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异
【题解】
本篇记载天下四方的奇异事物,多为三言两语,零篇碎语。初唐以后之事一般为新出,此前之事则以取资古书者为多,征引的前代文献有郭宪《洞冥记》、王充《论衡》、葛洪《西京杂记》、盛弘之《荆州记》、梁元帝《金楼子》、陶弘景《真诰》、《南齐书祥瑞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以及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等等。四境之内物异,以引自《水经注》者为多。西域奇事异物有近二十条,多本自《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从内容性质看,和前集卷四境异篇大体相同。
10.1秦镜 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1],径尺余,照人五脏,秦皇世号为照骨宝[2]。在无劳县境山[3]。
【注释】
[1]儛:音wǔ。
[2]秦皇世号为照骨宝: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3]无劳县:疑即西晋所置县,治所在今越南广平省布泽附近。
【译文】
秦镜 儛溪古岸石窟中有一面镜子,直径有一尺多,可以照见人的五脏,秦始皇时称作照骨宝。在无劳县境山。
10.2风声木 东方朔西那汗国回[1],得风声木枝,帝以赐大臣。人有疾则枝汗,将死则折。里语曰:生年未半,枝不汗。
【注释】
[1]东方朔:生卒年不确,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初年举贤良方正。以诙谐滑稽为后世知闻。西那汗国:西域古国名。按,本条所载,见于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归,得声风木十枝,献帝。长九尺,大如指。风吹枝如玉声,因以为名。帝以枝遍赐群臣,臣有凶者枝则汗,臣有死者枝则折。昔老聃在于周世,年七百岁,枝竟未汗。偓佺生于尧时,年三千岁,枝竟未一折。帝乃以枝问朔,朔曰:臣已见此枝三过枯死而复生,岂汗折而已哉!里语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年一汗,万岁不枯。
【译文】
风声木 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出使归来,带回风声木枝,武帝拿它赐给大臣。人若有病,木枝就会出汗;人若将死,木枝就会折断。俗语说:年寿不过半,木枝不会汗。
10.3汉高祖入咸阳宫[1],宝中尤异者,有青玉灯,檠高七尺五寸[2]。下作蟠螭[3],以口衔灯。灯燃则鳞甲皆动,炳焕若列星。
【注释】
[1]汉高祖:即为刘邦。西汉开国皇帝。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2]檠(qng):灯架。
[3]蟠螭(pn chī):盘曲的龙。
【译文】
汉高祖初入咸阳宫,所见宝物中尤为奇异的,有青玉灯,灯架高七尺五寸。下面有一条盘曲的龙,张口衔灯。灯点燃时龙的鳞甲都会动起来,华光闪烁有如星辰。
10.4珊瑚 汉积草池中珊瑚[1],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2],号为烽火树,夜有光影,常似欲燃。
【注释】
[1]积草池:西汉上林苑十池之一。《三辅黄图》卷四:十池:上林苑有初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焕然。
[2]赵佗(?前137):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时为南海尉,秦亡遂自立南越国。汉初,立赵佗为南越王,与之剖符通使。景帝时,附汉称臣。
【译文】
珊瑚 汉代上林苑积草池中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条主干分出三个枝丫,上面有四百六十二条小枝。这是南越王赵佗进献的,起名为烽火树,夜晚发出光亮,仿佛一团火焰在燃烧。
10.5石墨[1] 无劳县山出石墨,爨之[2],弥年不消。
【注释】
[1]石墨:煤。
[2]爨(cun):烧火做饭。
【译文】
石墨 无劳县的山里出产石墨,用来烧火做饭,燃烧持久,一年也燃不尽。
10.6异字 境山西有石壁[1],壁间千余字,色黄,不似镌刻,状如科斗[2],莫有识者。
【注释】
[1]境山:应即10.1条之无劳县境山。
[2]科斗:即蝌蚪。
【译文】
异字 境山西边有石壁,石壁上有一千多个字,颜色为黄色,不像是镌刻上去的,形状像是蝌蚪,没有人能够辨识。
10.7田公泉 华阳雷平山有田公泉[1],饮之,除肠中三虫[2]。用以浣衣,胜灰汁[3]。
【注释】
[1]华阳:此指茅山。在今江苏句容。
[2]三虫:这里泛指各种体内寄生虫。
[3]灰:燃烧的柴草灰,含碱性,古代用来洗衣。
【译文】
田公泉 华阳雷平山有处田公泉,喝了它,可以除去肠道中的寄生虫。用来洗衣服,胜过灰汁。
10.8萤火芝 良常山有萤火芝[1],其叶似草,实大如豆,紫花,夜视有光。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至七,心七窍洞彻,可以夜书。
【注释】
[1]良常山:即茅山北陲。南朝陶弘景《真诰》卷一三:良常山有萤火芝,此物在地如萤火状,其实似草而非也,大如豆形,紫华,夜视有光。得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七枚,七孔明,可夜书。计得食四十七枚,寿万年。
【译文】
萤火芝 良常山有萤火芝,它的叶子像是草,果实大如豆粒,开紫色花,晚上看会发光。吃一枚,心中一窍通明。吃七枚,七窍光明透彻,可以在黑夜写字。
10.9石人 寻阳山上有石人[1],高丈余。虎至此,辄倒石人前。
【注释】
[1]寻阳:又作浔阳。今江西九江。
【译文】
石人 寻阳山上有石人,高一丈多。老虎到了这里,就会倒在石人跟前。
10.10冬瓜 晋高衡为魏郡太守[1],戍石头[2]。其孙雅之在厩中,有神来降,自称白头公,所拄杖光照一室。又有一物如冬瓜,眼遍其上也。
【注释】
[1]高衡:乐安(今山东博兴)人。魏郡:在今河北临漳西。太守:汉代州郡长官称太守。唐代的正式官名为刺史。
[2]石头: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西清凉山。
【译文】
冬瓜 晋代的高衡任魏郡太守,戍守石头城。他的孙子雅之在马厩中,忽然有神仙降临,自称白头公,拄的拐杖闪闪发光,照亮一室。又有一件东西像冬瓜,上面遍布眼孔。
10.11豫章船 昆明池,汉时有豫章船,一艘载一千人。
【译文】
豫章船 汉代长安昆明池中,有豫章船,一艘船能载一千人。
10.12铜驼 汉元帝竟宁元年[1],长陵铜驼生毛[2],毛端开花。
【注释】
[1]汉元帝:即为刘奭(前74前33)。汉宣帝长子。黄龙元年(前49)即位,竟宁元年崩。
[2]长陵:汉高祖刘邦陵墓。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译文】
铜驼 汉元帝竟宁元年,长陵的铜驼身上长出毛,毛的末梢开花。
10.13篊[1] 晋时,钱塘有人作篊[2],年收鱼亿计,号万匠篊。
【注释】
[1]篊(hng):用竹篾编制成的捕鱼器具。
[2]钱塘:今浙江杭州。
【译文】
篊 晋朝时,钱塘有人制作捕鱼的篊,一年捕鱼数以亿计,号称万匠篊。
10.14碑龟[1] 临邑县北有华公墓[2],碑寻失,唯趺龟存焉。石赵世[3],此龟夜常负碑入水,至晓方出,其上常有萍藻。有伺之者,果见龟将入水,因呼叫,龟乃走,坠折碑焉。
【注释】
[1]碑龟:即趺龟,刻作龟形的碑台。
[2]临邑:今属山东。
[3]石赵:即后赵(319352)。东晋太兴二年(319),羯族石勒自立赵国,即赵王位。史称后赵或石赵。
【译文】
碑龟 临邑县北有座华公墓,墓碑已经不见了,只有趺龟还在。后赵时期,这只趺龟经常在夜晚驮着墓碑下水,到天亮才出水,身上不时可以看见浮萍和藻类。有人悄悄地守候偷看,果然见到趺龟将要下水,于是大声叫喊,趺龟吓得跑将起来,背上的墓碑掉下来摔断了。
10.15陆盐[1] 昆吾国陆盐,周十余里无水,自生末盐。月满则如积雪,味甘;月亏则如薄霜,味苦;月尽亦全尽。
【注释】
[1]按,本条所载,见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四〇:伊州伊吾县: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译文】
陆盐 昆吾国陆盐,方圆十余里没有水,自然出产细盐。满月之时盐多如积雪,味甜;弦月之时盐少如薄霜,味苦;月初月末没有月亮的时候盐也就没了。
10.16颍阳碑[1] 魏曹丕受禅处[2]。后六字生金,司马氏金行[3],明六世迁魏也[4]。
【注释】
[1]颍阳碑:当作繁阳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二:《魏书国志》曰: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登坛受禅于是地,改元黄初。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城内有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台。坛前有二碑,昔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也。
[2]曹丕(187226):字子桓。曹魏开国皇帝,曹操次子。操死袭位为魏王,后代汉称帝。曹丕喜好文学,著有《典论》及诗赋一百多篇。禅(shn):禅让,将帝位让给贤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乃为坛于繁阳,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
[3]司马氏:指晋朝。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晋武帝)袭爵晋王,随后代魏建晋。金行:古代以五行相生相克之规律来附会王朝的兴衰更迭,有以五行相克为说的,也有以五行相生为说的。《吕氏春秋》卷十三应同: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4]六世:曹魏一朝,若自曹操(未称帝)算起,共历六世。
【译文】
繁阳碑 是魏文帝曹丕受禅即位的地方。后来碑文最后六个字变成了金色,司马氏政权五行属金,六字变金色,预兆曹魏六世后将被取代。
10.17泉 允街县有泉[1]。泉眼中水交旋如盘龙,或试挠破之,寻平成龙状。驴马饮之,皆惊走。
【注释】
[1]允街县:西汉置,在今甘肃永登南。
【译文】
泉 允街县有一眼泉水。泉眼里的水回旋流动就像一条盘龙,有人试着用手去搅乱,很快又会恢复成龙的形状。驴马来这里饮水,都会被吓跑。
10.18石漆[1] 高奴县石脂水[2],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注释】
[1]石漆:石油。
[2]高奴县:在今陕西延安东。《汉书地理志下》:(上郡)高奴,有洧水,可㸐。㸐,古然字,燃烧。
【译文】
石漆 高奴县有条石脂水,水腻浮在水面上如同黑漆一般,可以采来润滑车轴,或者用来点灯,非常明亮。
10.19麝䙞[1] 晋时,有徐景于宣阳门外,得一锦麝䙞。至家开视,有虫如蝉,五色,后两足各缀一五铢钱[2]。
【注释】
[1]麝䙞(dēng):麝香袋。䙞,毛带。
[2]五铢钱:古代钱币,始铸于汉武帝时,重量五铢。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译文】
麝䙞 晋朝时,有个名叫徐景的人,在宣阳门外得到一个锦麝䙞。到家打开一看,里面有只像蝉一样的虫子,色彩斑斓,虫子的两条后腿分别系着一枚五铢钱。
10.20玉龙 梁大同八年[1],戍主杨光欣[2],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腹中容斗余,颈亦空曲。置水中,令水满,倒之,水从口出,水声如琴瑟[3]。水尽乃止。
【注释】
[1]大同:梁武帝萧衍年号(535546)。
[2]戍主:驻守边防要塞的长官。戍,边防营垒。
[3]瑟:弦乐器,似琴。
【译文】
玉龙 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得到一枚玉龙,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刻精妙,不像是出自人手。肚腹容量有一斗多,颈部也是中空而弯曲的。把玉龙放在水里,让它灌满水,然后向外倾倒,水从龙口里流出来,声音有如琴瑟一般美妙。水流完乐声也就停止了。
10.21木字 齐永明九年[1],秣陵安明寺有古树[2],伐以为薪,木理自然有法大德三字[3]。
【注释】
[1]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
[2]秣陵:在今江苏南京南。
[3]木理:木纹。法:效法,取法。大德:佛教术语。本为称佛之名,也多指道德高尚而又精通佛法的高僧。
【译文】
木字 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明寺有古树,砍伐用作薪木,木头纹理天然有法大德三个字。
10.22木简[1] 齐建元初[2],延陵季子庙旧有涌井[3],井北忽有金石声,掘深二尺,得沸泉。泉中得木简,长一尺,广一寸二分,隐起字曰[4]: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5]。木坚而白,字色黄。
【注释】
[1]简:用来写字的竹板或木板。
[2]建元:齐高帝萧道成年号(479482)。
[3]延陵:春秋时吴国季札的封邑,其地在今江苏武进。季子:即为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吴王寿梦之季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在当时以多闻著称。涌井:沸涌的井。
[4]隐起:微微凸起。
[5]张陵:即为张道陵,本名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天师道的创始者,汉顺帝时客居于蜀,学道鹤鸣山,作道书二十四篇,并以符水咒法治病,跟从学道的人出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译文】
木简 齐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庙原有一口涌井,井的北边忽然发出金石之声,掘地两尺,发现一眼沸泉。在沸泉里发现一片木简,长一尺,宽一寸二分,木简上微微凸起字迹,写的是: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木质坚硬,白色,字是黄色的。
10.23赤木 宗庙地中生赤木[1],人君礼各得其宜也[2]。
【注释】
[1]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
[2]人君:君主。礼:这里的意思是祭神以致福。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八引《稽命录》:王者得礼之制,泽谷中生赤木,又宗庙生木。
【译文】
红树 宗庙的地上长出红树,这说明君主祭祀列祖所用礼制都很合宜。
10.24红沫 练丹砂为黄金,碎以染笔,书入石中,削去逾明,名曰红沫。
【译文】
红沫 炼制朱砂成黄金色,研成粉末用毛笔蘸着在石头上写字,颜色深深地浸入石头,用刀去刮,越刮字迹越清晰,这种颜料名为红沫。
10.25镜石 济南郡有方山[1],相传有奂生得仙于此。山南有明镜崖,石方三丈,魑魅行伏[2],了了然在镜中[3]。南燕时[4],镜上遂使漆焉。俗言山神恶其照物,故漆之。
【注释】
[1]方山:在今济南长清。
[2]魑魅(chī m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精怪。
[3]了了:清清楚楚。
[4]南燕(398410):晋时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据滑台(今河南滑县)称燕王,史称南燕。为东晋所灭。
【译文】
镜石 济南郡有座方山,相传有个奂生在这里成仙。山的南面有个明镜崖,崖石三丈见方,山妖树怪的行动潜藏,镜石里看得清清楚楚。南燕时,镜石就被涂上了漆。当地说是山神厌恶这面镜石能够照见东西,所以就涂了漆。
10.26承受石 筑阳县水中[1],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时有见此石根,如竹根,色黄,见者多凶,俗号承受石。
【注释】
[1]筑阳县:在今湖北谷城北。
【译文】
承受石 筑阳县一处潭水中,有块独石挺立,石头下面潭水清澈可以见底,不时有人看见石头的根部,就像竹根一样,是黄色的,见到石根的人往往会遇到不吉利的事情,当地叫作承受石。
10.27锥 中牟县魏任城王台下池中[1],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
【注释】
[1]中牟县:今属河南。魏任城王:即为曹彰(190223)。曹操之子。黄初三年(222)封任城王,次年薨,子曹楷袭爵,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据此,中牟任城王台应为曹楷所筑。
【译文】
锥 中牟县曹魏任城王台下的水池中,有汉代的铁锥,长六尺,插入地下三尺,锥头指向西南,移动不了。
10.28釜石 夷道县有釜濑[1],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斗,形色乱真,唯实中耳。
【注释】
[1]夷道县:今湖北宜都。濑(li):从沙石上流过的水。
【译文】
釜石 夷道县有处釜濑,那里的石头大的像锅,小的像斗,形状和颜色可以乱真,只是里面是实心的罢了。
10.29鱼石[1] 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2],山石色黑,理若生雌黄[3]。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画,长数寸,烧之作鱼腥。
【注释】
[1]鱼石:鱼类化石。
[2]衡阳:唐代为衡州治所,今属湖南。湘乡县:今属湖南。
[3]雌黄:矿物名。橙黄色晶体,可制颜料。(美)爱德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吴玉贵译本):雌黄就是美丽、黄色的砷硫化物在中国由于人们发现它与雄黄有关,所以将它称做雌黄。在炼丹术士玄妙的隐语中,雌黄被称为神女血或黄龙血。他们认为舶上来如噀血者上,湘南者次之。雌黄又称金精,正如石青被称做铜精一样,称雌黄为金精,是因为他们认为雌黄与矿物学上的黄金有关。
【译文】
鱼石 衡阳湘乡县有座石鱼山,山上的石头是黑色的,纹理就像长了雌黄一样。凿开一层,可以看见鱼的形状,有鱼鳞,有鱼鳍,有头,有尾,就像刻画在上面一样,有几寸长,用火烧会散发出鱼腥味。
10.30铜神 衡阳重安县东有略塘[1],塘有铜神,往往铜声激水,水为变绿,作铜腥,鱼尽死。
【注释】
[1]重安县:古县名。今属湖南。
【译文】
铜神 衡阳重安县东有个略塘,塘里有铜神,常常敲响铜声激荡塘水,塘水因而变为绿色,发出铜腥气味,塘中的鱼全部死光。
10.31材 中宿县山下有神宇[1],溱水至此[2],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3],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
【注释】
[1]中宿县:在今广东清远西北。
[2]溱(zhēn)水:古河流名溱者有三。这里指的是源出湖南临武之溱水,其水北流会武溪水,遂通称武水,下流合北江再合珠江入海。
[3]槎(ch)木:木筏。
【译文】
材 中宿县山下有座庙宇,溱水流到这里,恶浪滚滚,咆哮沸腾,木筏漂到这里都会沉没,再也不能浮起,世人都认为是河伯取用木材。
10.32鼓杖 含洭县翁水口下东岸[1],有圣鼓杖[2],即阳山之鼓杖也[3]。横在川侧,冲波所激,未尝移动。众鸟飞鸣,莫有萃者。船人误以篙触,必患疟。
【注释】
[1]含洭县:古县名。在今广东英德西北。翁水:即今滃江,珠江支流。
[2]圣鼓杖:唐徐坚等《初学记》卷一六引《始兴记》:秦凿杨山,桂杨县阁下鼓便自奔逸,息于临武,遂之始兴、洛阳,遂名圣鼓。今临武有圣鼓城。鼓杖,鼓槌。
[3]阳山:今广东清远阳山。
【译文】
鼓槌 含洭县滃水口下东岸,有个圣鼓槌,就是阳山圣鼓的鼓槌。横在河流一侧,虽有水流冲激,也不曾移动过。鸟群在鼓槌上方飞翔鸣叫,但从来没有萃集在鼓槌上。船夫撑篙时如果误触鼓槌,必定会患疟疾。
10.33井 石阳县有井[1],水半青半黄。黄者如灰汁,取作粥饮,悉作金色,气甚芬馥。
【注释】
[1]石阳县:在今江西吉水东北。
【译文】
井 石阳县有一口井,井水半是青色半是黄色。黄色的水如同灰汁,汲取用来煮粥,全部变成金色,气味非常芳香。
10.34燃石 建城县出燃石[1],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2],可以炊也。
【注释】
[1]建城县:今江西高安。
[2]鼎:这里泛指炊具。
【译文】
燃石 建城县出产燃石,黄色,纹理稀疏。拿水浇在上面就会发热,把锅放在上面,就可以做饭。
10.35石鼓 冀县有天鼓山[1],山上有石如鼓。河鼓星摇动[2],则石鼓鸣,鸣则秦土有殃[3]。
【注释】
[1]冀县:在今甘肃甘谷东。
[2]河鼓星:又名黄姑、天鼓,星名。或说河鼓星即牵牛星。
[3]秦土:秦中。即关中地区。
【译文】
石鼓 冀县有座天鼓山,山上有石头就像大鼓。河鼓星动摇时,石鼓就会鸣响,石鼓一响,关中地区就会有灾祸发生。
10.36半汤湖 句容县吴渎塘有半汤湖,湖水半冷半热,热可以瀹鸡[1]。皆有鱼,鱼交入辄死。
【注释】
[1]瀹(yu):煮。这里是用热水烫的意思。
【译文】
半汤湖 句容县吴渎塘有个半汤湖,湖水一半凉一半热,热的那一半可以用来烫鸡。两边都有鱼,热水鱼游进冷水,或是冷水鱼游进热水,都会死。
10.37盐 朐䏰县盐井[1],有盐方寸,中央隆起,如张伞,名曰伞子盐。
【注释】
[1]朐䏰(q rěn)县:在今重庆云阳南。
【译文】
盐 朐䏰县的盐井,产的盐块一寸见方,中间隆起,就像撑伞一样,名叫伞子盐。
10.38泉 玉门军有芦葭泉[1],周二丈,深一丈,驼马千头饮之不竭。
【注释】
[1]玉门军:在今甘肃玉门西北。
【译文】
泉 玉门军有一处芦葭泉,周长两丈,深一丈,让一千头骆驼和马匹来饮,也不枯竭。
10.39伏苓 沈约谢始安王赐伏苓[1],一枚重十二斤八两,有表。
【注释】
[1]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其人博通群籍,主张四声八病之说,与谢朓、王融等人所作诗皆重声律对仗,世称永明体。始安王:即为齐始安王萧宝览。
【译文】
伏苓 沈约感谢始安王赐伏苓,一枚重达十二斤八两,有谢表。
10.40古镬 虢州陵县石城岗有古镬一口,树生其内,大数围[1]。
【注释】
[1]围:两臂合抱为一围。
【译文】
古锅 虢州陵县石城岗有一口很大的古锅,里面长了一棵树,树干有几围粗。
10.41君王盐 白盐崖有盐如水精[1],名为君王盐。
【注释】
[1]白盐崖:夔州(今重庆奉节)瞿塘峡有白盐山,但不能确定是否即此。水精:水晶。
【译文】
君王盐 白盐崖有盐就像水晶一样,名叫君王盐。
10.42手板[1] 宋山阳王休祐[2],屡以言语忤颜[3]。有庾道敏者,善相手板,休祐以己手板托言他人者,庾曰:此板乃贵,然使人多忤。休祐以褚渊详密[4],乃换其手板。别日,褚于帝前称下官,帝甚不悦。
【注释】
[1]手板:上朝用的笏。见1.20条注[7]。
[2]休祐:即为刘休祐(435482)。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三子。孝建三年(456)封山阳王。
[3]忤颜:触忤皇帝。
[4]褚渊(435482):字彦回,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仕宋、齐两朝。其人美风姿,精音律,尤善弹琵琶,唯以背宋事齐,为时人所讥。
【译文】
手板 刘宋山阳王刘休祐,经常言语不慎触忤皇帝。有个叫庾道敏的人,善于占视手板,休祐把自己的手板拿给他看,假称是别人的,庾道敏说:这个手板的主人身份尊贵,但它会让人经常触忤皇帝。休祐想到禇渊审慎周详,就和他换了手板。后来有一天,褚渊在皇帝面前竟然自称下官,皇帝很不高兴。
10.43鼠丸 王肃造逐鼠丸,以铜为之,昼夜自转。
【译文】
鼠丸 王肃制造驱鼠丸,用铜制成,不分日夜自转不停。
10.44木囚 《论衡》言[1]:李子长为政[2],欲知囚情,以梧桐为人,象囚之形,凿地为塪[3],以芦苇为郭藉,卧木囚于其中。囚当罪,木囚不动。囚或冤,木囚乃奋起。
【注释】
[1]《论衡》:东汉王充(27?)著,共三十卷。其书疾虚妄而求实证,抨击迷信谶纬之说,在文学方面也有卓见。按,本条出自《论衡》卷一六,王充本意是反驳其事,段成式此处为断章引用。
[2]李子长:即为李寻,字子长,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3]塪(kǎn):亦作埳,坑。
【译文】
木囚 《论衡》说:李子长为官,想要知晓案情,用梧桐木雕刻人形,就像囚犯的样子,在地上挖个深坑,四周和底部铺上芦苇,把木囚平放在坑里。如果囚犯有罪,木囚就一动不动。如果确有冤情,木囚就会一下子站起来。
10.45苏秦金[1] 魏时[2],洛阳令史高显掘得黄金百斤[3],铭曰苏秦金。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之长。
[2]魏:北魏。
[3]令史:职官名。汉代设有兰台令史、尚书令史,掌文书,历代沿用,而品级不一,明朝废除。
【译文】
苏秦金 北魏时,洛阳令史高显发掘出一百斤黄金,上面的铭文是苏秦金。
10.46梨 洛阳报德寺梨[1],重六斤。
【注释】
[1]洛阳报德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报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在开阳门外三里。
【译文】
梨 洛阳报德寺的梨,一个重达六斤。
10.47甑花[1] 滕景真在广州七层寺,元徽中罢职归家[2]。婢炊,釜中忽有声如雷,米上芃芃隆起[3]。滕就视,声转壮,甑上花生数十,渐长似莲花,色赤有光似金,俄顷萎灭。旬日,滕得病卒。
【注释】
[1]甑(zng):蒸饭用的器具。
[2]元徽:南朝刘宋苍梧王刘昱年号(473477)。
[3]芃(png)芃:繁茂的样子。
【译文】
甑花 滕景真在广州七层寺,元徽年间罢官回家。婢女做饭,锅里忽然发出打雷般的响声,饭米渐渐隆起。滕景真到跟前去看,声音越来越大了,饭甑上长出几十朵花,越长越高就像莲花,花是红色的,闪耀着金光,一会儿就萎谢了。十天后,滕景真得病死了。
10.48官金中,蝼顶金最上,六两为一垛,有卧蝼蛄穴及水皋形[1]。当中陷处,名曰趾腹;又铤上凹处有紫色[2],名紫胆。开元中,有大唐金,即官金也。
【注释】
[1]蝼蛄穴:指铸金锭时产生的形如蝼蛄的气孔。蝼蛄,昆虫名。是一种害虫。水皋形:指中间凹周围高的形状。皋,水边高地。
[2]铤(dng):同锭,条块状金银。
【译文】
官府的金锭里,以蝼顶金为最好,六两重为一锭,有形如蝼蛄的气孔和水皋形状。当中凹陷的地方名叫趾腹;又因为凹处呈现紫色,故也名为紫胆。开元年间,有所谓大唐金,就是官府所铸的金锭。
10.49玄金[1] 太宗时,汾州言[2],青龙、白龙吐物在空中[3],有光如火,坠地,陷入二尺。掘之,得玄金,广尺余,高七寸。
【注释】
[1]玄金:黑金。疑为陨石之类。
[2]汾州:今山西汾阳。
[3]青龙、白龙:均为传说中的神兽,是为祥瑞。
【译文】
玄金 唐太宗时,汾州奏报说,有青龙和白龙在空中吐出东西,这东西光亮如火,坠落下来,陷地两尺。就地挖掘,找到一块玄金,宽一尺多,高有七寸。
10.50芝[1] 天宝初,临川人李嘉胤[2],所居柱上生芝草,状如天尊[3]。太守张景佚拔柱献焉。
【注释】
[1]芝:灵芝。古人以之为仙草,可驻颜不老,起死回生。
[2]临川:今属江西。
[3]天尊:道教对最尊贵之神的称呼,如元始天尊。佛教对佛也称天尊。
【译文】
芝 天宝初年,临川人李嘉胤的房屋柱子上长出灵芝仙草,形状如同天尊。临川刺史张景佚让人连柱子拔走,进献朝廷。
10.51龟 建中四年,赵州宁晋县沙河北[1],有大棠梨树[2],百姓常祈祷。忽有群蛇数十,自东南来,渡北岸集棠梨树下为二积,留南岸者为一积。俄见三龟径寸,绕行积傍,积蛇尽死,乃各登其积。视蛇腹,悉有疮,若矢所中。刺史康日知图甘棠、奉三龟来献[3]。
【注释】
[1]赵州宁晋县:今属河北。
[2]棠梨:又名甘棠、野梨,树名。
[3]康日知: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人。曾任赵州刺史。《新唐书》有传。
【译文】
龟 建中四年,赵州宁晋县沙河北岸,有一株大棠梨树,当地百姓经常在树下祈祷。一天,忽然有几十条蛇从东南方向而来,渡河到达北岸聚集在棠梨树下的盘为两堆,留在沙河南岸的盘为一堆。不一会儿,只见有三只直径一寸的龟,各在三个蛇堆周围绕行,所有的蛇全死了,三只龟各自爬上死蛇堆。人们看那死蛇,腹部全都有伤口,好像是中了箭一样。赵州刺史康日知命人图绘甘棠树的形状,带着三只龟一起进献朝廷。
10.52雪 贞元二年,长安大雪,平地深尺余,雪上有薰黑色。
【译文】
雪 贞元二年,长安下大雪,平地积雪一尺多深,积雪上有薰黑色。
10.53雨木[1] 贞元四年,雨木于陈留[2],大如指,长寸许,每木有孔通中。所下其立如植,遍十余里。
【注释】
[1]雨:下雨。
[2]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译文】
下木头 贞元四年,陈留天上下木头,粗细如同手指,长约一寸多,每根木头中间都有小孔贯通。下的木头就像种植在地上一样,遍及方圆十多里。
10.54齿 梵衍那国有金轮王齿[1],长三寸。
【注释】
[1]梵衍那国:西域古国名。其国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的巴米扬城。金轮王:拥有金轮宝的圣王,是佛教中的四大转轮王之一。佛教认为世界最底层为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
【译文】
齿 梵衍那国有金轮王的牙齿,有三寸长。
10.55石柱 劫比他国有石柱[1],高七十余尺,无忧王所建[2]。色绀光润[3],随人罪福,影其上。
【注释】
[1]劫比他国:西域古国名。其地在今印度北方邦法鲁迦巴德城西。
[2]无忧王:即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在征服南印度羯陵伽国的过程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从此放弃了武力征服,皈依了佛教。他大力传播佛法,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教,是佛教的护法名王。
[3]绀(gn):青中透红的颜色。
【译文】
石柱 劫比他国有根石柱,高有七十多尺,是无忧王所建。石柱青中透红,色泽光润,依据各人的祸福,在柱子上显现不同的影子。
10.56旃檀鼓[1] 于阗城东南有大河[2],溉一国之田,忽然绝流。其国王问罗汉僧[3],言龙所为也,王乃祠龙。水中有一女子,凌波而来,拜曰:妾夫死,愿得大臣为夫,水当复旧。有大臣请行,举国送之。其臣车驾白马,入水不溺,中河而没。后白马浮出,负一旃檀鼓及书一函。发书,言大鼓悬城东南,寇至,鼓当自鸣。后寇至,鼓辄自鸣。
【注释】
[1]旃(zhān)檀:檀香。
[2]于阗:西域古国名。国都在今新疆和田附近。唐王朝疆域极盛时,此地属安西都护府。
[3]罗汉:即阿罗汉。为小乘佛教中的最高果位。见3.1条注[7]。
【译文】
旃檀鼓 于阗城东南有一条大河,灌溉全国的田地,忽然断流了。于阗国王问罗汉僧是怎么回事,回答说是龙干的事,国王就祭祀龙。这时水面上有一位女子,踏着水波前来,礼拜说:我的丈夫死了,希望有您的一位大臣做我的丈夫,河流就会依旧流淌。有位大臣请求前去,全国人都为他送行。那位大臣白马驾车,进入水中也没有被淹,到河中间就沉没下去了。后来白马浮出水面,驮着一面旃檀鼓,还有一封信。拆开信,里面说把大鼓悬挂在都城的东南,如果敌人进犯,鼓就会自动响起。后来每有敌寇入侵,鼓就自动鸣响。
10.57石靴 于阗国刹利寺有石靴。
【译文】
石靴 于阗国刹利寺有双石靴。
10.58石阜石[1] 河目县有石阜石[2],破之,有鹿马迹。
【注释】
[1]石阜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自临河县东经阳山南东流经石迹阜西,是阜破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
[2]河目县:古县名。其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
【译文】
石阜石 河目县有石阜石,石头破开,有鹿、马的足迹。
10.59舍利[1] 东迦毕试国有窣堵波[2],舍利常见,如缀珠幡,循绕表柱。
【注释】
[1]舍利: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之后结成的珠状颗粒,后来也指高僧焚化后的骨烬。按,本条所载,见于唐释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窣堵波中有如来骨肉舍利,可一升余。神变之事,难以详述。一时中窣堵波内忽有烟起,少间便出猛焰,时人谓窣堵波已从火烬。瞻仰良久,火灭烟消,乃见舍利,如白珠幡,循环表柱,宛转而上,升高云际,萦旋而下。段成式所录,不尽符合原意。
[2]迦毕试国:西域古国名。其地在今阿富汗西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喀布尔河流域。
【译文】
舍利 东迦毕试国有佛塔,舍利子很常见,就像装饰着白珠的旗帜,环绕着表柱。
10.60蚁像 健驮罗国石壁上有佛像。初,石壁有金色蚁,大者如指,小者如米,啮石壁如雕镌,成立佛状。
【译文】
蚁像 健驮罗国石壁上有佛像。先前,石壁上有金色的蚂蚁,大的有如手指头,小的有如米粒,啃咬石壁就像在雕刻一样,形成直立的佛像。
10.61燋米 乾陀国,昔尸毗王仓库为火所烧[1],其中粳米燋者,于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疟。
【注释】
[1]尸毗王:即为尸毗迦王。佛的前身。
【译文】
燋米 乾陀国,从前尸毗王的仓库被火烧了,其中烧焦的粳米,到如今还在,吃上一粒,永远不会患上疟疾。
10.62辟支佛靴[1] 于阗国赞摩寺有辟支佛靴[2],非皮非彩,岁久不烂。
【注释】
[1]辟支佛:辟支迦佛陀的简称。意译为缘觉,或独觉,因观飞花落叶或十二因缘而开悟证道,故名缘觉;又因无师友教导而靠自己觉悟成道,故又名独觉。
[2]于阗国赞摩寺:《魏书西域传》:(于阗国)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即昔罗汉比丘卢旃为其王造覆盆浮图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跣处,双迹犹存。
【译文】
辟支佛靴 于阗国赞摩寺有辟支佛靴,既不是皮革的,也不是彩色丝绸的,历时多年也没破烂。
10.63石驼溺 拘夷国北山有石驼溺水[1],溺下,以金、银、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臭毛落尽,得仙。出《论衡》。
【注释】
[1]拘夷国:或说即龟兹国(其地在今新疆库车)。
【译文】
石驼尿 拘夷国北山有石驼撒尿,尿液流下,用金、银、铜、铁、瓦、木等容器盛接都会漏,用手捧着接也会漏,只有用瓢接着不会漏。喝了它,会让人身上臭毛落光,成为仙人。出自《论衡》。
10.64人木 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化生人首[1],如花,不解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
【注释】
[1]化生:发育滋长。
【译文】
人木 大食国西南二千里有个国家,山谷间树的枝头上长出人头,像花一样,听不懂人的话。有人问它,它就只是笑笑罢了,如果老是笑就会掉下来。
10.65马 俱位国以马种莳[1],大食国马解人语。
【注释】
[1]俱位国:西域古国名。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莳(sh):栽种。
【译文】
马 俱位国用马来耕种,大食国的马听得懂人说话。
10.66石人 莱子国海上有石人[1],长一丈五尺,大十围。昔秦始皇遣此石人追劳山[2],不得,遂立于此。
【注释】
[1]莱子国:即东莱郡,在今山东境内。
[2]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青岛。秦皇、汉武为求长生不老的仙药,都曾到过此山。后来成为道教名山。
【译文】
石人 莱子国的海上有石人,高一丈五尺,身躯有十抱粗。当年秦始皇派这尊石人追崂山,没追上,就立在这里。
10.67铜马 俱德建国乌浒河中[1],滩派中有火祆祠[2],相传祆神本自波斯国乘神通来此,常见灵异,因立祆祠。内无象,于大屋下置大小炉,舍檐向西,人向东礼。有一铜马,大如次马,国人言自天下,屈前脚在空中而对神立,后脚入土。自古数有穿视者[3],深数十丈,竟不及其蹄。西域以五月为岁[4],每岁日[5],乌浒河中有马出,其色金,与此铜马嘶相应,俄复入水。近有大食王不信,入祆祠将坏之,忽有火烧其兵,遂不敢毁。
【注释】
[1]俱德建国:即久越得犍国,西域古国名。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乌浒河:即今之阿姆河,汉魏时称妫水,隋唐时称乌浒水,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流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最后注入咸海。
[2]滩派:河中沙洲。派,支流。
[3]穿:深掘。
[4]以五月为岁:以五月为一年之首。
[5]岁日:农历新年第一天。
【译文】
铜马 久越得犍国乌浒河中,沙洲上有火祆祠,相传祆神从波斯国借助神通来到这里,经常显灵,于是就立了祆祠。里面没有神像,在大屋下放设大小祭炉,房子的屋檐向西,人面向东礼拜。有一匹铜马,比普通马略小,该国人说这匹马是从天而降,屈曲前腿,腾跃向空,面对神祠,后腿则没入土中。从古以来有不少人往下深掘,想看看马腿究竟埋了多深,挖了几十丈深,也没到马蹄。西域以五月为一年之首,每到新年第一天,乌浒河中都会跃出一匹金色的马,和这匹铜马相互嘶鸣,然后很快又进入河里。近年来有大食王不相信这些事,进入祆祠准备捣毁,忽然有火烧他的士兵,就不敢破坏了。
10.68蛇碛[1] 苏都瑟匿国西北有蛇碛[2],南北蛇原五百余里,中间遍地毒气如烟,飞鸟悉坠地,蛇吞食。或大小相噬及食生草。
【注释】
[1]碛(q):不长草木的沙石之地。
[2]苏都瑟匿国:即苏都识匿国。,见4.24条注[1]。
【译文】
蛇碛 苏都识匿国的西北部有蛇碛,南北纵横五百多里,中间遍地都是蛇,吐出的毒气有如烟瘴,鸟儿飞过这里都会掉下来,蛇就吞食。也有大蛇吃小蛇,或是吃草。
10.69石鼍[1] 私诃条国金辽山寺中[2],有石鼍,众僧饮食将尽,向石鼍作礼,于是饮食悉具。
【注释】
[1]鼍(tu):爬行动物,鳄鱼的一种。
[2]私诃条国:古国名。一说在南海,一说在西域。
【译文】
石鼍 私诃条国金辽山寺庙中,有一只石鼍,寺里的和尚饮食快要吃光的时候,向石鼍行礼,饮食又全都有了。
10.70神厨 俱振提国尚鬼神[1],城北隔珍珠江二十里有神[2],春秋祠之。时国王所须什物金银器,神厨中自然而出,祠毕亦灭。天后使验之[3],不妄。
【注释】
[1]俱振提国:在今塔吉克斯坦北部。
[2]珍珠江:又名真珠河。今名锡尔河,中亚内陆河,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注入咸海。
[3]天后:即武则天。
【译文】
神厨 俱振提国崇奉鬼神,都城北边过珍珠江二十里有神灵,春秋季节举行祭祀。当时国王所用的各类物件、金银器具,神厨里自动就出现了,祭祀完毕也就随之消失了。天后让人去验证,果然不假。
10.71毒槊 南蛮有毒槊,无刃,状如朽铁,中人无血而死。言从天雨下,入地丈余,祭地,方撅得之。
【译文】
毒槊 南蛮有毒槊,没有利刃,看上去就像根废铁,刺中人,不见血就死。据说这支毒槊是从天上掉下的,没入地下一丈多深,祭祀之后才从地里挖掘出来。
10.72甲 辽城东有锁甲[1],高丽言:前燕时[2],自天而落。
【注释】
[1]辽城:辽东城,今辽宁辽东。锁甲:即锁子甲,古代的一种铠甲,五环相扣,一环受箭,诸环拱护,箭不能入。
[2]前燕(337370):晋时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廆在汉末魏初自徒河迁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其子皝称燕王,史称前燕。后为前秦所灭。
【译文】
甲 辽城东有锁子甲,高丽说:前燕时,这副锁子甲从天降落。
10.73土槟榔[1] 状如槟榔,在孔穴间得之,新者犹软,相传蟾蜍矢也[2]。不常有之。主治恶疮。
【注释】
[1]槟榔:一种热带常绿乔木,也指这种乔木的果实。
[2]矢:通屎。
【译文】
土槟榔 形状像槟榔,可以在孔洞中找到,新的摸上去还是软的,相传是蟾蜍的大便。并不常见。主治恶疮。
10.74鬼矢[1] 生阴湿地,浅黄白色,或时见之。主疮。
【注释】
[1]鬼矢:宋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卷四引陈藏器《本草拾遗》:鬼屎,主人马反花疮。刮取,和油涂之。生阴湿地,如屎,亦如地钱,黄白色。李玉《鬼屎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鬼屎)是一种接近现代命名为煤绒菌的黏菌原质团或幼子实体阶段。
【译文】
鬼屎 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浅黄白色,有时会碰到。主治各类疮。
10.75石栏干 生大海底,高尺余,有根茎,上有孔如物点。渔人网罥取之[1],初出水正红色,见风渐渐青色。主石淋[2]。
【注释】
[1]罥(jun):网。
[2]石淋:病名。尿路结石。
【译文】
石栏干 生长在海底,高一尺多,有根茎,根茎上有小孔就像小点。渔夫下网打捞到,刚出水时是鲜红色的,见风就慢慢变成青色。主治尿道结石。
10.76壁影 高邮县有一寺,不记名。讲堂西壁枕道[1],每日晚,人马车影悉透壁上,衣红紫者影中卤莽可辨[2]。壁厚数尺,难以理究。辰午之时则无[3]。相传如此二十余年矣,或一年半年不见。成式太和初,扬州见寄客及僧说。
【注释】
[1]讲堂:佛家讲经说法的殿堂。枕:紧挨着。
[2]卤莽:隐约。
[3]辰午之时:上半天。辰,七至九时。午,十一至十三时。
【译文】
壁影 高邮县有一座寺院,记不清它的名字了。寺院的讲堂西壁紧临院外大道,每天晚上,道路上人马车驾的影子全都透过墙壁显现出来,隐隐约约可以分辨出身着红紫官服的人。墙壁厚达几尺,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以常理推断的。上半天则没有。据说这种情况已经二十多年了,有时也一年或半年时间没有影子出现。大和初年,我在扬州时听庙中的寄宿客人和僧人们说过。
10.77醢石[1] 成式群从有言[2]:少时尝毁鸟巢,得一黑石,如雀卵,圆滑可爱。后偶置醋器中,忽觉石动,徐视之,有四足如[3],举之,足亦随缩。
【注释】
[1]醢(hǎi)石:颜色像内酱的石头。
[2]群从:各位堂兄弟。
[3](xin):同线。
【译文】
醢石 我的堂兄弟们说起过:小时候曾经捣毁一个鸟巢,得到一枚黑色的石头,像鸟蛋一样,圆滑可爱。后来偶然放在醋器里,忽然觉察到石头在动,小心翼翼地仔细观察,看见石头有四只脚,粗细如线,把石头拿起来,线足也就随之缩回去了。
10.78桃核 水部员外郎杜陟[1],常见江淮市人,以桃核扇量米,正容一升。言于九嶷山溪中得[2]。
【注释】
[1]水部:职掌有关水道的事务,唐代隶属于工部。
[2]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南。《史记》记载舜南巡崩,葬于此山。
【译文】
桃核 水部员外郎杜陟,曾经看见江淮一带的商人,用桃核扇称量米,正好容下一升。说是从九嶷山的溪谷中找到的。
10.79人足 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常与道侣游华山,谷中见一人股,袜履甚新,断如膝头,初无疮迹。
【译文】
人脚 处士元固说:贞元初年,曾和道友一起游览华山,在山谷中发现一条人腿,鞋袜都还很新,断头就像膝盖一样,看不出一点伤痕。
10.80瓷碗 江淮有士人庄居,其子年二十余,常病猒[1]。其父一日饮茗,瓯中忽靤起如沤[2],高出瓯外,莹净若琉璃。中有一人,长一寸,立于沤,高出瓯中。细视之,衣服状貌,乃其子也。食顷爆破,一无所见。茶碗如旧,但有微璺耳[3]。数日,其子遂著神,译神言,断人休咎不差谬。
【注释】
[1]常病猒:长年生病。猒,同厌。
[2]瓯:杯。靤(po):同皰,皮肤上起的水泡。沤:水泡。
[3]璺(wn):裂纹。
【译文】
瓷碗 江淮地区有个读书人,住在村庄里,他的儿子二十多岁了,长年生病。一天,做父亲的品茶,茶杯里忽然冒起水泡,高出茶杯,水泡晶莹明净,仿佛琉璃。里面有一个人,身长一寸,就在水泡中,高出于茶杯之外。仔细一看相貌服饰,原来就是他儿子。一顿饭的工夫,水泡破裂,什么都没有了。茶碗还是老样子,只是有点小小的裂纹罢了。几天后,他儿子就神灵附体,可以传译神的话,占断人的吉凶,毫无差错。
10.81铁镜 荀讽者,善药性,好读道书[1],能言名理[2],樊晃常给其絮帛[3]。有铁镜,径五寸余,鼻大如拳[4],言于道者处传得。亦无他异,但数人同照,各自见其影,不见别人影。
【注释】
[1]道书:道教典籍。
[2]名理:有关逻辑或概念方面的理论。这里指道教经义。
[3]樊晃:中唐人,曾为润州刺史。
[4]鼻:器物上突出如鼻状的部分,用以拴系。
【译文】
铁镜 有个叫荀讽的人,熟知药性,喜欢阅读道书,能讲说道家经义,樊晃曾经送给他棉絮和布帛。他有一面铁镜,直径五寸多,镜鼻大如拳头,说是从道士手里传下来的。这面镜子也没有其他特异之处,只是几个人同时照镜,各自都看见自己的影像,而看不见别人的影像。
10.82大虫皮[1] 永宁王盐铁旧有大虫皮[2],大如一掌,须尾班点如犬者。
【注释】
[1]大虫:即为蝾螈,一种小型两栖动物。
[2]永宁:在今河南宜阳西北。
【译文】
蝾螈皮 永宁王盐铁先前有一张蝾螈皮,有手掌大小,须尾的斑点就像狗。
10.83人腊[1] 李章武有人腊[2],长三尺余,头、项、髀、肋成就[3],云是僬侥国人[4]。
【注释】
[1]人腊:干尸。
[2]李章武:唐文宗大和末年,任成都少尹。
[3]髀(b):大腿骨。
[4]僬侥(jiāo yo)国:《山海经海外南经》里记载的矮人国。
【译文】
人腊 李章武有件人腊,长三尺多,头、脖子、腿骨、肋骨等等都很齐全,据说这人腊原本为僬侥国人。
10.84牛黄[1] 牛黄在胆中。牛有黄者,或吐弄之。集贤校理张希复言[2]:尝有人得其所吐黄,剖之,中有物如蝶飞去。
【注释】
[1]牛黄:病牛胆汁凝结成粒状或块状物,名为牛黄,可治惊痫等病。
[2]集贤校理:职官名。
【译文】
牛黄 牛黄长在牛胆中。病牛长了牛黄,有时会吐出咀玩。集贤校理张希复说:曾经有人得到病牛吐的牛黄,用刀剖开,里面有只蝴蝶样的虫子飞了出来。
10.85上清珠[1] 肃宗为儿时,常为玄宗所器[2],每坐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3]: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是开元中罽宾国所贡[4],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之,则仙人、玉女、云鹤、绛节之形,摇动于其中。及即位,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异日,掌库者具以事告。帝曰:岂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纱犹在,因流泣,遍示近臣曰:此我为儿时,明皇所赐也。遂令贮之以翠玉函,置之于卧内。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灾,则虔恳祝之,无不应验也。
【注释】
[1]上清:道教术语。见2.1条注[5]。
[2]器:器重。
[3]武惠妃:唐玄宗的宠妃。
[4]罽(j)宾国:西域古国名。其地在今克什米尔。
【译文】
上清珠 肃宗幼年时,常受到玄宗的器重,每每坐在玄宗面前,玄宗都会仔细端详他的相貌,对武惠妃说:这孩子的相貌与众不同,将来也是我家一位有福的皇帝。于是让人拿来上清玉珠,用绛纱包好,系在肃宗的脖子上。这是开元年间罽宾国的贡品,洁白光亮,可以照亮整间屋子。观察珠子,仙人、玉女、祥云、仙鹤、绛节等等,都在其中晃动。后来肃宗即位,宝库里常常发出神异的光芒,后来一天,管库的官员把这奏报给肃宗。肃宗说:莫非是上清珠?就让人取出来。玉珠外面的绛纱都还在,于是肃宗泪流满面,让近臣们都来看,说:这是我幼年时父皇所赐。就命人把它珍藏在翠玉盒里,放在自己的卧室内。天下四方若有水旱战乱等灾变发生,就对着上清珠虔诚地祝祷,没有不应验的。
10.86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1],高祖斩白蛇剑[2]。剑上皆用七彩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匣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砻[3],刃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注释】
[1]子婴(?前206):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赵高杀秦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王,在位四十六天。刘邦进入咸阳,子婴奉上始皇玉玺以降。后为项羽所杀。
[2]高祖斩白蛇剑:《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高祖,即为刘邦。
[3]砻(lng):磨。
【译文】
汉代皇帝把秦王子婴所献的传国玉玺、高祖斩白蛇剑当作传国之宝。斩白蛇剑的剑身上都用七彩珠和九华玉作装饰,用各种五色琉璃制成剑匣。剑放在匣里,剑刃的光影还能照到外面,和持剑在手一样。十二年新磨一次,剑刃寒光闪闪有如霜雪。打开剑匣拔出宝剑,就有寒气逼人,光彩耀眼。
10.87楚州界有小山,山上有室而无水。僧智一掘井,深三丈遇石,凿石穴及土,又深五十尺,得一玉,长尺二,阔四寸,赤如榴花。每面有六龟子,紫色可爱。中若贮水状,僧偶击一角,视之,遂沥血,半月日乃止。
【译文】
楚州境内有座小山,山上有房屋,但没有水。智一和尚在山上打井,深掘三丈,挖到了石头,打穿石头继续下挖五十尺,挖到了一块玉,长一尺二寸,宽四寸,颜色红艳如同榴花。每一面有六只紫色的小龟,很是可爱。玉的中间像是盛着水,智一和尚偶然撞击了玉的一角,看见玉石开始滴血,半个多月才止住。
10.88虞乡有山观[1],甚幽寂,有涤阳道士居焉。太和中,道士尝一夕独登坛望,见庭忽有异光,自井泉中发。俄有一物,状若兔,其色若精金,随光而出,环绕醮坛。久之,复入于井。自是每夕辄见。道士异其事,不敢告于人。后因淘井,得一金兔,甚小,奇光烂然,即置于巾箱中。时御史李戎职于蒲津[2],与道士友善,道士因以遗之。其后戎自奉先令为忻州刺史[3],其金兔忽亡去,后月余而戎卒。
【注释】
[1]虞乡:在今山西永济东北。
[2]蒲津:黄河上的蒲津关。这里指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南。
[3]奉先:今陕西蒲城。忻(xīn)州:今属山西。
【译文】
虞乡有处山间道观,环境非常幽静,有位涤阳道士住在那里。大和年间,道士曾在一天傍晚独自登上醮坛四望,忽然看见庭院里有奇异的光,从井泉里发出来。不一会儿,有一个东西,样子像只兔子,颜色如同纯金,随着异光出来,环绕着醮坛跑动。过了很久,又回到井里。从此每天傍晚都可看见。道士觉得这事非同寻常,不敢告诉别人。后来因为淘井,淘到一只金兔,很小,异光闪烁,就把它放在巾箱里。当时御史李戎在蒲州任职,和道士有交情,道士就把金兔送给了他。后来李戎自奉先县令升为忻州刺史,那只金兔忽然不见了,过了一个多月,李戎就去世了。
10.89李师古治山亭[1],掘得一物,类铁斧头。时李章武游东平[2],师古示之,武惊曰:此禁物也[3],可饮血三斗。验之而信。
【注释】
[1]李师古(?806):高丽人。累官至检校司徒,兼侍中。
[2]东平:今属山东。
[3]禁:以咒语等施于外物以禁制邪祟、禳除灾害的方术。
【译文】
李师古修建山亭,挖到一件东西,像铁斧头。当时李章武游历东平,李师古拿给他看,李章武吃惊地说:这是禁物,能够喝三斗血。李师古验证了一下,果然如此。
更新于:2个月前基础介绍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译注译注,段成,酉阳杂俎,前集卷十段成式前集卷十,物异【题解】本篇记载天下四方的奇异事物,多为三言两语,零篇碎语。初唐以后之事一般为新出,此前之事则以取资古书者为多,征引的前代文献有郭宪《洞冥记》、王充《论衡》、葛洪《西京杂记》、盛弘之《荆州记》、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