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喻经 > 僧伽斯那

卷一

2024-10-09 〔百喻经〕 僧伽斯那 卷一 僧伽 百喻经

愚人食盐喻,愚人集牛乳喻,以梨打破头喻,妇诈语称死喻,渴见水喻,子死欲停置家中喻,认人为兄喻,山羌偷官库喻叹父德行喻,三重楼喻,婆罗门杀子喻煮黑石蜜浆喻,说人喜瞋喻,杀商主祀天喻,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灌甘蔗喻债半钱喻,就楼磨刀喻,乘船失釪喻人说王纵暴喻,妇女欲更求子喻。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於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W195]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W195]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卻後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W169]取乳。而此牛乳即乾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後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三)以梨打头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四)妇诈称死喻。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直信後於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离己婿。於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後。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妇於後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於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於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檐负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後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七)认人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贪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道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八)山羌偷官库喻。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者著於脚上。应在腰者返著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著已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著。亦复如是,

(九)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於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一○)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馀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於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馀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一一)婆罗门杀子喻。

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於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伤以是哭耳。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豫哭。婆罗门言:日月可闇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时诸世人卻後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心生信服悉来致敬,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一二)煮黑石蜜浆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於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人众悉皆嗤笑。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蕀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一三)说人喜瞋喻。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於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恶之人以手打扑。傍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顺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傍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躭荒沈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一四)杀商主祀天喻。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後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後得过。於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一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後示王。於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於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

(一六)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於彼。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尔。欲求善福恃己豪贵。专形侠势迫胁下民陵夺财物。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将来反获其患殃。如压甘蔗彼此都失。

(一七)债半钱喻。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後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後得苦报。

(一八)就楼磨刀喻。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於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後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犹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一九)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於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後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於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於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犹如愚人失釪於彼而於此觅。

(二○)人说王纵暴喻。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尔。不畏後世贪渴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割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馀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二一)妇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馀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尔求子可得。当须祀天。问老母言:祀须何物。老母语言:杀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时此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傍有智人嗤笑骂詈。愚痴无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杀现子。愚人亦尔为未生乐自投火坑。种种害身为得生天百喻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穀而生。问曰:五穀从何而生。答曰:五穀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