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
送分虎南還〔一〕
魚標〔二〕,稻苗,争似南湖好〔三〕!月寒沙柳夜蕭蕭。帆影卸三姑廟〔四〕,暗水横橋〔五〕,矮屋香茅,看黄花都放了〔六〕。絲縧〔七〕,布袍。再不想長安道〔八〕!
【注釋】
〔一〕分虎:李符字分虎,號耕客(詳前《同里李符遊於滇》詩注〔一〕)。
〔二〕魚標:唐李商隱《贈從兄閬之》詩:荻花村裏魚標在。馮浩注:或釣魚,或賣魚,用以標識者。道源云:以白木板插水際,投餌其下,魚争聚焉,以籠罩罩之,則不可云標也。
〔三〕争:怎。
〔四〕三姑廟:廟名。據《名勝志》、《松江府志》:廟在今浙江省嘉興縣長水塘畔。三姑,傳爲秦始皇時邢雲鶴三姐妹,後入湖爲神。
〔五〕横橋:或泛指,或謂嘉興永豐都之横涇橋(見《嘉興縣志》卷二)。
〔六〕矮屋二句:當係分虎故鄉居處景緻(參《臺城路送耕客南還》詞:花南老屋花無數,茅堂在花深處。)。香茅,即茅草有香氣者。《本草綱目草部白茅》:香茅一名青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間,葉有三脊,其氣香芬。王維《文杏館》詩:文杏裁爲梁,香茅結爲宇。
〔七〕縧(tāo):謂束袍之腰帶。宋蘇軾《送李公恕》詩:願隨壯士斬蛟蜃,不願腰間纏錦縧。
〔八〕長安道:喻仕途。長安,指代京城北京。李白《觀胡人吹笛》詩:却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朝天子
花時,荔支,日日堆江市。石牙山翠雨絲絲〔一〕。榕葉交廳事〔二〕。萬里相思,六六魚兒〔三〕。盼雙雙新燕子:清詩,小詞,帶幾箇相思字〔四〕。
【注釋】
本闋前,《葉兒樂府》尚有一首《朝天子》,副題云:送融谷宰來賓。玩詞意,此闋當與之爲一組。融谷,謂沈融谷(見《邁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游皖口》注〔一〕)。來賓,今廣西省縣名。
〔一〕石牙:狀山之鋭如尖齒。明高啓《惠泉》詩:雲液流甘漱石牙,潤通錫麓樹增華。
〔二〕廳事:官府辦公之處,古稱聽事,魏晉以還稱廳事。《三國志吴書諸葛恪傳》:出行之後,所坐廳事屋棟中折。
〔三〕六六:《埤雅》:鯉三十六鱗,具六六之數。六,陰也。後因以稱鯉爲六六。
〔四〕盼雙雙四句:意謂盼燕子傳書。梁江淹《雜體詩擬李陵》:袖中有短書,願寄雙飛燕。
落梅風
查山探梅〔一〕
十里青苔路,三更翠羽啼〔二〕。泛輕舟太湖邊檥〔三〕。等南枝北枝花放齊〔四〕,也未必明朝風起〔五〕。
又
細細香苞綻〔六〕,泠泠淺水流〔七〕。趁快雪乍晴時候〔八〕。把短簫横笛催上樓〔九〕,對七十二峯行酒〔一〇〕。
【注釋】
〔一〕查山:即今江蘇省吴縣之玉遮山。《嘉慶一統志蘇州府》:山在吴縣西。又,《姑蘇志》:(山)在陽山之南,横立如屏;今但呼爲遮山,舊《志》謂之查山。按:康熙四十年(一七〇一)二月初一,竹垞遊查山,此闋當作於是時。
〔二〕翠羽:謂翠鳥。唐崔塗《春夕》詩: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此或化用其句。
〔三〕檥(yǐ):整船靠岸。《史記項羽本紀》:烏江亭長檥船待。《集解》: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
〔四〕南枝北枝: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上: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瑣》、《紅梅》詩: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嶠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張方注云: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南唐馮延巳詞云:北枝梅蕊犯寒開。則南北枝事,其來遠矣。
〔五〕也未必句:宋李清照《玉樓春紅梅》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六〕細細句: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絶句》: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又,李商隱《自喜》詩:緑筠遺粉籜,紅藥綻香苞。
〔七〕泠(lng)泠:喻水聲。晉陸機《招隱》詩:山溜何冷冷,飛泉漱鳴玉。
〔八〕趁快雪句:晉王羲之《快雪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此用其句。
〔九〕把短簫句:杜甫《城西陂泛舟》詩:青蛾皓齒在樓船,横笛短簫悲遠天。仇注:江總詩:横笛短簫吹復咽。
〔一〇〕七十二峯:查山對面之包山(在太湖中),傳有七十二峯(見《嘉慶一統志蘇州府包山》)。范成大《毛公壇福地》詩:松蘿滴翠白晝陰,七十二峯中最深。毛公壇,在包山。
醉太平
野狐涎笑口〔一〕,蜜蜂尾甜頭〔二〕。人生何苦鬥機謀?得抽身便抽〔三〕!散文章敵不過時髦手,鈍舌根念不出摩登咒〔四〕,窮骨相封不到富民侯〔五〕,老先生去休〔六〕!
【注釋】
〔一〕野狐句:謂做狐媚之笑以惑人。《本草綱目》:(狐涎)入媚藥。宋范成大《次韻子文》詩:幻塵久已破狐涎,身世誰能料鼠肝。云野狐者,暗用野狐禪義,謂其荒誕不經。所譏見注〔三〕。
〔二〕蜜蜂句:蜂之蜜腺(或稱花粉盞)在後肢,與蜂尾之蜂刺相近,貪其蜜者,難免其螫。
〔三〕抽身:謂引退。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詩:白首青山約,抽身去得無?按:此闋當係竹垞居官時頗厭機巧之作,細玩詞意,或與高士奇有關(參前《憎蠅》、《詠古二首》詩)。又,此闋顯係受無名氏《醉太平》影響,故附録於篇末供參考。
〔四〕摩登咒:即摩登伽女(印度神女)所唸之咒。此喻以言惑人之迷魂湯。《楞嚴經》:爾時阿難(釋迦摩尼之大弟子)因乞食,次,經歷婬(通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席。
〔五〕骨相:謂人之形狀、相貌。舊時看相算命者以爲骨相决定人之命運。唐韓愈《韶州留别張端公使君》詩:自歎虞翻骨相屯。富民侯:《漢書食貨志》:(漢)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車千秋)爲富民侯。顔師古注:欲百姓之殷實,故取其嘉名也。
〔六〕老先生:明清時稱朝官爲老先生,此係竹垞自謂。清趙翼《陔餘叢考老先生》:老先生之稱見《漢書賈誼傳》。《鐵圍山叢談》:鄭尚明昴老先生。後世京朝官稱老先生,蓋始於此。康熙丙子(一六九六)以後,各部司及中行評博無不稱老先生矣。
【附録】
醉太平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文選 三十篇
與李武曾論文書〔一〕
僕自季夏與武曾别〔二〕,舟行無事,每誦武曾送行之文,雖未即方駕乎古人〔三〕,其於今之爲古文辭者,固已不侔矣〔四〕。日月逾邁〔五〕,易夏而冬,知武曾近所造就,當有十倍曩昔者。然僕竊感古之君子,往往以離羣索居爲過〔六〕。蓋切劘者寡〔七〕,則怠心乘之;又恐武曾以僕之去,復置古文於不講也。故輒陳近日所得,冀武曾垂聽焉〔八〕。
僕之將游大同也,筮之〔九〕,得明夷之既濟〔一〇〕。文曰:箕子之明夷利貞。〔一一〕私念昔之聖賢,文明柔順,蒙難而克正其志〔一二〕,以之用晦而明〔一三〕。天殆欲嗇我遇〔一四〕,以昌我文,未可知也。既至大同,閉户兩月,深原古作者所由得與今之所由失〔一五〕,嘿然以疑〔一六〕,憬然以悔〔一七〕,然後知進學之必有本,而文章不離乎經術也〔一八〕。
西京之文〔一九〕,惟董仲舒、劉向經術最純〔二〇〕,故其文最爾雅〔二一〕。彼揚雄之徒〔二二〕,品行自詭於聖人〔二三〕,務掇奇字以自矜尚〔二四〕,安知所謂文哉!魏晉以降,學者不本經術,惟浮夸是務。文運之厄數百年〔二五〕。賴昌黎韓氏〔二六〕,始倡聖賢之學,而歐陽氏、王氏、曾氏繼之〔二七〕,二劉氏、三蘇氏羽翼之〔二八〕。莫不原本經術,故能横絶一世。蓋文章之壞,至唐始反其正〔二九〕,至宋而始醇〔三〇〕。宋人之文,亦猶唐人之詩,學者舍是不能得師也。
北宋之文,惟蘇明允雜出乎縱横之説〔三一〕,故其文在諸家中爲最下。南宋之文,惟朱元晦以窮理盡性之學出之〔三二〕,故其文在諸家中最醇。學者於此,可以得其概矣!以武曾之才,正不必博搜元和以前之文〔三三〕,但取有宋諸家〔三四〕,合以元之郝氏經、虞氏集、揭氏傒斯、戴氏表元、陳氏旅、吴氏師道、黄氏、吴氏萊〔三五〕;明之寧海方氏孝孺、餘姚王氏守仁、晉江王氏慎中、武進唐氏順之、崑山歸氏有光諸家之文〔三六〕,游泳而紬繹之〔三七〕,而又稽之六經〔三八〕,以正其源,考之史,以正其事。本之性命之理〔三九〕,俾不惑乎百家二氏之説〔四〇〕,以正其學。如是而文猶不工,有是理哉?惟怠心乘之,役於妻子衣食而輟置不講,則其害有不可言者。然吾黨處貧賤不堪之境〔四一〕,尤當以艱貞自勵,不可自夷其明〔四二〕。此箕子所以處明夷之道也。武曾聞之,以爲然邪?否邪?相去四千里,信問實難,人旋之日〔四三〕,幸賜報命,并示近製,以補區區之不及。幸甚,幸甚!
【注釋】
〔一〕李武曾:李良年字武曾,亦秀水人。少與兄繩遠弟符齊名,號三李。武曾又與竹垞齊名,人稱朱李。著有《秋錦山房集》。
〔二〕季夏:夏季之末尾,即陰曆六月。季,排行最小的。
〔三〕方駕:兩車并行,猶言并駕齊驅。杜甫《戲爲六絶句》: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四〕侔(mu):相等,等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衆寡不侔。
〔五〕逾邁:逾,越過。《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牆。邁,時光消逝。《詩唐風蟋蟀》: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六〕離羣索居:離開人羣而孤獨地生活。《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鄭玄注:羣,謂同門朋友也。索,猶散也。
〔七〕切劘(m):切磋琢磨。劘,磨。《論衡明雩》:砥石劘厲,欲求銛也。
〔八〕垂:猶俯,敬詞。唐白居易《答崔侍郎書》:垂問以鄙況。
〔九〕筮(sh):用蓍草占卦。《禮記曲禮上》:龜爲卜,策爲筮。
〔一〇〕明夷、既濟:均卦名。《周易集解注》引鄭玄: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後因喻主暗於上,賢人退避之亂世。又《易既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又曰: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疏》: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故以既濟爲名。
〔一一〕箕子:商代貴族,紂王諸父,官太師。封於箕。貞:《易》卦的下體,即下三爻。《書洪範》:曰貞曰悔。孔傳:内卦曰貞,外卦曰悔。
〔一二〕蒙難:蒙受災難。《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克正其志:能够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
〔一三〕用晦而明:《易明夷》: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意謂由昏暗轉向光明。
〔一四〕嗇:菲薄,慳吝。《戰國策韓策一》:仲嗇于財。遇:待遇。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蓋追先帝之殊遇。
〔一五〕原:推求;考察。《韓非子主道》: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
〔一六〕嘿:同默。《史記刺客列傳》:荆軻嘿而逃去。
〔一七〕憬:覺悟。如憬然有悟。《詩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朱熹注:憬,覺悟也。
〔一八〕經術:指經學儒術。《後漢書儒林傳序》: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
〔一九〕西京:西漢都長安,稱西京。引申爲東漢稱東京,西漢稱西京。
〔二〇〕董仲舒(前一七九前一〇四):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省棗强縣)人。專治《春秋公羊傳》。劉向(約前七七前六):西漢經學家、目録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省沛縣)人。治《春秋穀梁傳》。
〔二一〕爾雅:猶文雅。《漢書儒林傳序》:文章爾雅,訓辭深厚。顔師古注:爾雅,近正也,言詔辭雅正而深厚也。
〔二二〕揚雄(前五三一八):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蜀郡成都(今屬四川省)人。
〔二三〕詭:違反。《吕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二四〕矜:自以爲高明。《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
〔二五〕厄:苦難。《楚辭九思遭厄》:悼屈子兮遭厄。
〔二六〕昌黎韓氏:謂韓愈。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西)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二七〕歐陽氏: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王氏: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氏:謂宋代文學家曾鞏。
〔二八〕二劉:指宋劉敞、劉攽兄弟。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今屬江西省)人。舉慶曆進士,官至集賢殿學士。敞長于《春秋》,爲書四十卷行于時。攽字貢父,與兄敞同登科,官至中書舍人。所著書百卷,尤邃史學。三蘇:謂宋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羽翼:指輔佐維護者。《吕氏春秋舉難》:然而名號顯榮者,三士羽翼之也。高誘注:羽翼,佐之。
〔二九〕反正:復歸正道。《漢書高帝紀下》:撥亂世,反其正。顔師古注:反,還也,還之于正道。
〔三〇〕醇:淳厚;純樸。《淮南子氾論訓》:古者人醇工龐。高誘注:醇厚不虚華也。
〔三一〕蘇明允:蘇洵,字明允。縱横:合縱連横的簡稱。《新語辨惑》:因其剛柔之勢,爲作縱横之術。
〔三二〕朱元晦:朱熹,字元晦。窮理盡性之學:謂理學,亦稱道學。創于北宋初,至朱熹始集大成,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爲主。
〔三三〕元和:唐憲宗李純年號(八〇六八二〇)。
〔三四〕有宋:即兩宋。有,語助詞,無義。
〔三五〕郝經(一二二三一二七五):元澤州陵川(今屬山西省)人。字伯常。著有《續後漢書》、《陵川集》等。虞集(一二七二一三四八):元學者。字伯生,人稱邵庵先生。祖籍仁壽(今屬四川省),遷崇仁(今屬江西省),官至奎章閣侍書學士,與趙世延等編纂《經世大典》凡八百帙。亦能詩,詩文在當時號爲大家。著有《道園學古録》等。揭傒斯(一二七四一三四四):元文學家。字曼碩,龍興富州(今江西省豐城縣)人。官至翰林侍講學士。與虞集等齊名,曾參加編撰遼、金、宋三史。又能詩。有《揭文安公全集》。戴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今屬浙江省)人。七歲能詩,咸淳中入太學,既而試禮部第十人,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寧府。卒年六十七。有《剡川集》。陳旅:字衆仲,興化莆田(今屬福建省)人。幼孤,虞集、趙世延薦之于朝,除國子助教。卒年五十六。有文集十四卷。吴師道: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省)人。至治元年進士,授高郵縣丞,後爲國子助教,尋陞博士,以咏部郎中致仕。有文集二十卷。黄:字晉卿,婺州義烏(今屬浙江省)人。延祐二年進士。與柳貫、虞集、揭傒斯齊名,人稱儒林四傑。吴萊(一二九七一三四〇):元學者,字立夫,浦陽(今屬浙江省)人。延祐間舉進士不第,隱居松山,深研經史,爲宋濂師。能詩。有《淵穎吴先生集》。
〔三六〕方孝孺(一三五七一四〇二):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稱正學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時任侍講學士。燕王(即成祖)兵入京師(今江蘇省南京市)後,被殺,株連而死者甚衆。著有《遜志齋集》。王守仁(一四七二一五二八):明哲學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早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爲貴州龍場驛(修文縣治)丞,後被起用,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謚文成。其學説提倡致良知,主張知行合一和知行并進,影響甚大。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王慎中(一五〇九一五五九):明散文家。字道思,號南江,别號遵岩居士,福建晉江(今泉州市)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參政。最初主張文必秦漢,後轉而推崇歐陽修、曾鞏之文,成爲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與唐順之齊名。有《遵岩先生集》。唐順之(一五〇七一五六〇):明散文家。字應德,江蘇武進人。嘉靖八年會試第一,人稱荆川先生。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被稱爲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歸有光(一五〇七一五七一):明散文家,字熙甫,崑山(今屬江蘇省)人。人稱震川先生。嘉靖進士,官南京太僕寺丞。所作散文,樸素簡潔,長于叙事,甚爲當時人推重。有《震川先生集》。
〔三七〕游泳:游,交往。泳,潛行水底。此處引申爲出入其間。紬繹(chōu y):引出頭緒。《漢書谷永傳》:又下明詔,帥舉直言;燕見紬繹,以求咎愆。顔師古注:紬繹者,引其端緒也。
〔三八〕六經:六部儒家經典,始見于《莊子天運篇》,即《詩》、《書》、《禮》、《易》、《春秋》,加《樂經》。
〔三九〕性命:中國哲學范疇。《易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程頤認爲:心即性也。在天爲命,在人爲性。戴震釋《大戴禮記》:分于道謂之命,形于一謂之性。
〔四〇〕二氏:謂釋、道兩家。
〔四一〕黨:朋輩。唐韓愈《山石》詩: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四二〕夷:消除;鏟平。《史記秦始皇本紀》:墮壞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險阻。
〔四三〕旋:歸;返回。唐李商隱詩《行次西郊作》:未知何日旋。
【評箋】
彼揚雄之徒,品行自詭於聖人,務掇奇字以自矜,尚安知所謂文哉!沈大成批曰:竹垞于經學疏,不知子雲之妙,此眉睫之論也。(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報李天生書〔一〕
辱惠書,以古文辭相勗〔二〕。足下負高世之才〔三〕,所爲歌詩,皆必傳之業。而手教諄摯〔四〕,抑何其自處之恭而稱許之過也。文章之本,期於載道而已〔五〕。道無不同,則文亦何殊之有?足下乃云南北分鑣〔六〕,各行其志。豈非以于麟爲北〔七〕,而道思、應德、熙甫數子爲南乎〔八〕?僕少時爲文,好規仿古人字句,頗類于麟之體。既而大悔,以爲文章之作,期盡我所欲言而已。我言之不工,必取古人之字句,始可無憾,則字句工拙,古人任之,我何預焉〔九〕?乃深有契乎韓、歐陽、曾氏之文,不自知其近於道思、應德、熙甫數子也。足下學博而才富,英敏果鋭之氣,直欲軼秦漢而上之〔一〇〕。視僕之所爲,出唐宋之下,宜其分鑣疾馳,去之惟恐不速。若僕之所期於足下,則不惟不以唐宋之文,强足下以所不爲,亦且不以秦漢之文爲足下勸勉。蓋足下之所尚者文,而僕之所期於足下者,載道之謂也。孔子曰:辭達而已矣〔一一〕。《禮》曰: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一二〕。《詩》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一三〕。夫適萬里者〔一四〕,必於周行始之。有人焉,以爲周行人所共有,不若轉而之層崖峻嶺,雖極於嵩華恒岱之巔〔一五〕,我未見其能達也已。文之不能載道,何以異此?僕之深契夫韓、歐陽、曾氏之文者,以其折衷六藝〔一六〕,多近道之言,非謂其文之過於秦漢也。足下試取古人而神明之〔一七〕,勿規仿其字句,抗言持論,期大裨於世道人心,不爲虚發〔一八〕。將足下所謂分者未始不合也。道一而已,何南北之殊塗哉〔一九〕!慺慺之誠〔二〇〕,忘其愚蒙,而辨説於左右,冀足下亮之而已〔二一〕。
【注釋】
〔一〕李天生:名因篤,字子德,號天生,陝西富平人。康熙己未與無錫嚴繩孫、吴江潘耒、秀水朱彝尊同登博學鴻詞科,以布衣授檢討,未幾,以母老乞終養,告歸。有《壽祺堂集》。
〔二〕勗(x):勉力;勉勵。《三國志吴書吴主傳》:以勗相我國家。
〔三〕負:依靠;憑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負貴而好權。高世:高出於當世。
〔四〕諄摯:諄諄,教誨不倦。摯,真誠。
〔五〕載道:傳播真理,闡釋學説。
〔六〕分鑣:分道揚鑣之簡稱。鑣,馬勒口。《北史魏宗室河間公齊傳》:孝文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後因喻各自向不同目標前進。
〔七〕于麟:李攀龍(一五一四一五七〇),字于麟,號滄溟,山東歷城人。明文學家,與王世貞同爲後七子首領。
〔八〕道思:王慎中字。應德:唐順之字。熙甫:歸有光字。
〔九〕預:參與;干預。唐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詩:偶兹精廬近,數預名僧會。亦可引申爲相干,何預,有什麽相干?
〔一〇〕軼:超出。《漢書揚雄傳上》:軼五帝之遐迹兮,躡三皇之高蹤。
〔一一〕辭達句:見《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一二〕辭苟二句:見《儀禮聘禮》。
〔一三〕人之二句:見《詩經小雅鹿鳴》。
〔一四〕適:到;去。《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適長沙。
〔一五〕嵩華恒岱:嵩,山名,古稱中岳,在河南省登封縣北。華,山名,古稱西岳,在陝西省東部,北臨渭河平原。恒,山名,古稱北岳,自漢至明祀恒山皆在河北曲陽與山西接壤處,《爾雅釋山》:恒山爲北岳。指此。清順治中移祀北岳於山西渾源縣境今恒山。岱,泰山的别名,古稱東岳,爲五岳之首,諸山之宗,故亦稱岱宗。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一六〕折衷:取正之意,亦作折中。漢揚雄《反離騷》:吾馳江潭之泛溢兮,將折衷乎重華。六藝:即六經。《史記滑稽列傳》: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又古代學校教育,以禮樂射御書數爲六藝。
〔一七〕神明:用作動詞。傳其神,得其精髓之意。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一八〕虚發:無的放矢之意。
〔一九〕殊塗:即殊途,不同的道路。《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二〇〕慺(lu)慺:勤懇黽勉。《後漢書楊賜傳》:豈敢愛惜垂没之年,而不盡其慺慺之心哉!
〔二一〕亮:明鑒。如亮察、亮照。
報周青士書〔一〕
久不得足下書。客自京師郵致一通,發函誦之,喜溢顔面。至及交道之薄,抑何言之悲也!足下平居〔二〕,急人患難,至稱貸益之〔三〕。自僕里居時,已有竊笑足下之愚者。今坐困若是,恒人之情,方益誚訕之不置〔四〕,又誰援足下於阨者邪〔五〕?雖然,足下其無患。孔子曰:富而能及人者,欲貧而不可得也〔六〕。矧足下昔未嘗富〔七〕,而皇皇以及人爲念〔八〕。天雖欲長貧足下得乎?足下但肆力文章,勿以貧賤戚戚〔九〕。來教云:吾黨數人,漂轉四方,天自、韜荒、武曾類皆有所遇合〔一〇〕。而聽聞之謬,謂僕以古文辭傾動一時。比之不龜手之藥〔一一〕,其業則均,而洴澼洸〔一二〕,封侯有異。則僕誠有所未安。
僕頻年以來,馳逐萬里,歷遊貴人之幕,豈非飢渴害之哉?每一念及,志已降矣!尚得謂身不辱哉?昔之翰墨自娱,苟非其道義不敢出。今則狥人之指〔一三〕,爲之惟恐不及。夫人境遇不同,情性自異,乃代人之悲喜,而强效其歌哭。其有肖焉否邪〔一四〕?古之工於此者,莫若陳琳、阮瑀〔一五〕;工而多者,莫若劉穆之〔一六〕。然傳於今者特少。則以當時雖歎其工,而之三人者,終未慊於心〔一七〕,以爲不足傳而棄之者多也。至徐幹懷文抱質〔一八〕,有箕山之志〔一九〕。自出其文,爲《中論》〔二〇〕,傳世最久,儒者取焉。然則欲文之工,未若家居肆志者之獨得矣。足下方登古人之壇場而左右之,於以裂土封侯〔二一〕,蓋無不可。若僕者,乃所謂洴澼洸焉爾。
與足下别,六年未得歸。聞足下困阨不能救,私心負疚無已。束脩之入〔二二〕,聊分銖兩〔二三〕,爲卒歲之需〔二四〕。傳天自已歸,足下試取酒飲之,告以鄙言,則不特爲足下勉之而已。
【注釋】
〔一〕周青士:周篔,初字公貞,更字青士,一字簹谷,居嘉興梅會里,與竹垞相友善,以布衣終其身。卒年六十五。著《采山堂集》二十四卷,《詞緯》三十卷,《今詞綜》十卷,《析津日記》三卷,《投壺譜》一卷。
〔二〕平居:謂平時生活。杜甫《秋興八首》:故國平居有所思。
〔三〕益:增加。
〔四〕誚訕:譏笑,諷刺挖苦。
〔五〕阨:同厄,困難;災禍。
〔六〕見《孔子家語》卷四《六本第十五》,原文爲: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貧不可得也。
〔七〕矧(shěn):況且;何況。
〔八〕皇皇:同惶惶,心不安貌。《禮記檀弓上》: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九〕戚戚:憂懼貌。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一〇〕天自:繆永謀,一名泳,字天自,號潛初,嘉興縣學生,居荇谿上。有《荇谿詩集》。韜荒:據《海寧州志》:査容,字韜荒,號漸江,工詩文,以布衣終。
〔一一〕龜手:皮膚受凍開裂。龜,通皸(jūn)。宋范成大《次韻李子永雪中長句》:手龜筆退不可捉。
〔一二〕洴澼洸:洴澼,漂洗。洸,一作絖,棉絮,謂在水上漂洗棉絮。《莊子逍遥游》: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洸爲事。
〔一三〕狥:同徇,曲從。指:同旨,意志。
〔一四〕肖:相似;像。如維妙維肖。
〔一五〕陳琳:漢末文學家,字孔璋,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陳記室集》。阮瑀:漢末文學家,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省)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一六〕劉穆之:字道和,東莞莒(今屬山東省)人。初任宋武帝記室,以功累遷至尚書左僕射。義熙十三年卒,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一七〕慊(qi):滿足;愜意。《莊子天運》: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嚙挽裂,盡去而後慊。
〔一八〕徐幹:漢末思想家、文學家。字偉長,北海劇縣(今山東省昌樂縣)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徐偉長集》。
〔一九〕箕山:相傳唐堯時隱士許由住在箕山下,事見《高士傳》。後因以箕山指代隱居。
〔二〇〕《中論》:漢末徐幹著。上下兩卷,共二十篇。内容屬儒家思想,提出大義爲先,物名爲後的命題,反對當時鄙儒矜于詁訓,摘其章句,而不能統其大義之所極。
〔二一〕裂土封侯:古代帝王分地以封諸侯。
〔二二〕束脩:亦作束修。脩,乾肉。十條乾肉爲束脩。古代諸侯大夫相饋贈之禮物,亦指學生向教師致送之禮物,後因指致送教師的酬金。
〔二三〕銖兩:極輕微的分量。《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銖兩皆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單位。
〔二四〕卒歲:過年;年終。《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評箋】
其業則均,而洴澼洸,封侯有異。然則欲文之工,未若家居肆志者之獨得矣。沈大成批曰:名論。(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曝書亭著録序
先太傅賜書〔一〕,乙酉兵後罕有存者〔二〕。予年十七,從婦翁避地,六遷,而安度先生九遷〔三〕,乃定居梅會里。家具率一艘,研北蕭然〔四〕,無書可讀。及游嶺表歸〔五〕,閲豫章書肆〔六〕,買得五箱,藏之滿一櫝。既而客永嘉,時方起明書之獄〔七〕,凡涉明季事者,争相焚棄。比還,問曩所儲書,則并櫝亡之矣!其後留江都者一年,始稍稍收集。遇故人項氏子稱有萬卷樓殘帙〔八〕,畀以二十金購之〔九〕。時曹侍郎潔躬、徐尚書原一皆就予傳抄〔一〇〕。予所好愈篤,凡束修之入,悉以買書。及通籍〔一一〕,借抄于史館者有之;借抄于宛平孫氏、無錫秦氏、崑山徐氏、晉江黄氏、錢唐龔氏者有之〔一二〕。主鄉試而南還里門〔一三〕,合計先後所得約三萬卷,先人之手澤〔一四〕,或有存焉者。歸田之後,續收四萬餘卷。又上海李君贈二千五百卷〔一五〕,於是擁書八萬卷,足以豪矣。顧其間有借失者;有竊去者;有殘闕者。昔之所有,俄而亡之。其存者,皆予觀其大略者也。
予子昆田亦能讀之。杼柚之屢空〔一六〕,庖爨之不給〔一七〕,而哦誦之聲恒徹于户外。蠹字之魚,銜薑之鼠〔一八〕,漫畫之鳥〔一九〕,不足喻其癖也。蓋將以娱吾老焉。嗚呼,今吾子夭死矣!讀吾書者誰與?夫物不能以久聚,聚者必散,物之理也。吾之書終歸不知何人之手?或什襲藏之〔二〇〕,或土苴視之〔二一〕。書之幸不幸,則吾不得而前知矣。
池南有亭曰曝書。既曝而藏諸,因著于録,録凡八卷,分八門焉,曰經,曰藝,曰史,曰志,曰子,曰集,曰類,曰説。康熙三十八年涂月竹垞老人序〔二二〕。
【注釋】
〔一〕先太傅:指竹垞曾祖父朱國祚,明泰昌、天啓年間官至大學士、謚文恪。
〔二〕乙酉:指清順治二年(一六四五)。清兵對江南人民的大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均發生在這一年。
〔三〕安度先生:竹垞生父茂曙,學者稱安度先生。
〔四〕研北:宋晁説之《感事詩》:干戈雖作牆東客,疾病猶存研北身。研北身,蓋言几案面南,人坐研之北也。研,通硯。
〔五〕嶺表:古地名,即嶺南,或稱嶺外,五嶺以南地區。唐劉恂著有《嶺表録異》。
〔六〕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七〕明書之獄:指順治、康熙時文字獄之一莊廷鑨案。浙江湖州人莊廷鑨曾招集學人編輯明書,不書清帝年號,奉南明隆武、永曆爲正統,被人告發,株連甚廣。
〔八〕萬卷樓:藏書樓名,其名相同者有多處。此處係指明秀水項篤壽(字子長,嘉靖進士,官廣東參議)之藏書樓。
〔九〕畀(b):給予。《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
〔一〇〕曹侍郎:曹溶,字潔躬,號秋嶽,晚號倦圃,秀水人,崇禎丁丑進士,順治初歷副都御史,户部侍郎。有《静惕堂集》。按:曹溶與竹垞交往甚密,其見解亦多相合,實開浙西詞派之先河。徐尚書:徐乾學,字原一,崑山人。康熙九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元明史總裁官,官至刑部尚書。
〔一一〕通籍:古代稱出仕曰通籍,意謂朝中已有名籍。杜甫《夜雨》詩:通籍恨多病,爲郎忝薄游。
〔一二〕宛平孫氏:謂孫承澤,字北海,大興人。明崇禎辛未進士,仕至刑科給事中。順治間歷官吏部侍郎,乞休,築退谷于西山。無錫秦氏:謂秦硯齋。崑山徐氏:謂徐乾學。晉江黄氏:謂黄虞稷,字俞邰,諸生。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科。有《蟬窠集》等。錢唐龔氏:指龔翔麟,字天石,號蘅圃,錢唐人。康熙辛酉副榜,官主事,擢御史。有《田居詩稿》。
〔一三〕主鄉試:指竹垞于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辛酉典試江南。
〔一四〕手澤:手汗浸潤過的東西,此指代先人遺物。《禮記玉藻》:父没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一五〕上海李君: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竹垞至平湖探視李彦貞,時李已病重,即出所著《放鷴亭集》暨所儲書二千五百卷貽竹垞。查慎行有詩紀其事。詩曰:嘆息詩人失李頎,柘湖回首舊游非,自憐老友今無幾,且喜藏書得所歸。萬卷又增三篋富,千金直化兩蚨飛。平生謬託知交在,恨不從渠借一瓻。
〔一六〕杼柚:亦作杼軸。杼,梭子;柚,筘子,織布機之主要部件。《詩小雅大東》:杼柚其空。
〔一七〕庖爨:庖,廚房;爨,灶。
〔一八〕銜薑之鼠:出處未詳。
〔一九〕漫畫:水禽名,掠魚蝦、啄沙草爲食。
〔二〇〕什襲:亦作十襲。什,言其多;襲,重疊,把物品一重重地包裝起來,表示珍藏之意。
〔二一〕土苴:土,泥土;苴,墊鞋底的草。
〔二二〕涂月:夏曆十二月之簡稱。涂,同除。《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
【評箋】
夫物不能以久聚,聚者必散,物之理也。吾之書終歸不知何人之手?或什襲藏之,或土苴視之。書之幸不幸,則吾不得而前知矣。沈大成批曰:先生既没,所藏書盡歸桐鄉汪氏,中更分析,或餽或鬻,或爲人盗去。數十年來,裘杼樓之幾無存焉矣!(見《曝書亭集》手批本)按:沈氏爲乾嘉間人,約與惠棟、王昶同時,距竹垞不遠,所言當有據。又,批語末句之下疑有脱漏。
天愚山人詩集序
詩以言志,誦其詩,可以知其志矣。顧有幽憂隱痛,不能自明,漫託之風雲月露、美人芳草,以遣其無聊,則既非志之所存,而工拙亦在文字之外。後之人欲想見其爲人,得其么篇短韻,相與傳而寶之。洵乎誦其詩,尤必論其世也。
定海謝先生以崇禎丙子舉于鄉,丁丑成進士,出漳浦黄公之門〔一〕,歷南安府推官〔二〕。明運既移〔三〕,伏處海澨〔四〕,寄情詩酒者垂二十年。一歌一詠,大抵皆排愁遣日之作,非如世之詩人句鍛字鍊以求工者也。嗚呼,先生以有用之材,不竟其志,遭逢國難,君臣師友之痛,惄焉自傷〔五〕,不敢以告人。于是陶情麴糵〔六〕,籬畔行吟,觀其自序,以爲乘物以游心,託不得已以應世,其亦可悲也已。從來易姓之際〔七〕,孤臣節士,不見載于朝野史者,何可勝數?其偶然著述,或隱姓名,或僅書甲子,如今所傳,亡宋遺民《天地間集》、月泉吟社、《谷音》之類是已〔八〕。是皆不必其詞之工以爲重,況先生之詩,聯篇累卷,有不傳于後乎?鄞縣萬先生履安〔九〕,亦丙子榜鄉貢進士,甲申後與先生偕隱,分授其子經史,詩筆之富,不減先生。聞其孫開雕有日〔一〇〕,將與先生並傳。庶幾比于謝翱、吴渭、杜本所録〔一一〕,可以觀矣。
先生諱泰宗,字時望,自號天愚山人。
【注釋】
〔一〕漳浦黄公:黄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州鎮海衛人,天啓進士,授編修,官至南明禮部尚書,後督師抗清,兵敗被執,不屈死。
〔二〕南安府:宋淳化元年(九九〇)分虔州置軍,治所在大庾(今江西省大余縣),轄境相當今江西章水、上猶江流域。元至元中升爲路,明初改爲府,一九一二年廢。推官:官名,唐代在節度、觀察等使下置推官,掌勘問刑獄。元明于各府亦置推官,清初沿置,後廢。
〔三〕明運既移:謂崇禎十七年甲申明亡。
〔四〕澨(sh):水涯。《楚辭九歌湘夫人》:夕濟兮西澨。
〔五〕惄(n):憂思傷痛。《詩小雅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六〕麴糵(ni):酒母,亦指酒。麴,同麯,麯糵。杜甫《歸來》詩:憑誰給麯糵,細酌老江干。
〔七〕易姓:指改朝换代。
〔八〕《天地間集》:南宋遺民詩人謝翱所編宋末遺臣故老詩集,全集五卷,已佚,唯存十七家二十首詩。月泉吟社:宋亡後遺民所組織之詩社。吴渭創此,並有謝翱、吴思齊等參加。曾刊行《月泉吟社詩》,多追懷宋室之作。《谷音》:總集名。元杜本編選,凡二卷,所收録詩共一百零一首,作者三十人,多宋金遺民。如上卷王澮等十人,皆義烈之士。
〔九〕萬履安:萬泰字履安,鄞縣人,崇禎舉人,有《寒松齋稿》。
〔一〇〕開雕:謂雕板開印。
〔一一〕謝翱:南宋詩人,字皋羽,號晞髮子。福建福安人。曾隨文天祥抗元,入元不仕。有《晞髮集》,編有《天地間集》。吴渭:宋末人,曾官義烏令。入元隱居不出。杜本:字伯源,江西清江人。博學善屬文,隱居不仕,卒年七十五。所著有《四經表義》、《六書通編》等書,學者稱清碧先生。
陳緯雲《紅鹽詞》序〔一〕
宜興陳其年〔二〕,詩餘妙絶天下〔三〕。今之作者雖多,莫有過焉者也。其弟緯雲繼之撰《紅鹽詞》三卷,含宫咀商〔四〕,駸駸乎小絃大絃迭奏而不失其倫〔五〕。噫,盛矣!
其年與予别二十年,往來梁宋間〔六〕,嘗再至京師,一過長水〔七〕,謂當相見矣,竟不值。而緯雲留滯京師久,予至,輒相見,極譚燕贈酬之樂〔八〕,因得詢其年近時情狀。三人者,坎坷略相似也〔九〕。方予與其年定交日,予未解作詞,其年亦未以詞鳴。不數年而《烏絲詞》出。遲之又久,予所作亦漸多。然世無好之者,獨其年兄弟稱善。人情愛其所近,大抵然矣。詞雖小技,昔之通儒鉅公,往往爲之。蓋有詩所難言者。委曲倚之于聲,其辭愈微,而其旨益遠。善言詞者,假閨房兒女子之言,通之于《離騷》之義〔一〇〕,此尤不得志于時者所宜寄情焉耳。
緯雲之詞,原本《花間》〔一一〕,一洗《草堂》之習〔一二〕,其于京師風土人物之勝,咸載集中。而予餬口四方〔一三〕,多與筝人酒徒相狎〔一四〕。情見乎詞。後之覽者,且以爲快意之作,而孰知短衣塵垢,栖栖北風雨雪之間〔一五〕,其覉愁潦倒〔一六〕,未有甚于今日者邪?
【注釋】
〔一〕陳緯雲:名維岳。
〔二〕陳其年(一六二五一六八二):清文學家,名維崧,號迦陵,陳貞慧(定生)長子,江蘇宜興人。早歲能文,補諸生。康熙己未舉博學鴻詞科,授檢討,纂修《明史》,越四年,卒于官,終年五十八歲。其年工詩文詞,尤工駢文。所填詞多至一千六百餘首,稱古今第一。嘗與竹垞合刻所著曰《朱陳村詞》,有《陳迦陵文集》、《湖海樓詩集》、《迦陵詞》等。
〔三〕詩餘:詞的别名。
〔四〕宫、商:均古代五音之一。
〔五〕駸駸:馬疾行貌。引申爲快速。《詩小雅四牡》:載驟駸駸。小絃大絃:語本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六〕梁宋:今河南開封、商邱一帶。
〔七〕長水:《元和郡縣志》:嘉興縣本長水縣。又《嘉興府志》:長水塘在府城南。
〔八〕譚燕:同談讌,歡聚款待。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九〕坎坷:不平貌,引申爲不得志。梁江淹《思北歸賦》:雖坎軻而不惜身。軻,同坷。
〔一〇〕《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原仕楚,竭智盡忠,以事其君,後遭同列上官大夫讒妒,原見疏,憂憤而作《離騷》。
〔一一〕《花間》:即《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所編詞集,收晚唐五代詞人十八家凡五百首,多冶遊享樂之作,爲現存最早詞集。
〔一二〕《草堂》:指《草堂詩餘》,南京何士信編。以宋詞爲主,間有唐五代作品。明清詞人極推重之,與《花間集》同視爲填詞典範。
〔一三〕餬口:寄食。引申爲謀生。莊子《人間世》:挫鍼治繲,足以餬口。成玄英疏:餬,飼也。庸役身力以飼養其口命也。餬,亦作糊。
〔一四〕筝人:彈筝人,即樂人。唐李賀《浩歌》:筝人勸我金屈卮。狎(xi):親近;親密。
〔一五〕栖栖:亦作恓恓。忙碌不安貌。《論語憲問》:丘何爲是栖栖者與?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詩:夫子何爲者?栖栖一代中。
〔一六〕覉:同覊,寄居作客。
水村琴趣序
凝土以爲器,有虞氏尚之矣〔一〕。至周而陶旊有工〔二〕,曰甗〔三〕,曰盆,曰甑〔四〕,曰鬲〔五〕,曰庾〔六〕,曰簋〔七〕,中縣中膞〔八〕,辨及髺墾薜暴之微〔九〕,宜其廢鼎鼐以利其用〔一〇〕。然必歷千年而柴汝官哥定始行焉〔一一〕。刊石以爲碑,夏后氏先之矣。至周而岐陽有鼓〔一二〕,至漢而鴻都有經〔一三〕,宜其推石而鐫之木。然必俟張參書壁之後〔一四〕,又久而鏤板方興焉。其于文也亦然。《南風》之詩〔一五〕,五子之歌〔一六〕,此長短句之所由昉也〔一七〕。漢鐃歌郊祀之章〔一八〕,其體尚質,迨晉宋齊梁,江南采菱諸調,去填詞一間爾。詩不即變爲詞,殆時未至焉。既而萌于唐,流演于十國,盛于宋。予嘗持論謂小令當法汴京以前〔一九〕,慢詞則取諸南渡〔二〇〕。錫山顧典籍不以爲然也〔二一〕。魏塘魏孝廉獨信予説〔二二〕,頻與予唱和,詞成,掩其名示人,見者或疑予所作。予既歸田,考經義存亡,著爲一書,不復倚聲按譜,而孝廉好之不倦。所填詞日多,里之人疲于傳寫,乃刊行之。水村者,孝廉之居,因以爲字。元趙子昂氏嘗爲錢處士以水墨寫爲圖者也〔二三〕。琴趣者,取諸涪翁詞集名也〔二四〕。夫詞自宋元以後,明三百年無擅場者,排之以硬語,每與調乖〔二五〕,竄之以新腔〔二六〕,難與譜合。至于崇禎之末,始具其體。今則家有其集。蓋時至而風會使然。特工如孝廉者,不可多得。然則孝廉之詞,力追南渡作者,雖由其才,亦遇其時,夫然而後工也。孝廉將爲嶺表之游,豆蔻之花,桄榔之樹〔二七〕,蕉耶扶荔之果〔二八〕,青雞白鷴孔翠之鳥〔二九〕,蝴蝶之繭〔三〇〕,凡以資琴趣材者,一惟孝廉驅使之。予耄矣〔三一〕,君歸,尚思歌以侑酒〔三二〕。
【注釋】
〔一〕凝土二句:《禮記檀弓》: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注:火熟曰堲,燒土冶以周于棺也。
〔二〕旊(fǎng):又作瓬。摶土制作陶器。旊人即陶工。
〔三〕甗(yn):古炊器,分兩層,上可蒸,下可煮。
〔四〕甑(zng):瓦制煮器。後世以竹木制者稱蒸籠。
〔五〕鬲(l):古代炊器。陶制,圓口,三空心足。
〔六〕庾:量器,古制以十六斗爲一庾。
〔七〕簋(guǐ):古代食器,圓口圈足,無耳或有兩耳,亦有四耳,方座,或帶蓋,青銅或陶制。
〔八〕中縣中膞(zhuān):《考工記》:器中膞,豆中縣。膞,陶人作器之具。縣,懸繩。意謂與膞相應,其器則正,與懸繩相應,其豆則直。
〔九〕髺(ku)墾薜暴:髺,謂器物如折足,形體歪斜。墾,損傷。薜,通辟。暴,損害。《考工記旊人》:凡陶旊之事,髺墾薜暴不入市。
〔一〇〕鼐:大鼎。《詩周頌絲衣》:鼐鼎及鼒。
〔一一〕柴汝官哥:皆窰名。
〔一二〕岐陽:岐山之南。《國語晉語》八: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又《集古録》:石鼓之在岐陽,初不見稱于世,至唐人始盛稱之。而韋應物以爲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韓退之直以爲宣王之鼓,在今鳳翔孔子廟中。鼓有十,先時散棄于野,鄭始慶始置于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策傳師求于民間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有五。
〔一三〕鴻都:東漢時皇家藏書之所。《後漢書儒林傳上》: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
〔一四〕張參書壁:張參,唐大曆中名儒,官國子司業,始詳定五經書于講論堂東西廂之壁,積六十餘載,易以木版。至開成間乃易以石刻。今所傳《五經文字》一書,即從參書輾轉摹印者。(見舊版《中國人名大辭典》)又據新版《辭源》:《五經文字》,唐張參撰,三卷。初時寫在太學孔廟牆壁上,大和間改用木版,後又改爲石刻。北周時雕印成書。
〔一五〕《南風》之詩:《南風》,古歌名。相傳虞舜彈五絃琴唱此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因以《南風》名篇。
〔一六〕五子之歌:《楚辭》:五子用失乎家巷。《尚書序》曰: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路納作五子之歌。《尚書夏書五子之歌》,原文失傳。
〔一七〕昉:曙光初現。引申爲起始。《列子黄帝》:衆昉同疑。張湛注:昉,始也。
〔一八〕鐃歌:樂府《鼓吹曲》的一部,用于激勵將士宴享功臣。漢時歌詞原有二十二首,現存十八首。
〔一九〕汴京:指代北宋。
〔二〇〕南渡:指代南宋。
〔二一〕顧典籍:顧貞觀,初名華文,字華峰,號梁汾,江南無錫人。康熙五年舉人,官國史院典籍,有《彈指詞》三卷,補遺一卷。
〔二二〕魏塘:嘉善縣古魏塘鎮,明宣德五年析嘉興縣置。又據《嘉興府志》:魏坤字禹平,别字水村,嘉善人。康熙乙卯舉人,有《倚晴閣集》。
〔二三〕趙子昂(一二五四一三二二):趙孟頫,元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省吴興縣)人,宋宗室,入元,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謚文敏。其書法人稱趙體,亦工繪事,并能詩文篆刻。錢處士:未詳。
〔二四〕取諸句:北宋黄庭堅有詞集《山谷琴趣外篇》。涪翁,黄庭堅號。
〔二五〕乖:違背,格格不入。
〔二六〕竄:改易;改動。唐韓愈詩:漬墨竄舊史,磨丹注前經。
〔二七〕桄榔:木名,常緑樹,果實名桄榔子。漢揚雄《蜀都賦》:布有橦華,麵有桄榔。言其木中有屑,如麵,可食。又《太平御覽》卷九六〇:蜀中有樹名桄榔,皮裏出屑如麵,用作餅食之,謂之桄榔麵。
〔二八〕耶:通椰。扶荔:即荔枝。
〔二九〕白鷴:亦稱銀雉、白雉,頭上有冠,尾長,常栖高山竹林間,分布于我國南部。孔翠之鳥:指孔雀一類珍禽。
〔三〇〕繭:指蝴蝶之幼蟲。
〔三一〕耄(mo):老,《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
〔三二〕侑(yu)酒:即勸酒,陪同飲酒。侑,勸;陪侍。
書《花間集》後〔一〕
《花間集》十卷,蜀衛尉少卿趙弘祚編〔二〕。作者凡一十七人。蜀之士大夫外,有仕石晉者〔三〕;有仕南唐、南漢者〔四〕。方兵戈俶擾之會〔五〕,道路梗塞,而詞章乃得遠播。選者不以境外爲嫌,人亦不之罪。可以見當日文網之疎矣!坊板譌字最多〔六〕,至不能句讀。此舊刻稍善,爰藏之而書其後。
【注釋】
〔一〕《花間集》:詞總集名。選録晚唐、五代詞五百首,其中不少作品,賴以保存。作品内容大都寫宴游享樂、男女戀情和閨怨别緒,詞風浮艷,開宋代婉約派之先河。
〔二〕蜀:指後蜀,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九三四年,孟知祥在四川稱帝,建都成都,國號蜀,史稱後蜀。後爲北宋所滅。趙弘祚:一作趙崇祚。
〔三〕石晉:即後晉,五代之一。公元九三六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貴族,滅唐稱帝,建都汴(今河南省開封市)。國號晉,史稱後晉。後爲契丹所滅。
〔四〕南唐: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九三七年李昪代吴稱帝,建都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國號唐,史稱南唐。後爲北宋所滅。南漢: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九一七年劉龑稱帝,建都廣州。國號越,旋改爲漢,史稱南漢。後爲北宋所滅。
〔五〕俶擾:原謂開始擾亂。《書胤征》:俶擾天紀。後泛指動亂。《宋史安丙傳》:今蜀道俶擾,未寬顧憂。
〔六〕譌:同偽,錯别字。
秦始皇論
法制禁令,所以防民之姦,而非化民成俗之具也。惟秦之爲國,不本于道德,而一任乎法。衛鞅曰〔一〕:法之不行,自上始也〔二〕。刑則加于太子之師傅,而范雎爲相〔三〕,棄逐君之母弟。秦之君以爲法在焉。師傅可刑,母弟可逐,而法不可易也。其甚者,荆軻以匕首劫始皇〔四〕,幾揕其胸〔五〕,環柱而走。人情孰不急其君?左右之臣,至寧視其君之死,不敢操尺寸之兵上殿。其與寇讎何異〔六〕!自當時視之,以爲于法宜然,無足怪也。
嗟夫,方其初,用事之臣,惟知任法,積之既久,雖萬乘之尊〔七〕,爲法所制,寧以身殉法,而不敢易。上下相殘,甘爲衆惡之所歸,以至于亡。豈不哀哉!
蓋吾觀于始皇之焚詩書而深有感。于其際也,當周之衰,聖王不作,處士横議〔八〕,孟氏以爲邪説誣民,近于禽獸〔九〕。更數十年歷秦,必有甚于孟氏所見者。又從人之徒,素以擯秦爲快。不曰嫚秦〔一〇〕,則曰暴秦;不曰虎狼秦,則曰無道秦。所以詬詈之者靡不至。六國既滅,秦方以爲傷心之怨,隱忍未發,而諸儒復以事不師古,交訕其非。禍機一動,李斯上言〔一一〕,百家之説燔〔一二〕,而詩書亦與之俱燼矣!嗟乎,李斯者,荀卿之徒〔一三〕,亦常習聞仁義之説,豈必以焚詩書爲快哉!彼之所深惡者,百家之邪説,而非聖人之言。彼之所坑者,亂道之儒,而非聖人之徒也。特以爲詩書不燔,則百家有所附會,而儒生之紛綸不止〔一四〕,勢使法不能出于一。其忿然焚之不顧者,懼黔首之議其法也〔一五〕。彼始皇之初心,豈若是其忍哉!蓋其所重者法,激而治之,甘爲衆惡之所歸而不悔也。
嗚呼,邪説之禍,其存也,無父無君,使人陷于禽獸;其發也,至合聖人之書燼焉。然則非秦焚之,處士横議者焚之也。後之儒者,不本乎聖賢之旨,文其私説〔一六〕,雜出乎浮屠老氏之學〔一七〕,以眩于世〔一八〕。天下任法之君多有,使激而治之,可不深慮也哉!
【注釋】
〔一〕衛鞅:戰國中期衛國人。原名公孫鞅,或稱衛鞅。後因在秦變法有功,被封爲商君,史稱商鞅。其政治主張見于後人輯録的《商君書》。
〔二〕法之二句:此語不見于《商君書》,未詳出處。
〔三〕范雎(?前二五五):戰國時魏人。後化名張禄入秦,任秦相,封于應(今河南省寶豐縣西南),稱應侯。
〔四〕荆軻(?前二二七):戰國末年刺客。衛國人,游歷燕國,燕人稱爲荆卿,後被燕太子丹羅致,尊爲上卿,派遣他去刺秦王政(即秦始皇),事敗,被殺。
〔五〕揕(zhn):刺。《史記刺客列傳》: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六〕讎(chu):亦作讐,仇的異體字。
〔七〕萬乘(shng):萬輛車,後專指帝位。晉傅玄《漢高祖贊》:討秦滅項,如日之升,超從側陋,光據萬乘。乘,一車四馬。
〔八〕横議:言論縱恣。
〔九〕近于句:見《孟子滕文公下》。
〔一〇〕嫚:同慢,輕侮、倨傲。
〔一一〕李斯(?前二〇八):秦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早年從荀卿學。戰國末入秦,初爲吕不韋舍人,後被秦王政任爲客卿。不久,官爲廷尉。秦統一六國後,任丞相。秦始皇死後,爲趙高所忌,被殺。
〔一二〕燔(fn):焚燒。《韓非子和氏》:燔詩書而明法令。
〔一三〕荀卿(約前三一三前二三八):即荀子。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名況,時人尊之爲卿。趙國人,游學于齊,繼赴楚國,由春申君用爲蘭陵令,著書終老。著有《荀子》三十二篇。
〔一四〕紛綸:亂貌;多貌。漢司馬相如《封禪文》:紛綸葳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
〔一五〕黔首:戰國及秦代對國民的稱謂。《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一六〕文:掩飾;修飾。
〔一七〕浮屠:佛教名詞。或作浮圖。梵文buddha的音譯。因此稱佛教徒爲浮屠氏。老氏:即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著有《老子》一書,亦稱《道德經》。一説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
〔一八〕眩:眼花。引申爲迷惑。《漢書元帝紀》: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
韓信論
或曰:韓信之反,信乎?曰:信不反也。何以知之?于信之報漂母知之也〔一〕。方信在淮陰,一市咸笑其怯,母獨爲進食。宜其有知己之感,千金之報不爲重也。迨干楚爲郎中〔二〕,投漢爲都尉〔三〕,至此,而天下遂無一人知己者。此信所由亡也。
當其時,豪傑並起,可與就天下者惟楚漢〔四〕。信之亡將安往哉?蓋惟有窮餓于深山以没世焉爾。何也?彼其視郎中都尉之遇,甚于胯下之辱也〔五〕。乃高帝一聞蕭何之言〔六〕,不特赦其罪;且以爲大將,又設壇場,具禮,召居上座。自古君臣相遇之隆,未有若高帝之于信也。其知己之感,雖葅醢其身不惜〔七〕。彼武涉、蒯通之言〔八〕,曾何足以動心哉!天下已定,信未嘗有纖毫之過,而陳平倡僞游之邪説〔九〕,無故貶爵〔一〇〕,使與絳、灌並列〔一一〕。其與郎中都尉之遇何異?欲禁其無怨望之言,難矣。
彼吕后者〔一二〕,包藏禍心,以爲信不死必不爲所用,由是文致其辭,戮之鐘室〔一三〕。史遂附會其説,謂與陳豨有執手之言〔一四〕。嗚呼,以信用兵之神,衆寡莫測,欲反則反耳,何藉豨爲?信之視豨,猶絳、灌之屬,不屑與之言者也。然則信悔不用蒯通之心,非二心何?曰:信之言曰: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信爲高帝所殺,則雖葅醢無憾。其爲是言者,深憾爲女子所賣也。不然,以漂母一飯之不忘,忍負解衣推食之高帝哉!豫讓之死也〔一五〕,曰:中行衆人畜我〔一六〕,我故衆人報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賈生以讓行同狗彘而能抗節若是〔一七〕,孰謂信也行乃出豫讓下哉!
【注釋】
〔一〕漂母:滌絮婦人。漂,以水擊絮。
〔二〕干:求取。《荀子議兵》:干賞蹈利之兵也。楊倞注:干,求也。郎中:官名,始于戰國,漢代沿置,管理車、騎、門户,并内充侍衛,外從作戰。
〔三〕都尉:官名,戰國時始置,略低于將軍的武官,亦爲臨時設置執行某種任務者之官名,如漢武帝時有搜粟都尉,協律都尉等。
〔四〕就:歸,趨;跟從。《孟子告子上》:猶水之就下也。如就範、就位等。就天下,謂隨之而定天下也。
〔五〕胯下之辱:《資治通鑑》卷九《漢紀》一: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同熟)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胯,亦作袴。
〔六〕高帝:謂漢高祖劉邦。蕭何(?前一九三):漢初大臣,沛縣(今屬江蘇省)人。曾爲沛縣吏,秦末佐劉邦起義,有功,封酇侯。著《九章律》,今佚。
〔七〕葅醢(z hǎi):古代酷刑,把人剁爲肉醬。《漢書吴王濞傳》:敢請葅醢之罪。
〔八〕武涉:盱眙人。項羽于龍且敗死後,曾使武涉往説韓信反漢連楚,信不能用。蒯通:原名蒯徹,避武帝劉徹諱改。曾假託相人之術説信與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九〕陳平(?前一七八):漢初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人。少時家貧,好黄老之術。曾從項羽入關,任都尉,後歸劉邦,漢立,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時任丞相。吕后死,又與周勃定計,誅諸吕,迎立文帝。按,高帝六年冬十月,人有上書告韓信反者,帝從陳平計,偽游雲夢,會諸侯于陳,因以縛信。
〔一〇〕無故句:韓信原封楚王,嗣降封淮陰侯。
〔一一〕絳、灌:謂絳侯周勃。將軍灌嬰。
〔一二〕吕后(前二四一前一八〇):名雉,字娥姁。漢高祖皇后。曾佐高祖定天下。其子惠帝在位七年,她掌握實際政權。惠帝死後,她臨朝稱制,大封諸吕,不久病死。
〔一三〕鐘室:長樂宫懸鐘之室。宫建于高帝七年冬十月,後爲太后所居。
〔一四〕陳豨:曾封陽夏侯,爲趙相國,將兵守代。後舉兵反漢,自立爲代王,不久,敗死。據《資治通鑑漢紀四》:豨過辭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于庭,仰天嘆曰:子可與言乎?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爲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
〔一五〕豫讓:戰國時晉智伯的臣子,智伯爲趙襄子所滅,豫讓漆身吞炭欲爲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事敗,自刎。
〔一六〕中行:豫讓曾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後被智伯殺死。
〔一七〕賈生:即賈誼。彘(zh):猪。
【評箋】
不然,以漂母一飯之不忘,忍負解衣推食之高帝哉!沈大成批曰:應知己。(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著書硯銘〔一〕
北垞南〔二〕,南垞北,中有曝書亭,空明無四壁。八萬卷,家所儲,鼠銜薑,獺祭魚〔三〕。壯而不學,老著書。一泓端州石〔四〕,晨夕心相於〔五〕。審厥象〔六〕,授孫子,千秋名,身後事。
【注釋】
〔一〕按:此硯現存上海博物館,見本書附圖片。
〔二〕垞(ch):小丘。唐王維《南垞》詩:輕舟南垞去,北垞渺難即。
〔三〕獺祭魚:《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魚上冰,獺祭魚。按獺食魚,先捕魚陳列水邊,若設物而祭然,稱爲祭魚。後因謂作文好用典故,堆砌詞藻曰獺祭。
〔四〕端州:州名,隋置。以境内端溪得名,治所在高要(今廣東省肇慶市),産硯石,稱端硯。
〔五〕相於:相近;相好。唐杜甫《贈李八秘書别三十韻》:此行非不濟,良友昔相於。
〔六〕厥:其。
銅水盂銘
方寸之金,一勺之水〔一〕,惟静恒存,惟廉知止。
【注釋】
〔一〕勺(sho):古代舀酒的器具,青銅製,形如有曲柄的小斗。
檀界尺銘〔一〕
其徑直,其德方〔二〕,以鎮物,罔不臧〔三〕。
【注釋】
〔一〕界尺:寫字時用以間隔行距的文具。
〔二〕德方:品格端方之意。
〔三〕罔:通無,没有。臧(zāng):善。《詩邶風雄雉》:何用不臧?
袁凱傳
袁凱字景文,松江華亭人。幼孤,力學,能詩。常熟岑大本賦白燕詩〔一〕,爲楊維楨所稱〔二〕。凱見笑曰:未見體物之工也。更賦一首,維楨亟賞之。一時流播,人呼袁白燕。洪武三年,以布衣拜監察御史〔三〕。上疏曰:國家戡定四方〔四〕,固資將帥之力,今天下既平,將士多在京師,精悍有餘,其于君臣之禮,尚未悉究。臣請于都督府延致通經學古之士〔五〕,朔望朝罷〔六〕,諸將赴都堂聽講經史。庶幾忠君愛國之心,全身保家之道,油然日生而不自知也。又曰:小人犯罪,固不可赦,若老成長者,或有過誤,宜加矜恕〔七〕,養其廉恥,以收他日之功。帝嘉納焉,遂勒省臺〔八〕,聘儒士于午門番直〔九〕,與諸將士説書。一日,帝慮囚畢〔一〇〕,命凱送皇太子覆審。太子遞減之。凱還報。帝問曰:朕與太子孰是?凱頓首曰:陛下法之正,東宫心之慈〔一一〕。帝以凱持兩端,心不懌。凱懼,託疾歸。帝使人詗之〔一二〕,佯狂得免。凱貌癯而長身,有才辯,善謔。歸田後,恒背戴方巾,倒騎烏犍〔一三〕,往來泖水上〔一四〕,登九峰〔一五〕。好事者圖以入畫。凱詩絶去雕飾,論者推爲明初詩人之冠。同時華亭以詩名者,蜀府教授顧禄字謹中〔一六〕。嘗過鄱陽湖,賦詩。太祖聞之,命盡進所作,披之便殿,遂以經進名集。楚府左長史管訥字時敏〔一七〕,從楚王破銅鼓蠻〔一八〕,諸將欲殄其餘黨〔一九〕,訥固争得免。王曰:管長史一言活萬人,必有後。已而生子,名延枝。楚王育之宫中,長爲府紀善〔二〇〕。兩人者,方之凱〔二一〕,其詩遠不逮也。
【注釋】
〔一〕岑大本:生平未詳。其事見《明史袁凱傳》。常熟:縣名,在江蘇省南部,舊屬蘇州府管轄。
〔二〕楊維楨(一二九六一三七〇):元文學家、書法家。字廉夫,號鐵崖,東維子,諸暨(今屬浙江省)人,泰定進士,官至建德路總管府推官。詩學李賀,善行草書。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三〕監察御史:官名,隋朝始置。唐御史臺分爲三院,其中監察御史屬察院,掌彈劾及建言,以整飭吏治。明清設都察院,設都御史、副都御史、監察御史。
〔四〕戡(kān)定:猶平定。
〔五〕都督:官名。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漢末始有此稱。
〔六〕朔望:朔,夏曆每月的初一日。望,夏曆每月的十五日。
〔七〕矜:通憐,憐惜;同情。
〔八〕省臺:官署的統稱。《新唐書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臺,曰寺,曰監,曰衛,曰府。
〔九〕番直:輪番當值。
〔一〇〕慮(l)囚:即録囚,向囚犯訊察决獄的情況。
〔一一〕東宫:皇太子所居之宫,因代稱太子。
〔一二〕詗(xing):偵察,刺探。《漢書淮南王安傳》:多予金錢,爲中詗長安。顔師古注:詗,有所候伺也。
〔一三〕犍:閹割過的牛。
〔一四〕泖(mǎo):湖名,又名三泖:大泖、長泖、圓泖。在上海市青浦縣西南、松江縣西和金山縣西北一帶,現已淤没。
〔一五〕九峰:在上海市松江縣西北有一羣小山丘,其中厙公山、鳳凰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馬山、機山、横雲山、小昆山,稱松郡九峰。
〔一六〕教授:學官名。宋代除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外,各路州縣學均置教授,掌學校課試等事。明清府學亦置教授。
〔一七〕長史:官名。始設于秦,兩漢、三國、南北朝均有設置。南朝王府設長史,諸王多年幼出藩,以長史掌王府政令。歷代因之。
〔一八〕楚王:朱楨,胡充妃生,太祖第六子。洪武三年封,十四年就藩武昌。永樂二十二年卒。銅鼓蠻:銅鼓,縣名。在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鄰接湖南省。蠻,舊時代對南方少數民族之賤稱。洪武十八年九月,銅鼓恩州諸蠻叛,命楚王楨與湯和討平之。
〔一九〕殄(tiǎn):滅絶;絶盡。《書畢命》:餘風未殄。
〔二〇〕紀善:王府紀善所設紀善二人,正八品。凡宗室年十歲以上入宗學,教授與紀善爲之師。
〔二一〕方:比擬;比方。《後漢書謝夷吾傳》:方之古賢,實有倫序。
王冕傳
王冕字元章,諸暨田家子也〔一〕。父命牧牛,冕放牛隴上,潛入學聽村童誦書。暮亡其牛,父怒,撻之。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長明燈讀書〔二〕。安陽韓性異而致之〔三〕,遂從性學,通《春秋》。嘗一試進士舉不第,焚所爲文,讀古兵法。恒著高簷帽,衣緑簑衣,躡長齒屐,擊木劍,或騎牛行市中。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愛重之〔四〕,爲拜其母。艮爲江浙檢校〔五〕,冕往謁。履敝不完,足指踐地。艮遺之草履一兩,諷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歸迎其母,至會稽〔六〕,駕以白牛車,冕被古冠服隨車後。鄉里小兒皆訕笑,冕不顧也。所居倚土壁庋釜〔七〕,執爨養母〔八〕,教授弟子,以爲常。
高郵申屠駉任紹興理官〔九〕,過錢塘〔一〇〕,問交于王艮。艮曰: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君欲與語,非就見不可。駉至,即遣吏自通。冕曰:吾不識申屠君。謝不見。駉乃造其廬,執禮甚恭。冕始見之。居歲餘,投書謝駉。
東游吴〔一一〕,浮江上,潛嶽〔一二〕,遂北至燕〔一三〕。泰不華薦以館職〔一四〕。冕曰: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爲?翰林學士危素〔一五〕,冕不識也。居鐘樓街,冕知之。一日,素騎過冕,冕揖之坐,不問名姓。忽曰:公非住鐘樓街者邪?曰:然。冕更不與語。素出,或問客爲誰,笑曰:此必危太樸也。吾嘗誦其文,有詭氣,今覩其人,舉止亦然。
冕善詩,通篆籀〔一六〕,始用花乳石刻私印〔一七〕,尤長畫梅,以臙脂作没骨體〔一八〕。燕京貴人争求畫,乃以一幅張壁間,題詩其上,語含諷刺。人欲執之,冕覺,乃亟歸。謂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亂矣。攜妻孥〔一九〕,隱會稽之九里山〔二〇〕,號煮石山農。命其居曰竹齋,題其舟曰浮萍軒,自放鑑湖之曲〔二一〕。
太祖既取婺州〔二二〕,遣胡大海攻紹興〔二三〕,屯兵九里山。居人奔竄,冕不爲動。兵執之,與俱見大海。大海延問策。冕曰:越人秉義〔二四〕,不可以犯。若爲義,誰敢不服;若爲非義,誰則非敵?太祖聞其名,授以諮議參軍〔二五〕,而冕死矣!
【注釋】
〔一〕諸暨:縣名。在浙江省中部偏北。秦置縣。
〔二〕長明燈:佛殿上琉璃燈,徹夜不滅,俗稱爲長明燈。
〔三〕安陽:縣名,在河南省北部,鄰接河北省。秦置安陽縣,漢廢。北周改置鄴縣。韓性:字明善,天資警敏,九歲通《小戴禮》,及長,博綜羣籍,自經史至諸子百氏無不極其要津。時人稱韓先生而不名。卒年七十六。有文集十二卷。
〔四〕王艮:字止善,紹興諸暨人。尚氣節,讀書務明理致用,以淮東道宣慰副使致仕。
〔五〕檢校:官名。元中書省有檢校官,掌檢校公事文牘。明代中央及地方皆置檢校官。
〔六〕會稽:舊縣名。隋開皇九年(五八九)分山陰縣置。治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七〕庋:擱置、安放器物的木板或架子。此謂放置。釜:鐵鍋。
〔八〕執爨(cun):猶備炊。爨,炊。
〔九〕高郵:縣名。在江蘇省中部。漢置高郵縣,明入高郵州,一九一二年復改縣。申屠駉:未詳。理官:古代掌獄訟之官。《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于理官。後世稱法官爲司理、大理,本此。
〔一〇〕錢塘:舊縣名。秦置錢唐縣,唐代以唐爲國號,始改爲錢塘。一九一二年與仁和縣合併爲杭縣。
〔一一〕吴:今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一帶。
〔一二〕潛嶽:深入大山中。
〔一三〕燕:燕山,在河北平原北側。此指燕京,即今北京,元時爲大都。
〔一四〕泰不華(一三〇四一三五二):元末將領。字兼善。本奚族伯牙吾台氏,初名達普化。家居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至治進士,曾參加修宋遼金三史。
〔一五〕危素(一三〇三一三七二):明初文學家,字太樸,金溪(今屬江西省)人,曾仕于元,入明爲翰林侍講學士。有《説學齋稿》、《雲林集》。
〔一六〕籀(zhu):一名大篆,春秋戰國間通行于秦國。
〔一七〕花乳石:青田石的一種。
〔一八〕没骨:中國畫技法名。即不用墨綫鈎勒,直接以彩色描繪物象。
〔一九〕孥(n):兒女。《詩小雅常棣》:樂爾妻孥。
〔二〇〕九里山:《一統志》:侯山在山陰縣南九里。又《萬曆》:山在府城南九里,一名小隱山,亦名九里山。
〔二一〕鑑湖:亦稱鏡湖,在浙江省紹興縣西南兩公里,湖長約八公里,寬一公里許。
〔二二〕婺州:州、路名。隋開皇九年置州,治所在今金華縣,明改爲府。
〔二三〕胡大海(?一三六二):明初將領。字通甫,濠州虹(今江蘇省泗洪縣東南)人。初從朱元璋起兵,有功,任江南行省參知政事,後被叛徒所害。贈越國公。
〔二四〕秉義:主持正義。秉,執掌;主持。
〔二五〕諮議參軍:官名。據《明史》:洪武三年置王相府參軍府參軍一人,正五品。又置典籤司諮議官,九年罷。二十八年置靖江王府諮議所諮議,成祖初改。
【評箋】
沈大成曰:用花乳石刻私印自王冕始。(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真賞樓記
平山之堂既成〔一〕,越明年,中書舍人汪君季甪拓堂後地〔二〕,爲樓五楹,設栗主以祀歐陽永叔、劉仲原父、蘇子瞻諸君子〔三〕,名曰真賞之樓。蓋取諸永叔寄仲原父詩中語也。君既爲文勒堂隅〔四〕,識落成之歲月,請予作斯樓記。於是樓成又逾年矣。
方山陰金公將知揚州府事〔五〕,實期予適館〔六〕,既而予不果往〔七〕。及聞堂成之日,四方知名士會者百人,多予舊好,咸賦詩紀其事。顧予獨客二千里外,不獲與,私心竊悔且憾。回憶曩時客揚州,登堂之故址,草深數尺,求頽垣斷砌所在〔八〕,不能辨識。愾然長謡〔九〕,謂兹堂之勝,殆不可復覩。曾幾何時,而晴闌畫檻,忽涌三城之表〔一〇〕,且有飛樓峙其後〔一一〕。既感廢興之相尋〔一二〕,復歎賢者之必有其助也。
當永叔築堂時,特出一時興會所寄。然春風楊柳〔一三〕,蓋别久而不忘。子瞻三過其下,悵仙翁之不見,至題詞快哉亭〔一四〕,尚吟思此亭未已。即永叔亦感仲原父能留其游賞之地,賦詩遠寄。是當時諸君子未嘗一日忘兹堂,可知已肇祀焉〔一五〕。庶其馮依而不去者,與堂之廢,自世人視爲游觀之所,可以有無。守是邦者,或不爲葺治〔一六〕,至于日圮〔一七〕,理固然也。試登是樓,見永叔以下,凡官此土有澤于民者,皆得置主以祀。後之君子,必能師金公之遺意〔一八〕,克修前賢之蹟,則是斯樓成而平山之堂始可歷久不廢。足以見汪君之用意深且遠也。予雖不獲觀堂落成,與諸名士賦詩之末〔一九〕,猶幸勒名樓下,附汪君之文,並傳于後,亦可以勿憾矣夫!
【注釋】
〔一〕平山堂:在揚州市西北蜀岡法浄寺(大明寺遺址)内,北宋慶曆年間郡守歐陽修所建,清康熙時重修。現爲揚州著名游覽之地。
〔二〕汪季甪(l):汪懋麟,字季甪,江都人,康熙丁未進士,授内閣中書舍人,薦舉博學鴻詞,以未終制,辭,後補刑部主事。有《百尺梧桐閣集》。
〔三〕栗主:古代用栗木制作的神主。《公羊傳文公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按古禮:人死既葬,回家設祭叫虞,神主用桑木,期年練祭,改用栗木。後世通稱宗廟神主爲栗主。劉敞:北宋臨江新喻(今江西省新餘縣)人,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官至集賢院學士。長于春秋學,有《春秋權衡》、《公是集》等傳世。
〔四〕勒:刻。
〔五〕山陰金公:金鎮,字又鑣。浙江山陰人,舉人,康熙十三年補揚州知府。郭西北平山堂,鎮興復之,落成之日,大會賓客,飲酒賦詩,傳爲盛事。
〔六〕適館:到館任事。館,幕友居所。
〔七〕不果:未果,指事未成功。
〔八〕砌:臺階。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顔改。
〔九〕愾(x):嘆息。《詩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念彼周京。謡: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
〔一〇〕表:外面。《書立政》:至于海表。
〔一一〕飛樓:謂高樓如凌空架構者。唐杜甫《白帝城最高樓》詩: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又,宋蘇軾《從駕》詩:桂觀飛樓凌霧起,仙幢寶蓋拂天來。
〔一二〕相尋:連續不斷而來。《北史薛安都傳》:俄而酒饌相尋,芻粟繼至。
〔一三〕春風楊柳:語本宋劉子翬《汴京紀事》詩: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風楊柳太師橋。喻當年之名園大第轉眼間即不復存在。
〔一四〕快哉亭:宋神宗元豐時,張夢得謫居黄州,築亭于住所之側,蘇軾以其能覽江山之勝,名之爲快哉亭。蘇轍有文記其事。
〔一五〕肇:創始;開端。《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一六〕葺治:修葺整理。
〔一七〕圮(pǐ):坍塌。蘇轍《東軒記》:支其欹斜,補其圮缺。
〔一八〕師:效法。《孟子離婁上》:莫若師文王。
〔一九〕與:參加。末:最後,盡頭。此言賦詩時居于最後一名,乃自謙之詞。
【評箋】
何紹基曰:今無聞矣!(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匏齋記〔一〕
匏之爲物,其葉苦,其蔓弱,其形呺〔二〕。然非若瓠可以燔〔三〕,瓜可以菹〔四〕。世遂以無用目之。然制爲器,可以象天地。虚其中,可以受物。截之則蠡〔五〕,窪之則樽〔六〕,以爲笙〔七〕,大者巢〔八〕,小者和〔九〕。挈竽而吹,則爲衆音之長。匏非無用也審矣!當其秋霜既降,呺然者堅,水出其前,略彴之不施〔一〇〕,之不設〔一一〕,揭者、涉者,厲者〔一二〕,泝洄上者〔一三〕,泝游下者〔一四〕,潛行而泳者,正絶流而亂者〔一五〕,咸濡首滅頂是懼。試腰以浮諸水,則雖江湖可以無没。其有濟于人,爲功甚鉅。今刑部主事德州謝君方山〔一六〕,取以名其齋焉。君質直好學,所爲歌詩,無懦響〔一七〕,金清玉振,若笙竽之悦耳,悉中法度。飲食百觚不醉〔一八〕。君之所以自託,非以是與?雖然,殆有濟物之思焉。夫二尺四寸之律〔一九〕,取象于坎〔二〇〕,民之陷于法也,如溺于淵。覆育者虚其中以服念〔二一〕,則深者可以綆出〔二二〕,漏者可以袽塞〔二三〕。譬置匏于河,隨所溺而拯之。車有時而溓〔二四〕,舟有時而覆,充匏之用,無過涉之患,而有共濟之功。則凡經義之紛綸〔二五〕,賓坐之論説,得之一室,而施之萬事者,何莫非君之匏也。于是,其友秀水朱彝尊釋匏之義,廣之作記,書諸壁。
【注釋】
〔一〕匏(po):葫蘆之屬。《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
〔二〕呺(xio):大有中空貌。《莊子逍遥游》:剖之以爲瓢,則匏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三〕燔:燒肉也。《詩經小明》:或燔或炙。
〔四〕菹(zū):醃漬。《詩經楚茨》:是剥是菹。
〔五〕蠡:貝殼製的瓢。《漢書東方朔傳》:以蠡測海。
〔六〕窪:低凹;深陷。
〔七〕(li):穿透也。晉潘岳《射雉賦》:前重膺,旁截疊翮。言矢貫雉胸也。
〔八〕巢:巢笙,古代樂器名。《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九〕和:古樂器名。《爾雅釋樂》:小者謂之和。
〔一〇〕略彴(zhu):小橋。《漢書武帝紀》:初榷酒酤。注:榷者步渡橋,《爾雅》謂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施:設也。不施,即無須架橋。
〔一一〕(b liǎo):小船。
〔一二〕揭:褰衣而涉曰揭。厲:以衣而涉曰厲。
〔一三〕泝洄:猶溯洄,即逆流而上。《詩秦風小戎》: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一四〕泝游:猶溯游,即順流而下。《詩秦風小戎》: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一五〕絶流:横渡江河。
〔一六〕主事:官名。清制,進士分部,須先補主事,遞升員外郎、郎中。官階爲正六品。德州:宋爲將陵縣,解放後析置德州市。在山東省西北部,鄰接河北省。謝方山:字重輝,後曾任員外郎。
〔一七〕懦響:低弱的聲調。
〔一八〕觚(gū):古代酒器。青銅製,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用以盛酒。
〔一九〕二尺四寸之律:當指法律。二尺四寸,謂其簡之長度,語出漢桓寬《鹽鐡論詔聖》: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或以治,或以亂。
〔二〇〕取象于坎:坎,卦名。《易傳》八卦,各有所象征,坎卦其象爲水。坎,又陷也。見《易序卦傳》,即本文所謂如溺于淵是也。
〔二一〕覆育:指天覆地載,作育萬物,亦以喻君父之恩澤。服念:反覆思考。《尚書康誥》:要囚,服念五六日。《傳》:言必反覆思念,重刑之至也。
〔二二〕綆:汲水桶上繩索。
〔二三〕袽(r):敝衣。《易既濟》:繻有衣袽。注: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二四〕溓(nin):通黏。《考工記輪人》:則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
〔二五〕紛綸:淵博。《後漢書井丹傳》: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爲之語曰:五經紛綸井大春。大春,井丹字。
秀野堂記〔一〕
長洲顧俠君〔二〕,築堂于宅之北,閭丘坊之南〔三〕。導以迴廊,穿以徑,壘石爲山,望之平遠也;捎溝爲池〔四〕,即之藴淪也〔五〕。登者免攀陟之勞,居者無塵之患〔六〕。曉則竹雞鳴焉〔七〕,晝則佛桑放焉〔八〕。於是插架以儲書,叉竿以立畫,置酒以娱賓客,極朋友晜弟之樂〔九〕。暇取元一代之詩甄綜之〔一〇〕,得百家焉,業布之通都矣。俠君乃夢有客愉愉,有客瞿瞿〔一一〕,一一十十,容色則殊,或俛而拜〔一二〕,或立而盱〔一三〕。覺而曰:是其爲元人之徒與?將林有遺材,而淵有遺珠與?乃借鈔于藏書者,復得百家焉,未已也。博觀乎書畫,旁搜乎碑碣,真文梵夾〔一四〕,靡勿考稽,又不下百家,而元人之詩乃大備矣。
予留吴下,數過君之堂。俠君請于予作記。思夫園林丘壑之美,恒爲有力者所占,通賓客者蓋寡。所狎或匪其人。明童妙妓充于前,平頭長鬣之奴奔走左右〔一五〕。舞歌既闋〔一六〕,荆棘生焉。惟學人才士著作之地,往往長留天壤間,若文選之樓〔一七〕,爾雅之臺是已〔一八〕。吴多名園,然蕪没者何限!而滄浪之亭〔一九〕,樂圃之居〔二〇〕,玉山之堂〔二一〕,耕漁之軒〔二二〕,至今名存不廢。則以當日有敬業樂羣之助〔二三〕,留題尚存也。俠君築斯堂,媕羣雅〔二四〕,將自元而宋而唐而南北朝而漢,悉取以論定焉。吾姑記于壁,用示海内之誦元詩者。
【注釋】
〔一〕秀野堂:或稱秀野草堂,在蘇州依園東,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三月落成。嗣立有《偶題東壁》七律五首誌其盛。其地疏池疊石,環植花木,常集四方名士,觴咏于此。
〔二〕長洲:縣名,唐置,明清時爲蘇州府治。顧俠君:顧嗣立,字俠君,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進士,選庶吉士,改中書,以疾歸。博學有才名,工詩,著述宏富。所選元人詩,注韓愈、温庭筠詩及《詩林韶濩》均行于世。另有《秀野集》、《閭丘集》等未刊印。
〔三〕閭丘坊:在蘇州北城薛家園北,東起金獅子橋,西至護龍街。
〔四〕捎:芟除。三國魏曹植《野田黄雀行》:拔劍捎羅網。
〔五〕藴淪:小波浪。《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郭璞注:瀾,言涣瀾,淪,言藴淪。
〔六〕(i):一作壒,塵埃。唐韓愈《秋雨聯句》:白日懸大野,幽泥化輕。
〔七〕竹雞:鳥綱,雉科。體長約三十釐米。雄鳥足部有距,棲息山丘叢林間。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處山地,肉可供食用。
〔八〕佛桑:即扶桑,亦稱朱槿。錦葵科,灌木,葉卵形。廣植于我國南方,全年開花,爲著名觀賞植物。
〔九〕晜:同昆。《爾雅釋親》:父之晜弟,先生爲世父,後生爲叔父。
〔一〇〕甄:鑒别;選取。《抱朴子正郭》:甄無名之士于草萊。
〔一一〕瞿瞿:勤謹貌。《新唐書吴凑傳》:凑爲人强力劬儉,瞿瞿未嘗擾民。
〔一二〕俛:同俯。
〔一三〕盱(xū):張目,揚目而視。
〔一四〕梵夾:貝葉經,以板夾之,謂之梵夾。《資治通鑑》卷二五〇:唐咸通三年,又於禁中設講度,自唱經,手録梵夾。
〔一五〕鬣(li):馬頸上長毛,亦指髭鬚。長鬣即長鬚。《聊齋志異辛十四娘》:惟兩長鬣奴扛一撲滿。
〔一六〕闋(qu):樂終。《禮記郊特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孔穎達疏:闋,止也;奏樂三遍,止,乃迎牲人殺之。因謂一曲爲一闋。
〔一七〕文選樓:古蹟名。一在湖北省襄陽縣,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建,統曾集文士在此輯《文選》。一在江蘇省揚州市,隋曹憲故居,憲以《文選》教授生徒,其所居之巷號文選巷,樓因此得名。清阮元居文選巷,因建樓五間,題名爲隋文選樓。
〔一八〕爾雅之臺:在湖北省宜昌縣南(《寰宇記》),晉郭璞曾注《爾雅》于此,因名。又,四川省樂山縣東烏尤山亦有此臺。郭璞《移水記》:于嘉州城東百步烏尤山鑿書室。宋蘇轍有詩紀之。又《方輿勝志》謂蜀之烏尤山本名烏斗山,至黄山谷始改稱。或一山有兩名歟?
〔一九〕滄浪亭:蘇州名園之一。原爲五代吴越廣陵王錢元璙之花園。北宋慶曆五年(一〇四五)詩人蘇舜欽在園内建滄浪亭,故名。
〔二〇〕樂圃之居:宋朱長文所築。《嘉慶一統志蘇州府》:圃在吴縣北。《積圖經》:本錢氏廢園。廣輪逾三十畝,高岡清池,粗有勝致,長文棲隱于此。號曰樂圃。又,《吴郡志》:錢氏時號金谷。
〔二一〕玉山之堂:元顧瑛,一名阿瑛,又名德輝,字仲瑛,自稱金粟道人,崑山(今屬江蘇省)人。家豪富,少時輕財結客,屢辟不就。年四十,即以家産盡付其子,築玉山草堂,與楊維禎等相唱和,池館聲伎,圖書器玩,甲于江左,風流文采,傾動一時。
〔二二〕耕漁之軒:徐達左,字良夫,號耕漁子,元末隱于光福山(在今蘇州市西南,《姑蘇志》以爲即鄧尉山)。家饒于貲,喜延接四方名士。耕漁軒,當即指其所居。
〔二三〕敬業樂羣:《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孔穎達疏:敬業謂藝業長者敬而親之;樂羣謂羣居朋友善者愿而樂之。即專心致志于學業,並樂與朋友切磋之謂。
〔二四〕媕(ān):通揜,捕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載雲罕(獵網,一説爲旗名),揜羣雅。注:張揖曰:《詩》小雅之材七十四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故曰羣雅也。善曰:先用雲罕獵獸,今載之于車,而捕羣雅之士也。蓋指俠君猶如以網獵獸,有將羣雅之士,一一論定,包羅無遺之意。
看竹圖記
寧都魏叔子與予定交江都〔一〕。時歲在辛亥〔二〕。明年,予將返秀水〔三〕。錢塘戴蒼爲畫煙雨歸耕圖〔四〕。叔子適至,題其卷,於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蒼爲傳寫作看竹圖,俾予作記。
予性癖好竹。甲申後〔五〕,避兵田舍,凡十餘徙,必擇有竹之地以居。其後客游大同,邊障苦寒,乃藝葦以代竹〔六〕。既而留山東,見冶源修竹數百萬〔七〕,狂喜不忍去。歸,買宅長水上,曰竹垞。叔子過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在其上〔八〕。梧桐、桃李、橘柚皆植〔九〕,獨竹不生。種之,自叔子始。近乃連岡下上,無非竹者。蓋予兩人嗜好適同也。珍木之産,由兩葉至尋尺〔一〇〕,歲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閏〔一一〕。若夫竹,苟護其本,則末乃直上〔一二〕,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興起,突怒無畏,類夫豪傑之士,拔泥塗而立加萬夫之上。
叔子居易堂讀書,且二十年,天下無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論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籜而驟干夫煙霄也〔一三〕。文章之爲道,亦猶種竹然,務去其陳根,疏而壅之〔一四〕。其生也,柯葉必異〔一五〕。然則叔子毋徒恃其已學者而可矣!
【注釋】
〔一〕魏叔子(一六二四一六八一):魏禧,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又號勺庭,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後絶意仕進,隱居翠微峰不出。擅散文,有《魏叔子集》。
〔二〕辛亥:指康熙十年(一六七一)。
〔三〕予將句:竹垞于康熙十一年四月曾歸返故里,是年八月復入都。
〔四〕戴蒼:字葭湄,原籍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清畫家。寫照得謝彬三昧,亦能山水人物。
〔五〕甲申:公元一六四四年,是年明亡。
〔六〕藝:栽植。
〔七〕冶源:在臨朐縣西南,水竹勝絶。
〔八〕易堂:魏禧書齋名。
〔九〕柚(yu):果木名,又名文旦,芸香科,常緑喬木,果實大而圓,肉白或紅色,秋末成熟。
〔一〇〕尋尺:即八尺。《史記集解》:八尺爲尋,倍尋曰常。
〔一一〕厄于閏:即黄楊厄閏。語本宋蘇軾《監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詩:園中草木春無數,祇有黄楊厄閏年。自注俗説:黄楊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後因喻境遇困頓。
〔一二〕末:樹梢。《楚辭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
〔一三〕籜(tu):俗稱筍殼,竹類主稈所生之葉。干:觸;沖犯。唐杜甫《兵車行》:哭聲直上干雲霄。
〔一四〕壅:植物培覆根土,增施肥料。
〔一五〕柯:樹枝。晉陶潛《讀山海經》詩: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暘谷。
【評箋】
然則叔子毋徒恃其已學者而可矣。沈大成曰:叔子當時必有以傲竹垞者,故竹垞以此規之。(見《曝書亭集》手批本)
游晉祠記〔一〕
晉祠者,唐叔虞之祠也〔二〕。在太原縣西南八里,其曰汾東。王曰興安。王者,歷代之封號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虧〔三〕。山下有聖母廟,東向,水從堂下出。經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難老〔四〕。合流分注于溝澮之下〔五〕,溉田千頃。《山海經》所云懸甕之山〔六〕,晉水出焉是也〔七〕。水下流會于汾〔八〕,地卑于祠數丈。《詩》言彼汾沮洳是也〔九〕。
聖母廟不知所自始,土人遇歲旱,有禱輒應,故廟特巍奕〔一〇〕,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將王威高君雅因禱雨晉祠〔一一〕,以圖高祖是也〔一二〕。廟南有臺駘祠〔一三〕,子産所云汾神是也〔一四〕。祠之東有唐太宗晉祠之銘。又東五十步,有宋太平興國碑〔一五〕。環祠古木數本,皆千年物。酈道元謂水側有涼堂〔一六〕,結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是也〔一七〕。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晉陽〔一八〕,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漢〔一九〕。蓋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後城可灌也。
歲在丙午二月〔二〇〕,予游天龍之山〔二一〕,道經祠下息焉。逍遥石橋之上,草香泉冽〔二二〕,灌木森沉,鯈魚羣游〔二三〕,鳴鳥不已。故鄉山水之勝,若或睹之。蓋予之爲客久矣!
自雲中歷太原〔二四〕,七百里而遥,黄沙從風,眼眯不辨川谷。桑乾滹沱〔二五〕,亂水如沸湯,無浮橋舟楫可渡。馬行深淖〔二六〕,左右不相顧。雁門勾注坡陀阨隘〔二七〕,向之所謂山水之勝者,適足以增其憂愁怫鬱悲憤無聊之思〔二八〕。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樂其樂也。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臺駘者金天氏之裔〔二九〕,歷歲更遠。蓋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過而樂之,雖神靈窟宅亦馮依焉而不去〔三〇〕,豈非理有固然者與。爲之記,不獨志來游之歲月,且以爲後之游者告也。
【注釋】
〔一〕晉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瓮山下。《元和郡縣志》:晉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其始建年代不可考,北魏時見于記載。結構精巧,彩塑生動,爲我國著名之古建築。
〔二〕唐叔虞:周代晉國之始祖,姓姬,名虞,字子于。周成王弟,周公滅唐,即以其地封之(今山西翼城西)。
〔三〕虧:缺也,山之缺口。
〔四〕難老:泉名,泉水不因澇旱而增減,故名。
〔五〕溝澮:即溝洫,田間通水道。《荀子王制》:修堤梁,通溝澮。
〔六〕懸甕:一作懸瓮,山名,在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處,以形似懸瓮而得名。
〔七〕晉水:汾水支流,出晉陽縣西懸瓮山,東過其縣南,又東入于汾水。
〔八〕汾:水名。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源出管涔山,南流至河津縣入黄河,全長七百十六公里,流域面積三萬九千四百平方公里。
〔九〕彼汾沮洳:見《詩經魏風汾沮洳》。沮洳,低濕之地。
〔一〇〕巍奕:巍,高貌。奕,大而美。
〔一一〕王威:隋太原副留守,虎賁郎將。高君雅:隋太原副留守,虎牙郎將。王、高二將後均爲李淵所殺。其事見新、舊《唐書》。
〔一二〕高祖:謂唐高祖李淵。
〔一三〕臺駘:神名,爲水官,嘗通汾洮二水,帝顓頊嘉之,封諸汾川,其後遂以爲汾神。
〔一四〕子産(?前五二二):即公孫僑,公孫成子,春秋時政治家,鄭貴族子國之子。鄭簡公十二年爲卿,二十三年,實行改革。
〔一五〕太平興國:宋太宗趙炅年號(九七六九八四)。
〔一六〕酈道元(?五二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涿縣(今屬河北省)人。撰《水經注》一書,爲有價值之地理專著。官御史中丞,後被蕭寶寅殺害。
〔一七〕語見《水經注》卷六《晉水》條。
〔一八〕智伯:名瑶,亦稱智襄子,晉大夫荀林父弟荀首之後。當時,晉室衰微,智伯與韓、魏、趙三氏吞滅范、中行氏而瓜分其地。後智伯又向韓、魏求地,韓、魏與之,向趙求地,趙襄子不許。智伯遂糾合韓、魏共伐趙,趙襄子退保晉陽,智伯與韓、魏共圍之,又决汾水灌城。趙襄子遣張孟談夜出私見韓、魏二氏,合謀攻滅智伯。
〔一九〕北漢:五代時十國之一。公元九五一年後周滅後漢,後漢高祖劉知遠弟河東節度使劉旻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九七九年爲北宋所滅,共歷四主,二十九年。宋太宗開寶二年(九六九)己巳三月,宋兵奉帝命壅晉汾二水灌城,漢人大恐。按,其事距漢亡于宋尚遠,且其時宋太祖早已不在,諒係竹垞記憶有誤。
〔二〇〕丙午:康熙五年(一六六六)。
〔二一〕天龍山:在太原縣境内,盛産硫磺,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極精巧。
〔二二〕冽:寒冷。《詩曹風下泉》:冽彼下泉。
〔二三〕鯈(tio):魚名,亦稱白鰷。《莊子秋水》:鯈魚出游從容。
〔二四〕雲中:府名,宋宣和四年改遼大同府預置,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二五〕桑乾:河名,永定河上游。源出山西省北部管涔山,全長三百六十四公里,入官廳水庫。滹沱:河名,子牙河北源。在河北省西部,源出山西省五臺山東北泰戲山,全長五百四十公里。
〔二六〕淖(no):泥沼。
〔二七〕雁門:關名,唐置。故址在今山西省雁門關西雁門山上。東西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明移今所,爲山西三關之一。勾注:彎曲伸展。陀:山崗。阨隘:狹隘險要。
〔二八〕怫(f)鬱:心情不快。《楚辭七諫沈江》:心怫鬱而内傷。
〔二九〕金天氏:古帝少昊之稱號。《左傳昭公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杜預注:金天氏,帝少皞。
〔三〇〕馮:通憑。
登嶧山記〔一〕
嶧山上下皆積石,間不容趾。小若拳,大若堂房,若鬼工所運〔二〕,而驚濤駭獸之突于前也〔三〕。山遠近草木不殖。然嶧陽孤桐載在《禹貢》〔四〕,豈以其生之不易,故貴之與?石質粗惡,游者鑱姓名于壁〔五〕,未及百年,輒漶漫磨泐〔六〕,不可辨識。李斯篆其不存于今宜也〔七〕。按《詩》言保有鳧繹〔八〕。釋者謂繹與嶧同。鳧山在今嶧縣,縣雖以嶧名,山去縣二百里,在鄒縣之南。杜預以爲在鄒縣北〔九〕。蓋縣治之徙久矣。
山徑坱圠〔一〇〕,無燕憩之所〔一一〕,以是游者特少。然升高遠望,風檣煙浦,出没百里之外,於以覽神禹之迹〔一二〕,笑亡秦之愚,足以增懷慨慷。豈必林木鬱葱,臺館高下,然後爲名山也邪?
同予登是山者四人:巡撫山東、工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宛平劉公芳躅增美〔一三〕;公弟芳永大年〔一四〕;河間府推官、大興牛裕範式之〔一五〕;歙人汪之魴于鱗〔一六〕。登其巔者,公與之魴暨予也。
【注釋】
〔一〕嶧山:又名鄒山,在山東鄒縣東南。
〔二〕鬼工:指神力。運:運動;搬運。
〔三〕突:奔突;突現。
〔四〕《禹貢》:《尚書》中的一篇,用自然分區方法,記述當時地理狀況,爲我國最早地理著作。
〔五〕鑱(chn):刺;刻。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鑱天荒是非。
〔六〕漶(hun)漫:模糊而不可辨識。宋陳造《泊慈湖北岸》詩:坐覺江流平,漶漫裂三股。泐(l):石依其紋理裂開。《考工記總序》:石有時以泐。後亦通勒。
〔七〕李斯(?前二〇八):秦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人,早年從荀卿學,戰國末入秦,初爲吕不韋舍人,後被秦王政任爲客卿,不久又官廷尉。二世即位後,爲趙高讒殺。
〔八〕保有鳧繹:見《詩經魯頌泮水》。
〔九〕杜預(二二二二八四):西晉將領、學者。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多謀略,人稱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等。
〔一〇〕坱圠(yǒng y):高低不平。晉左思《吴都賦》:地勢坱圠。
〔一一〕燕憩:猶休息。燕,通宴,安閑,休息。《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孔燕豈弟。鄭玄箋:燕,安也。憩(q),歇息。《詩召南甘棠》:召伯所憩。
〔一二〕神禹:即大禹,夏禹。傳説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有功,舜死後被選爲繼承人。其子啓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即夏朝。
〔一三〕巡撫:官名。明初專設,與總督同爲最高地方長官。清代以巡撫總攬一省軍事、政務、刑獄等,爲省級地方長官,别稱撫臺或撫軍。又按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亦稱撫院。工部侍郎:工部,官署名,爲六部之一,掌管各項工程、水利、交通等事務,長官爲尚書,副長官爲左右侍郎。右副都御史:都察院長官。明初設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爲主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則專作總督、巡撫的加銜。宛平:舊縣名。明清爲京師順天府治所。轄都城西偏。一九一三年移治蘆溝橋。一九五二年併入北京市,屬豐臺區。劉芳躅:字增美,順天宛平籍,易州人。順治乙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秘書院學士,出撫山東。甫至即飭屬吏屏絶餽遺,廉訪民情,連上十三疏,凡所因革,悉蒙諭旨。後以工部侍郎致仕,卒祀鄉賢(見《畿輔通志》卷七五)。按,竹垞于康熙七年客劉幕中,次年登嶧山,後屢共宴游,有《曲阜晚眺同劉中丞》(《曝書亭集》卷七)《同劉侍郎芳躅入大房山八首》(同書卷八)等詩可證。
〔一四〕劉芳永:字大年,芳躅之弟,生平未詳。
〔一五〕河間府:北宋爲路,明初改。清僅有今河北任丘以南,東光、吴橋以西,肅寧、獻縣、故城以東地。推官:元明於各府置推官,掌刑獄,清初沿用,後廢。大興:縣名,在北京市南部,鄰接河北省,現爲市轄縣。牛裕範:未詳。
〔一六〕歙(sh):縣名。在安徽省東南部,新安江上游,鄰接浙江省。汪之魴:未詳。
題歷下亭〔一〕
康熙庚戌〔二〕,五月既望〔三〕,泛舟蓮子湖〔四〕,眺北極臺〔五〕。時菡萏始舒〔六〕,熱風未甚。循湖而行,求七橋故址〔七〕。俄而雨驟至,復乘舟登歷下亭,與客縱飲。既霽,泉泠泠注亭下〔八〕。有魚自濺泳躍入階除〔九〕,童子烹以侑酒。蓋客濟南二年矣,乃得一醉兹亭焉。
【注釋】
〔一〕歷下亭:一稱客亭,在濟南市大明湖畔,面山環湖,風景秀麗。歷下,古邑名,春秋戰國時齊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西,因南對歷山,城在山下得名。
〔二〕康熙庚戌:即康熙九年(一六七〇)。
〔三〕既望:陰曆十五日爲望,後一日即十六日爲既望。
〔四〕蓮子湖:據《酉陽雜俎》:歷城北二里有蓮子湖,周環二十里,湖中多蓮花。
〔五〕北極臺:在城北大明湖上,北倚城,南瞰山,蔚然大觀。
〔六〕菡萏(dn):即荷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南唐李璟《浣溪沙》詞:菡萏香銷翠葉殘。
〔七〕七橋:據《齊乘》:環湖有七橋曰芙蓉,曰水西,曰湖西,曰北池之類是也,今皆廢矣!又據《香祖筆記》:環大明湖有七橋,曰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濼源、石橋。
〔八〕泠泠:聲音清越。晉陸機《文賦》:音泠泠而盈耳。
〔九〕階除:猶臺階。除,宫殿的臺階。
文學鄭君壙誌銘〔一〕
君諱玥〔二〕,字原道,更字隨始,姓鄭氏,世居嘉興縣梅會里。里故無巨室〔三〕,數門才者曰西毛東鄭。〔四〕鄭氏有鄉貢進士知興國縣事諱士奇者,君之世父也。曾祖某、祖某、父某,三世均不求仕。
君少治《春秋》〔五〕,既而嫉胡安國傳義之非〔六〕,投牒〔七〕,更治《詩》。家無田産,授生徒自給。所居破屋三間,垣牆不蔽,井闌竈觚紡磚畢聚一室〔八〕,客至呼主人門而與之語〔九〕,率以爲常。每文會賦詩,君堅坐不作,間擬樂府,音節出入漢晉間。一及諸經疑義,講説紛綸〔一〇〕。闡前賢所未發,以是問業者漸多。束脩之入〔一一〕,積累十金,或勸君營什一之利。君乃畀里人褚己〔一二〕,浮舟于泖,販吉貝花〔一三〕,中途爲盗所劫。己還,語君:異日必償。君曰:盗劫子,吾責子償〔一四〕,是吾亦盗也。子勿復言。鄰有曹甲貸君白金二鎰〔一五〕,賣藥于肆,以甘旨養其親〔一六〕。終歲子母不納〔一七〕,或諷君收其藥肆〔一八〕。君曰:甲藉是養其親,匪利我財,其子職也。封其肆是奪之食,傷孝子之心,吾弗用也。由是人皆目君長者。
貴人延君訓其子,推大宅舍之。居數月,語人曰:蓽門圭竇〔一九〕,吾素安之,此非吾寢處地。竟辭歸。久之,家益貧,冬無衣,脚或不襪,然終不以告人。年七十有五,以疾終。娶崔氏,先卒,子三人,孫五人。貧不克葬,族人謀率私錢瘞君〔二〇〕,乃書君言行,納諸壙,繫之銘曰:子非墨氏之徒〔二一〕,而葬之薄也,而勝倮而委諸壑也〔二二〕。嗚呼,斯命也夫!
【注釋】
〔一〕壙:墓穴。《列子天瑞》:望其壙,睪如也。睪,高。
〔二〕玥(y):古代傳説中之神珠。
〔三〕巨室:大户人家。
〔四〕門才:謂門第、名望、才能。
〔五〕《春秋》:儒家經典之一,編年體《春秋史》。相傳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起于魯隱公元年(前七二二),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計二百四十二年。爲後代編年史之濫觴。
〔六〕胡安國(一〇七四一一三八):南宋經學家。字康侯,建寧崇安(今屬福建省)人,卒謚文定。長于《春秋》學,撰有《春秋傳》三十卷。明初曾官定此書爲科舉取士之典籍。
〔七〕牒:古代書板,此特指譜籍之類。
〔八〕觚(gū):古代酒器。
〔九〕(wěi):開門。《國語魯語下》:康子往焉,門與之語。
〔一〇〕紛綸:淵博。
〔一一〕束脩:見前《報周青士書》注〔二二〕。
〔一二〕畀:見前《曝書亭茗録序》注〔九〕。
〔一三〕吉貝花:即木棉花。吉貝,即木棉,名見《本草》。
〔一四〕責:責成;要求。
〔一五〕鎰(y):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一六〕甘旨:美好食物。《韓詩外傳》卷五:鼻欲嗅芳香,口欲嗜甘旨。又特指養親之食品。
〔一七〕子母:猶言本利,本金稱母,利息稱子。
〔一八〕諷:勸告。
〔一九〕蓽門:亦作篳門;蓬門蓽户,貧苦人居所。《禮記儒行》:蓽門圭窬,蓬户瓮牖。圭竇:一作閨竇。門旁小竇,上尖下方,其形如圭。
〔二〇〕私錢:私人所鑄之錢,各代皆有,通常均貶值流通。瘞(y):埋葬。
〔二一〕墨氏:謂墨子。墨家主張節用、節葬。
〔二二〕倮:同裸。《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蟲倮。壑(h):山谷;深溝。
葉嫗塚銘
葉嫗者,乳予于襁褓者也〔一〕。予生四齡,嫗歸。歸九年,浙東西大旱,飛蝗蔽天,歲饑,人相食。而嫗之夫適死,因就食予家。予家自先太傅文恪公以宰輔歸里〔二〕,家無儲粟。先大父繼之〔三〕,益以廉節自礪,知楚雄府事還〔四〕,力不能具舟楫。至是,先大父已卒。先處士安度先生家計愈窘〔五〕,嘗至絶食。從祖諱大定〔六〕,通判成都〔七〕,以蜀江米四斛貽處士〔八〕。米色殷而糲〔九〕,食之,咽喉若中魚骨。嫗不得飽,乃流涕辭去。十年之中凡五嫁,而夫輒貧。嘗語人曰:安得十郎驟富〔一〇〕,使我老不復更嫁乎?其言可憫如是。十郎,謂予也。嫗年七十有一而死,死之日,後夫益貧。予妻爲典衣買棺以殮。越明年,予在濟南,聞而哀之,資其夫錢若干,俾往瘞焉。寄之以銘曰:婦人五嫁,理則不可,貧則驅之,否誰依者〔一一〕?傷哉貧乎,乃至辱其身乎!
【注釋】
〔一〕襁褓:襁,布幅,用以絡負;褓,小兒之被,用以裹覆。泛稱背負小兒所用之物。
〔二〕文恪公:指竹垞之曾祖父朱國祚。朱國祚明光宗初以南京禮部尚書入東閣,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尋以户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故稱之爲宰輔。
〔三〕大父:即祖父,指國祚之長子朱大競。
〔四〕楚雄:府名,明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改楚威路置,治所在楚雄(今縣)。轄境相當今雲南南華、牟定、楚雄等地,一九一三年廢。
〔五〕處士:古時稱有才德而不樂仕進者。《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後泛稱無功名之讀書人。
〔六〕從祖:祖父之兄弟。
〔七〕通判:官名。明清設于各府,分掌糧運及農田水利等事務。
〔八〕斛(h):量器名,亦容器單位。古制以十斗爲一斛,宋末改爲五斗。
〔九〕殷(yān):赤黑色。糲(l):粗米。《漢書外戚傳下》:妾夸布服糲食。
〔一〇〕十郎:竹垞于兄弟輩中排行第十。
〔一一〕否:不然;不如此。按:此次大饑荒,發生于崇禎十三年,死者甚衆。時竹垞年十二歲。
祭納蘭侍衛文〔一〕
嗚呼!往歲癸丑〔二〕,我客潞河〔三〕。君年最少,登進士科〔四〕。伐木求友〔五〕,心期切磋。投我素書,懿好實多〔六〕。改歲月正〔七〕,積雪初霽。紃履布衣〔八〕,訪君于第。君情歡劇,款以酒劑。命我題扇,炙硯而睇〔九〕。是時多暇,暇輟填詞〔一〇〕。我按樂章,綴以歌詩。翦綃補衲〔一一〕,他人則嗤。君爲絶倒〔一二〕,百過誦之。迨我通籍〔一三〕,簪筆朵殿〔一四〕。君侍羽林〔一五〕,鮫函雉扇〔一六〕。或從豫游〔一七〕,或陪曲宴。雖則同朝,無幾相見。我官既謫〔一八〕,我性轉迂。老雪添鬢,新霜在鬚。君見而愕,謂我太臞〔一九〕。執手相勗〔二〇〕,易憂以愉。言不在多,感心傾耳。自我交君,今逾一紀〔二一〕。領契披衿〔二二〕,敷文析理〔二三〕。若苔在岑〔二四〕,若蘭在沚〔二五〕。君於儒術,緐學博通〔二六〕。文詠書法,靡有不工。康里〔二七〕,孛術魯翀〔二八〕。暨薩都剌〔二九〕,未知孰雄?君之勇略,侍帝左右。騎則籋雲〔三〇〕,射必穿柳〔三一〕。出師絶漠,不憚虎口。乃眷帝心〔三二〕,倚毗良厚〔三三〕。當其奮武,不知善文。及爲文辭,不知能軍。允矣君子〔三四〕,才實逸羣。隨陸絳灌〔三五〕,異於前聞。和氣婉容,承顔以孝。友于昆弟〔三六〕,古昔是傚。謙謙者守〔三七〕,温温者貌。逆之勿恚〔三八〕,順之無傲。花間草堂,渌水之亭〔三九〕。有文有史,有圖有經。炎炎者進〔四〇〕,或鍵而扃。縫掖之來〔四一〕,君眼則青〔四二〕。浮醪于觚,盛倉以筆〔四三〕。夜合惺忪〔四四〕,花散籤帙。聯吟比調,曾未旬日。詩朋尚在,忽焉輟瑟〔四五〕。彝尊月朔,謂君尚生。問疾而止,入巷心怦。復者在屋〔四六〕,升自東榮〔四七〕。魂招不來,躑躅屏營〔四八〕。寢門既哭,容車將騁〔四九〕。大泉一枚〔五〇〕,蠟燭一挺。侑以荒辭〔五一〕,泣下如綆。靈兮有知,痛無不省。嗚呼尚饗〔五二〕!
【注釋】
〔一〕納蘭性德(一六五四一六八五):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黄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丙辰進士,官一等侍衛。詞主情致,重比興,工小令,風格婉麗,哀豔清俊,而出之以深摯,頗得李煜餘緒。于清初詞家中與陳維崧、朱彝尊齊名。所交如姜宸英、顧貞觀、嚴繩孫輩,皆詩詞名家。有《飲水詞》傳世。
〔二〕癸丑:即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
〔三〕潞河:一作潞水。即北京市通縣以下的北運河。是年秋,竹垞客潞河龔佳育幕中。
〔四〕登進士科:康熙十五年,容若應殿試,名在二甲,賜進士出身。
〔五〕伐木求友:《伐木》,《詩小雅》篇名,宴請友人的樂歌。詩中以鳥鳴嚶嚶比擬求友,成爲後世常用之典故。
〔六〕懿:美;美德。東漢張衡《東京賦》:東京之懿未罄。
〔七〕改歲:由舊年過渡到新年。《詩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爲改歲,入此室處。
〔八〕紃(xn)履布衣:寒士裝束。紃履,指編麻爲之粗繩之履,即麻鞋也。
〔九〕炙硯:嚴冬,硯水結冰,以火烤之使化。睇(d):斜視;流盼。《楚辭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
〔一〇〕輟:乃輒之誤。
〔一一〕翦綃補衲:綃,薄綢一類。衲,補綴。補衲,縫補拼合。此句乃竹垞自謙。
〔一二〕絶倒:笑得前仰後合,不能自持。又作傾倒、折服。《世説新語賞譽下》:王平子邁世有雋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絶倒。
〔一三〕迨(di):及;等到。《詩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通籍:謂出仕。
〔一四〕簪筆:古代行禮時冠式。又近臣之掌皇帝起居注者,每插筆頭上,以備記事。唐李嶠詩:小臣濫簪筆,無以頌唐風。朵殿:殿之東西側堂。《宋史儀衛志》:東西曰朵殿。
〔一五〕羽林:西漢武帝時置,屬光禄勛,爲皇帝護衛。長官有羽林中郎將及羽林郎。東漢以後,歷代禁衛軍常有羽林之名。
〔一六〕鮫函:謂鎧甲。晉左思《吴都賦》:扈帶鮫函,扶揄屬鏤。劉逵注:楚人謂被爲扈。鮫函,鮫魚甲,可爲鎧。即鯊魚皮也。雉扇:雉尾扇,古代儀仗之一,起于殷代,宋以來,雉尾扇有大中小三等。唐杜甫《秋興八首》:雲移雉尾開宫扇,日繞龍鱗識聖顔。
〔一七〕豫游:游樂。《孟子梁惠王下》:君王不游,吾何以休?君王不豫,吾何以助?朱熹注:豫,樂也。
〔一八〕我官既謫: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竹垞以《瀛洲道古録》一書,被劾,降一級。
〔一九〕臞:亦作癯,瘦也。
〔二〇〕勗(x):勉勵。
〔二一〕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
〔二二〕領契披衿:心領神會、敞開胸襟之謂。衿契,情投意合之至交。衿,通襟。
〔二三〕敷:陳述;鋪張。謝靈運《山居賦》:敷文奏懷。
〔二四〕苔岑:形容志同道合之好友。語本晉郭璞《贈温嶠》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異苔同岑。
〔二五〕沚:水中小洲。
〔二六〕緐:繁的本字。
〔二七〕康里(一二九五一三四五):一作康里,元書法家,字子山,號恕叟,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二八〕孛術魯翀:字子翬,幼勤學。大德十一年,用薦授襄陽縣儒學教諭,累官至國子祭酒,遷禮部尚書。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追封南陽郡公,謚文靖,有文集六十卷。
〔二九〕薩都剌(一二七二?):元詩人,字天錫,號直齋。先世曾居西域,因其祖、父以世勛鎮守雲、代,遂留居雁門。泰定四年(一三二七)進士,曾任掾吏、照磨等職,官至淮西江北道廉訪司經歷,不久致仕,卜居武林,終老于湖山間,卒年約八十餘歲。工詩詞,擅書畫,有《雁門集》傳世。
〔三〇〕籋:同躡,《前漢禮樂志天馬歌》:籋浮雲晻上池。言天馬上躡浮雲也。
〔三一〕穿柳:形容善射。《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三二〕眷:愛戀,引申爲關注,懷念。《詩大雅皇矣》:乃眷西顧。
〔三三〕毗(p):輔佐;協助。《詩小雅節南山》:四方是維,天子是毗。
〔三四〕允矣君子:允,信;誠。允矣,信然;誠然。語見《詩小雅車攻》。
〔三五〕隨陸句:指漢初劉邦之謀士、大臣隨何、陸賈、周勃(封絳侯)、灌嬰。《晉書劉元載記》: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此處言納蘭容若文武兼資,爲前所未有。
〔三六〕友于:指兄弟和睦相愛。《論語爲政》引《書》曰:兄弟友于。
〔三七〕守:品德;情操。
〔三八〕恚(hi):憤怒;怨恨。唐陸龜蒙《庭前》詩:合歡能解恚,萱草信忘憂。
〔三九〕渌水:亭名。故址在今北京恭王府内。
〔四〇〕炎炎:言論高妙。《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因泛指愛高談闊論者。
〔四一〕縫掖:連綴扶持。此謂語談相契、感情相通。
〔四二〕眼青:看重。眼睛青色,旁作白色,正視則見其青,邪視則顯其白。《世説新語簡傲》注引《百官名》:(阮)籍能爲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好友至,乃對以青眼。
〔四三〕倉:筆筒。
〔四四〕夜合:植物名,即合歡樹。花黄白色,下垂,有香氣,入夜香尤濃烈。惺忪:蘇醒貌。
〔四五〕輟瑟:停止彈奏。喻人琴俱亡。
〔四六〕復:古代喪禮稱招魂爲復。
〔四七〕東榮:榮,屋檐兩端翹起部分。《儀禮士冠禮》:設洗,直于東榮。鄭玄注:榮,屋翼也。
〔四八〕躑躅:徘徊不進貌。屏營:彷徨貌。
〔四九〕容車:載死者衣冠之靈車。《後漢書祭遵傳》:遵薨,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士軍陣送葬。注:容車,容飾之車,象生時也。
〔五〇〕大泉:泉,古錢幣名。
〔五一〕荒辭:即蕪辭,指所撰祭文。荒,自謙詞。
〔五二〕尚饗:祭文結尾通用語,有尚其來饗、即請來享用之意。
静志居詩話四則
其一
蔡羽字九逵,吴縣人,以太學生赴選,授南京翰林孔目〔一〕,有《林屋》、《南館》二集。
杜詩韓筆〔二〕,百世之師也。人其可自絶乎?孔目於詩文,高自標許〔三〕,以少陵不足言,所著者建安西京;韓柳不足言,所撰者先秦兩漢。今其集具在,篇無妍辭〔四〕,句無警策〔五〕。此猶淮南帝前自稱寡人,夜郎天末,不知漢大〔六〕。妄人也已〔七〕。其自序云:古之言者必有得,有所得而不言,與無所得而言,均非也。其言誠是矣!第不知何者爲孔目所得〔八〕?雖有詩賦八百餘首,文二百首,恒河之沙〔九〕,鈎金安在〔一〇〕?愚山縱曲爲解嘲〔一一〕,其誰信諸!
【注釋】
〔一〕孔目:掌文書之吏員,爲低級事務人員。明置,清因之。
〔二〕杜詩韓筆:指杜甫詩、韓愈文。
〔三〕標許:標榜期許。
〔四〕妍辭:清麗之詞。
〔五〕警策:揮鞭趕馬。又指精鍊扼要含意深長之文句,即所謂警句。晉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六〕夜郎二句:夜郎乃漢代西南小國。《漢書西南夷傳》:滇王與漢使言: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一州王,不知漢廣大。夜郎自大語出此。
〔七〕妄人:無知而輕舉妄動者。《荀子非相》:妄人者,門庭之間,猶誣欺也,而況于千世之上乎?
〔八〕第:但;只。
〔九〕恒河之沙:佛經語,言其多至不可計算也。恒河,南亞大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全長二七〇〇公里。
〔一〇〕鈎金:即披沙取金之意。鈎,探取。
〔一一〕愚山:清初詩人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順治進士。有《學餘堂詩文集》。
其二
莊,字孔暘,江浦人〔一〕。成化丙戌進士〔二〕,改庶吉士〔三〕,授檢討,以諫謫桂陽判官〔四〕,遷南京行人司副〔五〕,終南京吏部郎中〔六〕。天啓初〔七〕,追謚文節,有《定山集》。
湯義仍好填詞〔八〕,人或勸之講學。湯云:僕終身言之,顧諸公勿省耳!諸公所講者性,僕所言者情也。旨哉言乎?自昔衮衣陳詩,章甫雅言〔九〕,昔之聖賢類不廢詩。至曰:汝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一〇〕。又曰: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一一〕?抑何其婉曲人情也。自堯夫《擊壤》而後講學〔一二〕,毋復言詩,言詩輒祖堯夫〔一三〕,遂若理學風雅不並立者。然一峰、康齋、白沙、定山咸本《擊壤》〔一四〕,而定山尤甚。所謂太極圈兒大,先生帽子高等句,不一而足。以是爲詩,其去張打油、胡釘鉸無幾矣〔一五〕!甘泉從而輯之以詔學者〔一六〕,謂非此則與道學遠也。然則打油、釘鉸反爲近道之言,而詩三百篇春女秋士之思皆可置勿録也。竊爲理學諸先生不取也。
【注釋】
〔一〕江浦:縣名,在南京市西部,長江北岸,鄰接安徽省。
〔二〕成化:明憲宗朱見深年號(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年)。
〔三〕庶吉士:明初置,始分設于六科,練習辦事,永樂後專屬翰林院,清沿之,翰林院設庶常館,選新進士之優于文學書法者入館學習,三年後考試,成績優良者授以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
〔四〕桂陽:縣名,在湖南省東南部。判官:官名,唐設,宋代沿置于各州府,選派京官充任,以資佐理。明代僅設于州,清代改爲州判。
〔五〕行人司:官署名,明置,掌傳旨册封等事,下置司正及左右司副,下有行人若干,以進士任之。
〔六〕吏部郎中:吏部,官署名,隋唐列爲六部之首,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爲吏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郎中,官名。自隋唐至清,各部皆沿置,分掌各司事務,爲協助尚書、侍郎之高級部員。
〔七〕天啓:明熹宗朱由校年號(一六二一一六二七)。
〔八〕湯義仍:明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字。
〔九〕衮衣:古代皇帝及上公之禮服,此借指帝王。章甫:古代一種帽子。《禮記儒行》:(孔子)長居宋,冠章甫之冠。此指代聖人。
〔一〇〕汝心二句:見《詩經豳》。
〔一一〕其新二句:見《詩經鴟鴞》。
〔一二〕堯夫:宋理學家邵雍字。雍曾著《伊川擊壤集》。
〔一三〕祖:沿襲;效法。《史記韓世家》: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
〔一四〕一峰:明羅倫字彝正,永豐人,成化進士,有《一峰集》。康齋:明吴與弼字子傳,臨川人,天順初以薦徵至京,辭不就。有《康齋集》。白沙:明陳獻章字公甫,新會人,正統舉人,用薦授翰林院檢討。有《白沙集》。
〔一五〕打油詩:詩體之一種,始自張打油。據宋錢易《南部新書》載:有胡釘鉸、張打油二人,皆能爲詩。張某,佚其名,唐時以打油爲業。其《咏雪》詩云: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胡釘鉸:《茶譜》記胡生以釘鉸爲業,居近白蘋洲,旁有古冢,每茶飲,必酹之。忽夢一人曰:吾姓柳,感子茗惠,教子爲詩。後遂名胡釘鉸詩。又,《雲溪友議》:列子墓在鄭里,有胡生,家貧,少爲磨鏡鍍釘之業,遇名茶美醖,輒祭。忽夢一人,刀劃其腹,納以一卷書,既覺,遂工吟咏,號胡釘鉸。
〔一六〕甘泉:明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進士,授編修。有《甘泉集》。
其三
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一〕。弘治進士〔二〕,授中書舍人〔三〕。有《大復山人集》。
弘正間〔四〕,作者倡復古學,同調六七人,李、何實爲之長〔五〕。李以秀朗推何,何以偉麗目李。其後互相牴牾〔六〕。何誚李摇鞞振鐸〔七〕,李誚何摶沙弄泥。譬之鍼砭,不中腧穴〔八〕,徒嘵嘵耳〔九〕。兩君皆負才傲物,何稍和易,以是人多附之。薛君采詩云〔一〇〕:俊逸終憐何大復,粗豪不解李空同。自此詩出,而抑李申何者日漸多矣。
又,初唐四子體今人棄之若土苴矣〔一一〕。然其音節宛轉,從六朝樂府中來〔一二〕,初學者正不可不知也。仲默《明月》篇擬議頗工,未墮惡道〔一三〕。子美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一四〕。其論詩之旨若此,然則初唐亦豈可盡廢乎?
【注釋】
〔一〕信陽:縣名,在河南省南部。明爲信陽州,一九一三年改縣。
〔二〕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號(一四八八一五〇五)。
〔三〕中書舍人:明清時于内閣中的中書科,設中書舍人,其職責爲繕寫文書。
〔四〕弘正:謂弘治,正德。弘治,明孝宗年號。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號(一五〇六一五二一)。
〔五〕李、何:李指李夢陽,字天賜,更字獻吉,號空同(即崆峒)子。慶陽(今屬甘肅省)人。弘治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其文學主張反對臺閣體,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等號稱前七子。何即何景明。
〔六〕牴牾:或作抵忤,抵觸也。
〔七〕鞞:同鼙,軍中小鼓。《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修鞀鞞鼓。鐸:古代樂器,大鈴之一種。《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
〔八〕腧穴:針灸學名詞,指穴位,如《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九〕嘵(xiāo)嘵:争辯聲,如嘵嘵不休。
〔一〇〕薛君采:薛蕙字君采,亳州人。正德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有《西原集》。
〔一一〕初唐四子:亦稱初唐四傑,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一二〕六朝:指歷史上東吴、東晉、宋、齊、梁、陳六個建都南京的朝代。
〔一三〕惡道:佛家語,謂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也,亦曰惡趣。《大乘義章》:乘惡行往,名爲惡道。
〔一四〕王楊四句:見杜甫《戲爲六絶句》詩。
其四
純叔籍甚詩名〔一〕,特格未高聳。其論詩云:世之蕘童牧豎〔二〕,矢口而成章〔三〕,田翁野嫗,發聲而中節〔四〕。彼蓋不知何者之爲詩。況詩之所以妙,何也?天地之機洩之于人者,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夫詩以言傳,亦以言隱,求之于迹者,非也;求之于音者,亦非也;求之于揣摩擬議者,亦非也。數語足當正、嘉詩人鍼砭〔五〕。
【注釋】
〔一〕純叔:吴子孝字純叔,長洲人。嘉靖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有《玉涵堂稿》。籍甚:亦作藉甚。多,盛大。《漢書陸賈傳》:賈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籍甚。
〔二〕蕘童:打柴的孩子。蕘,柴草。《説文艸部》:蕘,薪也。豎:僮僕之未冠者。《淮南子人閒訓》:豎陽穀奉酒而進之。注:豎,小使也。後泛稱孩童。
〔三〕矢口:漢揚雄《法言五百》:聖人矢口而成言,肆筆而成書。注:矢,正也。按:成言,即成章之意。
〔四〕中節:謂符合語音之法度。
〔五〕正、嘉:正德、嘉靖年間。鍼砭:以石鍼刺病之術。《西齋話記》:隴州道士曾若虚者,善醫,尤得鍼砭之妙術。世亦用作箴規過失。范成大詩:時時苦語見鍼砭。鍼,亦作針。
貞毅先生墓表
貞毅先生姓朱氏,諱士稚〔一〕,字伯虎,更字朗詣,世居山陰怪山下〔二〕。其曰貞毅先生者,門人之私謚也〔三〕。父某,官雷州知府〔四〕。祖賡,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贈太保,謚文懿。曾祖某〔五〕,以文懿公官貴,贈如其官。
先生少好游俠,蓄聲伎,食客百數,所最善者一人,曰張生宗觀。宗觀字朗屋,善樂府歌詩,以王伯之略自許〔六〕。時號山陰二朗。
先生遭亂〔七〕,散千金結客〔八〕,坐繫獄論死〔九〕。宗觀號呼於所知,斂重貲賄獄吏〔一〇〕,得不死。既而論釋,宗觀聞之,大喜踴躍,夜渡江,馳見先生,未至,爲盗所殺。
先生既免繫,放蕩江湖間。至歸安〔一一〕,得好友二人,其一,自慈谿遷於歸安者也〔一二〕。自是,每出則三人俱。至長洲〔一三〕,交陳三島〔一四〕,已,交予里中,交祁班孫於梅市〔一五〕,後先凡六人。往來吴越,以詩古文相砥礪,吴越之士翕然稱之〔一六〕。
歲己亥〔一七〕,陳君以憂憤卒,六人者喪其一,而先生亦歎息悲思,遂病膈〔一八〕。庚子冬〔一九〕,疾亟〔二〇〕,自歸安渡錢唐〔二一〕,以是年十二月日卒於家,年四十七。二人渡江,經紀其喪〔二二〕,視斂含〔二三〕。以辛丑二月葬於大禹陵西原〔二四〕。時送葬者百人,予與祁子臨穴〔二五〕,視其封〔二六〕,慟哭而去。先生之季弟驊元及子錡以狀至歸安〔二七〕,乞二人志其墓〔二八〕,而二人者皆不果〔二九〕。又明年壬寅六月朔〔三〇〕,二人坐慘法死〔三一〕,祁子亦株繫〔三二〕,戍極邊以去〔三三〕。
當予與五人定交,意氣激揚,自謂百年如旦暮,何期數歲之間,零落殆盡!陳君久不克葬,二人者并骸骨亡之,慘更甚於宗觀!獨先生之墓在焉爾〔三四〕。嗚呼!死者委之烏鳶狐兔而不可問,徙者遠處寒苦不毛之地,幸而僅存如予,又以疾寒奔走於道路,然則人生相聚豈可常哉?後之君子謁禹陵,經先生之墓弔焉,覽予之文,夫亦可泫然而悲矣!乃書其詞,寄先生之子錡,而表諸其墓〔三五〕。
【注釋】
本文當作於康熙元年(一六六二)至康熙七年間。據楊賓《祁奕喜李蒹汝合傳》(抄本):居三年,班孫賂其守得脱身去歸,明年,事聞逮捕。而本文云:徙者遠處寒苦不毛之地。則當撰於班孫脱身逮捕之前(一六六五一六六六)。又,若《曝書亭集》編次無誤,此篇之後,爲竹垞留魯時(一六六八一六七〇)所作,則墓表應作於赴魯之前。又,據本文内容所及,當爲竹垞參與朱士稚、魏璧、祁班孫等抗清運動之佐證。
〔一〕諱:於已殁人之名前稱諱,表示尊敬。
〔二〕山陰:即今浙江省紹興市。怪山:又名龜山。在紹興市。《嘉慶一統志紹興府》:范蠡築城既成,怪山自至。怪山者,瑯琊東武海中山,一夕自來,故曰怪山。
〔三〕私謚:周制,人死卒哭而諱,將葬之時爲謚(即死後之稱號)以易其名。下大夫以下不得請謚於上,其親族門生故吏爲之立謚,稱私謚。
〔四〕某:謂不知其名。檢《紹興府志》、《雷州府志》,未見朱姓山陰人爲雷州知府者,據《明史朱賡傳》云:(賡)子敬循。或即其人。雷州:唐所設州,明洪武時改爲府,轄境相當今廣東省雷州半島大部地區,舊治所在海康(今廣東省縣名)。
〔五〕曾祖某:據《明史朱賡傳》云:父(名)公節,泰州知府。
〔六〕王伯(b)之略:興王業、霸業之謀略。《三國志魏志陳矯傳》:(陳)登曰:雄姿桀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伯,通霸。
〔七〕亂:禍亂,此指明王朝淪亡。
〔八〕結客:指結交豪俠之士,積蓄力量,圖謀恢復明室。此係隱晦之説。作者《解珮令》:十年磨劍,五陵結客。
〔九〕坐:獲罪。繫獄:囚禁於牢獄。論:定罪;判决。
〔一〇〕貲:通資。
〔一一〕歸安:宋置縣名,即今浙江省吴興縣。
〔一二〕其一二句:隱指魏耕。全祖望《雪竇山人墳版文》:魏耕者,原名璧慈谿人也。世胄,顧少失業,學爲衣工於苕上(吴興之别稱)。志圖大事,與於苕上起兵之役,事敗乃與歸安錢纘曾(按:即竹垞文中好友二人之另一人)閉户爲詩朱士稚與先生論詩極傾倒。
〔一三〕長洲:縣名,明清爲蘇州府治,民國時併入吴縣。
〔一四〕陳三島:見前《雨中陳三島過偕飲》詩注〔一〕。
〔一五〕祁班孫:見前《題祁六班孫東書草堂》詩注〔一〕。梅市:見前《梅市逢魏璧》詩注〔一〕。
〔一六〕翕〔xī〕:聚合。
〔一七〕己亥:指康熙十六年(一六五九)。全祖望《雪竇山人墳版文》:(魏璧)先生又遣死士致書延平(謂鄭成功,桂王時封爲延平郡王),謂海道甚易,南風三日可直抵京口。己亥,延平如其言,幾下金陵,已而退軍。己亥之役,三島亦以憂憤而死。按:據此,上文所云六人相砥礪者,其中頗有恢復之謀。而下文所言六人者喪其一,先生亦歎息悲思者,非僅爲文友手足之誼而發,實啓自恢復之計沮也。
〔一八〕膈(g):横膈,即胸腔、腹腔間之肌膜結構。
〔一九〕庚子:指康熙十七年(一六六〇)。
〔二〇〕亟(j):急。
〔二一〕錢唐:謂錢塘江。
〔二二〕經紀:籌劃料理。《三國志魏書朱建平傳》:(荀)攸早亡,子幼,(鍾)繇經紀其門户。
〔二三〕斂:遺體入棺。《釋名喪志》:衣屍棺曰斂,斂藏不復見也。含:古喪禮,置玉物於死者口中。《公羊傳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實也。注:緣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
〔二四〕辛丑: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大禹陵:見前《謁大禹陵》詩注〔一〕。西原:西面之平地。《宋書禮志》:古之葬者,必在瘠薄之地。其規西原上爲壽陵。
〔二五〕臨穴:哭弔於墓穴。臨,哭弔。
〔二六〕封:聚土築塚。《易繫辭下》:古之葬者不封不樹。疏:不積土爲墳,是不封也。
〔二七〕以:把;持。狀:謂行狀,即記述死者生平行事之文章。此指家屬所書之原始資料,供撰寫墓志者參考。
〔二八〕志其墓:即撰寫墓志銘。志,通識、誌,記述。
〔二九〕不果:未能成爲事實。
〔三〇〕壬寅:康熙元年(一六六二)。
〔三一〕二人句:全祖望《雪竇先生墳版文》:是役也(指鄭成功攻金陵事),江南半壁震動,既而聞其謀出於先生(指魏耕),於是邏者益急,(錢)纘曾以兼金賄吏,得稍解。癸卯,有孔孟文者,從延平軍來,有所求於纘曾,不饜,并怨先生,以其蠟書首之。先生方館於祁氏,邏者猝至,被執至錢塘,與纘曾俱不屈以死,妻子盡没,(祁)班孫亦以是遣戍。慘:狠毒。
〔三二〕株繫:因株連而被囚禁。
〔三三〕極邊:據全祖望《祁六公子墓碣銘》其地爲寧古塔,即今黑龍江省寧安縣。以:而。
〔三四〕焉:於此。
〔三五〕表諸其墓:謂刻之於墓碑。表,表彰。
更新于:3个月前基础介绍
朱彝尊
朱彝尊选集选集,朱彝尊朱彝尊朱彝尊选集_朱彝尊词选,朝天子送分虎南還〔一〕魚標〔二〕,稻苗,争似南湖好〔三〕!月寒沙柳夜蕭蕭。帆影卸三姑廟〔四〕,暗水横橋〔五〕,矮屋香茅,看黄花都放了〔六〕。絲縧〔七〕,布袍。再不想長安道〔八〕!【注釋】〔一〕分虎: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