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药一味,后入余药者;有先煎众味,后煎一味者;有用一味煎汤以煎药者;有先分煎,后并煎者;有宜多煎者《补药皆然》;有宜少煎者《散药皆然》;有宜水多者;有宜水少者;有不煎而泡渍者;有煎而露一宿者;有宜用猛火者;有宜用缓火者。各有妙义,不可移易。今则不论何药,惟知猛火多煎,将芳香之气散尽,但存浓厚之质。如煎烧酒者,将糟久煮,则酒气全无矣。岂能和营达卫乎!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得其宜,则取效尤捷。《慎疾刍言》
煎药用水多少法
今之大小汤剂,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多则加,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李时珍》
煎药之火候
补汤须用熟,利药不嫌生。补药用水二盏,煎至八分,或三盏煎至一盏;利药一盏半,煎至一盏,或一盏煎至八分。《入门》补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泻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东垣》
煎药先后用水多少、火候缓急均宜区别
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熟,下硝黄再煎温服;补中药宜慢火温服;阴寒急病,亦宜紧火急煎服之;又有阴寒烦躁,乃暑月伏阴在内者,在水中沉冷服。
按时服药
古人服药活法。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烦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其下。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不必泥法。《李东垣》
更新于:2个月前基础介绍

袁开昌
读医中医养生袁开昌煎药之法不同_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药一味,后入余药者;有先煎众味,后煎一味者;有用一味煎汤以煎药者;有先分煎,后并煎者;有宜多煎者《补药皆然》;有宜少煎者《散药皆然》;有宜水多者;有宜水少者;有不煎而泡渍者;有煎..
猜你喜欢
-
卷四百四十 ◎人事部八十一
卷四百四十 ◎人事部八十一
-
卷四百三十九 ◎人事部八十
卷四百三十九 ◎人事部八十
-
卷四百三十八 ◎人事部七十九
卷四百三十八 ◎人事部七十九
-
卷四百三十七 ◎人事部七十八
卷四百三十七 ◎人事部七十八
-
卷四百三十六 ◎人事部七十七
卷四百三十六 ◎人事部七十七
-
卷四百三十五 ◎人事部七十六
卷四百三十五 ◎人事部七十六
-
卷四百三十四 ◎人事部七十五
卷四百三十四 ◎人事部七十五
-
卷四百三十三 ◎人事部七十四
卷四百三十三 ◎人事部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