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名之问
时,弥兰王到尊者那先之处。至已,与尊者那先问候,交谈亲爱殷懃之语後,坐於一方。尊者亦答礼,令弥兰王满足。时,弥兰王对尊者那先问最初之问。言:「尊者!予欲对论。」
「大王!卿论,我欲听。」
「尊者!予论,卿听。」
「大王!我听,卿论。」
「尊者!何者依卿而听耶?」
「大王!何者依卿而论耶?」
「尊者!所问之事。」
「大王!所答之事。」
「尊者!何者依卿而答耶?」
「大王!何者依卿而问耶?」
如是谈话之时,五百之臾那人对尊者那先言:「善哉。」而对弥兰王如是言:「大王!卿今欲谈何事。」
时,弥兰王对尊者那先进问:「尊者!予对论而不知〔卿之〕名与姓,故不起谈话,不发言语。尊者!卿为如何之名耶?」
「大王!同梵行者称〔我〕为那先,又父母或名那先(龙军)、或名义罗势那(雄军)、或名须罗势那(勇军)、或名西哈势那(狮子军)。然而,大王!所谓那先者是唯名称、称呼、假名、通称而已。於其处不得人我。」
[P.37] 时,弥兰王如是言:「诸贤!五百之臾那人与八万之比丘听我言,此那先如是言:『大王!同梵行者称〔我〕为那先,然而其处不得人我。』其得信受耶?」
时,弥兰王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若不得人我,其时,与卿之衣服、饮食、牀座、医药资具者谁耶?享之者谁耶?护戒者是谁?努力於修习者谁耶?作证〔四〕向〔四〕果、涅盘者谁耶?作不与取者谁耶?行於爱欲之邪行者谁耶?作妄语者谁耶?作饮酒者谁耶?作五无间业者谁耶?如是,无善,无不善,无作善不善业者,无令作者,无善恶业之异熟果。尊者那先!杀卿,对彼亦无杀生。尊者那先!卿,无阿闍梨、无和尚、无具足戒。『同梵行者称我为那先』,卿言其『那先』者为何耶?尊者!卿於予问之时,尊者!闻其声耶?」
「大王!然,我闻声。」
「尊者!若卿能闻声,则於此那先存在。」
「大王!不然。」
[P.38] 「尊者那先!发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身毛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爪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齿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皮肤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肉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筋为那先耶?骨为那先耶?骨髓为那先耶?肾脏为那先耶?心脏为那先耶?肝脏为那先耶?肋膜为那先耶?脾脏为那先耶?肺脏为那先耶?肠间膜为那先耶?胃为那先耶?粪为那先耶?胆汁为那先耶?痰为那先耶?脓为那先耶?血为那先耶?汗为那先耶?脂肪为那先耶?泪为那先耶?膏为那先耶?唾为那先耶?洟为那先耶?关节滑液为那先耶?尿为那先耶?脑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色为那先耶?受为那先耶?想为那先耶?行为那先耶?识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然者,尊者!色受想行识为那先耶?」「大王!不然。」
「然者,尊者!於色受想行识之外,有那先耶?」「大王!不然。」
「尊者!予几度问卿亦不见那先。尊者!那先不过是音声耶?然者,存於其处之那先为谁耶?尊者!卿言虚妄,为妄语。那先者必无。」
[P.39] 如是言时,时阿罗汉,达於无碍解之尊者那先以心知弥兰王心之所思念,一瞬沈默。瞬沈默之後,对弥兰王如是言:「大王!卿甚为华奢,〔生〕为刹帝利之华奢。〔然而〕正午,太阳炎热之中自都城而出,徒步来我处,砂砾刺痛脚尖,足伤,身疲,心为恼害,卿伴苦之身识生。盖卿依此而生强烈之激语。大王!卿经验痛苦之极。卿徒步而来耶?或乘车而来耶?」
时,弥兰王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予非以徒步来卿之处。尊者那先!予以车来卿之处。」
「诸贤!五百之臾那人与八万之比丘听我言!此弥兰王如是言:『尊者!予以车来卿之处。』」
时,尊者那先如是言弥兰王:「大王!卿言所谓车之语。」
「尊者那先!予言。」
「大王!卿若能以车而来,告诉我〔何者〕为车耶?辕为车耶?」「尊者!不然。」
「轴为车耶?」「尊者!不然。」「轮为车耶?」「尊者!不然。」
「车棒为车耶?」「尊者!不然。」
[P.40] 「车体为车耶?」「尊者!不然。」
「辐为车耶?」「尊者!不然。」
「有刺针之鞭为车耶?」「尊者!不然。」
「轭为车耶?」「尊者!不然。」
「然者,大王!有辕、轴、轮、车棒、车体、辐、刺、针之鞭、轭为车耶?」「尊者!不然。」
「然者,大王!於辕、轴、轮、车棒、车体、辐、刺、针之鞭、轭之外有车耶?」「尊者!不然。」
「大王!我几度问卿亦不见车。大王!车不过於音声耶?然者,存於其处之车为何耶?大王!卿言虚妄,为妄语。车者必无。於此阎浮提第一之王,然而卿恐何而作妄语耶?」
如是言时,五百之臾那人同意於尊者那先,如是言弥兰王:「今,大王!请语。」
时,弥兰王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予不作妄语。缘辕、缘轴、缘轮、缘车棒、缘车体、缘辐、缘有刺针之鞭、缘轭而现所言之『车』。」
「大王!卿正确了解。大王!与彼同,缘发、缘身毛、缘爪、缘齿、缘皮肤、缘肉、缘筋、缘骨乃至缘脑而言名『那先』现。然而若依第一义而言,则人我不存。大王!波提奢罗比丘尼在世尊之前言:
『譬如支分之集合 有所谓车之语言
例如〔五〕蕴存在时 所谓有情之称呼』」
[P.41]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予之〕问为多彩之解答。若佛在者应宣善哉!善哉,尊者那先!〔予之〕问为多彩之解答。」
第二 年龄之问
「尊者那先!卿〔法腊〕几岁耶?」
「大王!我法腊七岁。」
「尊者!卿之七者何耶?卿是七耶?〔或〕是数七耶?」
尔时,全身以璎珞严饰、装饰,着华鬘、庄严之弥兰王之影映於地上,又映於水瓮。时,尊者那先如是言弥兰王:「大王!於地上又於水瓮,此乃卿之影映。卿是王耶?〔或〕此影是王耶?」
「尊者那先!影乃非王,我即是王,影依我而生。」
「大王!如是,年数是七,我非是七,与影之状态同样,依我而〔七〕存。」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予之〕问为多彩之解答。」
第三 对长老严重约束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出家乃为何目的耶?又卿之最胜目的者何耶?」
长老如是言:「大王!出家谓『此苦灭,他苦不生』。是为此目的,为人天之利益、饶益、幸福。」
[P.42] 王言:「尊者那先!卿应与我对论。」
长老言:「大王!若卿以贤者之论而对论,我应与卿对论。然,大王!若卿以王者之论而对论,我不应卿对论。」
王言:「尊者!贤者如何对论耶?」
「大王!於贤者之对论,能作解明,能作解说,能作说伏,能作是正,能作别异,虽能作对立,贤者依此而不怒。大王!贤者如是对论。」
「尊者!王者如何对论耶?」
「大王!王者若正宣言一事,命反对〔此〕者与处罚。大王!王者如是对论。」
「尊者!我以贤者之论而对论,不应以王者之论而对论。譬如尊者或与比丘、或与沙弥、或与优婆塞、或与守园人,安易而对论,如是尊者安易对论,勿恐惶。」
「大王!可也。」长老乃同意。
王言:「尊者那先!我问於卿。」
长老言:「大王!请问。」
「尊者那先!卿已问。」
「大王!卿已答。」
「尊者那先!然者,如何依卿而答耶?」
「大王!然者,如何依卿而问耶?」
第四 安达迦耶之问
[P.43] 时,弥兰王思惟:「此比丘是贤者,有与予对论之才能。而予问事多数。此等之事,於予问不终之间,此太阳当没。予明日於官廷对论耶?」
时,王对如是言提婆鬘提耶:「提婆鬘提耶!然者,告於尊者:『明日於官廷行对论。』」
如是言之弥兰王即从座而立,乘马,回顾「那先,那先」而去。
时,提婆鬘提耶向尊者那先:「尊者!弥兰王如是言:『尊者!明日於官廷行对论。』」
「善哉」,长老乃同意。
由此,过其夜,礼弥提耶、安达迦耶、曼具罗、娑婆陈那等,往弥兰王之处,至已如是言弥兰王:「大王!尊者那先可来耶?」
王言:「然,可来。」
「可与几多比丘俱来耶?」
王言:「无论几何,只与彼欲俱来之比丘。」
娑婆陈那再言:「大王!可与十人之比丘俱来耶?」
王再言:「无论几何,只与彼欲俱来之比丘。」
娑婆陈那三度言:「大王!彼可与十人之比丘俱来耶?」
「予唯言,无论几何,只与彼欲俱来之比丘。〔汝〕逆於予意而限〔数〕。予不能供养食於比丘耶?」
如是言时,娑婆陈那乃困惑。
[P.44] 时,礼弥提耶、安达迦耶、曼具罗到尊者那先之处,至已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弥兰王如是言:『无论几何,只欲俱来之比丘。』」
时,尊者那先於午前,着内衣,持衣鉢,与八万之比丘俱入舍竭城。安达迦耶来近尊者那先,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言我之那先,其那先者何耶?」
长老言:「汝思:其那先者何耶?」
安达迦耶言:「尊者!存於内部,为风(呼吸)而出入之命(灵魂)者,我思是那先。」
长老言:「然者,若此风出而不入,其人得生存耶?」
「尊者!不然。」
「然者,吹螺者之吹螺贝,风再入耶?」
「尊者!不然。」
「然,何故吹螺者不死耶?金工吹金,风再入耶?」
「尊者!不然。」
「〔然者,何故金工不死耶?〕。又吹草笛者之吹草笛,风再入耶?」
「尊者!不然。」
「然者,吹草笛者何故不死耶?」
「我不能与如是之论师对论。尊者!言〔此〕义者幸也。」
「风(呼吸)者非命(灵魂),入息、出息者是身行。」
「尊者!身行存於何处耶?」
[P.45] 长老以「身行存於蕴中」,是阿毘达磨说。时,安达迦耶誓为优婆塞。
第五 出家之问
时,尊者那先赴弥兰王王宫之处,至已昇宫殿,坐於所设座。时,弥兰王以殊妙之嚼食、噉食亲手〔供养〕尊者那先与其会众,令满足,令饱食之後,令一一之比丘着一致之衣,又令尊者那先着三衣之後,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与十人之比丘俱坐於此处,他者离去,老年者亦离去。」
时,弥兰王见尊者那先食毕手离鉢时,取一卑座而坐於一方。坐於一方之弥兰王如是言尊者那先:「尊者那先!应就如何之事情而对论耶?」
「大王!我等是欲求目的者,〔故〕应就有关目的而对论。」
王言:「尊者那先!出家以何为目的耶?又卿等之最胜目的者何耶?」
长老言:「大王!出家乃言:『愿灭此苦,欲他苦不生。』是此目的。又我等之最胜目的是无取涅盘。」
「尊者!彼等皆为此目的而出家耶?」
「大王!不然。或者为此目的而出家,或者恐惧王〔之压制〕而出家,或者恐惧 [P.46] 盗贼〔之掠夺〕,或者为顺从於王而出家,或者为〔逃避〕负债而出家,或者为〔避〕支配权而出家,或者为〔获得〕生计而出家,或者为恐惧怖畏而出家。然而,正是出家者为此目的而出家。」
王言:「尊者!然者,卿为此目的而出家耶?」
长老言:「大王!我年幼而出家,故不知『为此目的而出家』。然而,我如是而思惟:『此等沙门释子之徒为贤者,彼等令我修学。』而知见:『其我於彼等令修学而出家者为此之目的。』」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结生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有死而不结生者耶?」
长老言:「大王!或者结生,或者不结生。」
王言:「如何者是结生,如何者是不结生耶?」
长老言:「大王!有烦恼者是结生,无烦恼者是不结生。」
王言:「尊者那先!卿要结生耶?」
长老言:「大王!若有取者,我应结生;若无取者,我应不结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作意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不结生者依如理作意而非不结生耶?」
长老言:「大王!依如理作意、慧与他之善法而不结生。」
王言:「尊者!如理作意即慧耶?」
「大王!不然,如理作意与慧者是别异。大王!作意者是亦有羊、山羊、牡牛、水牛、牛、驴马者,而慧者无有彼等。」
[P.47] 第八 作意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作意者以何为特相耶?慧者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作意是以把持为特相,慧是以截断为特相。」
王言:「如何作意是以把持为特相,慧是以截断为特相耶?请譬喻之。」
长老言:「大王!卿了知刈麦者耶?」
「尊者!予知刈麦者。」
长老言:「大王!刈麦者如何刈麦耶?」
「尊者!左手持麦束,右手持鎌刀而割。」
「大王!譬如刈麦者左手持麦束,右手持鎌刀而割。大王!修行者如理作意而把持其意,以慧截断烦恼。大王!如是作意是以把持为特相,如是慧是以截断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戒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依他之善法』,卿所言之善法者何耶?」
长老言:「大王!戒、信、精进、念、定、慧,此等是其善法。」
[P.48] 王言:「尊者!戒是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戒是以〔他法〕住立〔此〕为特相。戒是一切之善法即〔五〕根、〔五〕力、〔七〕觉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四〕禅、〔八〕解脱、〔四〕定、八等至住立於此。大王!住立於戒之时,一切之善法无有损灭。」
王言:「请譬喻之。」
长老言:「大王!譬如何种类之木芽、植物亦生育、生长、繁茂者皆依止於大地、住立於大地而生育、生长、繁茂。大王!修行者依止於戒,住立於戒而增进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尊者!请加以譬喻之。」
「大王!譬如於陆地可作任何所业亦为其所为耶?皆依止於大地,住立於大地,於陆地可作之所业。大王!修行者依止於戒,住立於戒而增进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请更譬喻之。」
「大王!譬如任何之轻业师亦欲示其技,以掘地、除取砂石与瓦片,作平地面,於平之地面示其技。大王!修行者依止於戒,住立於戒而增进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请更以譬喻之。」
[P.49] 「大王!譬如〔都城〕构筑师欲构筑都城,〔先〕清扫其场所,除取树株、荆棘,作平坦,由此他日依规划区分其街道、四衢、十字路而构筑。大王!修行者依止於戒,住立於戒而增进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尊者!请更以譬喻之。」
「大王!譬如从事战争之士兵住立平坦之地域,作完全平坦之时,作战不久即获得大胜。大王!修行者依止於戒,住立於戒而增进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大王!依世尊如是说:
具慧之人住立戒 一面修习心与慧
热心聪明之比丘 彼应解除其结缚
如大地住立有类 善戒蕴胜提木叉
此即善增大根本 入胜诸教法入口」
「宜也,尊者那先!」
[P.50] 第十 信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信是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信是以净为特相,又以跃入为特相。」
「尊者!信者如何是以净为特相耶?」
「大王!信生之时,灭五盖,离盖之心是明澄、清净、无浊。如是大王!信是以净为特相。」
「尊者!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转轮王率四支军,於行军途中,欲渡小河,其河水依象军、依马军、依车军、依步军而振荡、搅拌、扰乱而成浊水。渡毕之时,转轮王对从者言:『予欲饮水,持来!』而命饮用其水。王有净化其水之摩尼珠,『尊知,大王!』其从者允诺转轮王,将净化其水之摩尼珠投入河水。投入其水,刹那间,苔草、绿叶类之水草消失,泥泞沈淀,水即明澄、清净、无浊。是故,彼等从者捧上饮用之水於转轮王,『王!请饮水。』『大王!可见心恰如无浊之水,可见修行者恰如彼等从者,可见烦恼恰如苔草和绿叶之水草与泥泞,可见信者恰如净化水之摩尼珠;恰如净化水之摩尼珠投入水中,刹那间,苔草、绿叶类之水草消失,泥泞沈淀,水即明澄、 [P.51] 清净、无浊。大王!信生之时,灭〔五〕盖,离其盖之心是明澄、清净、无浊。』如是,大王!信者以净为特相。」
「尊者!信如何是以跃入为特相耶?」
「大王!譬如修行者见他人解脱之心,或跃入(欣求)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到达未到达之处,获得未获得之处,作证未作证之处而作修行。大王!信是以跃入为特相。」
「尊者!请更譬喻之。」
「大王!譬如山之上方将降大雨,其雨随低处而流,充满山间之峡谷、分岐之谷间,充满河川,河水破坏两岸而流。时,大王!众人来,不知其河之深广,怖畏踌躇而立於岸。时,有一人来,观察己体力、力量,强结带而後,跃入而渡〔彼岸〕。见其渡毕,大群之众亦渡。大王!如是,修行者见他人解脱之心,或跃入(欣求)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到达未到达之处,获得未获得之处,作证未作证之处而作修行。大王!如是,信是以跃入为特相。大王!依世尊如是而说:
[P.52] 依信渡暴流 不放逸渡河
精进超其苦 依慧为清净」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一 精进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精进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精进是以支持为特相。依精进而支持,其等一切之善法乃无减退。」
「尊者!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家将倒之时,以其他木材支持之,所支持之家不倒。大王!如是精进是以支持为特相,依精进而支持其等一切善法乃无减退。」
「尊者!请更譬喻之。」
「大王!譬如大军将击破小军,其时〔小军之〕王出兵、派兵他〔军〕,与彼之小军俱击破大军,大王!如是之精进以支持为特相,依精进而支持其等一切善法无有减退。大王!依世尊而如是说:『诸比丘!具足精进之圣弟子舍离不善,以修习善,舍离有罪,修习无罪,依正法而无有退失。』」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二 念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念是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念是以枚举为特相,又以执持为特相。」
[P.53] 「尊者!念如何以枚举为特相耶?」
「大王!念生之时,枚举不善、无罪有罪、尊卑黑白之对照法,即此等是四念处,此是为四正勤,此等是四神足,此等是五根,此等是五力,此等是七觉支,此是圣八支道,此是奢摩他(止),此是毘婆奢那,此是明,此是解脱,此等是心所法。是故,修行者学习应学习之法,不学习不应学习之法,亲近应亲近之法,不亲近不应亲近之法。大王!如是之念是以枚举为特相。」
「尊者!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转轮王之〕理财官枚举王之富力,理财官令转轮王朝夕记忆:『大王!卿唯此象军,卿唯此马军,唯有此车军,唯有此步军。大王!唯有此黄金,唯有此金货,唯有此财宝,王忆记之!』枚举王之富力。大王!念生之时,枚举善不善、无罪有罪、尊卑、黑白之对照法,即〔枚举〕此等是四念处,此等是四正勤,此等是神足,此等是五根,此等是五力,此等是七觉支,此是圣八支道,此是奢摩他(止),此是毘婆奢那(观),此是明,此是解脱,此等是心所法。是故,修行 [P.54] 者学习应学习之法,不学习不应学习之法,亲近应亲近之法,不亲近不应亲近之法。大王!如是之念是以枚举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王言:「尊者那先!念如何以执持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念生之时,追求饶益不饶益法之归趣,〔追求〕『此等之法为饶益,此等之法为不饶益,此等之法为利益,此等之法为不利益。』是故修行者舍遣不饶益之法,执持饶益之法,舍遣不利益之法,执持利益之法。大王!如是之念是以执持为特相。」
「尊者!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转轮王之将军宝知王之饶益与不饶益,知『此等於王饶益,此等於王不饶益,此等於王利益,此等於王不利益』,是故舍遣不饶益,执持饶益,舍遣不利益,执持利益。大王!念生之时,追求饶益不饶益法之归趣,〔追求〕『此等之法是饶益,此等之法是不饶益,此等之法是利益,此等之法是不利益』,是故修行者舍遣不饶益之法,执持饶益之法,舍遣不利益之法,执持利益之法。大王!如是之念是以执等为特相。大王!依世尊而如是说:『诸比丘!我言:以念有利於一切。』」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三 定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定是以何为特相耶?」
[P.55] 长老言:「大王!定是以上首为特相。一切善法以定为主,向定、趣定、倾於定。」
「尊者!请譬喻之。」
「大王!譬如重阁之桷悉行於顶、向顶、趣顶、集顶、倾於顶。大王!一切善法以定为主,向定、趣定、倾於定。」
「尊者!请再譬喻之。」
长老言:「大王!如王率四支军队赴战场,全军、全将军、象、马、车、步兵以王为主,向王、趣王、倾王、集於王之四周。大王!一切善法以定为主,向定、趣定、倾於定。如是,大王!定以上首为此特相。大王!依世尊如是说:『诸比丘!修习定、入於定之比丘如实知。』」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四 慧特相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慧是以何为特相耶?」
长老言:「大王!慧是以截断为特相者我已言,然慧又以光耀为特相。」
「尊者!慧如何以光耀为特相耶?」
「大王!慧生之时,破无明之闇,生明之光,现智之光明,显圣谛。依此,修行者或无常,或苦,或无我,依正慧而见。」
「尊者!请譬喻之。」
[P.56] 「大王!譬如有人,持灯火於黑闇之家,所持之灯火以破闇,生光,现光耀,显色。大王!慧生之时,破无明之闇,生明之光,现智之光明,显圣谛。依此,修行者或无常,或苦,或无我,依正慧而见。大王!如是,慧以光耀为特相。」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五 多种为一所作耶之问
王言:「尊者那先!此等诸法虽多种以成就同一目的耶?」
长老言:「大王!此等诸法虽多种以成就同一目的,即是断烦恼。」
「尊者那先!此等诸法如何多种成就同一目的,即是断烦恼耶?」
长老言:「大王!譬如军是多种而有象军、马车、车军、步军以成就同一之战,即於战破他军。大王!如是,此等诸法虽多种以成就同一目的,即是断烦恼。」
「宜也,尊者那先!」
更新于:1个月前基础介绍
佚名
弥兰王问经一品,佚名,弥兰王问经佚名第一品_第一品牌包包,第一 名之问时,弥兰王到尊者那先之处。至已,与尊者那先问候,交谈亲爱殷懃之语後,坐於一方。尊者亦答礼,令弥兰王满足。时,弥兰王对尊者那先问最初之问。言:「尊者!予欲对论。」「大王!卿论,我欲听。」「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