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 > 红楼梦魇

五详红楼梦

2024-11-29 〔古代文学〕 红楼梦魇 文学名著

风月宝鉴一收入此书,书中就有了太虚幻境。太虚幻境的册子与曲文都预言湘云早寡:展[即转]眼吊斜辉,湘水逝楚云飞。厮配得才貌仙郎……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

已经是斜辉,夕西下了,而且终久,显然并没有再婚。如果当时还没有卫若兰这人物,那么她嫁的还是宝玉──才貌仙郎不会是无名小卒。但是从来没有宝玉早死之说,而且曲文明言金玉姻缘成就,若是婚后宝钗早卒,续娶湘云后宝玉也早死,成了男女主角三人都早死。所以还是只能是风月宝鉴一搬过来就添写了个短寿的卫若兰,作湘云的配偶。从此湘云的命运就是早寡守节,不能与任何人偕老。白首双星显然是早本回目,因此冲突。这早本没有卫若兰,已有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当然就是指此回的宝玉湘云。

──四详认为白首双星原指卫若兰与湘云偕老,书中有了太虚幻境之后,十二钗都属薄命司,才改湘云早寡,是错误的。──

显然早本有个时期写宝玉湘云同偕白首,后来结局改了,于是第三十一回回目改为撕扇子公子追欢笑,拾麒麟侍儿论(全抄本),但是不惬意,结果还是把原来的一副回目保留了下来,后回添写射圃一节,使麒麟的预兆指向卫若兰,而忽略了若兰湘云并未白头到老,仍旧与白首双星回目不合。脂批讳言改写,对早本向不认账,此处并且一再代为掩饰。

畸笏嗟叹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该是整个一回本遗失,类似己卯本、庚本的第六十四、六十七回,都是写得相当早的,编十回本时找不到了,与借阅者遗失的那五六稿不同,不是遗稿。

第二十二回宝玉悟禅机,黛玉看了他写的偈与词,告诉袭人作的是顽意儿,无甚关系。庚、戚本句下批注:黛玉说无关系,将来必无关系。余正恐颦玉从此一悟则无妙文可看矣,不想颦儿视之为漠然,更曰无关系,可知宝玉不能悟也。盖宝玉一生行为,颦知最确,故余闻颦语则信而又信,不必定玉而后证之方信也。看这一段的语气,批者是初看此书,还不知道结局怎样。第二十二回来自极早的早本,这条批该是初名石头记时批的。

稍前宝玉填了词,中心自得,便上睡了。庚、戚本句下批注:前夜已悟,今夜又悟,二次翻身不出,故一世堕落无成也。在这最初第一个早本里,显然宝玉后来并未出家。

与湘云白头偕老,自然是没有出家。如果晚年丧偶后出家,那是为了湘云,不是为了黛玉了。

出家的预兆在第三十、三十一回,两次都是宝玉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说你死了我做和尚,一次向黛玉说,一次向袭人说。第二十九至三十五回这七回是在书名红楼梦期前或更早,加金钏儿的时候改写的,除了几段保留下来的原文,都没有回内批。出家的预兆是否这时候插入的,不得而知,因为这几回后来又还改写过一次。反正预言出家这两段是后添的。

此书初名石头记,改名情僧录。第一回甄士隐抱着女儿站在门口,街上来了一僧一道,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哭起来。甲戌本批:奇怪。所谓情僧也。情僧原来是茫茫大士,二仙之一。这与楔子冲突。楔子里空空道人把青埂峰下大石上刻的一部书抄了来,看了此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情僧是空空道人觉悟后的禅号。

空空道人入山访道求仙,似乎是个道士,而不是随便取的别号。道士改名情僧,非常奇怪。但是我们一旦知道情僧本来是茫茫大士,就恍然了。最初楔子较简短,石上刻的文字是茫茫大士录了去的,因此书名一度改为情僧录。此后添写空空道人这人物,与石头问答,借石头口中发挥此书与一般才子佳人的小说不同处。但是改由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不得不牺牲情僧录书名,因此使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情僧录就仍旧保留在那一系列书名内。

先后两次情僧录都是指情僧作的记录。如果双关兼指情僧的故事,即宝玉为情削发为僧的故事,也是书名改为情僧录之后的事了。初名石头记的第一个早本内,宝玉没有出家。

楔子末尾那一系列书名,按照时序重排,是初名石头记,改名情僧录,十年五次增删后又改名金陵十二钗;增删时将风月宝鉴收入此书,棠村就主张叫风月宝鉴;最后畸笏建议总名红楼梦,但是到了一七五四年,脂砚又恢复石头记原名(见二详)。十年改写期间,大概前期仍旧书名石头记,后期已改情僧录。

楔子里后加的空空道人一节,内有:

空空道人听了此话,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名再细阅一遍。

加空空道人时,书名仍是石头记,但是作此批时,书名已改情僧录或金陵十二钗或红楼梦,因此在石头记下注明本名。但是此回回首还提起过石头记,并没有批注本名: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劈头第二句,批者决不会错过此处的石头记。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作批时还没有这一段。

第一、二回甄士隐贾雨村的故事是不可分的。显然自述一节起初并没提甄士隐贾雨村,而是这样:──括弧内文字是后加的──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当此则自欲将已(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其晨夕风露,氨柳庭花,亦未有防(妨)我之襟怀笔墨。[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初名石头记,就是指青埂峰下大石上刻的记录。所以那篇楔子是一直就有的。楔子前的这段作者自述却与楔子冲突──楔子里这部书没有作者,是凭空出现,刻在大石上的。自述一节当是隔了个时期添写的,此后发觉矛盾,因又插入一段解释:是将真事隐去,所以借通灵(玉)──即石头──之说自譬。加解释的时候,已经添写了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物,趁此说明二人命名由来。畸笏把这篇自述收入凡例内,大概就是为了隔离作者自述与楔子,因为一旦隔开了,楔子是作者所著小说的一部份,楔子内此书出现的奇迹当然是虚构的,不必另加解释,因此删去借通灵之说这句,成为: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甲戌本)

更新于:2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