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先秦文学 > 游国恩

十三 楚辞之起原

2024-04-13 〔先秦文学〕 游国恩 楚辞 先秦 文学 游国恩

楚辞者,楚人之辞赋也。其名始见于《史记张汤传》,(《传》称朱买臣以楚辞与庄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故《汉书地理志》遂言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再见于《汉书朱买臣传》,三见于《王褒传》,或谓其文虽始于楚,而名则兴于汉,其然否不可知矣。自刘子政辑录屈宋以下诸人之辞赋为《楚辞》一书,遂为后世集部之祖。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陈振孙《书录解题》引其文,作《翼骚序》。)其诠释楚辞之义是也。后人放效之作,遂亦通有此目。而汉人又往往止称之为赋。其后更有因《离骚》之名而概称楚辞为骚或楚骚、骚赋者,非其实矣。

《楚辞》继三百篇而勃兴于南方,昔人咸以为《诗》之变体。虽然,奇文之郁起,岂偶然哉?请得略陈其故。

一、关于北方文学者 《汉书艺文志》曰: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班氏谓辞赋之起,由于聘问歌咏之事废,极为有见。考春秋时,行人往来,辞命为先,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子产有辞,诸侯赖之是也。顾欲善其辞命,厥惟学《诗》,故孔子以诵《诗》专对并举。观《左传》所载诸侯聘会宴燕享之时,必借赋《诗》歌《诗》以为周旋酬酢之助者,不可胜数。其最著者,如襄公二十七年《传》,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赋《草虫》,伯有赋《鹑之贲贲》,子西赋《黍苗》,子产赋《隰桑》,子太叔赋《野有蔓草》,印段赋《蟋蟀》,公孙段赋《桑扈》,举座无不赋者,可谓极一时之盛事矣。又如昭公十二年《传》记宋华定来聘,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昭子谓其必亡。而襄公十六年《传》,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盖尔时赋《诗》歌《诗》之重要如此。楚本后起,文化较低,北方诸侯皆夷之。及其盛也,与中土交际渐繁,聘会渐多,感实用之需要,受文学之熏陶,遂不得不研习三百篇而同化于诸夏矣。故《左传》文公十年,楚子舟引《大雅烝民》及《民劳》,宣十二年,叔孙引《小雅六月》,楚子引《周颂时迈》,成二年,申叔跪引《鄘风桑中》,子重引《大雅文王》,襄二十七年,薳罢如晋,赋《既醉》,昭三年,楚子享郑伯,赋《吉日》,昭七年,芊尹无宇引《小雅北山》,昭二十三年,沈尹戌亦引《文王》,二十四年,又引《大雅桑柔》,而昭十二年《传》子革且引逸诗《祈招》以谏:此皆楚人通达《诗经》之证也。故骚体文中每句用一兮字,其形式亦出于《诗》,而屈子《天问》且纯为《诗》之遗体。考《诗经》泰半皆出黄河流域,然则谓《楚辞》之起原实受北方文学之影响也,何疑?

二、关于南方文学者 《诗》三百篇无楚风,然江汉之间皆为楚地。《汉广》、《江沱》诸诗,列于二《南》;《汝坟》在河南之南部,地与楚境相近;《野有死麕》之白茅,本亦楚产,即《左传》所谓包茅,可知亦为南方诗歌。是《诗》无楚风,而实有楚诗也。《汉书地理志》陈国,今淮阳之地,盖古豫州之东南,而今河南湖北及安徽一部之地。则《诗》中之《陈风》亦当属之南方。春秋末,楚灭陈而有其地,又悉兼并其附近诸小国;故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楚境既广,故其时南方诸国之文学亦遂占而有之。蕴蓄既久,华实斯茂;迄于战国,楚辞崛起,有由来矣。又按老子亦楚苦县人,其所著《道德经》五千言,虽不可以文论,然其中多为韵文,且其形式亦间与《楚辞》之《九歌》相同,例如十五章云: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此类哲理诗极似骚体文之先驱,特其兮字之位置微有不同,遂觉音节稍促耳。此外南方诗歌之散见于古籍者,有《子文歌》,颂楚令尹子文刑其族人事,《楚人歌》,咏楚庄王纳诸御已之谏而罢筑层台事,《徐人歌》,咏吴公子挂剑事,《楚狂接舆歌》,《孺子沧浪歌》,公孙有山氏之《庚癸歌》,皆古南方诗歌之可信者,篇什虽曰不多,然其胚胎《楚辞》之功则甚著。至《说苑善说》篇之《越人歌》,其词尤与《楚辞》无异。故就形式观之,骚体之成,固远在屈宋之先矣。(参阅第十一章。)

三、关于楚国者 《楚辞》之起兴楚地关系最深,约言之,可分为三种:《汉书地理志》曰: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匡衡传》谓陈夫人好巫鬼而民淫祀,《地理志》亦谓陈太姬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好巫鬼。《陈风》所称击鼓于宛邱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盖陈太姬之遗风也。而《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有巫门、巫里、巫山、巫城等名,则是时南方诸国巫风之盛可知。其后吴并于越,陈越又先后灭于楚,故此风遂以楚为最盛,而其影响于文学者亦最大。盖巫觋所司者祭祀,而祭祀必有祈祷,祈祷必用祝辞与歌舞,故迷信之风愈炽,文学之材料亦愈多;观《九歌》一篇专咏灵巫降神之事,可以见矣。(参阅下章论《九歌》节。)故《吕氏春秋侈乐》篇云: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此其关于民俗者一也。先秦之世,各国风谣不同,音乐亦异。风谣之播于声音者为土乐,土乐又影响于文学,此在诸国然,而楚为尤甚。按《左氏》成公九年《传》称,晋侯使与锺仪琴,操南音。文子曰,楚囚,君子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又襄公十八年《传》,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夫曰南音,曰南风,又曰土风,则楚乐必异乎北方之撰也。《汉书礼乐志》谓《房中祠乐》为楚声,即本其调以制曲耳。又按《吕览》涂山氏女作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是南音者,兮猗之音,即楚辞之滥觞也。《候人歌》既可取为乐歌。(本《吕览》高诱注。已见前。)则楚辞之起与音乐之关系亦深矣。尝疑楚辞本亦可歌,与三百篇同。盖谱诸管弦者为楚声,著于竹帛者为楚辞。汉宣帝召九江被公诵读楚辞,诵读云者,即以声节之之谓也。《隋书经籍志》谓:隋有僧道骞者,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唐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可知通楚声者,隋唐时尚有人焉。此其关于音乐者二也。刘勰曰: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又曰: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王夫之曰: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嵚戌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楚辞通释序例》)二氏论屈子文得江山之助,诚为卓识。盖所谓地理者,大之如五岳四渎,屴漂汩;小之如鸟兽鱼虫,飞起蠕动;可以拓作者之胸襟,增文学之资料。后世赋家极乐铺叙地理,凡山川形势,水陆奇珍,乃至一章一木之微,靡不描摹尽致者,乃《风》、《骚》之舆台,得其一体以自广者耳。今楚,于山则有九嶷南岳之高,于水则有江汉沅湘之大,于湖潴则有云梦洞庭之巨浸,其间崖谷洲渚,森林鱼鸟之胜,诗人讴歌之天国在焉。故《湘君》一篇,言地理者十九,而《涉江》所纪,亦绝似山水之写真,虽作者或有意铺陈,然使其不遇此等境地以为文学之资,将亦束手而无所凭借矣。此其关于地理者三也。(以上参阅拙著《楚辞概论》)

然此仅泛论其文学之渊源而已;若止就屈赋言之,其学术思想之痕迹尚有可得而述者。盖屈赋虽为辞章之祖,其文实为灵均一家之书,后人第见其文章之美,而昧其学派之源,此不思之过也。窃疑屈子之学,出于古者史官及羲和之官,易言之,即辞赋家与阴阳道家有密切之关系是也。约而论之,其征有四:

一曰宇宙观念。此等观念包括天文地理等事,以《天问》一篇为最著,《离骚》、《远游》次之。(曩辨《远游》非屈子作,未审。)如《离骚》首述其生辰,即曰摄提贞于孟陬,惟庚寅吾以降。无论摄提之为星名与摄提格之为太岁在寅之名,要皆与天文之学有关。又如《哀郢》言仲春,言甲之晁。《抽思怀沙》并言孟夏,《抽思》且言南指月与列星;而《离骚》之羲和崦嵫咸池扶桑,并关于日,天津为天河,在箕斗之间,《远游》又言九阳、大微、旬始、玄武、文昌,此并屈子晰于岁序干枝及天象之明证。他若召丰隆,驱蜚廉,过句芒,历太皓,虽曰寓言,实无一不关天事。而最可注意者,厥为《天问》中之天文地理诸端。(其例从略。)虽然,屈原奚为而好言天事也?按《汉志》称阴阳家者流,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语本《尧典》。)羲和者,重黎之后;重黎者,颛顼之后,世司天地,楚之所自出者也。(参阅《周书吕刑》,《国语楚语》、《郑语》,《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楚世家》。)屈子楚之同姓,为高阳之苗裔,亦即重黎之子孙,怀王时为左徒,其职略同史官。(《史记正义》谓左徒犹唐之左拾遗)古者史官兼掌天文历数之事(例证从略),屈子家学相传,博闻强志,故虽世代相去甚远,犹能历历道其概略也。至若阴阳家邹衍之书,今虽不传,《史记》称其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又谓中国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云云,此为邹子之理想地理学也。齐人号之为谈天衍者以此。今观《天问》中所问,若九州、川谷、昆仑、县圃、增城、黑水、三危,与夫冬暖夏寒之所,无论或有或无,莫不属于地理者。而石林之地,能言之兽,九首之雄虺,九衢之靡萍,吞象之蛇等等,皆所谓川谷禽兽,水土物类之珍也。不特此也,凡《离骚》之善鸟香草,《招魂》之饮食珍玩,皆是也。(后世赋家极乐铺叙山川形势,水陆珍异,亦辞赋家与阴阳家有关之一证。)乃至《远游》、《招魂》之上下四方,《离骚》之四荒四极,上下九州,皆极明白之空间观念也。白水、阆风、穷石、洧盘、流沙、赤水、不周、西海之地,并邹衍所欲推而及之人所不能睹者也。故曰,屈子之学与出于羲和之官之阴阳家同源。不然,则以战国时阴阳家言最盛,屈子或受其影响耳。

二曰神仙观念。屈子神仙之思以《远游》以最著,《骚经》次之。如云: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又云: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又云: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此确为道家养生之论,不仅文词同于老庄而已。至于餐六气、饮沆瀣、漱正阳、含朝霞、保神明而除粗秽等语,直为道家炼形之要道,庄子《刻意》篇所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鼓祖所好者也。乃至明云承赤松之遗则,美往世之登仙,羡韩众(古仙人,非秦始皇时方士)之得一,离人群而遁逸,从王侨而娱戏,留不死之旧乡,(以上诸例,并见《远游》)一若真慕出世之乐者,何哉?按《汉志》称道家者流,出于史官。而古者史官兼掌天文历数(说已见前),故道家与阴阳家又有息息相通之处。屈子之学既与阴阳家同源,故又有恬漠虚静,长生久视之企慕。矧老子本楚人,与之同土共国者哉?夫宇宙之寥廓无垠,而欲探讨其究竟者,阴阳家也;升天入地,以至乎旷远绵漠之乡者,神仙家也。斯二者相邻而易混。故邹子推究天地,而又有《重道延命方》(见《汉书刘向传》)。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而不能通,止为方仙道,形解销化。(见《封禅书》)秦始皇用其《五德终始》之学,卒至信神仙,求不死之药,(见《始皇本纪》)皆其明证。而《离骚》之神游,乃在若有若无之境界者,盖亦合阴阳家之宇宙观念与道家之神仙观念而一之者也。由是言之,屈子之言神仙,又何怪焉?

三曰神怪观念。屈子之神怪观念与上述二者互为因果,而亦与阴阳家及道家有关。例如《招魂》陈四方之恶,则有长人千仞,十日代出,封狐千里,赤若象,玄蠭若壶,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一夫九首,拔木九千;豺狼从目,悬人以娱;土伯九约,参目虎首:种种幻想,如九幽十八狱,阎立本吴道玄辈未足尽其变相也。今按文人寓言之荒诞者,《庄子》书中为多:《逍遥游》之鲲鹏,《外物》之说钓,《则阳》之蛮触,《齐谐》志怪之书,谬悠荒唐之说,初不减于《招魂》、《天问》之所有;故知屈子之学与道家同其源流,决无疑义。(《庄》、《骚》之文多有同者。汉赋家亦多采《庄子》语,兹不暇举。)又按古籍中神怪之事物,莫过于《山海经》。《山海经》一书,汉儒附之禹、益,(《史记大宛传赞》之《禹本纪》亦同。)虽不可遽信,然其所以必归之禹、益者,则以其为古地理之书,而禹、益则又最先躬自考察地理之人也。且讲地理者,必验诸生物,《周书王会》篇备记四夷九域之国,皆附记其物产;《淮南墬形训》主记四方水土,亦必及其动植珍异,皆其证也。邹衍侈言天地,而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及海外所不能睹,非其明征也与?《周礼疏》引《五经异义》有《古山海经邹子书》;近儒仪征刘君疑《禹本纪》亦为衍书(见《左盦集》三),尤足证言地理者必好谈神怪,而屈子之学之与阴阳家有关益信矣。

四曰历史观念。屈赋中多述古事,而以《离骚天问》及《九章》中数篇为最著。所谓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者也。《汉志》言道家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而老子即为周室之守藏史,庄子寓言虽多,亦往往好陈古事以申其说,是则谓屈子之重视历史,明于治乱者,未始非与道家有关之又一证也。若夫邹子之术,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以上总括《史记孟荀列传》文。)其所谓推者,即史家寻究因果之义;至其推之之法,则本五行相胜之道以为准,(略见《吕览应同》篇。)如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由兹而上,至于黄帝;由兹而下,乃于百世,皆可以是推之。故因五德之转移,而知其治各有宜也。其详虽不可得闻,要其欲明往古成败祸福之道,则与道家无二致。然则古者阴阳之学,真无所不包矣。故屈赋之好征古事以为法戒者,非偶然也。(以上参阅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一卷第三第四号鄙著《屈赋考源》。)

更新于:5个月前

译文

游国恩著,本书列为台湾商务印书馆《人人文库》之一,1968年初版,1972年二版。全书十八章,首章总论文学之范围及文学史,以后各章从中国文学起源的探讨开始,全面论述了未有文字时之初民文学、唐虞时代之文学、夏代文学、商代文学、周代文学等先秦文学,而对上古谣谚、《诗经》、楚辞的论述是本书的重点。这不仅因为在各体文学的起源中诗歌最早,而且先秦时代朝廷设采诗之官,掌采民间歌谣,藉以观风俗、知得失,“诗三百篇”即由此而来。著者紧扣先秦社会生活与文学的密切关系,详细阐述了《诗》之来源及《南》《风》《雅》《颂》,《诗》之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征。著者特别专章论述了较少为文学史家注意的春秋战国时的杂歌诗,这些杂歌诗流行于鲁、齐、晋、楚、宋、吴诸侯各国之间,十九皆民歌,含有丰富的社会、政治、风俗、人情等内容,是《诗经》之外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著者还详细论述了楚辞兴盛的原因和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概括地总结了楚辞的文学渊源和现存作品所蕴含的宇宙观念、神仙观念、神怪观念、历史观念。全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是一本关于先秦文学的普及读物。

基础介绍

游国恩

游国恩

先秦文学楚辞,先秦,文学,游国恩游国恩十三 楚辞之起原,楚辞者,楚人之辞赋也。其名始见于《史记张汤传》,(《传》称朱买臣以楚辞与庄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故《汉书地理志》遂言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再见于《汉书朱买臣传》,三见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