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序 说诗者不出宗序攻序二派 诗学之流变 诗之名物训诂
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曰: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17]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又称:《毛诗》者出自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而《汉书楚元王传》云: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则是《鲁诗》与《毛诗》俱出孙卿,而传自子夏。《释文》引沈重云:按《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疏》以《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之类是子夏序文,其下云有其义而无其辞是毛公续序,与沈重足成之说同。大抵以为小序首句是子夏作也。观蔡邕本治《鲁诗》,而所作《独断》,载《周颂》《清庙》一章八句,洛邑既成,诸侯朝见,宗祀文王之所歌也;《维天之命》一章八句,告太平于文王之所歌也云云,三十一篇之序,皆只有首二句或三句,与《毛诗》序文有详略而大指略同。盖《诗》自子夏五传至孙卿,大毛公受之,以授赵人小毛公,则为《毛诗》。浮丘伯受之,以授鲁人申公,则为《鲁诗》。以师传同门而异户,故序指大同而小异也。采《四库提要》说。诸家所引《韩诗》,如《关雎》,刺时也。《汉广》,说人也。《汝坟》,辞家也。《苤苢》,伤夫有恶疾也。《黍离》,伯封作也。《蝃蝀》,刺奔女也。《溱与洧》,说人也。《鸡鸣》,谗人也。《夫栘》,燕兄弟也。《伐木》,文王敬故也。《鼓钟》,刺昭王也。《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抑》,卫武公刺王室以自戒也。《假乐》,美宣王之德也。《云汉》,宣王遭乱仰天也。《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四月》,叹征役也。《宫有侐[18]》,公子奚斯作也。《那》,美襄公也。文格皆与《毛诗序》首句一例。而《唐书艺文志》称:《韩诗》二十二卷,卜商序,韩婴注,是《韩诗》亦有序,其序亦出子夏也。顾《韩诗》遗说之可考见者,往往与《毛序》异。采《四库提要》说。《齐诗》序不可考。
说《诗》者不出宗序、攻序二派。唐孔颖达撰《毛诗正义》四十卷,成伯玙撰《毛诗指说》一卷,宋范处义撰《诗补传》三十卷,吕祖谦撰《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吕氏此《记》以小序为主,博采诸家,存其名[19]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20]贯串,如出一手,后来说《诗》者多宗之。若论毛学,于孔《疏》外别自名家者,唯吕此《记》。林岊撰《毛诗讲义》十二卷,严粲撰《诗辑》三十六卷,以吕氏《读诗记》为主,而杂采诸家以发明之。明李先芳撰《读诗私记》二卷,以毛、郑为宗,参取吕氏《读诗记》、严氏《诗辑》。朱谋撰《诗故》十卷,清乾隆《御诗撰义折中》二十卷,以及吴江朱鹤龄长孺撰《诗经通义》十二卷,力驳废序之说,以毛、郑为主,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轼、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博采众家。陈启源长发撰《毛诗稽古编》三十卷。训诂主《尔雅》,篇义准小序,而诠释经旨则一准诸《毛传》,佐以郑《笺》。皆宗序者也。至宋朱子撰《诗集传》八卷,其初稿亦用小序,及见郑樵所作《诗辨妄》,遂改从之,而攻小序。杨简撰《慈湖诗传》二十卷,亦不信小序,并《左传》、《尔雅》郑玄《笺》、陆德明《释文》皆遭诋斥。辅广撰《诗童子问》十卷,发明《集传》,掊击小序,更过朱子。朱监编《诗传遗说》六卷,采朱子《文集》、《语录》论《诗》之语,辑为此诗,以为《集传》参证。元刘瑾撰《诗传通释》二十卷,意在发明朱《传》,而卜序之是非置不甚论。朱公迁撰《诗经疏义》二十卷,于朱《集传》如毛《故训传》之有疏,故曰疏义。刘玉汝撰《诗缵绪》十八卷,缵朱《集传》之绪而发明之。梁寅撰《诗演义》十五卷,演朱《集传》之义。明胡广等撰《诗集传大全》二十卷,袭刘瑾《通释》而稍点窜成书。皆攻序者也。大抵唐以前,咸宗毛、郑以用小序;而元明之际,则从朱传以攻小序,而宋其转关,其中亦有和气平心,以意逆志,不宗序,亦不攻序者,则有宋欧阳修撰《毛诗本义》十六卷,自唐定《五经正义》以后,与毛、郑立异同者,自此书始,然修不曲徇毛、郑,亦不诋毛、郑也。苏辙撰《诗经传》二十卷,王质撰《诗总闻》二十卷,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不墨守小序,与吕《记》小异。明姚舜牧撰《诗疑问》十二卷,张次仲撰《待轩诗记》八卷,朱朝瑛撰《读诗略记》六卷,清康熙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桐城钱澄之饮光撰《田间诗学》十二卷,长洲惠周惕元龙撰《诗说》三卷,江阴杨名时宾实撰《诗经劄说》一卷,会稽范家相蘅洲撰《诗渖》二十卷,象山姜炳章石贞撰《诗序补义》二十四卷,常熟顾镇备九撰《虞东学诗》十二卷,则又于宗序、攻序二派之外,各自名家者焉。
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婴皆为之传,《韩诗》今存《外传》十卷,齐、鲁《诗》亡,独《毛诗故训传》存。郑《笺》宗毛,而有不同,《毛传》不破字,而郑《笺》多破字。又有从韩、鲁说者,如《唐风》素衣朱襮,以绣黼为绡黼;《十月之交》为厉王诗;《皇矣》侵阮徂共为三国名,皆从《鲁诗》。《衡门》可以乐饥,以乐为;《十月之交》抑此皇父,抑读为意;《思齐》古之人无斁,斁作择;《泮水》狄彼东南,狄作鬄,皆《韩诗》说。详见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后汉书[21]玄本传》称:从东郡张恭祖受《韩诗》。《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下己意者,即不拘于毛而旁采韩、鲁《诗》说也。孔颖达《毛诗正义》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虽或过于护郑,且有强毛合郑之处,而名物训诂极其该洽。朱子《集传》于名物训诂,亦采孔《疏》者为多。陈氏说:毛《传》简约,郑《笺》多纡曲,而朱《传》解经,务使文从字顺。此经有《毛传》郑《笺》,必当有朱《传》也。元延祐科举法,诗用朱子《集传》,而《毛传》几废。清儒治汉学,始尊毛而攻朱,晚清尚西汉,今文家又尊齐鲁韩三家而攻毛。独长洲陈奂硕甫撰《毛诗传疏》三十卷,专为《毛诗》一家之学。先是,金坛段玉裁若膺撰《毛诗故训传定本》三十卷,正讹补夺,申毛说而不主郑《笺》,奂为其高弟,本师说以作《疏》,而有不同,精深博大,远在段氏《定本》及桐城马瑞辰元伯所撰《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泾县胡承珙墨庄所撰《毛诗后笺》三十卷之上。《鲁颂泮水》而后,陈奂所编。《毛诗》之有陈奂,犹虞《易》之有张惠言矣。齐鲁韩三家《诗》早亡,宋王应麟始掇拾残胜,辑《三家诗考》三卷,至清乾隆之世,范家相补苴罅漏,成《三家诗拾遗》十卷,然犹不如后来侯官陈寿祺恭甫所辑《三家诗遗说考》十五卷之尤该备。特是功在辑逸,而罕所发明。至邵阳魏源默深撰《古诗微》二十二卷,于三家《诗》有发明,而又好为臆说,未能笃守古义。然学者入手,先读二陈及魏书,可以知《诗》今古之大概矣。
言《诗》之名物训诂者,以吴陆玑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为最近古。其后宋有蔡卞撰《毛诗名物解》二十卷,所征引颇有出于陆玑书外者。元有许谦撰《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宗朱子而不为墨守,多采陆氏《释文》、孔氏《正义》。梁益撰《诗传旁通》十五卷,以朱《集传》名物训诂多所未详,乃仿孔、贾作疏。明有冯应京撰《六家诗名物疏》五十四卷,六家者,齐、鲁、韩、毛、郑、朱也。因蔡卞之《解》而广征之。清有衡阳王夫之而农撰《诗经稗疏》四卷,常熟毛晋子晋撰《毛诗陆疏广要》三卷,因陆玑之《疏》为之注释。钱唐姚炳彦晖撰《诗识名解》十五卷,以《诗》中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无锡顾栋高震沧撰《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自宋蔡卞以来,皆因玑书而辗转增损者也。古今名物不同,未易折衷一是。然不知雎鸠为何物,则不能辨挚而有别,言挚至与言鸷猛之孰优;不知苤苢为何草,则不能定毛与三家乐有子与伤恶疾之孰是。多识草木鸟兽,乃足以征《诗》义。三家既亡,独《毛诗故训传》存。毛公之学,称出子夏,张揖进《广雅表》云:周公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据此,则《毛诗》与《尔雅》同渊源于子夏。《尔雅》之《释草》、《释木》、《释鸟》、《释兽》,与《毛传》略同。钱大昕《潜研堂答问》中有一条曰:毛公所见《尔雅》胜于今本,如草木鱼虫增加偏旁,多出于汉以后经师,而毛公犹多存古。陈奂作《诗毛氏传疏》,凡声音训诂之用,天地山川之大,宫室衣服制度之精,鸟兽草木虫鱼之细,初仿《尔雅》,编[22]作《义类》。以为毛公之作《诗故训传》,《传》义有具于《尔雅》,有不具于《尔雅》。动植物学今方讲明,宜考《尔雅》,以征《毛传》,参以图说,实以目验,审定古之何物为今之何物,非但取明经义,亦深有裨实用,未可以其琐而忽之也。
更新于:2天前基础介绍
钱基博
古籍举要古籍,钱基博钱基博卷六 诗,诗序 说诗者不出宗序攻序二派 诗学之流变 诗之名物训诂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曰: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17]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又称:《毛诗》者出自毛公。一云子夏传..
猜你喜欢
-
第十章 上海日本紗廠大罷工
第十章 上海日本紗廠大罷工_日本1932年上海
-
第九章 職工運動復興期
第九章 職工運動復興期_《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
第八章 職工運動消沉期
第八章 職工運動消沉期
-
第七章 京漢路大罷工——“二七”慘殺
第七章 京漢路大罷工——“二七”慘殺_在京汉铁路爆发了二七
-
第六章 開灤五礦大罷工
第六章 開灤五礦大罷工_开滦五矿在哪儿
-
第五章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及勞動立法運動
第五章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及勞動立法運動_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10项
-
第四章 香港海員大罷工
第四章 香港海員大罷工
-
第三章 中國第一次罷工的高潮
第三章 中國第一次罷工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