甲,头似马。此指犀牛角。璩(q):一种美玉。镇:席镇,压席子的物品。
(26)曳:拉,拖。裾(jū):衣服的大襟。
(27)奋:摆动。缨:古人固定冠冕的丝带。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说:为了防止冠冕掉下去,在冠圈两旁有丝绳,可以在颔(下巴)下打结,把冠圈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叫缨。缨打结后余下的部分垂在颔下,称为,也是一种装饰。
(28)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即之:就座,入席。
(29)劳:慰勉,抚慰,慰劳。
(30)倡:通唱,歌唱,参与宴饮的宾客边饮酒边唱和。一说为倡乐,即由歌舞杂耍艺人奏乐表演。
(31)覆:倒。觞(shāng):盛满酒的杯子。亦泛指酒器。
(32)申:重复,一再演唱。
(33)吴:喧哗,喧闹。《诗经周颂丝衣》曰: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经鲁颂泮水》曰: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毛传》皆曰:吴,哗也。
(34)锡:赏赐。饵:此应指醒酒之物.
(35)酲(chng):醉酒醒后神志昏沉、意识不清,好像患病的感觉。史游《急就篇》曰:侍酒行觞宿昔酲。颜师古注曰:病酒曰酲。
【译文】
邹阳创作了一篇《酒赋》,内容是这样的:清冽的称为酒,浑浊的称作醴;清澈的就好比是一个圣人贤良明德,浑浊的就像是一个人愚笨无知。酒曲都用丘地种植的麦子,酒料都选自野田的谷米。不让春风吹进酒瓮,直到秋天也不轻易开启。感慨同样的东西却能做出不同的味道,可叹不同的人才却欢聚在一堂。酒色清冽泛着亮光,甘美醇厚的味道令人着迷沉醉。既然醇酒已经酿造好了,就打开这绿色的酒瓮吧。用竹筐一遍遍过滤,一边过滤一边调配,百姓们饮酒尽情欢乐,君子们饮酒注重仪礼。说到酒的品类,有沙洛酒、渌酃酒、乌程酒、若下酒,还有高公清酒。关中的白薄酒,颜色晶莹透亮。这些经过多次酿造的味道醇厚的美酒,喝过的人一醉千日方酒醒。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时光充裕而闲暇度日。召集来鬓发花白的老臣,会聚恭敬肃立的宾客。布置宽敞的座席,陈列雕饰精美的画屏,用丝织品铺就酒席,用犀牛角和宝玉作席镇。摇曳着长长的衣襟,飞扬起宽大的衣袖,飘动着细细的帽带。英俊伟岸的宾客,微笑着各自入座。君王靠着玉几案,倚着玉屏风。抬手示意抚慰的手势,满座的来宾就像尝到了美味佳肴一样。于是宾客开始纵情畅饮,放声歌唱,吃完碗中美食,喝光杯中美酒。演奏持续不断,乐声悠扬动听。深深沉浸在欢乐中,不高声喧闹,也不举止狂放。于是君王赐来名贵的醒酒食物,祛除黄昏的醉意,消除宿醉的昏沉。祝我们的君王万寿无疆,常与日月争荣光。
公孙乘《月赋》
公孙乘为《月赋》①,其辞曰:月出皦兮②,君子之光。鹍鸡舞于兰渚③,蟋蟀鸣于西堂④。君有礼乐,我有衣裳⑤。猗嗟明月,当心而出。隐员岩而似钩⑥,蔽修堞而分镜⑦。既少进以增辉,遂临庭而高映。炎日匪明⑧,皓璧非净⑨。躔度运行⑩,阴阳以正。文林辩囿⑪,小臣不佞⑫。
【注释】
①公孙乘:人名,梁孝王门客,生平不详。
②皦(jiǎo):同皎,洁白,明亮。《诗经陈风月出》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曰:皎,月光也。《古文苑月赋》章樵注曰:以月之明比君子之德。
③鹍(kūn)鸡:鸟名,羽毛黄白色,样子像鹤。《楚辞九辩》曰:鹍鸡啁哳而悲鸣。洪兴祖补注曰:鹍鸡似鹤,黄白色。《管子轻重甲》曰:鹅鹜之舍近,鹍鸡鹄之通远。《尔雅释畜》曰:鸡三尺为鹍。兰渚:长有兰草的小沙洲。
④蟋蟀:《诗经豳风七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尔雅释虫》曰:蟋蟀,蛬。邢昺疏曰:蟋蟀,一名蛬,今促织也,亦名青蛚。《诗唐风》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陆玑疏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蜣蛚,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趋织。里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
⑤衣裳:典出齐桓公之事。《榖梁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桓会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齐桓公会诸侯,确立了霸主地位。衣裳之会即是指春秋时代诸国以礼交好之会。《古文苑月赋》章樵注曰:梁王宴乐群士,众宾从梁王游,各由其道,不衍礼度。公孙乘借用此典,喻指梁孝王与门客之会和乐相处是因为梁孝王礼义守信。
⑥隐员岩而似钩:因为被圆形山岩遮挡而使月缺如钩。员,圆。岩,高山。
⑦修堞:城墙上呈齿状的长长的堞墙。分镜:圆月被堞墙遮蔽而变得如破镜般零碎。
⑧匪:非。
⑨皓璧:白玉。
⑩躔(chn)度:日月星辰在天空中运行的度数。躔,日月星辰运行。扬雄《方言》卷十二曰:躔,历行也,日运为躔。郭璞注曰:躔,犹践也。
⑪文林辩囿:意指文士辩才聚集,人数众多。
⑫不佞:不才。《古文苑月赋》章樵注曰:于群英之中用月进言,自愧非材佞口辩也。《论语》仁而不佞。
【译文】
公孙乘创作了一篇《月赋》,它的文辞是这样的:月亮出来了多么皎洁明亮,就如同君子的德行一样。鹍鸡在生长着兰草的沙洲上欢舞,蟋蟀在西边的厅堂里鸣唱。君王以礼乐招待宾客,我也不逾越礼节地陪侍在旁。那是多么美丽的明月啊,出现在天空的正中央。被高耸的山岩遮住了就像一只钩子,被长长的堞墙遮盖了又像一面破裂的镜子。只要稍微升起增添光辉,就能高悬天际把庭院照亮。与月亮相比,炎炎烈日不算明亮,洁白的美玉也不算明净。月亮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阴阳历法根据它的移动来调整。在这么多文士辩才面前为月作赋,小臣我深感才华有限。
羊胜《屏风赋》
羊胜为《屏风赋》①,其辞曰:屏风鞈匝②,蔽我君王。重葩累绣③,沓璧连璋④。饰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列⑤,颙颙昂昂⑥。藩后宜之⑦,寿考无疆⑧。
【注释】
①羊胜(?前148):西汉文学家。齐人,梁孝王门客,曾与公孙诡合谋刺杀汉廷重臣袁盎等人,遭追捕后藏匿梁王宫中,后被迫自杀。
②鞈(g)匝:环绕、围绕的样子。鞈,古代革制的胸甲。
③重、累:形容层层叠叠。葩:花,指绣在屏风上的花朵。
④沓、连:形容很多。璋:玉器名,状如半珪,古代朝聘、祭祀、丧葬、治军时用作礼器和信玉。《尚书顾命》曰:秉璋以酢。《尔雅释器》曰:璋大八寸谓之琡。郭璞注曰:璋,半珪也。邢昺疏曰:知者以《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两圭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璋邸射以祀山川。自上而下,降杀以半,故知璋,半珪也。
⑤古列:前代的圣贤列士、列女。汉代宫廷流行为功臣作画,以表彰其功德,表而扬之。《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传》曰:初,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传》曰:(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三辅故事》曰:天禄阁、石渠阁在大殿北,以藏秘书,又画贤臣像凡二十人,霍光第一,苏武第十二。在屏风上画列女图也时有之。《古文苑屏风赋》章樵注曰:绘古贤烈(列)士于上,其威仪容貌端重高朗。
⑥颙(yng)颙:庄重恭敬的样子。昂昂:器宇轩昂、意气风发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毛传》曰:颙颙,温貌。卬卬,盛貌。郑笺曰:体貌则颙颙然敬顺,志气则卬卬然高朗。卬同昂。
⑦藩后:侯王。古代诸侯王的职责是如藩屏般护卫王室。此指梁孝王。
⑧考:老,高寿。
【译文】
羊胜创作了一篇《屏风赋》,它的文辞内容是这样的:屏风重重环绕,遮蔽了我们的君王。屏风上层层叠叠地绣了许多花的图案,镶嵌着一连串的玉璧玉璋。用有花纹的锦缎装饰着,衬托出褐黄的底色。屏风上画有前代贤良的列士、列女图,他们庄重敬顺、意气风发。我们的君王最适合用这样的屏风,祝福他万寿无疆。
邹阳《几赋》
韩安国作《几赋》①,不成,邹阳代作,其辞曰:高树凌云,蟠烦冤②,旁生附枝。王尔公输之徒③,荷斧斤④,援葛虆⑤,攀乔枝⑥。上不测之绝顶,伐之以归。眇者督直⑦,聋者磨砻⑧。齐贡金斧,楚入名工,乃成斯几。离奇仿佛,似龙盘马回,凤去鸾归。君王凭之,圣德日跻⑨。
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
【注释】
①韩安国(?前127):字长孺,梁国成安(今河南临汝东南)人。曾在邹县田生家学习《韩子》及杂家学说,后在梁孝王时任中大夫。能言善辩。七国之乱时为将,阻吴兵于梁国界外,因此扬名。后又妥善处置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刺事件,赢得景帝与窦太后的重视与信任。汉武帝时迁大司农,为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史记韩长孺列传》曰: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②蟠(yū):盘曲,屈曲。烦冤:本指风势回转。此指树枝婉转回旋的样子。
③王尔:春秋时能工巧匠,生平不详。公输:指公输班,建筑巧匠。春秋时鲁国人,故通称鲁班或鲁盘。相传姓公输,名殷,亦作班、盘,或称公输子班输。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碨。相传曾发明多种木作工具,被后世尊为工匠祖师。
④斤:斧头之类的工具。
⑤虆(li):藤蔓植物,与葛藤相似。
⑥乔:指树木高耸。《尚书禹贡》曰:厥木惟乔。孔安国传曰:乔,高也。《尔雅释木》曰:句如羽毛,乔。上句曰乔。小枝上缭为乔。邢昺疏前句曰:句,曲也。树枝曲卷,似鸟毛羽名乔。木枝上竦者亦曰乔。郭璞注后句曰:谓细枝皆翘缭上句者名为乔木。
⑦眇(miǎo)者:一只眼睛失明的人。亦意眼睛细小无法睁大之人。许慎《说文解字》目部曰:眇,小目也。段玉裁注曰:眇能视,虞翻日,离目不正。《方言》曰:眇,小也。此指斜木。督直:督查其树,绳之以墨,使削直。
⑧砻(lng):研磨。
⑨跻(jī):升,登。
【译文】
韩安国创作《几赋》,但写不出来,邹阳代他写了一篇,文辞是这样的:有一棵树高耸入云端,树干弯弯曲曲盘旋着上升,旁边还生出了枝杈。一些像王尔、鲁班那样的能工巧匠,肩扛着斧头,手拉着葛藤,拽着高高的树枝往上攀爬。登上那高不可测的树顶,砍下了这段木头带回来。让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削直木头,让耳聋的人把木头磨光。齐国进献了宝贵的斧头,楚国献来了能工巧匠,于是做成了这张木几。它形状奇特,就好像巨龙盘踞、骏马回旋,也像凤凰飞去、鸾鸟复归。君王倚靠着这张几案,他的圣德也将日臻完满。
邹阳、韩安国罚酒三升,赐给枚乘、路乔如绢,每人五匹。
99.五侯进王
梁孝王入朝,与上为家人之宴①,乃问王诸子,王顿首谢曰②:有五男。即拜为列侯③,赐与衣裳器服④。王薨,又分梁国为五,进五侯皆为王⑤。
【注释】
①上:皇上。此指梁孝王的哥哥、汉景帝刘启。
②顿首:又称稽颡叩颡叩头,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盖右手,拱手于地,至膝前,头急遽低下,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此礼一般施于平辈或地位相同者之间。但汉时,则多用于君臣、上下之间,臣子上表必言顿首。蔡邕《独断》卷上曰: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按场合不同、身份不同,拜礼分为九等,稽首最隆重,顿首次之。《周礼春官大祝》曰: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史记周本纪》曰:西周君犇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③列侯:秦朝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改立爵位为二十级,彻侯为二十级,位最高,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汉袭秦制。《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蔡邕《独断》卷下曰:汉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群臣异姓有功封者,谓之彻侯,后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法律家皆曰列侯,功德优盛、朝廷所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下。应劭《风俗通义佚文》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通侯,言其功大,通于王室。列者,言其功德列著,乃飨爵也。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皇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所以通称诸侯王。汉初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者通称列侯。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得在王国境内分封庶子为侯,也是列侯性质(称为王子侯)。据《汉书诸侯王表》与《王子侯表》,梁孝王五子中仅长子买封乘氏侯、次子明封桓邑侯。与本条所叙有异。
④衣裳器服:与列侯相应的礼服与车马旗饰。《周礼春官都宗人》曰:正都礼与其服。郑玄注曰:服,谓衣服及宫室车旗。《后汉书舆服志上》曰:公、列侯安车,朱班轮,倚鹿较,伏熊轼,皁缯盖,黑轓,右。(诸车之文)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诸马之文)王、公、列侯、镂锡文髦,朱镳朱鹿,朱文,绛扇汗,青翅燕尾。
⑤王薨(hōng)以下三句:《史记梁孝王世家》曰:及闻梁王薨,窦太后哭极哀景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译文】
梁孝王进京朝见皇帝,与景帝一起共进家宴,景帝问起梁王子女的情况,梁王叩头拜谢回答说:有五个儿子。景帝当即封他们为列侯,赐给他们与列侯相应的礼服车马旗饰。梁孝王死后,景帝又把梁国一分为五,五个列侯都进封为王。
100.河间王客馆
河间王德筑日华宫①,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自奉养不逾宾客②。
【注释】
①河间王德:即河间献王刘德(?前130),汉景帝之子,武帝异母弟。《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王传》曰:(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其收藏古书甚多,与汉宫廷藏书相当。献王修礼乐,被服儒术,山东儒者多依从而游。日华宫:河间王刘德所建宫殿。陈直《三辅黄图校证》说:《畿辅通志》卷一百六十一云:献县南三十五里,有河间献王日华宫故址。《三辅黄图》卷三曰:日华、曜华宫,营构不在三辅,然皆汉之诸王所建。
②逾:超过。
【译文】
河间王刘德营造日华宫,设置了客馆二十多处,用来招待有才学的人士。他自己生活起居的标准并没有超过宾客。
101.年少未可冠婚
梁孝王子贾从朝①,年幼,窦太后欲强冠婚之②。上谓王曰:儿堪冠矣③。王顿首谢曰:臣闻《礼》二十而冠④,冠而字⑤,字以表德⑥。自非显才高行,安可强冠之哉?帝曰:儿堪冠矣。余日,帝又曰:儿堪室矣⑦。王顿首谢曰:臣闻《礼》三十壮有室⑧。儿年蒙悼⑨,未有人父之端⑩,安可强室之哉?帝曰:儿堪室矣。余日,贾朝,至阃而遗其舄⑪,帝曰:儿真幼矣。白太后未可冠婚之⑫。
【注释】
①梁孝王子贾:梁孝王之子刘贾。《史记梁孝王世家》和《汉书文三王传》皆记叙梁孝王有五子,但其中并无名为贾的儿子,或为買(买)之误。从朝:跟从(梁王)朝见皇帝。
②窦太后(?前135或前129):汉文帝皇后,汉景帝与梁孝王生母。赵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西汉会要帝系二》曰:吕太后时,(窦太后)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误置籍代伍中。代王独幸窦姬,生景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景帝即位,尊为皇太后。窦太后不喜儒术,而好黄老之学,景帝及窦氏宗族均必须读黄老之术。在太后位逾五十年,对汉初政治颇有影响。她去世后,儒术才真正成为汉室独尊之学。冠: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结发戴冠,举行加冠仪式,行成人礼,以示成年。
③堪:可以。
④《礼》:即《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含四十九篇。大率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后人注释《礼记》的作品有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清朱彬《礼记训纂》和孙希旦《礼记集解》等。《礼记内则》曰: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同书《曲礼上》曰:二十曰弱,冠。孔疏曰: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至二十九,通得名弱冠,以其血气未定故也。但也有十九而冠之说,如《说苑建本》曰: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同书《修文》曰:冠礼:十九见正而冠,古之通礼也。《荀子大略》曰: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也。天子诸侯之子行冠礼的年纪或与士不同。
⑤字:古人有名有字。出生三月即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才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行笄礼时取字。取字时在意义上与名有关联,常互为表里,故字又被称为表字。对人自称时常称名,表示谦恭,称呼别人时常称字,以示尊敬,此乃成人之道。《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檀弓上》曰:幼名,冠字。孔疏曰:幼名者,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⑥字以表德:班固《白虎通义姓名》曰: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⑦室:娶妻成家。《礼记曲礼上》曰: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曰:有室,有妻也。妻称室。孔疏曰:三十而立,血气已定,故曰壮也。壮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
⑧三十壮有室:《礼记内则》曰: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
⑨蒙悼:蒙稚,蒙昧无知,没有见识,意指年幼无知。蒙,童蒙。悼,年幼者之称。《礼记曲礼上》曰: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孔疏曰:悼,怜爱也。未有识虑,甚可怜爱也。
⑩未有人父之端:没有做父亲的样子,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王吉传》曰:吉意以为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端,迹象。
⑪阃(kǔn):门槛。舄(x):用丝绸作面,履下再加一层木底的鞋子,是古代一种复底鞋。其形状像舄鸟,故名。《周礼天官屦人》曰: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郑玄注曰:复下曰舄,褝下曰屦。古人言屦以通于复,今世言屦以通于褝,俗易语反与?舄的木底为实心,在需要长时间站立的礼仪场合或走湿地时使用。刘熙《释名释衣服》曰:复其下曰舄。舄,腊也。行礼久立,地或泥湿,故复其末下,使干腊也。崔豹《古今注舆服》曰: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天子赤舄,凡舄色皆象于裳。舄在古代常指帝王所穿。《诗经豳风狼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毛传》曰:赤舄,人君之盛屦也。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说:舄有三等,王以赤舄为上,次有白舄、黑舄。后逐渐成为一般鞋履的别称,《史记滑稽列传》曰: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舄始为周代的说法,到汉代开始改称屦,但其旧称依然流行,扬雄《方言》卷四曰:自关而西中有木者谓之复舄。
⑫白:告诉。
【译文】
梁孝王的儿子刘贾跟随父王进京朝见皇帝,刘贾年纪尚小,但窦太后想强行给他加冠完婚。皇上对孝王说:孩子可以加冠了。孝王叩头拜谢道:我看到《礼记》上说二十岁才行冠礼,行加冠礼后才取字,字是用来表明品德的。不是才华过人德行高深的人,怎么能强行给他加冠呢?皇上说:孩子可以加冠了。过了几天,皇上又说:孩子可以娶妻成家了。孝王又叩头拜谢说:我看《礼记》上说三十岁壮年后才可娶妻成家。儿子年幼无知,根本没有为人父的样子,怎么能强行给他娶亲呢?皇上说:这孩子可以娶妻成家了。没过几天,刘贾上朝,走过一道门槛时把鞋子绊掉了,皇上说:这孩子确实年纪还小。就告诉窦太后说还不能给他加冠成亲。
102.劲超高屏
江都王劲捷①,能超七尺屏风②。
【注释】
①江都王:即江都易王刘非(?前128),汉景帝之子,景帝时被封为汝南王。吴楚之乱时,因击吴有功,徙封江都王,治理吴国。《汉书景十三王传江都王传》曰: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武帝曾派文学士董仲舒为江都相以辅助、匡正刘非。《汉书董仲舒传》曰: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
②超:跃过,跳过。据《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汉代的一尺合今23.1厘米,故七尺相当于今天的161.7厘米。
【译文】
江都王刘非身手勇猛矫捷,能一跃而过七尺高的屏风。
103.元后燕石文兆
元后在家①,尝有白燕衔白石,大如指,坠后绩筐中②。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复还合,乃宝录焉③。后为皇后,常并置玺笥中④,谓为天玺也。
【注释】
①元后:指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前7113),汉成帝生母,王莽姑母。《西汉会要帝系二》曰:五凤中,献入掖庭。宣帝选送太子宫,生成帝,字太孙。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元帝。立太孙为太子,以母王妃为倢伃。后三日,立为皇后。王政君为皇后后,王氏家族开始显赫,其兄弟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五侯。王氏其他子弟皆是公卿大夫,势力遍布朝廷。平帝即位后,因年幼,太后王政君临朝,委重任于王莽,王莽因此篡权立新朝,改命太皇太后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②绩筐:盛纺绩物的筐。绩,缉麻线,把麻析成细缕捻接成线。《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曰:不绩其麻,市也婆娑。郑玄笺曰:绩麻者,妇人之事也,疾其今不为。《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曰: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
③宝录:特别珍藏。录,收藏。
④玺笥:收藏玉玺印的方形器具。
【译文】
元后在家还没入宫的时候,曾经有一只白色的燕子嘴里衔着一块手指大的白色的石头,掉在了元后的针线筐里。元后拿起白石,白石立即自己剖成两半,中间有母天地几个字。元后合上白石,它便又像原来那样合起来了,元后就把它特别珍藏起来。元后后来当上了皇后,常常将白石与皇后玉玺一起放在印盒里,认为它是天然的宝印。
104.玉虎子
汉朝以玉为虎子①,以为便器,使侍中执之②,行幸以从③。
【注释】
①虎子:指小便器。古代常将小便器做成老虎的形状,故后世称小便器为虎子。
②侍中:官名,起源于周代,秦始置,本为丞相属官。汉沿之,多为加官,多至数十人。王隆《汉官解诂》曰:当侍从左右,无员,常侍中。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负责处理皇帝生活起居的事情,因常参与机要,故地位较重要。应劭《汉官仪》曰:侍中,周官也。侍中则便蕃左右,与帝升降,卒思近对,拾遗补阙,百僚之中,莫密于兹。《通典职官三》曰:直侍左右,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负国玺,操斩白蛇剑,参乘;余皆骑,在乘舆后。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汉代的加官有侍中、给事中、诸吏等。加侍中就能出入宫禁,成为皇帝的亲信。加给事中就能掌顾问应对。加诸吏就能对宫廷官员进行监察和弹劾。后世侍中成为门下省的***,给事中成为门下省的属官。因为跟随在皇帝身边,故侍中的组成很复杂。卫宏《汉旧仪》卷上曰:侍中,无员。或列侯、将军、卫尉、光禄大夫、侍郎为之。得举非法,白请及出省户休沐,往来过直事。汉武帝时,常任用士人为侍中,方便咨询政事。一些亲信大臣也常常被冠以侍中给事中等头衔,参与皇帝谋议。东汉时成为实职的二千石吏,形成侍中寺。通过《史记》《汉书》可知,曾任侍中的人数可观,身份也多样,有外戚卫青、霍光,有功臣子弟金日,有文士严助、朱买臣,有儒臣刘歆,也有佞臣董贤。
③行幸:皇帝出行。
【译文】
汉代宫廷将玉做成小老虎的样子,当作小便器,让侍中拿着,在皇帝出行时跟在身边。
105.紫泥
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室①,加绿绨其上②。
【注释】
①中书:官名,少府属官。汉武帝时始置。卫宏《汉旧仪》卷上曰:汉置中书官,领尚书事,中书谒者令一人。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罢中书官,以中书为中谒者令。同书补遗卷上曰:中书掌诏诰答表,皆机密之事。魏以后,中书权势益重,至唐时设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合称三省。因为中书掌管传宣诏命,所以必管玺印,故需要选择封泥。武都:郡名,亦古县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郡,治所在武都县,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紫泥:汉代时天子的印玺皆以紫泥封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曰:古印文作白字,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诏是也。而紫泥皆来自武都,武都紫泥作为汉朝的御用封泥而专配于皇帝六玺。卫宏《汉旧仪》卷上曰: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以皇帝行玺为凡杂;以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以皇帝信玺发兵;其徵大臣,以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以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裹,两端无缝,尺一板中约署。泥封,似今邮袋上的铅封。武都紫泥成为汉朝廷的御用封泥,其因一说是武都紫泥的质量最佳。《太平御览》卷五十九曰:《陇右记》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亦紫而粘。贡之用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另一说认为,紫在古文中意为赤红,而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常自称赤帝子,以示正统。《汉书高帝纪下》赞曰: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陈鹏《武都紫泥渊源考》说:西汉官方强调皇室出自赤帝,而炎汉之观念日渐为人所接受,于是赤红之色在汉朝有了特殊的政治含义,成为皇室御用色调。这或许能解释武都紫泥为何能被西汉皇帝看中赤红的武都紫泥恰好迎合了西汉的政治宣传,以其合乎皇室赤帝血裔的颜色,而被指定为皇帝六玺专用封泥。玺室:放置玺印的盒子。
②绨(t):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译文】
中书用武都所出产的紫泥来做印盒的封泥,并用一种绿色的丝织布盖在印盒上面。
106.文固阳射雉
茂陵文固阳①,本琅琊人,善驯野雉为媒②,用以射雉。每以三春之月③,为茅障以自翳④,用觟矢以射之⑤,日连百数。茂陵轻薄者化之⑥,皆以杂宝错厕翳障⑦,以青州芦苇为弩矢⑧,轻骑妖服,追随于道路,以为欢娱也。阳死,其子亦善其事。董司马好之⑨,以为上客⑩。
【注释】
①文固阳:人名,生平不详。
②雉(zh):鸟名,外形像鸡,善走,不能久飞。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种类很多,如血雉、长尾雉等。通称野鸡,有的地方叫山鸡。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曰: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鸡,而斑色绣翼。雄者文采而尾长,雌者文暗而尾短。媒:媒介,诱饵。此指鸟媒,是以雉为诱饵引诱其他雉前来,以伺机捕捉。
③三春:春季三个月的合称。古代农历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④茅障:用茅草做成屏障。翳(y):遮掩。
⑤觟(hu)矢:箭名,用母羊角做箭头。觟,有角的母羊。郝懿行《尔雅义疏释畜》曰:吴羊牝者无角,其有角者别名觟也。许慎《说文解字》角部曰:觟,牝羊角者也。段玉裁注曰:此云牝羊者,牂也。羖,夏羊牡之称。羖羊无无角者。牂羊多无角,故其角者别之曰觟也。
⑥化:改变。
⑦错厕:相杂交错。错,错落。厕,置。
⑧青州:古代《禹贡》九州之一,指今泰山以东至渤海的区域。此指汉武帝所置刺史部十三州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德州等地以东,山东济南、安丘等地以北,马颊河以南及河北吴桥等地。弩(nǔ)矢:弓箭。
⑨董司马:即董贤。好:喜欢。
⑩上客:上宾。亦指上等食客。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将其食客安排为上客居代舍、中客居幸舍、下客居传舍。《史记孟尝君列传》曰:初,冯闻孟尝君好客孟尝君置传舍十日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索隐》注曰: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译文】
茂陵人文固阳,本来是琅琊郡人,擅长驯养野鸡作为鸟媒,用来射猎野鸡。每到春天的三个月里,他就用茅草做成屏障遮挡住自己,用觟矢箭射杀野鸡,每天都可以射到数百只。茂陵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少年们改进了文固阳的这种做法,他们都用各种宝物装饰、互相交错做成遮蔽的屏障,用青州产的芦苇做成弓箭,骑着轻快的马儿,穿着妖艳的服装,在道路上追逐奔跑,以此嬉闹取乐。文固阳死后,他的儿子也擅长用鸟媒射杀野鸡。董贤喜欢他,把他奉为上宾招待。
107.鹰犬起名
茂陵少年李亨①,好驰骏狗②,逐狡兽③,或以鹰鹞逐雉兔④,皆为之佳名。狗则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鹰则有青翅、黄眸、青冥、金距之属,鹞则有从风鹞、孤飞鹞。杨万年有猛犬⑤,名青驳⑥,买之百金。
【注释】
①李亨:人名,生平不详。
②骏狗:大型猎狗。
③狡(jiǎo):凶暴,狂戾。
④鹰:《礼记月令》曰:(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鹞(yo):鸟名,比鹰略小的一种猛禽,种类较多,捕食鼠类、小鸟等。我国常见的白尾鹞生活在水边或沼泽地带。
⑤杨万年:人名,生平不详。
⑥驳(b):指马毛色不纯,亦指一种毛色不纯的马。《尔雅释畜》曰:驳如马,倨牙,食虎豹。郭璞注曰:《山海经》云:有兽名驳,如白马黑尾,倨牙,音如鼓,食虎豹。邢昺疏曰:驳亦野马名也,其状如马,其牙倨曲而食虎豹也。《诗秦风》云:湿有六驳。
【译文】
茂陵的年轻人李亨,喜欢赶着大猎狗,追逐猛兽,有时也用鹰或鹞去追赶野鸡、兔子,并且给这些鹰犬都起了好听的名字。猎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等名字,鹰的名字有青翅、黄眸、青冥、金距等,鹞的名字则有从风鹞、孤飞鹞等。杨万年有条凶猛的猎犬,取名叫青驳,买下它花了上百斤金子。
108.长鸣鸡
成帝时,交趾、越嶲献长鸣鸡①,伺鸡晨②,即下漏验之③,晷刻无差④。鸡长鸣则一食顷不绝,长距善斗⑤。
【注释】
①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初,南越王赵佗置交趾郡,辖境含今南定以北的越南北部地区。汉武帝时又置交趾刺史部,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顺化以北地区。东汉末年改名交州。越嶲(xī):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西南夷后置,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辖境相当于今云南楚雄、丽江地区以及四川西昌等地区。
②伺:等候。鸡晨:鸡鸣报晓。《尚书牧誓》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③下:关闭。漏:漏壶,也称刻漏漏刻壶漏,古代计时器具,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形制历代不一,一般都由盛水的漏壶、标有刻度以指示时辰的漏箭、安置漏箭的受水壶等组成。周代时已使用,延用数千年,清以后随着钟表和日晷的普及才逐渐弃用。许慎《说文解字》水部曰: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引申意为时刻。
④晷(guǐ)刻:时刻。晷,古代计时器,按照日影的移动以确定时刻。其形制多为圆形石盘,盘心竖立一根铜针,盘面刻印时刻,北高南低向阳斜置放于露天,铜针阴影随着太阳的运行而移动,根据针影在刻度上的位置便可确定时间。《晋书鲁胜传》曰:立晷测影,准度日月星。谢国桢《西汉社会生活概述》说:流传下来的古代计算时间的工具和仪器大约可分为三种:一是日晷,二是表,三是铜壶刻漏。前两种是用于白昼,第三种滴漏最宜用于夜晚。据桓谭《新论》说:昼日参以晷业,暮夜参以星宿,财得其正。可见这三种测日用具是相辅而成的。
⑤距:鸡爪,亦专指雄鸡脚掌上部突出如趾的尖骨。《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曰:未央殿辂軨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化而不鸣,不将,无距。颜师古注曰: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译文】
汉成帝时期,交趾郡和越嶲郡进献了一种长鸣鸡,等到长鸣鸡报晓的时候,就关闭漏壶来检验,果然时间一点也不差。鸡长声鸣叫,能持续一顿饭的工夫都不停顿,这种鸡的爪子很长,善于打斗。
109.博昌陆博术
许博昌①,安陵人也,善陆博②。窦婴好之③,常与居处。其术曰:方畔揭道张,张畔揭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④。又曰: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三辅儿童皆诵之。法用六箸⑤,或谓之究,以竹为之,长六分。或用二箸。博昌又作《大博经》一篇⑥,今世传之。
【注释】
①许博昌:人名,汉武帝时六博高手,生平不详。
②陆博:即六博,也称六簙双陆,指一种掷采下棋的比赛游戏,是古代十分流行的博戏。罗新本、许蓉生《中国古代赌博习俗》说:(六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六博既是中国博戏之祖,又是中国象棋之祖。游戏的博具由棋局、棋子、箸三种组成。博法是:先置局,二人向局而坐,局上置十二颗棋,六黑六白,每人六棋,行棋则以投箸所示结果,依道而行,行棋时常出现争道情况而引发争执。投箸是博戏的关键,关乎成败。班固《弈旨》曰: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传说六博由乌胄首创。许慎《说文解字》竹部曰: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乌胄作簙。而《史记殷本纪》曰: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可知早在商代即有博戏。《楚辞招魂》曰:菎蔽象棋,有六簙些。王逸注曰:菎,玉也。蔽,簙箸以玉饰之也。投六箸,行六棋,故为六簙也。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棋,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曰:《方言》:簙谓之蔽。秦晋之间谓之簙,吴楚之间谓之蔽。《古博经》云: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二人互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牵一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二筹。最终获得六鱼者成为赢家。博戏流行千余年,其博具和规则也发生过变化。汉以后博戏热逐渐衰退,晋以后便渐渐不传,故博戏具体玩法今已不详。秦汉墓中多次出土六博博具实物、模型或博戏画像,迄今发现最早的六博博具实物是战国时期的,于湖北荆州雨台山楚墓出土。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说: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战国策齐策》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陆博蹋鞠者。《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战国博戏之热闹场面可以想见。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就酷爱博戏。《说苑正谏篇》: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毐专国事,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汉书文帝纪》颜注引如淳曰:薄昭与文帝博,不胜,当饮酒,侍郎酌,为昭少,一侍郎谴呵之。时此郎下沐,昭使人杀之,是以文帝使自杀。上述记载,知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是喜爱博戏的。其次,西汉王朝还专门设有博待诏官。由于最高统治者酷爱博戏,所以博戏在社会上就更加流行,甚至善博的人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敬,并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西京杂记》卷下《陆博术》:许博昌,安陵人也可见当时的博戏,真是老幼皆知了。秦汉博戏的盛况,在秦汉考古资料中有较多的反映,至今所发现的有关博的实物资料,几乎全是秦汉时期的,特别是在汉墓中,占发现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幽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再现或模拟,汉墓中博的随葬品,正是汉代博戏盛行的证据。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博戏最盛行的时代六博在当时是重要的娱乐项目。它不仅在社会上通乎上下,甚至连汉画石和汉镜纹饰中的仙人也在六博。因此博具和博戏的图像在考古资料中实为常见。其他如武威磨嘴子48号西汉墓出土两个彩绘木雕对博俑,伸臂张目,神态毕肖,犹可通过这对生动的艺术形象,看到汉代博戏的热烈场面。
③窦婴(?前131):西汉大臣,窦太后之侄。字王孙,观津人。汉景帝时为大将军,武帝时拜丞相,封魏其侯。《汉书窦田灌韩传窦婴传》曰: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因为反对景帝传位于梁孝王,以及推崇儒术,被窦太后贬斥,窦太后死后失势,与丞相田蚡争权失败后弃市。
④方畔揭道张以下四句:博戏时的口诀,不过因为博戏失传,该口诀的具体含义似无法解释准确。揭,高举,掀起。屈,摧折。究,箸。其后张道揭畔方四句与此相同。
⑤六箸:古代博具,类似于后世的骰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曰: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焭,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玩。赵曦明注引鲍宏《博经》曰:所掷骰谓之琼。卢文弨案:焭,渠管切,即琼也,温庭筠诗用双琼即二焭也。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说:箸,出土文物为一细长的半边竹管,中空,填以金属粉、铜丝或以其它物质加固。外髹漆。其断面呈新月形。箸字从竹,《说文竹部》:凡竹之属皆从竹。又说:箸,饭也。所以博箸其制必以竹,其形则像吃饭用的细长的竹筷子。有的博具没有箸,但有煢。煢与箸的作用相同。煢即焭。《说文凡部》:煢,回疾也。段注:回转之疾飞也。可见煢是一种球体,故能回转之疾飞也。目前出土实物有四件。
⑥《大博经》:许博昌所作关于六博游戏的著作,亦名《六博经》。罗新本、许蓉生《中国古代赌博习俗》说:(《六博经》)直至东晋时仍流传于世。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博书,如果从赌博的角度来理解,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赌博术专著。但《汉书艺文志》未载,今失传。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说:汉代博戏如此盛行,因此就有专门研究博术的人,还出现了博戏的著作,如西汉初许博昌著《大博经》。西汉末年,迟昭平能说博经。东汉也著有《博经》。这些著作,到隋唐时期还存在。《隋书经籍志》载《大小博法》一卷。《唐书经籍志》载有《大博经行棋戏法》二卷,鲍宏《小博经》一卷。隋唐时期大博、小博已不流行,上述大小博经,当是秦汉以来的著作。此外,《淮南子》《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汉代文献,也多有论及博法。
【译文】
许博昌,安陵人,擅长陆博这种游戏。窦婴也喜欢陆博,常常与许博昌一起生活起居。许博昌玩陆博游戏的技巧口诀是:方畔揭道张,张畔揭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还有: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当时连三辅地区的儿童都能背诵这些口诀。陆博要用到六箸,有人也称为究,用竹片做成,有六分长。有时也会用两箸。许博昌还写过一篇《大博经》,现在还在世上流传。
110.战假将军名
高祖与项羽战于垓下①,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②,皆假为名。
【注释】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前202年,楚汉两军曾在此决战,刘邦击败项羽,其部将有韩信、彭越等人。史称垓下之战。《史记高祖本纪》曰: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项羽战败后突围至乌江自杀。
②孔将军、费将军:并无其人,皆假托之名,虚张声势,以迷惑项羽。居左、居右:大国设中军、左军、右军,左军居左,右军居右。但《史记高祖本纪》曰: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正义》注曰:(孔、费)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与本条所叙有异。
【译文】
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号称有孔将军为左军,费将军为右军,其实都是假托其名。
111.东方生善啸
东方生善啸①,每曼声长啸②,辄尘落帽。
【注释】
①东方生:即东方朔。生,尊称,先生的省称,指有才学的人。《史记儒林列传》曰:言《礼》自鲁高堂生。《索隐》注曰:谢承云秦氏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已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啸:蹙口作声,撮口而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俗称吹口哨儿。《世说新语栖逸》曰:阮步兵啸闻数百步。
②曼声:悠长婉转的声音。曼,长。
【译文】
东方朔很擅长撮口发出悠长清脆的声音,每次婉转长啸时,就有尘土从屋梁上震落下来撒到帽子上。
112.古生杂术
京兆有古生者①,学纵横、揣摩、弄矢、摇丸、樗蒲之术②,为都掾史四十余年③,善谩④。二千石随以谐谑,皆握其权要,而得其欢心。赵广汉为京兆尹⑤,下车而黜之⑥,终于家。京师至今俳戏皆称古掾曹⑦。
【注释】
①古生:姓古的先生,生平不详。
②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指讲求合纵连横之术的纵横家。纵横家为九流之一,擅长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游说人主。陆贾《新语辨惑》曰: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故无忤逆之言,无不合之义者。一说为古代智力游戏,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将自一至九的九个自然数,排列于分成九格的正方形内,使同一行(纵)、同一列(横)几个数的和相等。揣摩:揣测、估计他人或他事的用意,以期合于本意,这是纵横家的常用手法,也是其八面玲珑的处世哲学。王充《论衡答佞篇》曰:(张)仪、(苏)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史记苏秦列传》曰: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索隐》注曰:王劭云:《揣情》《摩意》是《鬼谷》之二章名,非为一篇也。高诱曰:揣,定也。摩,合也。定诸侯使仇其术,以成六国之从也。江邃曰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其意当矣。一说此揣摩非纵横家之道,只是为人处世之小道。弄矢:古代的一种杂耍戏,将众多的箭头投向空中,再徒手接之,以不落空者为完美。摇丸:即弄丸,也是古代的一种杂耍戏,与弄矢相似,把很多的丸子接连抛向空中,边接边抛,不使落空。《庄子徐无鬼》曰: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樗(chū)蒲:又称摴蒲、五木,是古代的一种博戏,传为老子入西戎始作。《艺文类聚》卷七四曰:《博物志》曰:老子入胡,作樗蒲。后汉马融《樗蒲赋》曰:伯阳(老子)入戎,以斯消忧。《太平御览》卷七二六曰:《博物志》曰:老子入西戎,造樗蒲。樗蒲,五木也。或云胡人亦为樗蒲卜。这种博戏是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胜负。李肇《国史补叙古樗蒲法》曰: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关。人执六马,其骰五枚,分上为黑、下为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掷之,全黑者为卢,其采十六;二雉三黑为雉,其采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其采十;全白为白,其采八:四者贵采也。开为十二,塞为十一,塔为五,秃为四,撅为三,枭为二:六者杂采也。贵采得连掷,得打马,得过关,余采则否。罗新本、许蓉生《中国古代赌博习俗》说:马融的《樗蒲赋》是关于樗蒲的最早完整记载,从通篇文字来看,当时的樗蒲只是流行于达官贵人和士大夫中间的一种雅戏,似乎还没有用来赌博。西晋以后,樗蒲盛行于世,用之于赌博的记载也越来越多。
③都掾史:汉代时三辅地区属于京畿地区,长官地位高于其他郡国,其所属一般掾史地位也高于他郡,薪俸亦高,如卒史,他郡百石,三辅为二百石。但他郡只用本郡人,三辅可用外郡人。有功也可直接上报尚书迁补,无须再经过察举例选。故前加都以示不同。
④(dn)谩:戏谑诙谐,荒诞不经。,同诞。
⑤赵广汉(?前65):西汉官吏。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汉宣帝时曾任颍川太守,为人刚直,后升任京兆尹,执法严明,不惧强权,因此冒犯了贵戚而被害。《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赵广汉传》曰: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⑥下车:即初到任。黜:罢黜,即免去职务。
⑦俳(pi)戏:滑稽戏,杂戏。《汉书贾邹枚路传枚皋传》曰:皋不通经术,谐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颜师古注曰:俳,杂戏也。倡,乐人也。
【译文】
京兆有个姓古的先生,学习纵横、揣摩、弄矢、摇丸、樗蒲等杂术。他担任京兆都掾史四十多年,擅长溜须拍马,说些戏谑诙谐的话。在二千石官秩的官员面前也能随意地打趣讲笑话,因为他完全掌握了这些人的权术秘密,并知道如何能讨得他们的欢心。赵广汉担任京兆尹后,刚赴任就把他罢免了,最终古先生死于家中。直到现在京师还把滑稽戏之类称作古掾曹。
113.娄敬不易旃衣
娄敬始因虞将军请见高祖①,衣旃衣②,披羊裘。虞将军脱其身上衣服以衣之③,敬曰:敬本衣帛④,则衣帛见。敬本衣旃,则衣旃见。今舍旃褐⑤,假鲜华,是矫常也⑥。不敢脱羊裘,而衣旃衣以见高祖⑦。
【注释】
①娄敬:即刘敬,汉高祖刘邦重要谋士。汉初齐国卢(今山东济南)人,车夫出身。高祖五年(前202)刘邦欲定都洛阳,娄敬以戍卒身份求见刘邦,建议定都关中。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并赐娄敬刘姓,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后封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刘敬又建议与匈奴和亲,以清除边患,迁六国贵族后裔及豪族入关中,以削弱关东旧贵族豪强的势力,均被刘邦采纳。虞将军:《史记》与《汉书》之刘敬传中皆称齐人虞将军,其生平不详。
②旃(zhān)衣:粗毛织成的衣服。旃,同毡。
③脱其身上衣服以衣之:《初学记》卷二六曰:《五经要义》曰:古者著裘于内,而以缯衣覆之,乃加以朝服。会之时,袒其朝服见裘里。虞将军此举是想让娄敬尽朝会之礼。
④帛:古代丝织物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上》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旃褐:即旃衣。褐,粗毛或粗麻捻成线编织而成的短衣,多为平民所穿,笨重且不保暖。《诗经豳风七月》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史记商君列传》曰:(五羖大夫)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汉代陶俑砖刻所见农民》说:汉代农民照法律规定,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董仲舒《春秋繁露》还说到散民不敢服杂彩。到西汉后期,才许用青绿,如《汉书成帝纪》永始四年诏:青绿民所常服,且勿止。可知当时或较早还曾有过禁令。据《汉书高帝纪》,汉初有禁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纻、罽,操兵,乘骑马。从禁令本身,就可知秦代或更早以来,这些情况即已存在,汉初才会用法令禁止。
⑥矫:假装,伪饰。
⑦衣旃衣以见高祖:此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曰:汉五年(前202),(娄敬)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译文】
娄敬当年通过虞将军的引荐求见高祖刘邦,他身穿粗毛布上衣,披着羊皮袄。虞将军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要给娄敬穿上,娄敬说:我如果是穿着丝绸衣服,那就穿丝绸衣服去拜见。我本来就穿着粗毛上衣,那就穿着粗毛上衣去拜见。现在要我脱下粗纺的衣服,换上华丽的衣着,这是弄虚作假。他不肯脱下自己的羊皮袄,还是穿着粗纺上衣去见高祖了。
更新于:2个月前基础介绍
葛洪
西京杂记译注西京,译注,杂记,葛洪葛洪卷四,【题解】公孙弘的故事散见于《西京杂记》各卷中,主要见于卷二的《公孙弘粟饭布被》、本卷的《三馆待宾》和卷五的《邹长倩赠遗有道》。《公孙弘粟饭布被》中的公孙弘布衣起家,官至丞相后,故友高贺前来投奔,公孙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