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①;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②。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③,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④,诸侯曰泮宫⑤。
【注释】
①迎长日之至:从冬至开始,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
②可得而礼:可以真正对神灵表示敬意。
③五岳视三公:祭祀五岳之神的规格相当于对国家三公的礼遇。视,取齐,相当。
④明堂:古代阐明政教的厅堂,凡祭祀、朝会、敬老、尊贺等大典,都在这里举行。辟雍:周朝所设大学的名称。
⑤泮(pn)宫: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的名称。
【译文】
《周礼》说,冬至这天,天子来到南郊祭天,迎接渐长的白天的到来;夏至这天,天子又祭祀地神。在这些祭祀活动中,都要采用音乐舞蹈,这样,神灵们才能接受祭祀者的敬意。天子又祭祀天下的大山大河,以对待三公的礼节祭祀五岳,以对待诸侯的礼节祭祀四渎,诸侯们祭祀他们自己疆域内的大山大川。四渎就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天子举行祭祀朝会的厅堂叫明堂和辟雍,诸侯举行祭祀朝会的厅堂叫泮宫。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①,后稷稼穑②,故有稷祠③,郊社所从来尚矣。以上唐虞三代郊祀大略。
【注释】
①社祀:对土神的祭祀。
②后稷稼穑:谓自周朝祖先后稷发展农业以来。
③稷祠:对农作物之神的祭祀。
【译文】
周公辅佐周成王,让周朝的祖先后稷陪同天神一同受祭,在明堂中祭祀上帝的时候让周朝开国的文王陪同上帝一同受祭。自夏禹因为治水有功就修建社坛来祭祀土地神,后稷因为教人们种植庄稼有功,从后稷就开始供奉五谷之神,因此人们对天神、地神、土神、五谷之神的祭祀是由来已久了。以上是唐尧、虞舜和夏、商、周郊祀的大致情况。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①,周东徙雒邑②。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③,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④,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⑤。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⑥,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⑦。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注释】
①幽王:西周天子,名姬宫涅,在位时剥削人民,加上地震灾害,人民流离失所;因宠爱褒姒,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西周灭亡。犬戎:古代西北的一个游牧部落。
②雒邑:故城在今河南洛阳西,是周成王为了巩固对东方殷故土的统治,在周公主持下修筑的。
③西垂:也称西犬丘,秦国最早的都城,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④西畤(zh):祭祀坛址的名称。
⑤骝(li)驹:红身黑鬣的少壮马。羝羊:公羊。
⑥汧(qiān)、渭之间:即今陕西渭水与汧水相汇合夹角地带宝鸡一带。汧,水名。源出陕西陇县,流经千阳、宝鸡,汇入渭水。
⑦鄜(fū):地名。在今陕西洛川境内。衍:山坡低平之处。
【译文】
自从周朝战胜了殷朝,以后又经历了十四代,国势逐渐衰落,礼乐废弛了,诸侯们更是肆意横行,周幽王被犬戎打败,周王室向东迁到雒邑。而秦襄公因攻打犬戎、救援周朝有功,才开始被封为诸侯。秦襄公被封列为诸侯后,他居住在西垂,自认为应该主持祭祀西方之神少皞,建西畤,祭祀白帝,并用红色黑鬃的马驹、黄牛、公羊各一头作为祭品。这以后十六年,秦文王来到东方打猎,到了汧水与渭水汇合处,于是占卜询问可否在这里定居,结果获得了吉兆。秦文公梦见有黄蛇从天上垂到地面,嘴就停在鄜地的山坡上。秦文公就问太史官史敦。史敦说:这是上帝赐福的征兆,君王您应当立祠祭祀它。文公于是就建立了鄜畤,并用牛、羊、猪三种牺牲来祭祀白帝。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①,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②,神明之隩③,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搢绅者不道。
【注释】
①吴阳武畤:修筑在吴山之南的武畤,也是祭天的坛台。
②雍州:古代九州之一,约指今天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及青海东北部一带。
③隩:通墺。
【译文】
在没建立鄜畤之前,雍邑旁边的吴山之南原来有武畤,在雍邑的东边也有好畤,但都已荒废没有人来祭祀了。有人说:自古以来,雍州地势高峻,是神明居住的宅舍,所以才在这里建立坛址祭祀上帝,并且其他众位神灵的庙也聚集在这里。黄帝在的时候也曾在这里举行祭祀,即使周朝末年也举行过祭祀。但这些话并没有见到过有关记载,士大夫们也不加讲述。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①。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②,则若雄鸡,其声殷云③,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④。
【注释】
①陈仓:地名。故城在今陕西宝鸡陈仓区。北阪:地名。在今宝鸡南,当时的陈仓西南。城祠之:修城建庙将其供奉起来。
②集:落。
③殷:鸣声响亮的样子。
④命曰陈宝:遂称此神灵为陈宝。命,名,称呼。
【译文】
在建立鄜畤九年后,秦文王获得了一块像是石头的东西,于是就在陈仓的北阪建筑城坛来祭祀它。神有时终年不来,有时一年中来好几次,常常在夜里降临,并发出像流星一样的光辉,从东南方向飞来落在祠城中,形状像一只雄鸡,发出响亮的声音。四方的野鸡也在夜里对答鸣叫。祭祀这位神灵的供品,是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它为陈宝。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 ①,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②。磔狗邑四门③,以御蛊灾④。
【注释】
①后子孙饮马于河:意思是后代子孙将把秦国的势力向东扩展到黄河边。这是占卜得到的占辞。
②作伏祠:首次进行夏天入伏的祭祀。伏,即今之所谓三伏,自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的十天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的十天为中伏,第五个庚日起的十天为终伏。
③磔(zh):撕裂牲畜肢体来祭神。
④蛊(ɡǔ):伤害人的热毒恶气。
【译文】
鄜畤建立以后过了七十八年,秦德公继位,并为定都雍地占卜。卜辞上说:后代的子孙们可以让马匹到黄河边去饮水。于是秦德公就定都雍地。从此,雍地有许多祠庙兴盛起来。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天。又开始在夏天入伏时进行祭祀。在雍邑的四面城门口把狗剁成碎块来祭神,来防御热毒恶气。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①。
【注释】
①青帝:神话中的东方天神,名灵威仰。一说即指太昊氏。
【译文】
秦德公执政两年后去世了。这以后六年,秦宣公在渭水南岸建立了密畤,用以祭祀青帝。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以上秦作畤及祀陈宝。
【译文】
又过了十四年,秦缪公继位,他曾生病沉睡了五天没有醒来;醒来后,他就说他梦见了上帝,并说上帝命令他平定晋国的内乱。太史记载了他的言论,并把书藏在秘府中。后世的人都说秦缪公曾登上了天庭。以上是秦国建立祭天坛台及祭祀陈宝的情况。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①,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②,禅云云③;虙羲封泰山④,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⑤;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⑥: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⑦,过孤竹⑧;西伐大夏⑨,涉流沙⑩,束马悬车(11),上卑耳之山(12);南伐至召陵(13),登熊耳山以望江、汉(14)。兵车之会三(15),而乘车之会六(16),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7),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18),因设之以事(19),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20),所以为盛(21);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22),而蓬蒿藜莠茂(23),鸱枭数至(24),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以上管仲与齐桓公论封禅。
【注释】
①葵丘:地名。在今河南民权东北。
②无怀氏: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相传在伏羲前,其人见于《庄子》。
③云云: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是泰山的支脉。
④虙(f)羲:即伏羲。
⑤亭亭:泰山下的小山名。距上所谓云云不远。
⑥社首: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南。
⑦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北部。
⑧孤竹:古国名。故城在今河北卢龙以南一带。
⑨大夏:《史记正义》曰:大夏,并州晋阳是也。即今山西太原以南地区。
⑩流沙:钱穆以为指今山西平陆东之沙涧水。
(11)束马悬车:《史记集解》引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悬钩其车也。
(12)卑耳:山名。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13)召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东。
(14)熊耳山:在今河南卢氏南。
(15)兵车之会:与诸侯会师共伐某国。
(16)乘车之会:召集诸侯举行和平性质的会盟。乘车,用于文事之车,与兵车相对而言。
(17)一匡天下:颜师古注:谓定襄王为天子之位也。一说谓阳谷之会令诸侯云无障谷,无贮粟,无以妾为妻,天下皆从,故云一匡者也。
(18)不可穷以辞:不能以言语说服。
(19)设之以事:又拿其他的一些事情来推托。
(20)鄗上之黍,北里之禾:鄗上、北里,有人说是地名,有人说是山名,定为难以企及之所在。
(21)所以为盛(chnɡ):以上述两地所产的黍与禾作为供品。盛,装满供器。
(22)嘉谷:也称嘉禾,奇特的谷物,如有所谓一茎九穗者。
(23)蓬蒿藜莠(yu):颜师古注:皆秽恶之草。
(24)鸱枭(chī xiāo):猫头鹰,过去被说成是一种不吉祥的鸟。
【译文】
秦缪公登位后第九年,齐桓公已称霸,在葵丘大会诸侯,签立盟约,便想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管仲说:古代在泰山上筑祠坛祭上天,在梁父山开辟出地方祭祀地神的帝王有七十二家,而我记得的共有十二家:从前无怀氏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伏羲氏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神农氏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炎帝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黄帝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亭亭山上祭祀地神;颛顼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帝喾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唐尧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虞舜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夏禹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会稽山上祭祀地神;商汤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云云山上祭祀地神;周成王在泰山上祭祀天神,在社首山上祭祀地神。他们都是先承受天命,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齐桓公说:我向北讨伐过山戎,经过孤竹;向西讨伐过大夏,经过流沙,并用布把马脚包裹起来,将车辆悬挂牢靠,攀登上了卑耳山;向南曾讨伐楚国,到达召陵,登上了熊耳山,远眺长江、汉水。我曾举行了三次军事同盟大会,六次和平同盟大会,九次与诸侯会合,一次稳定了周天子王位的危机,各国诸侯都没敢违抗我的命令。这与过去的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们相比,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这时管仲看到齐桓公没法用语言来说服,于是便想用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来劝阻他,说:古代的帝王们到泰山去祭祀天地,一定要用鄗上出产的黍米,北里出产的谷物,作为祭祀使用的粮食;另外还用长江、淮河流域出产的三脊灵茅,作为祭祀神灵所用的垫席。还从东海打捞到比目鱼,从西海捕捉到比翼鸟,还有其他的不召而来的祭品十五种。而如今凤凰、麒麟没有出现,嘉谷没有生长,而那些蓬蒿藜莠等野草却生长得很茂盛,猫头鹰这种凶恶的鸟也飞来过多次。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举行封禅大典,恐怕不可以吧?于是齐桓公才打消了封禅的想法。以上是管仲与齐桓公讨论封禅之事。
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①。其后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②。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释】
①秦缪公内晋君夷吾: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太子申生,驱逐了群公子,在他死后,新君奚齐、悼子连续被里克所杀,晋国国内无君,于是秦缪公用军队送晋公子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②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此语不准确。事实是晋惠公得立后,在位十四年,与秦国关系紧张,惠公子在秦国为人质。惠公死后,其子潜逃回国,继位为怀公。秦国大怒,遂又以兵送公子重耳入晋,杀怀公,立重耳,是为文公。
【译文】
这一年,秦缪公把公子夷吾送回晋国立为晋君,以后又三次安置晋国君主,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秦缪公执政三十九年后去世了。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①,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②,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③。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④,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⑤。及后陪臣执政⑥,季氏旅于泰山⑦,仲尼讥之⑧。
【注释】
①俎(zǔ)豆之礼:祭祀的礼节、仪式。不章:不分明,不清楚。
②禘(d):天子及诸侯五年一次的祭祀宗庙的活动。
③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意谓周文王虽已受命为王了,但并没有去封禅泰山。
④爰:于是,因此。洽:渥,周遍。
⑤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意谓周成王举行封禅是合情合理的。
⑥陪臣执政:指诸侯的权力下移,诸侯国由大夫执政,如鲁之三桓、晋之六卿等。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陪臣。
⑦季氏:也称季孙氏,鲁庄公之弟季友的后代,世掌鲁政。此时当权的季氏为季桓子,名斯。旅于泰山:即祭祀泰山。旅,祭祀名。颜师古注:旅,陈也,陈礼物而祭之也。
⑧仲尼讥之:根据古礼,泰山在鲁国境内,鲁国诸侯是可以祭祀泰山的,但季氏只是一个大夫,他没有祭祀泰山的资格。他这样做是越礼,故孔子讥之。
【译文】
这以后一百多年,孔子论纂了六经,在传文中大略提到历代的改朝换姓的帝王,到泰山筑祠坛祭祀天神,到梁父山开辟场地祭祀地神的有七十多位,关于他们的祭器、祭礼制度,并没有清楚地论述,大概也是很难说清吧。有人问孔子关于禘这种祭祀的道理,孔子回答说:不知道。如果有人懂得禘祭的道理,那他在治理天下这方面,就会像察看掌中之物那样容易了。古诗说当殷朝纣王在位的时候,周文王虽然已经承受了天命,但他的功业还不足以去封泰山。周武王灭殷纣两年之后,天下还没安定他就逝世了。因此,周朝德政遍布全国还要数周成王,那么,周成王时期举行封禅大典就近于合情合理了。到后来王室衰弱,诸侯国中大臣执政,像鲁国的季孙氏竟然僭越了自己的职权范围,到泰山去祭祀。孔子就讥讽了这件事。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①。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②。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以上孔子不言封禅,苌弘以方怪见杀。
【注释】
①苌弘:周灵王时的大夫,传说他能招致神异之物。方:方术。
②射狸(mi)首:古代的一种巫术,在箭靶上写上某个人的名字,用箭射之,以诅咒其人因此而死。凌稚隆曰:大射仪,奏《狸首》。郑玄曰:狸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故苌弘因诸侯不朝,设射狸首。
【译文】
这时候,苌弘凭自己的方术来服事周灵王。诸侯不来朝见周灵王,周朝的国势衰弱了,苌弘于是大肆宣扬鬼神一类的事,设置了箭射狸首的仪式,狸首,就象征着那些不来朝见的诸侯。他想凭借神鬼怪异的手段让诸侯前来朝周。诸侯不服从,后来晋国人捕杀了苌弘。周朝人谈论方术鬼怪就是从苌弘这里开始的。以上记孔子不谈论封禅,苌弘因方术怪异而被杀。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译文】
这以后一百多年,秦灵公在吴山南面建立上畤,祭祀黄帝;又建立下畤,祭祀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①: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栎阳雨金②,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注释】
①周太史儋(dān):有人以为即老子。太史,官名,主管记录史事,保管图籍,亦管占卜、祭祀等。
②栎阳:秦国的新都名。在今西安之阎良区,秦献公二年(前385)迁都于此。
【译文】
又过了四十八年,周朝的太史儋在会见秦献公时说:秦国和周朝原本是合在一起的,合并着又分开了。五百年以后还应当复合,复合十七年,秦国将会有霸主出现。在栎阳天上落下了金子,秦献公认为得到金子是祥瑞的征兆,所以就在栎阳建立了畦畤,来祭祀白帝。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①。或曰宋太丘社亡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③。
【注释】
①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秦灭周取九鼎,其中一只沉于泗水,其余无考。
②宋太丘社亡:宋国太丘邑的社树忽然失踪。太丘,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③泗水:源出山东泗水陪尾山,四源并发,故得名。彭城:在今江苏铜山。
【译文】
以后一百二十年,秦朝灭亡了周朝,周朝的九只宝鼎也归属了秦朝所有。有人说宋国的太丘失踪时,宝鼎沉没在彭城下边的泗水中了。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译文】
以后一百一十五年,秦朝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①。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②。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注释】
①地螾:神奇的大蚯蚓。螾,通蚓。
②赤乌之符:赤乌,传说周武王时有火从天而降,形如赤乌。符,符命,指天以瑞祥之兆,为王者受命之征。
【译文】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后称帝,有人说:黄帝获得了土德,就有黄龙巨蚓出现。夏朝获得了木德,青龙就在郊外降止,草木长得葱郁茂盛。殷朝获得金德,银子就从山中溢流而出。周朝获得火德,就有火从天而降,形状像赤乌,显示出吉祥的符瑞。现在的秦朝取代周朝,正是处于水德兴盛时期。从前秦文公出外打猎,得到了黑龙,这是秦国获得水德的瑞祥征兆呀。于是就把黄河改称为德水,把冬季的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颜色崇尚黑色,度量衡以六为单位,音乐方面崇尚大吕律,在政治方面崇尚法律。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①,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②,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③,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④。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⑤,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⑥,而封藏皆祕之,世不得而记也。
【注释】
①驺峄山:邹城的峄山。驺,通邹,也称邾。在今山东邹城东南。
②蒲车:用蒲草裹车轮的车子。
③菹(zū)秸:草席。菹,枯草。秸,禾秆。
④绌:通黜。贬退,排斥,废除。
⑤阴道:从北面上山的路。
⑥太祝:官名。《周礼春官》所属,也作泰祝,掌管祝辞和祈祷之事。祀雍上帝:在雍县诸畤祭祀上帝。
【译文】
秦始皇登上帝位三年,到东方的郡县视察,祭祀了驺峄山,在石头上刻字来颂扬秦朝的功业。于是又征召了齐、鲁两地的儒士、博士七十多人,跟随他来到泰山脚下。众儒生中有人建议说:古代帝王在封禅时都用蒲草把车轮包裹起来,不让车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还要打扫干净地面,用草席作垫席。这是说古礼是很容易遵行的。秦始皇听了这些议论后,认为这些都离奇古怪,难以施行开来,就把儒士们斥退赶走了。接着,他下令修建车道,从泰山的南面登上了山顶。并树立石碑,刻字颂扬自己的功德,来说明他有资格封禅。接着,秦始皇在北边山道下山,在梁父山祭祀了地神。秦始皇封禅的礼仪很多都是采用太祝在雍县祭祀上帝时所使用的礼仪,有关礼仪的记载都密封保藏,世人都无从把它记述下来。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①,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以上秦多异征,始皇封禅。
【注释】
①中阪:半山腰的斜坡。
【译文】
秦始皇登泰山时,在半山腰遇到了暴风雨,只得停歇在大树下面。那些被斥退的儒生们,没能参加封禅典礼,当听说秦始皇遇到了暴风雨时,就都讥笑他。以上记秦出现了很多奇异征兆,秦始皇举行封禅典礼。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①。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②。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③。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④。三曰兵主,祠蚩尤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⑥,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⑦。六曰月主,祠之莱山⑧。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⑨。成山斗入海⑩,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11)。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注释】
①羡门:人名。名子高,古代的仙人。
②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齐国之所以称为齐,是因为它正对着的天的肚脐。齐,此处通脐。颜师古注:谓其众神异,如天之腹齐也。
③临菑:也作临淄,齐国国都,在今山东淄博东北。
④圜(yun)丘:圆形高坛。
⑤蚩尤:黄帝时的诸侯,好兵喜乱,被黄帝杀死在涿鹿。
⑥东平陆:地名。在今山东东平以东一带。
⑦之罘(f):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境内。
⑧莱山:山名。在今山东烟台龙口境内。
⑨成山:山名。在今山东荣成东北三十里,是一个小半岛。
⑩斗:通陡。突出。
(11)琅邪:山名。在今山东青岛黄岛区大海边,其山如台状。
【译文】
这以后,秦始皇又到东边海上巡游,并举行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和八神,寻访羡门高之类的仙人。八位神将自古代就有,也有人说是姜太公把这事兴起来的。齐国之所以叫作齐,是因为它处在天的肚脐眼上。它的祭祀典礼早已经断绝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兴起来的。八神的情况如下:第一个是天主,在天齐泉来祭祀它。天齐,是泉水,位于临淄城南郊山下。第二个是地主,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祀它。这是因为天神喜欢阴气,在祭祀天神的时候一定要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所筑造的祭坛取名叫畤,而地神喜欢阳气,所以祭祀地神一定要在水泽中露出水面的圆丘上。第三个是兵主,在蚩尤冢来祭祀它。蚩尤冢在东平陆的监乡,位于齐国的西部地境。第四个是阴主,在三山来祭祀它。第五个是阳主,在芝罘山来祭祀它。第六个是月主,在莱山来祭祀它。这些地方都在齐国北部,紧靠着渤海。第七个是日主,在成山来祭祀它。成山突出伸入海中,位于齐国的最东北角,可以在这里迎接日出。第八个是四时主,在琅邪山来祭祀它。琅邪山在齐国的东部,可在这里迎接一年的开始。对这八位神,都各用一头牲畜来祭祀,掌管祭祀的人员对玉帛等祭品可以有所增减。
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①,及秦帝而齐人奏之②,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③,为方仙道④,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⑤。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⑥,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注释】
①驺子:即驺衍。战国时的阴阳五行家,齐国临淄人。终始五德之运:论述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德性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行,用以说明王朝兴废的原因。
②奏:进献,谓进献五德终始之书。
③宋毋忌:传说中的火仙。正伯侨:后人也写作征伯侨,《史记索隐》谓其为古仙人之名。充尚:仙人名。最后皆燕人:最后二字不可通,《史记集解》以为应作其后;王念孙以为应作聚谷,即宋玉《高唐赋》中之乐聚谷。按,《高唐赋》将乐聚谷与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并称为有方之士,盖亦仙人,王说可从。
④为方仙道:讲究修道成仙的方法。
⑤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即神仙家的所谓尸解,谓修道成功后,抛下肉身,真人飞升而去。
⑥阴阳主运:指邹衍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运,驺衍书中的篇名。
【译文】
从齐威王、齐宣王时起,驺衍等一班人著书立说,论述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德性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行,用以说明王朝兴废的原因。到秦始皇称帝后,齐国人把这种学说献上,因此秦始皇就采用了这一学说。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以及羡门子高,都是燕国人,他们创建神仙道术,肉体消解,灵魂飞升,依托鬼神一类的事情。驺衍凭借着他的阴阳主运学说,在诸侯中闻名,而燕国、齐国沿海一带的方士们,传播他的学说却弄不懂这个学说的实质,于是怪诞无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一帮人从这里兴起,多得数不过来。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①,去人不远;患且至②,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③。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④,从上郡归⑤。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⑥,遂登会稽⑦,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⑧。以上燕、齐海上多方士,始皇入海求神仙。
【注释】
①其傅在勃海中:傅字《汉书》作传,臣瓒曰:世人相传云尔。
②患:难,麻烦。
③上党:郡名。秦汉时治所在今山西长子西南。因这里地势很高,与天为党,故名。
④考:考问,核查。
⑤上郡:郡名。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左侧一带。秦时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⑥湘山:一名君山,又叫洞庭山,位于今湖南岳阳西南洞庭湖中,正对着城西门的岳阳楼。
⑦会稽: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一带。
⑧沙丘:台名。在今河北广宗西北。
【译文】
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代,他们就派人到海中去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三座神山,传说坐落在渤海中,离人间不远。麻烦的是船将要到达时,便会被大风刮走。原来曾经有人到过那里,众位仙人以及长生不老的药都在那里。那里的东西,飞鸟走兽都是白色的,宫阙都是用黄金白银建造的。在还没到达那里时,远远望去,三座神山像天上的云彩一般;等到达那里,却看到三座神山反而在水里面。当船接近那里,风就刮起把船刮走了,始终不能到达。世间的帝王们没有谁不向往那里的。等到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后,有关海上神仙的传说,方士们谈论到的真是多得数不过来。秦始皇认为自己到海上恐怕不可能了,就派人携带童男童女到海上去寻找这些神山。船到了海上,回来时都以被风所阻挡为借口,说不能到达那里,只是看见神山。第二年,秦始皇再次巡游海上,到达了琅邪山,经过恒山,从上党返回京城。以后三年,秦始皇巡游到碣石,查问到海上去寻求神仙的方士们后,从上郡返回京城。以后五年,秦始皇南巡到达湘山,于是登上会稽山,沿海路北上,希望能找到海中三神山上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他没有找到,回京的路上,在沙丘死去了。以上记燕国、齐国海边方士很多,秦始皇入海求神仙。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①。三年而二世弑死。
【注释】
①诸侯畔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首先举事反秦,其后项羽、刘邦等相继皆起。畔,通叛。
【译文】
秦二世元年,他曾向东巡游到达碣石山,沿海南下,经过泰山,又到了会稽山,他都按祭礼祭祀。秦二世还在秦始皇所立的石碑旁边雕刻了文辞,对秦始皇的功德加以表彰。这年秋天,各路义军起兵反秦。第三年,秦二世被杀死。
始皇封禅之后十三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①,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②: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以上秦最速亡,见封禅不足贵。
【注释】
①僇:通戮。杀戮。文学:谓文学方术之士,也称术士,包括各学派的学者,也包括以仙人、仙药骗人的方士。
②讹()曰:编造谣言说。
【译文】
秦始皇举行封禅典礼后十三年,秦朝灭亡了。当时儒生们痛恨秦始皇焚烧诗书,侮辱杀害读书人,老百姓们也怨恨秦朝的严刑苛法。这样,天下的人一齐背叛了他,都造谣说:秦始皇上泰山祭祀,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并没有完成封禅典礼。这莫非就是所谓不具备德行而硬要勉强举行封禅的后果吗?以上记秦朝灭亡最为迅速,可见封禅不值得珍视。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①。至秦称帝,都咸阳②,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③,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注释】
①四渎:即江、淮、河、济四条江河。
②咸阳:战国时秦孝公在咸阳建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
③轶兴轶衰:《汉书郊祀志》作迭(di)兴迭衰,即此起彼伏之意。轶,通迭。
【译文】
从前,夏、商、周三代君主的都城都在黄河和济水之间,因此嵩高山算是中岳,并且其他四岳都按照各自所在的方位命名,四渎也都在崤山以东。到秦始皇称帝,把咸阳作为都城,因而五岳、四渎都在东方。从五帝时期直到秦朝,各个朝代的兴亡依次更替,这些名山大川就有时在诸侯国,有时在天子的直接管辖地区,它们的祭祀礼仪也随朝代的变更,有增益也有损减,都有不同,无法完整地记载。等到秦朝统一天下,由祠官经常祭祀天、地以及名山、大河的鬼神,从此才可以记述。
于是自殽以东①,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②,因泮冻③,秋涸冻④,冬赛祷祠⑤。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注释】
①殽: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西北,东接渑池界,西接陕州界。
②脯酒:干肉与酒。为岁祠:为祈求农业丰收而祭祀。
③泮冻:解冻。
④秋涸(h)冻:秋天的祭祀是在水渐干涸,开始结冰的时候。
⑤冬赛祷祠:冬天进行感谢河神一年赐福的祭祀。赛,酬报。旧时祭祀酬神之称。
【译文】
当时从殽山以东,所祭祀的大山有五座,大河有两条。五座大山分别为太室山(太室山又叫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两条大河,一叫济水,一叫淮河。在这些地方,春天用干肉和酒为每年的年景进行祈祷。春天是在河水解冻的时候用干肉和酒祈求丰收,秋天的祭祀是在水渐干涸,开始结冰的时候,冬天要举行酬谢神功和祈祷求福的祭祀。这里使用的祭牲是一头用祭器盛着的小牛,其他玉石、绸帛等祭品各自不同。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①。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②。渎山,蜀之汶山也③。水曰河,祠临晋④;沔⑤,祠汉中;湫渊⑥,祠朝那⑦;江水⑧,祠蜀。亦春秋泮涸祷赛,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⑨。
【注释】
①襄山:旧注皆以为即今山西境内的中条山,或曰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南。但皆与史文所谓自华以西不合。
②岳山:即吴岳,也叫岍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一带。鸿冢:在今陕西凤翔以东。
③汶山:岷山南下的正支脉,所以岷山也叫汶山,有二十一个峰,位于今四川茂县的东南。
④临晋:古邑名。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境内。
⑤沔(miǎn):即汉水。
⑥湫(jiǎo)渊:地名。在今甘肃固原西南。
⑦朝那:地名。故城在今甘肃平凉西北。
⑧江水:《风俗通》说:江出岷山,岷山庙在江都。《括地志》: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
⑨尝禾:用秋天的新谷祭祀。尝,祭祀名,在秋天举行。
【译文】
从华山以西,大山有七座,大河有四条。这七座大山分别为华山、薄山(就是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就是蜀郡的汶山)。四条大河,一条叫黄河,在临晋建有祠坛祭祀;一条叫沔河,在汉中祭祀;一条叫湫渊,在朝那祭祀;一条叫长江,在蜀郡祭祀。在这些山河中,也是在春天和秋天两季,在河水解冻和冻结时举行祈祷福祉和酬谢神功的祭祀,如同祭祀东方的大山大河,而祭祀所用祭器盛着的小牛、玉石、绸帛等祭品却各不相同。四座大山:鸿冢、岐山、吴岳、岳山,都还有贡献新谷的祭祀礼仪。
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①。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骝驹四。
【注释】
①其河加有尝醪(lo):祭祀华山以西的河流时要加有新酿制的米酒。醪,米酒。
【译文】
陈宝神也应节日来享受祭祀,祭祀华山以西的河流时还要增献新酒酿。这些山河都在雍州这一地方,靠近帝王居住的京都,所以在祭祀时还要增加一辆车和四匹红毛黑鬃的壮马驹。
灞、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①,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注释】
①灞:即灞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今陕西蓝田东山谷中。产:即浐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陕西蓝田西南谷中。长水:在陕西蓝田西北,流经长安东南,入灞水。沣:即沣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陕西宁陕东北秦岭,西北流经长安接纳灞水,一起注入渭河。涝:即涝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陕西鄠邑西南,最后汇入渭水。泾:即泾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宁夏泾源西南六盘山,东流至泾川,入陕西,东南流经长武、彬州、泾阳、高陵汇入渭河。渭:即渭水,源出甘肃渭源西北鸟鼠山,东流入陕西,至潼关入黄河。
【译文】
灞水、产水、长水、沣水、涝水、泾水、渭水都不算大河,由于离咸阳很近,祭品也都按照祭祀名山大川的仪式进献,但没有各种增加的祭品。
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山之属①,为小山川,亦皆岁祷赛泮涸祠,礼不必同。以上秦祀名山大川。
【注释】
①鸣泽:山名。在今河北涿州北。蒲山:即薄山,在今山西永济南。岳山:山名。在华山西。
【译文】
汧水、洛水两条河,还有鸣泽、蒲山及岳山等一类山河,都算是小山小河,每年也都在河水解冻、冻结的季节,举行祈祷福祉和酬谢神功的祭祀,但礼仪方面不一定同别处相同。以上记秦祭祀名山大川的情况。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①,风伯、雨师、四海②,九臣、十四臣③,诸布、诸严、诸逑之属④,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⑤。于湖有周天子祠⑥。于下邽有天神⑦。沣、滈有昭明、天子辟池⑧。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⑨;而雍菅庙亦有杜主⑩。杜主,故周之右将军(11),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注释】
①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家分周天之星为二十八宿,四方各七宿,东方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为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为井、鬼、柳、星、张、翼、轸。
②风伯:神话中的风神。雨师:神话中的雨神。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四周都是海,这里指海神。
③九臣、十四臣:泷川引皮锡瑞语以为应作九臣六十四臣。并曰:《汉旧仪》祭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汉时尝列祀典。九臣当是九皇之臣;六十四臣当是六十四民之臣。郭嵩焘曰:九臣、十四臣祀之雍,盖皆周臣之有功者也。马融《论语》注乱臣十人,谓周公、召公、太公、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为文母,则九臣当是周初功臣,《祭法》所谓有功德于民者也。
④诸布、诸严、诸逑:郭嵩焘曰:按《尔雅》:祭星曰布。天垂象,故曰布。诸布、诸严、诸逑,盖天神、地祇、人鬼之分。丘陵、林谷皆属之地,而义取深严,故曰严。《说文》:逑,敛聚也。谓合祀之,九臣、十四臣皆合祀之。逑,亦匹也,人神皆有配,《楚辞》湘君、湘夫人亦配也,故诸逑宜以当人神也。泷川引叶德辉语,以为诸严即诸庄,汉人避明帝讳改;诸逑应作诸遂。庄,四通八达之道,这里即指路神;遂,田间小路,也是指路神。刘洪涛以为布即瀑布,严即山岩,遂即隧洞。
⑤西:《史记索隐》以为即西县,亦即西垂,在今甘肃天水西南,秦国最早的都城。王先谦以为应指长安之西。按,就上下文意,此处似应指西垂。
⑥湖:秦邑名。在今河南灵宝西,汉代立以为县。周天子祠:《史记索隐》:《地理志》,湖县属京兆,有周天子祠二所。
⑦下邽:地名。故城在今陕西渭南东北。
⑧沣、滈:即丰、镐,周朝的都城名。文王都丰(今西安西南),武王都镐(今西安西)。昭明:火星庙。《史记索隐》引《河图》云:荧惑星散为昭明。天子辟池:王先谦引沈钦韩曰:周辟雍故地,故曰辟池,所祀者滈池君也。
⑨杜亳:梁玉绳以为应即杜县(今西安东南)境内的亳亭。因西周末时曾有戎族的亳王居此,故称为亳,后被秦宁公所灭。寿星:即南极老人星。
⑩菅(jiān)庙:草庵小庙。菅,野草。杜主:即杜陵之神杜伯。
(11)故周之右将军:当年周朝的右将军。《史记索隐》引《墨子》曰:周宣王杀杜伯不以罪,后宣王田于圃,见杜伯执弓矢射,宣王伏弢而死也。梁玉绳曰:周宣王杀杜伯事见《国语》《墨子》及《还冤志》。然杜伯是国君,非将军也,且宣王时安得有右将军哉盖杜伯为最小鬼之神者,朱衣冠而操弓矢,厥状甚武,因以将军目之。右将军者,以右尊故也。
【译文】
雍县有日神、月神、参宿、辰宿、南北斗、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水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这些神灵。有一百多座祠庙。秦国的旧都西县也有几十座祠庙。在湖县有周天子祠。在下邽有天神祠。丰、镐有火星庙和天子辟池。在杜县的亳亭有三所杜主祠和寿星祠。并且雍县的草庵小庙也有杜主祠。杜主,原本是周朝的右将军,他在秦中地区,是最小的鬼神中很灵验的一个。对这些星宿、神灵,每年都按时节分别进行祭祀。
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陈宝节来一祠①。春夏用骍,秋冬用骝。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②,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③。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④,通权火⑤,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⑥。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
【注释】
①及四仲之月祠几句:《史记封禅书》作及四仲之月月祠,若陈宝节来一祠,意谓四季的中间月份举行月祭,至于陈宝祠则只有在陈宝节时举行祭祀。仲月,每季的第二个月,如二月为仲春,五月为仲夏,八月为仲秋,十一月为仲冬。
②木禺龙:木龙。木禺,同木偶。栾车:有铃的车。
③俎(zǔ)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俎,用以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青铜制,也有木制漆饰的。豆,用木头做成,容量四升,高一尺二寸,里面用漆漆饰。
④上宿郊见:帝王亲自斋戒在南郊拜见上帝。宿,斋戒。
⑤权火:烽火。
⑥其用如经祠:使用的祭品和经常的祭祀一样,不因帝王亲祭而加多。经,常。
【译文】
雍县四畤,所祭祀的四位上帝是最尊贵的,但要说景象最激动人心的则数陈宝。所以,雍县四畤的祭祀,在春天解冻时祈求丰收,秋天在封冻时祭祀,冬天举行酬报神灵的祭祀,五月间进献小马驹,四季的中间月份举行月祭,陈宝神在节日享受一次祭祀。春夏季节用红色马,秋冬季节献用红毛黑鬃马。每畤使用小马驹四匹,木偶龙驾的有铃的车一套,木偶马驾的车一套,祭品的颜色也都按照各方的天帝的颜色来装饰。还用小黄牛和小羊各四头,玉石、帛绸各用一定数量,都把牲口活着埋下去,祭品不用供设。这样三年郊外祭祀一次。秦朝把冬季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因此,皇帝常常在十月进行斋戒,来到郊外,点燃全路烽火到达四畤,在咸阳附近进行礼拜、祈祷的祭祀,衣服崇尚白色,所用的祭品就像通常祭祀一样。西畤、畦畤,仍像过去一样祭祀,皇帝都不亲自去。
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①。祝官有祕祝②,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③。以上秦诸神祠。
【注释】
①领:管辖。天子之祝官:朝廷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祝官有祕祝:有些祝官在祭祀时向鬼神做诡秘的祈祷。
③祝祠移过于下:向鬼神祈祷,请鬼神把惩罚转移给天子之下的臣民。
【译文】
所有这些祭祀,都经常由太祝来主持,每年按时进行祭祀。至于其他大山大河,众位鬼灵及八神之类,皇帝经过那里就祭祀,离开了也就算了。远方郡县祭祀的众神,由当地百姓们各自去祭祀,不归皇帝的祝官掌管。祝官中的秘祝,如有了灾祸就进行祈祷祭祀,把灾祸转移到众位官员和老百姓们身上。以上记秦各种神的祠庙和祭祀情况。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①: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②。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③,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注释】
①物:当时人们称那种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或物。此指哭蛇的老妇。
②丰枌(fn)榆社:指汉高祖故乡丰邑枌榆乡的土地祠。
③灞上:在今陕西蓝田,即白鹿原。
【译文】
汉朝兴起,汉高祖还在微贱之时,曾经斩杀了一条大蛇。有神物说:这条蛇是白帝的儿子,而杀死它的,是赤帝的儿子。高祖刚起兵的时候,在丰邑枌榆社进行过祈祷。后来,他占领沛县,作了沛公,于是祭祠蚩尤,用牲口的血来涂染鼓旗。两年后他在十月到了灞上,与诸侯一起平定了咸阳,立为汉王。就把十月当作一年的开端,崇尚红色。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②。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注释】
①黑帝:传说中的北方天帝,名汁光纪。
②公社:官社,官府祭祀天地神鬼的处所。
【译文】
汉高祖二年,他向东攻打项籍而打回关中,问道:过去秦朝所祭祀的上帝是什么呢?群臣回答说:是四位天帝,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的祠庙。高祖说:我听说天有五位上帝,而现在只有四位,为什么呢?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高祖说:我知道这个道理了,就是要等我来建立第五个祠庙呀!于是高祖便建了黑帝祠,名叫北畤。由主管官员前去祭祀,皇帝不亲自前去祭祀。高祖把秦朝的全部祝官们召来,又设置了太祝、太宰,礼仪同过去的一样。又命令各县设立官府社坛。他下诏书说:我很重视并崇敬祭祀。现在对上帝的祭祀和山、河的神灵凡是应当祭祀的,各自按规定的时节祭祀,同过去一样。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①,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②;晋巫③,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④;秦巫⑤,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⑥;荆巫⑦,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⑧;九天巫⑨,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⑩。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月。
【注释】
①梁巫:《史记集解》引文颖说,晋范会支庶刘氏随魏都大梁,所以有梁巫。
②天社、天水、房中、堂上:都是神名。
③晋巫:《史记集解》引文颖说,范氏世代在晋做官,所以祠里有晋巫。
④东君:据《楚辞九歌》应是太阳神。云中:即《九歌》中的云神。司命:据《九歌》应是司掌人寿命的神。巫社、巫祠:颜师古注:皆古巫之神也。族人、先炊:《史记正义》曰:先炊,古炊母神也。按,《汉书郊祀志》作族人炊,颜师古注:古主炊母之神也。
⑤秦巫:《史记集解》引文颖说,范会支庶留秦为刘氏,所以有秦巫。
⑥社主:《汉书郊祀志》作杜主,即杜伯之神,前文已见,此作社主,误。巫保、族累:颜师古注:二神名。钱大昕曰:族累盖疾疫之神。《说文》:痤,小肿也,一曰族累。
⑦荆巫:《史记集解》引文颖说,刘氏后又迁到丰,丰归荆管辖,所以有荆巫。
⑧堂下、巫先、司命、施糜:皆神名。颜师古注:堂下,在堂之下;巫先,巫之最先者也;施糜,其先常施设糜粥者也。
⑨九天:具体所指,诸说不一。《淮南子》说,中央叫钧天,东方叫苍天,东北曼天,北方元天,西北幽天,西方皓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即谓九天。《太元经》中说,一中天,二羡天,三徒天,四罚更天,五啐天,六郭天,七成天,八治天,九成天。
⑩南山:也称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为秦岭的一段。
【译文】
以后四年,天下已经安定。高祖命令御史传命丰县要慎重地修治枌榆社,经常按一年四季,春季用羊和猪来祭祀。又命令祝官在长安设立蚩尤祠。在长安设置祠官、祝官和巫婆。其中梁巫掌管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等神灵;晋巫掌管祭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等神灵;秦巫掌管祭祀杜主、巫保、族累等神灵;荆巫掌管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等神灵;九天巫掌管祭祀九天:这些每年都按时在宫中祭祀。其中河巫在临晋祭祀河神,南山巫在南山祭祀秦中。秦中指秦二世皇帝。以上各项祭祀,都各有规定的时日。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①,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②。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③,常以岁时祠以牛。
【注释】
①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周朝的祖先后稷被舜封于此,是周王朝的发祥地。
②血食:享受祭祀。因祭祀宰牲牢,故称。
③灵星:星名。又称天田星,主稼穑,古以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之意。
【译文】
这以后两年,有人说:周朝兴盛了,在邰地建立城邑,设立后稷的祠庙,一直到现在还享受天下人的牺牲。于是,汉高祖命令御史说:应该命令各郡、各国、各县设立灵星祠,每年按时用牛来祭祀。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月及时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以上汉高祖。
【译文】
汉高祖十年的春天,主管的官员请求皇帝,命令各县常在春季三月和十二月用羊和猪来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民间的土地神可命里社中的人分别征收财物来进行祭祀,皇帝批复说:可以。以上记汉高祖时期建立神祠和祭祀情况。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祕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译文】
以后十八年,汉孝文帝继承帝位。文帝继位后十三年,下诏书说:现在祝官祕祝时把灾祸转移给大臣和百姓们,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从现在起废除这项制度!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译文】
当初,有些名山大川坐落在诸侯国内,由诸侯国的祝官各自供奉祭祀,并不由皇帝的祝官统管负责。等到齐国和淮南国被废除后,就命令太祝每年都按时致以像过去秦朝的礼仪一样的祭祀。
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①,驾被具②;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③;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釐者归福于朕④,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注释】
①路车:同辂车。帝王所乘之车。
②被具:驾车披在马身上的饰具。
③河、湫:指黄河和湫渊。加玉各二:指在祭祀二河时,各加进玉璧两枚。
④祝釐:祷告求福。釐,通禧。神降之福。
【译文】
这一年,汉文帝命令说:我即位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仰赖祖先的神灵、国家的福荫,国内太平无事,人民没有疾苦。近年来连年获得丰收,我没什么德行,凭什么享受这些呢?这都是上帝和各位神灵的恩赐。听说古代的帝王享受了神灵的恩德就一定要报答神灵的功劳,因此我想增加对各位神灵的祭祀。主管官员建议给雍县五畤祠增加路车各一辆,附带全套的车马用具,给西畤、畦畤增加木偶车各一辆,木偶马各四匹,以及全套的车马用具;给黄河、湫渊、汉水各增加玉璧两枚;另外还有许多祠庙,都扩大祭祀场地,祭祀用的玉珪、帛绸、牺牲都按等级适量增加。那祝福的人都把福气归献给我,百姓们却不在其中,从现在起祝福致敬,不要为我祈祷!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①,易服色,色上黄②。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③,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堤,其符也④。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⑥。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注释】
①改正朔:采用新历法,即不再用十月,而改用另一个月为一年的起始之月。
②易服色,色上黄:即不应该再像秦朝一样的色上黑,或是像刘邦所讲的色上赤,而应该色上黄。
③张苍:刘邦的开国功臣,文帝时继周勃为丞相。好律历:精通律度、历法。
④河决金堤,其符也:黄河在金堤决口,这就兆示了汉朝是水德。符,征兆。据《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文帝十二年(前168)河决东郡金堤。东郡金堤,指今河南濮阳(当时的东郡郡治)一带的黄河大堤。
⑤外黑内赤:十月阴气在外则黑,阳气还伏在地下则内红。
⑥成纪:县名。故城在今甘肃秦安以北。
【译文】
鲁地人公孙臣向文帝报告说:当初秦朝获得水德,现在汉朝继承了它,按照五德终始的规律来推算,那么汉朝应当轮到得土德了。土德的祥瑞应兆应该是有黄龙出现,所以应该更改历法,改换车马服饰的颜色,应崇尚黄色。这时候,丞相张苍精通律历,认为汉朝正当是水德的开始,所以黄河才冲决了金堤,这就是水德的征兆。一年把冬天的十月作为开端,十月里阴气在外,阳气内伏,颜色外黑内红,与水德的象征正好相一致。像公孙臣所说的那些,是不正确的。于是否决了公孙臣的意见。以后三年,黄龙在成纪出现了,汉文帝就召来公孙臣,任命他为博士,要他和一些读书人一起草拟修改历法、服饰颜色的事。这年夏天,文帝下诏书说:异物的神灵在成纪出现,它对人民没有侵害,今年的年景因而很好,获得丰收。我想要祈祷祭祀上帝和众位神灵,命礼官来商讨这项方案,不要怕烦劳我而不告诉我!主管官员们说:古时天子在夏至亲自举行郊祀,在南郊祭祀上帝,所以称为郊祀。于是在这年夏季四月里,汉文帝开始在雍县五畤举行郊祀,参拜上帝,所穿的衣服都崇尚红色。
其明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①,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焉②。或曰东北神明之舍③,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注释】
①望气:通过观测云气以附会人世吉凶。
②:通冕。帽子。
③神明:太阳。
【译文】
第二年,赵地人新垣平因擅长观察云气来晋见皇上。他对文帝说:长安东北方向有神异的云气,呈现出五彩颜色,像官吏们头上戴着的礼帽一样。有人说:东北方向是神明的宅舍,西方是神明的墓冢。上天的祥瑞降临,应当设立祠庙来祭祀上帝,用这个来应答吉祥的征兆。于是,文帝修建了渭阳五帝庙。在同一个屋宇里,给每位天帝分别设立一个神殿,分别面对着五扇大门,按照各方天帝的颜色涂上色。并且祭祀时的祭品和礼仪,也像雍县五畤祠的一样。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①,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②,谋议巡狩封禅事。
【注释】
①蒲池:种蒲的池子。蒲字亦作兰。
②刺六经中作《王制》:意即搜罗、摘取六经中的句子,拼成一篇文献,名叫《王制》。王鸣盛曰:刘向《七录》云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即《封禅书》所谓《王制》也,非今《礼记》所有《王制》。刺,采取。
【译文】
夏季四月里,汉文帝亲自去朝拜灞水、渭水的汇合地,参拜了渭阳五帝庙。五帝庙南面临近渭水,北面又穿沟引水进入兰池。在这里点燃烽火进行祭祀,就如同满天光辉照耀一般。于是,文帝任命新垣平担任上大夫的官职,赏赐给他的金银累加在一起有千金。文帝还让博士和许多读书人采取六经中的内容,编写了《王制》,谋划议论巡视郡国和封禅的大事。
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①,祠以五牢具。
【注释】
①因其直北:在五个人所站立的正北方。
【译文】
汉文帝出了长门亭,仿佛看见有五个人站在道路边上,于是就在他们所站之处的正北方修建五帝坛,用牛、羊、猪各五头来祭祀。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①。
【注释】
①大酺(p):盛大聚饮。
【译文】
第二年,新垣平派人拿着玉杯,到宫门前报告要进献给文帝。新垣平对皇上说道:宫门前有宝玉气来临。过了一些时候去看,果然有人来进献玉杯,上面刻着人主延寿字样。新垣平又说:我观测太阳将要再次当顶。过了不久,太阳果然由偏西后退到当顶位置。文帝于是把第十七年改为后元元年,让天下人民举行盛大聚饮。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①,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注释】
①汾阴直:颜师古注:谓正当汾阴也。即汾阴的上空。直,正对着。汾阴,地名。故城在今山西万荣,汾水之入黄河口南。
【译文】
新垣平说:周朝的宝鼎沉没在泗水中,现在黄河水满外流,流进泗水。我望见东北方向汾阴上空有金宝之气,估计周鼎将要出现吧?征兆出现了不去迎接,它就不会到来。于是,文帝派遣使臣在汾阴南部修建了祠庙,临近黄河,希望通过祭祀使周鼎出现。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译文】
有人向文帝上书告发新垣平所说的云气和神灵的事全是骗局。文帝把新垣平交给法官处治,把新垣平的全族人全部杀死。从这以后,汉文帝对更改历法、服饰颜色和祭祀神灵的事不太热衷了,派祠官去管理渭阳五帝庙和长门五帝坛,让他们按时致以祭礼,他自己不亲自去了。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
【译文】
第二年,匈奴几次侵入边境,文帝动员军队去守卫防御。接着,地里的收成也减少了。
数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至今天子。以上汉文帝、景帝。
【译文】
过了几年,汉景帝即位。十六年间,祠官每年按时像过去那样举行祭祀,没有兴建新的祠庙,一直到当今的皇帝。以上记汉文帝、景帝时兴建神祠和祭祀的情况。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译文】
当今皇帝刚登上皇位,对敬拜鬼神的祭祀尤其热衷。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①。而上乡儒术②,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③,欲议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⑤,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按绾、臧⑥,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注释】
①改正度:颜师古注:正,亦正朔;度,度量也,服色度量互言之耳。
②乡儒术:喜欢儒家学说。乡,通向。趋从。
③赵绾:代人,汉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王臧:兰陵人,著名的儒生,武帝时曾任郎中令。文学:在当时的本义即指儒术。公卿:三公九卿,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郎中令与太常、廷尉、卫尉等都属于九卿。
④明堂:传说中远古帝王举行典礼的一种殿堂。
⑤窦太后:景帝之母,武帝之祖母。自景帝在位时,窦太后就干预朝政;武帝即位后,窦太后仍权欲未减,故与武帝朝臣矛盾尖锐。黄、老言:道家称其祖师是黄帝、老子,所以称道家之言为黄老言。
⑥按:查办。
【译文】
武帝元年,汉朝兴起已经六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朝廷上的官员都希望皇帝举行封禅大典,改变历法和服饰颜色。而武帝崇尚儒家学说,招揽有才能、有德望的人,赵绾、王臧等人都凭儒术被任命为公卿,他们想建议武帝像古代那样在城南建立明堂,来朝会诸侯。他们草拟了皇帝巡视诸侯、封禅、更改历法以及服饰颜色的计划但还没有完成。正赶上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不喜欢儒家学说,她派人悄悄地收集赵绾等人用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事,下令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了。他们所大力兴办的那些事也都废止了。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①。
【注释】
①公孙弘:薛人,姓公孙,名弘,字季。家庭贫穷,曾在海上牧猎,到了四十多岁,才学习《春秋公羊传》。武帝初,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失旨,免归。元光中诏征文学,他策对第一,被拜为博士;元朔中,被拜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公孙弘性外宽内忌,阳为善而阴报以祸。不肯面折廷争,议事常顺武帝之意,熟习文法吏治,缘饰以儒术,为武帝所信任。
【译文】
六年后,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武帝征召了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①。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②。神君者,长陵女子③,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④。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⑤,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以上武帝好神异之初。
【注释】
①三岁一郊:三年中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每三年轮流一遍。
②舍:设其神位,即供奉。上林:苑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至、鄠邑交界处。蹄氏观:上林苑中的台观名。
③长陵:刘邦的陵墓,后在其所在地设县(陵邑),县治在今陕西泾阳东南,当时的长安城北。
④见神于先后宛若:向她的妯娌宛若显灵。见,同现。先后,妯娌。兄、弟之妻的合称。宛若,人名。
⑤平原君:武帝的外祖母,王太后的母亲,名臧儿,武帝即位后尊之为平原君。
【译文】
又过了一年,武帝初次来到雍县,在五畤举行了祭祀。以后通常是三年祭祀一次。这时,武帝寻求到一位神君,把她安置在上林苑蹄氏观里。神君本是长陵的一位女子,因为在生孩子时死去了,就在她的妯娌宛若身上显灵,宛若就把她供奉在自己屋内,很多老百姓都来祭祀这位神君。平原君祭祀过这位神君,她的子孙们也因此尊贵显赫。到当今皇帝继位,就准备了丰厚的祭品在宫中祭祀这位神君。只是在祭祀时能听到她说话,却见不到她的身影。以上记汉武帝开始喜好神异的情况。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①,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②,主方③。匿其年及其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④。尝从武安侯饮⑤,坐中有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⑥,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⑦。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注释】
①谷道:李奇曰:辟谷不食之道也。却老:延缓衰老。
②深泽侯:指赵胡,他继承祖上爵位为深泽侯。
③主方:主管方药。
④善为巧发奇中:善于巧妙地预言事物,并每每应验。
⑤武安侯:田蚡,武帝之舅,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以佐立武帝之功封武安侯。曾任太尉、丞相。
⑥大父:祖父。
⑦柏寝:古台名。具体地点不详。按,《晏子春秋》卷六有景公(前547前490在位)为柏寝之台成云云,是柏寝乃筑于景公之时,桓公(前685前642在位)时不可能有柏寝。可见李少君之胡说八道。
【译文】
这时候,李少君也凭借着祭祀灶神、辟谷不食、长生不老等方术来拜见皇上,皇上很敬重他。李少君,是已死去的深泽侯的舍人,主管方药。他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和生平经历,常常自称说自己七十岁了,能够驱使鬼神防止衰老。他靠着方术在诸侯各国云游,并没有妻子儿女。人们听说他能够驱使鬼神办事以及长生不老,就纷纷赠送财物给他,使他常常能够积攒下许多金钱和衣服、食物。人们都认为他不经营产业而生活富裕,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就对他更加相信,争着去侍奉他。李少君天生喜欢方术,又善于巧妙地预言事物,每每都应验了。他曾经陪同武安侯宴饮,席间坐着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竟说出曾经同他的祖父一道游玩打猎的处所,那老人小时经常跟随他的祖父,还记得那个地方,因此满座的客人们都非常吃惊。李少君拜见皇上,皇上有一件旧铜器,就问少君是否认得它。少君说:这件铜器是齐桓公登位十年时陈放在柏寝台上的。即刻查看上面的铭文,果然是齐桓公的铜器。这使全宫廷的人都惊怕,认为李少君是神仙,已是几百岁的人了。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①,安期生食巨枣②,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③。
【注释】
①安期生:先秦时的方士。
②巨枣:传说中的仙果,后来有称安期枣的。
③诸药齐:各种药材。齐,同剂。
【译文】
少君对皇上说:祭祠灶神可以招致神异之物,有了神异之物,丹沙就可以炼成黄金,黄金炼成了再制成饮食器皿,它可以使人延年益寿,人的寿命延长了就可以见到蓬莱岛上的仙人,见到了仙人后再举行封禅大礼就可以长生不老,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在海上云游,见到过安期生,他吃的巨枣,有瓜那么大。安期生是位仙人,他能在蓬莱岛上往来,他如果和你同道,就与你相见;认为不同道,就隐而不见。于是皇上就亲自祭祀灶神,派方士们到海上去寻找在蓬莱岛上的安期生这一类仙人,并开始做把丹沙等各种药炼成黄金的工作。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①。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以上李少君。
【注释】
①黄锤史宽舒:黄锤县人姓史名宽舒。黄锤,黄县和锤县,都在今山东烟台。但一人不能分属两县,其说可疑。郭嵩焘曰:《始皇本纪》过黄锤,疑初为一县,后乃分治也。
【译文】
过了好久,李少君病死了。皇上认为他是尸解升天了,并没有死,就让黄锤县史宽舒继承李少君的方术。继续求寻蓬莱岛上的仙人安期生,但没能找到,而沿海一带燕、齐两地的许多离奇怪诞的方士们,来谈论神仙一类事情的人更多了。以上记李少君的事迹。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①,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②,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③。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④,祠黄帝用一枭破镜⑤;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⑥;武夷君用干鱼⑦;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
【注释】
①太一:神名,也作泰一。《史记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
②太牢:牛、羊、猪三牲叫太牢,也有说牛为太牢,羊为少牢的。
③八通之鬼道:坛八面有阶,作为神鬼来往的通道。
④解祠:祭祀以求解祸。
⑤枭:猫头鹰。破镜:又名獍,一种眼睛像虎的野兽。
⑥泽山君、地长:神名。
⑦武夷君:武夷山神。
【译文】
亳县人谬忌向武帝上奏祭祀太一神的礼仪,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的辅佐者是五帝。古代的天子们在东南郊分春秋两季来祭祀太一神,献用牛、羊、猪三牲,第七天,再为祭坛通设八面台阶,作为神鬼们经过的通道。于是天子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筑祭祀太一神的祠坛,经常按照谬忌所说的做法供奉祭祀。这以后有人上书奏道:古代的天子们每三年一次使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祀三位神:即天一神、地一神、太一神。汉武帝答应了这项奏请,命令太祝在谬忌的太一坛上管领这项祭祀的仪式,按照这人所奏请的做法举行。后来又有人上书说:古代的天子经常在春天举行消灾祈福的祭祀,祭祀黄帝使用枭鸟、獍兽各一只;祭祀冥羊神使用羊;祭祀马行神使用一匹青牡马;祭祀太一神、泽山君、地长使用牛;祭祀武夷君使用干鱼;祭祀阴阳使者使用牛一头。于是,汉武帝命令祠官按照这个人奏请的方式来举行祭祀,并在谬忌的太一坛旁边进行。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①。
【注释】
①以发瑞应,造白金焉:为了引发上帝显示瑞应,于是铸造白金。白金,本指银,此指一种银与锡的合金。据《平准书》,武帝时用银与锡的合金铸造了三种货币,一种龙纹,一种马纹,一种龟纹,面值都定得很高。
【译文】
后来,天子的苑林中有白鹿,就用它的皮制造成皮币,来引发上帝显示瑞应,并铸造了银锡合金币。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锡诸侯白金,风符应合于天也②。
【注释】
①麃(po):同狍。鹿一类的动物。
②风符应合于天:向诸侯们示意,朝廷的铸造白金是合乎天意的,其符应就是麒麟出现了。风,吹风,示意。
【译文】
这以后的第二年,天子到雍县去祭祀天地,捕捉到了长着一只角的野兽,形状像狍子一样。主管官员说:陛下虔诚恭敬地祭祀天地,上帝为了报答歆享,降赐了这头长有一只角的野兽,这大概就是麒麟了吧!于是就在五畤把它进献给了上帝,并下令给每个畤的祭祀增加一头牛,用火焚烧。同时还把白金赐给诸侯,示意他们朝廷的铸造白金是合乎天意的。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①,天子封其弟于真定②,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邦。以上祠太一及诸神。
【注释】
①常山王有罪,迁:常山王刘勃多行不法,被废后,迁之房陵(今湖北房县)。常山国的国都为真定,在今河北石家庄东北。
②封其弟于真定:刘勃被废后,武帝从已废的常山国划出一块地盘,命名为真定国,立刘勃之弟刘平为王,国都仍在真定。
【译文】
于是济北王想到天子将要举行封禅大典了,于是上书把泰山及旁边的县邑献给皇上,皇上用其他县邑补偿给他。常山王犯了罪,被贬谪到其他地方,天子就封他的弟弟为真定王,继续先王的祭祀,并把常山改设为郡。这样,五岳所在的地区就都处在天子直辖的地域范围内。以上记祭祀太一及其他各神灵的情况。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①,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②,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注释】
①云气车:画有五色云气的神车。
②甘泉宫:汉代的离宫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甘泉山上。也称云阳宫。
【译文】
第二年,齐地人少翁晋见皇上,进献祭祀鬼神的方术。皇上有个宠爱的王夫人去世了,少翁在夜间用他的方术招来了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天子从帐幕中看见了,于是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的财物很多,并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文成将军说:皇上如果想要与神仙交往,如果宫室、被服等物不像神仙用的,神仙就不会来。于是就制作画有五色云气的神车,各选择五行相克的制胜日期,驾着各色神车来驱除恶鬼。同时,又修筑甘泉宫,里面设有台室,室内画有天、地、太一等众鬼神,并设置了祭祀器具来招徕天神。过了一年多,他的方术渐渐败落,天神并没有来。于是,他就用帛绸写了一些字,给牛吃下,自己假装不知道,说:这牛的腹中有神奇之物。杀了牛一看,拿到了写着字的帛绸,上面写的话很怪异。皇上认识那绸书上的笔迹,就讯问那个人,果然这是伪造的,于是就杀了文成将军,并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以上文成将军。
【译文】
这以后,又建造了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等一类的东西。以上记文成将军少翁的事。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①,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②,病而鬼神下之③。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酒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弗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④,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⑤。所以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书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以上因帝病复叙神君事。
【注释】
①鼎湖:宫名。即鼎湖延寿宫,和宜春宫相距不远,在今陕西蓝田西南。湖也作胡,两字通用。
②游水发根:服虔曰: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颜师古注:游水,姓也;发根,名也。
③病而鬼神下之:在他患病的时候有鬼附了他的体。
④祓(f):洁,除灾祈福的仪式。
⑤关:通。
【译文】
文成将军死后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宫病得很厉害,巫医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病仍不见好。游水发根曾说上郡那里有一名巫师,在他生病期间鬼神附了体。皇上就把他召来,在甘泉宫供奉起来。等到皇上病时,派人去问神君。神君说道:天子不要忧虑您的病!待身体稍微好些,要支撑着同我到甘泉宫相会!接着,皇上病好了,就起来,亲自光临甘泉宫,病体果然完全康复了。因此,天子宣布大赦,建造了寿宫,安置神君在那里。寿宫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他的辅助者叫大禁、司命等等,都跟从太一神。众神是不能见到的,只能听到他们讲的话,说话的声音同人的一样。他们有时来,有时去,来的时候有飒飒的风声,都住进室内的帷帐里。他们有时白天也说话,但经常是在夜里。天子举行了消灾求福的仪式,然后才进入寿宫。依靠巫师做这里的主人,领取饮食,众神所说的话,也要由巫师传达下来。又设置寿宫和北宫,竖起带有羽毛的旗帜,供设盛有祭礼的器具,用这来祈请神君。神君所说的话,皇上派人把它们记录下来,给它命名为书法。神君们所说的话,世上的凡夫俗子们也能明白,并没有什么特殊奇奥的地方,然而天子心里暗自欢喜。这些事情都保密,世人都不能知晓。以上借武帝生病再叙神君的事。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译文】
这以后第三年,主管官员奏议说建立年号应该根据上天降赐的祥瑞来命名,不应当用一二记数。第一个年号叫建元,第二个年号是因为长星出现叫元光,第三个年号因为在祭祀天地时捉获一只独角兽,就叫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①。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②。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③,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④。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⑤,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浸寻于泰山矣⑥。以上亲祠汾阴后土,因巡郡县。
【注释】
①礼不答:礼节不相称。答,杨树达曰:合也。
②天地牲角茧栗:祭祀天地所用的牲畜,应是刚开始长角的牛犊。角茧栗,牛角之形或如茧,或如栗,言其小。
③睢丘:《史记封禅书》作脽(shu)丘。地名。在今山西万荣西南。
④荥阳:地名。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古荥镇。
⑤邈绝:久绝,已经灭亡很久了。
⑥浸寻:渐进。
【译文】
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县祭祀天地,同大家商议,说:现在,上帝由我亲自祭祀,但后土还没有祭祀,那么礼节就不相称。主管官员和太史公、祠官宽舒议论道:祭祀天地要用刚长角的小牛,现在陛下要亲自祭祀后土,就应当在湖中的圆形土丘上设立五个祭坛,每个祭坛上供奉一头小黄牛作为祭品举行祭祀,祭祀完毕后要把它全部埋入地下,陪从祭祀的人规定穿黄色衣服。于是,天子就东行,开始在汾阴的睢丘上建筑后土祠,按照宽舒等人所议奏的实行。皇上亲自遥祭,如同祭祀上帝时的礼仪。礼仪完毕,天子接着到达荥阳,然后返回京城。天子在经过洛阳时,发下诏书说:夏、商、周三代已经灭亡很久了,它们的祭祀难以保存下来。那么就以方圆三十里的地方赐封周朝的后代做周子南君,来供奉其祖先。这年,天子开始巡视郡县,渐渐接近泰山了。以上记武帝亲自祭祀汾阴后土,接着巡行郡县。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①。栾大,胶东宫人②,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③。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④,相危以法⑤。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⑥,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⑦,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⑧。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⑨,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⑩,棋自相触击。
【注释】
①乐成侯:丁义。刘邦功臣丁礼的曾孙,袭其先人之位为乐成侯。
②胶东宫人:胶东王宫里的侍应人员。胶东,诸侯国名。
③尚方:主管方药。
④不相中:不相能,即今所谓合不来。
⑤相危以法:即相互罗织罪名,欲陷对方于法。
⑥蚤:同早。
⑦奄口:掩口,闭口不说。奄,通掩。
⑧食马肝死:相传马肝有毒,人吃了会死。
⑨令有亲属:让他有达官贵人为亲戚。
⑩斗棋:方士利用磁力作用,使棋子在棋盘上自相触击,用这种魔术手段来骗人。
【译文】
这年春天,乐成侯给皇帝上书介绍栾大。栾大,是胶东王的宫人,过去曾和文成将军在同一位老师门下求学,以后就做了为胶东王掌管方药的尚方。而乐成侯的姐姐是胶东康王的王后,没有儿子。康王死后,别的姬妾的儿子被立为王。康王后有淫秽行为,与新王合不来,他们彼此间罗织罪名互相攻击、伤害。康王后听说文成将军已死,她自己想要讨好皇上,就派栾大通过乐成侯以方术求见皇上。皇上杀死文成将军后,又后悔他死得太早,惋惜他的方术没有完全留传下来。等到见到栾大,皇上非常高兴。栾大人长得高大俊美,言谈中多有计谋,而且敢说大话,神情自然,毫不迟疑。栾大夸口说:我常在海上来往,见到过安期生、羡门高他们,但他们认为我出身低微,并不相信我。他们又认为康王只不过是诸侯罢了,不值得传授方术给他。我多次对康王报告,康王又不相信我。我的老师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了可以再堵塞住,长生不死的药可以求得,仙人可以招致而来。但我怕会成为文成将军那样,那么方士们就都要掩口不说话了,还怎么敢谈论方术呢!皇上说:文成将军是误吃了马肝死去的。您果真能修治研习他的方术,我还会吝惜什么呢!栾大说:我的老师并不是对人有所索求,只是别人来向他索求。陛下一定要召他来相见,那么就要尊重他的使者,让使者有尊贵的亲戚,要用宾客礼仪接待他,不可贱视他,让他佩带各种印信,才可以使他和神仙交流往来。神仙究竟肯相见呢?还是不肯呢?只有尊重神的使者,然后才能见到神仙。当时皇上令他用一个小方术实验一下,栾大便摆弄棋子,让棋子在棋盘上自动互相撞击。
是时上方忧河决①,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②,堤繇不息③。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④,朕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⑤。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⑥。又以卫长公主妻之⑦,赍金万斤,更命其邑曰当利公主⑧。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⑨,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⑩,能神仙矣。以上五利将军。
【注释】
①上方忧河决:自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口于瓠子,至此时已二十年没有堵上,这也是汉武帝当时所发愁的一件事。
②皋(ɡāo)陆:水边平地。皋,岸,水旁地。
③繇:通徭。劳役。
④《乾》称蜚龙,鸿渐于般:飞龙在天是《周易乾卦》九五爻辞,鸿渐于般是《周易渐卦》六二爻辞。方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言君之得臣也;鸿渐于般,饮食衎衎,言臣之得君也。武帝以栾大为天所遗士,故引此。蜚,同飞。般,通磐。一说借为泮。
⑤乐通侯:《史记集解》引韦昭曰:言栾大能通天意,故封乐通。
⑥乘舆斥车马帷幄器物:此谓皇帝将自己身边不用的车马、帷帐以及各种器物,拨给栾大使用。乘舆,指称皇帝。斥,不用。
⑦卫长(zhǎnɡ)公主: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大女儿。
⑧当利:县名。西汉时治所在今山东莱州西南。
⑨大主:即大长公主,窦太后之女,武帝姑母。
⑩扼捥(wn):扼腕。内心激动,跃跃欲试的样子。捥,同腕。
【译文】
这时皇上正担忧黄河决口,黄金还没有炼成,就封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栾大就得到四颗官印,佩戴上了五利将军印、天士将军印、地士将军印、大通将军印。皇上下诏书给御史说:从前夏禹疏通九江,开通四渎。近年来河水泛滥,淹没了高地,为了筑好防洪大堤,人民不停地劳动、服役。我执政已有二十八年,上天如果送方士给我,栾大可以上通天意。《易经乾卦》说飞龙升天,《易经渐卦》说大雁渐近涯岸,我看与这差不多吧,应当以二千户赐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这样,就赏赐给他列侯级的上等府第和一千个奴仆,以及天子不用的车马、帷帐、器械等各种东西,把他家都装满了。皇帝又把卫皇后所生的长公主嫁给他,赠送一万斤黄金,把她的封号改为当利公主。天子亲自驾临五利将军的府第,使者前去慰问供应事宜,他们在路上连绵不断,从大长公主到朝廷将相以下,都备置了酒席送到他家,馈赠贵重的礼物。这时天子又刻制了天道将军的玉印,派遣使臣们穿着羽衣,夜里站在白茅上授给他大印,五利将军也穿着羽衣,夜里站在白茅上接受大印,用这种仪式来表示并不把他当作臣子看待。而且,他的佩印称作天道,就是将要替天子引导天神降临的含义。从这时起,五利将军常常在夜晚在家中祭祀,想要请求神仙下凡。但神仙没有来,众鬼却都聚来了,不过,他很能驱使他们。这以后,他就整装准备出行,说要往东去海上,求见他的仙师等等。栾大晋见皇上几个月,就佩戴上了六颗大印,声名显赫,使天下人震惊。因而,在沿海的燕、齐两地的方士们,没有不激动振奋的,都说自己有祕方,能够招来神仙了。以上记五利将军栾大的事。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①,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②。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③。至中山,曣④,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岁丰庑未报⑤,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⑥,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⑦。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骜,胡考之休⑧。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⑨,承休无疆⑩。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11),集获坛下,报祠大享。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12),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以上迎汾阴宝鼎于宫庙。
【注释】
①营旁:后土祠的区域之旁。营,祠坛、陵墓所占的地域。
②掊(pu)视:用手扒开来看。掊,以手或工具扒物或掘土。
③从行,上荐之:谓武帝也跟着一道前去,准备将此鼎进献于上帝。
④曣:也作晏温,或氤氲,天气晴和温暖。
⑤丰庑(w)未报:意即今年的丰歉尚无定准。庑,通芜。草木茂盛。
⑥泰帝:颜师古以为即太昊伏羲氏。
⑦亨鬺(pēnɡ shānɡ):烹煮,特指烹煮牲畜以祭祀。亨,通烹。鬺,通觞。
⑧自堂徂基几句:见《诗经周颂丝衣》,这是一首写祭祀的诗。鼐鼎,鼎中之绝大的。鼒(zī),上端收敛、小口的鼎。吴,喧哗。骜,通傲。傲慢。胡考,长寿。
⑨光润龙变:指鼎光彩变化万千。
⑩承休无疆:谓武帝承上天无边之福。休,美,福祥。
(11)路弓乘矢:路,大。乘矢,四矢曰乘。
(12)祖祢(nǐ):祖庙。
【译文】
这年的夏季六月中,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师在魏脽后土祠旁边替人家祭祠神灵,看到地面隆起,形状像弯钩一样,扒开土一看,见到了一只鼎。这只鼎和其他的鼎大不相同,刻着花纹,并没有文字,巫师对这感到奇怪,就告诉了当地官吏。这名官吏又转告河东郡太守胜,胜就把这件事上奏了。天子派使者盘问巫师获得这只鼎的情况,知道这并没有弄虚作假,就按礼节进行祭祀,迎接这只鼎到甘泉宫,皇上亲自跟随使者前去迎接,将此鼎进献于上帝。迎鼎队伍到中山时,天气晴朗,天空中有一片黄云覆盖。有一只狍子跑过,皇上自己射中它,因而用它来祭祀。到达长安,公卿大夫们都议论奏请尊奉宝鼎事宜,天子说:近年黄河泛滥,连年收成不好,所以我巡行祭祀了后土神,为百姓们培育谷苗祈祷。今年丰歉还未可知,这只鼎为什么会出现呢?主管官员说:听说从前泰帝制作了一只神鼎,表示天下一统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统一的象征。黄帝制作过三只宝鼎,三,就象征着天、地、人。夏禹征收了九州的金属,铸造了九只鼎。这些鼎都曾烹煮牺牲,来祭祀上帝、鬼神。鼎遇到圣明君主,就会出现,就这样它传到夏朝、商朝。周朝的德政衰败,宋国的社树失踪,鼎就沉没,潜伏起来不再出现了。《诗经周颂》中说:从堂到门查祭器,从羊到牛查祭牲,大鼎、小鼎都干净,既不喧哗又不傲慢,极为肃穆,求得长寿和福祉。现在宝鼎在来甘泉宫时,光彩焕发,如龙变化无穷,意味着大汉将承受无穷无尽的吉祥。这正符合在中山遇有黄白云覆盖的征兆,还有狍子是相应的符瑞,陛下用一只大弓、四支利箭射中了它,把它奉献在祭坛下面,酬谢天地众神歆享。只有承受天命称帝的人,才能心知天意,并按天意行事,符合天帝的美德。所以,宝鼎应该奉献在祖庙中,在天帝的殿堂中珍藏,来使神明的祥瑞合应一致。天子下诏书说:可以!以上记迎汾阴宝鼎进献宗庙。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译文】
到海上寻求蓬莱仙山的人说,蓬莱仙境并不遥远,而不能到达的原因,大概是因没见到那里上空的瑞气。皇上就派遣望云气的官吏,去观察云气。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①,与黄帝时等②。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③,问于鬼臾区④。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⑤,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⑥,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⑦,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⑧。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⑨。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⑩。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11)。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12)。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以上公孙卿言黄帝事。
【注释】
①辛巳朔旦冬至:十一月初一的早晨交冬至节。
②时:节气,节令。
③宛朐(yuān q):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菏泽西南。
④鬼臾区:传说中的黄帝臣子,为占星之官。
⑤神策:神灵所降的筹码。策,用为推算或计算的筹码。《史记索隐》曰: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之以推算历数。蓍是一种用以占卜的草。
⑥得天之纪:得到了上天规定的某种定律,指历法而言。
⑦迎日推策:按照日月的运行推算未来的历法。
⑧所忠:人名。汉武帝宠幸的大臣,官至谏议大夫。
⑨断斩:斩杀,审判斩杀。
⑩寒门者,谷口也:寒门,也作塞门。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一带,与前文所说的中山相距不远。
(11)荆山:也称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西南,与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首山隔黄河相望。
(12)(xǐ):亦作屣,鞋子。
【译文】
这年秋天,皇上临幸雍县,并举行郊祀。有人说:五帝,是太一神的辅佐之神。应当设立太一神位,并且皇上亲自去祭祀它。天子迟疑未定。齐人公孙卿说:今年得到宝鼎,仲冬月辛巳朔日是冬至,正好与黄帝制造宝鼎的节令相同。公孙卿有一块木简,上面写道:黄帝在宛朐得到宝鼎后,向鬼臾区问起这件事。鬼臾区回答说:黄帝得到宝鼎和神策,今年是己酉朔日早晨交冬至,掌握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循环运动,周而复始。于是黄帝按照日月朔望进行推算,以后都每隔二十年再轮到朔日早晨交冬至,共推算了二十次,共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登上了天。公孙卿想要通过所忠上奏此事,所忠看到他的简书上所写的话荒诞不经,怀疑那是胡言乱语,就推辞说:宝鼎的事已经决定了,还说它干什么!公孙卿又通过皇上宠爱的人上奏,皇上非常高兴,就即刻叫来公孙卿询问这件事。公孙卿回答说:我从申公那里接受了这木简,申公已经死了。皇上说:申公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公是齐地人,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承受了黄帝的言教,并没有书,只有这鼎书。上面写道:汉朝的兴盛应当与黄帝得鼎的周期时刻相同。又写道:汉朝的圣主,应当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一代人。宝鼎出现是与神意相通的,应举行封禅大典。自古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帝王,只有黄帝登上泰山祭天。申公说:汉朝的君主也应当登泰山封禅,能上泰山封禅,就能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的诸侯国,而举行过名山大川祭祀的封国占了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三座在蛮夷地区,五座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有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经常游览和与神仙相会的地方。黄帝一面打仗一面学仙道。他担心百姓们诽谤他的仙道,就处决了那些诋毁鬼神的人。过了一百多年,他才与神仙相通了。黄帝在雍郊祀上帝,居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号大鸿,死后葬在雍地,原来的鸿冢就是其地。这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了千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甘泉。所谓寒门,就是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在荆山的下面铸鼎。鼎铸成后,天上有一条龙垂着胡须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了上去,群臣、姬妾跟着骑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飞上天了。余下的小臣子不能上去,就都抓住龙须,龙须被拔掉了,小臣子们都摔了下来,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飞上了天,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号哭,所以后世的人就据这件事称那个地方为鼎湖,称那把弓为乌号。于是天子说:啊!我如果真能像黄帝那样飞上天,我将把离开妻子儿女们看得像脱掉鞋子一样容易!于是,就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向东去太室山等候神仙。以上记公孙卿谈论黄帝的事。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①,坛三垓②。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③。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臣从者及北斗云④。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⑤。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⑥。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释】
①放:仿效。薄忌:亳人谬忌。薄,通亳。
②垓(ɡāi):层,台阶的级次。
③狸牛:即犛(mo)牛,就是牦牛。
④为醊(zhu)食群臣从者及北斗:以酒沃地,以享群神的从者与北斗之神。醊,祭祀时以酒酹地,祭奠。
⑤洎(j):及。此处指浸润。
⑥特:只用一种牲。
【译文】
皇上于是到雍县举行祭祀,到达了陇西郡,又往西登上崆峒山,驾幸甘泉宫。皇上命令祠官宽舒等人筹建太一神的祠坛,祠坛依据亳人谬忌所奏过的太一坛的形式,分为三层。五帝的祠坛环绕在它的下面,各自占有自己的方位,黄帝坛在西南方,修建了通向八个方向的鬼道。太一神所用的祭礼像雍县每畤的祭礼一样,另外增加甜酒、枣子、干肉等物品,还杀了一头牦牛作为祭牲供摆。祭五帝只献供甜酒和祭肉。在祭坛下面的四方场地,用酒沃地以祭祀各位神灵的随从和北斗星。祭祠完毕,将祭肉以及各种剩余的供品都焚烧掉。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鹿放在牛的体腔内,猪又放进鹿的体腔内,用水浸泡着。祭祀日神用牛,祭祀月神用一只羊或一头猪。太一神的主祭官员穿紫色绣衣,五帝的主祭官员所穿衣服的颜色和他的本色一样,日神的主祭官员穿红衣,月神的主祭官员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①,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②,夕夕月③,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④: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⑤,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⑥。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以上郊雍拜太一,至陇西、崆峒。
【注释】
①昧爽:拂晓。
②朝朝日:太阳初升时朝拜日神。
③夕夕月:晚上月出的时候朝拜月神。
④赞飨:主管祭祀的官名,略似于礼官中的傧相。《史记索隐》引《汉旧仪》云:赞飨一人,秩六百石也。
⑤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犹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永无止境。朔,初一。
⑥此地光域:意即在出现美光的地方。太畤坛:供奉太一神的坛台。
【译文】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交冬至,天刚亮,天子就到郊外祭拜太一神。太阳初升时祭拜日神,晚上月出时朝拜月神,只作揖;而朝见太一神按照雍县郊祀的礼仪。赞飨祝辞说:上天当初把宝鼎和神策授予皇帝,过了一个朔日,又迎到一个朔日,循环不停,周而复始。皇帝恭敬地拜见您。祭服规定使用黄色。那祭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放着烹煮用的器具。主管官员说:祭坛上空有光彩呈现。公卿大臣说:皇帝在云阳宫郊祀太一神时,主管官员捧着美玉、嘉牲祭献。当天夜空出现了美丽光彩,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黄气还与天顶相连。太史公与祠官宽舒等人说:神灵显现出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祉、预兆吉祥的象征,应在那出现光彩的地方建立太畤坛,以显示上天的瑞应,由太祝管理,在秋冬两季间举行祭祀。每三年天子亲自郊祀一次。以上记武帝到雍县祭祀太一,到达陇西、崆峒山。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①,以象太一三星②,为太一锋③,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④。上乃诛五利。
【注释】
①牡荆:植物名。如淳曰:牡荆,荆之无子者,皆洁斋之道。韦昭曰:以牡荆为柄者也。登龙:飞龙。
②太一三星:《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泰一常居也。泰一,即太一。
③太一锋:晋灼曰:画一星在后,三星在前,为太一锋也。
④不雠(chu):说的话没有应验。
【译文】
这年秋天,为讨伐南越,祷告太一神。用牡荆做旗柄,在条形旗幡上画着日、月、北斗和飞龙,用它来象征太一三星,作为太一神前面的旗子,称之为灵旗。为战争祈祷时,就由太史捧着灵旗指着所要攻伐的国家的方向。而先前五利将军被派去求寻神仙,不敢入海,却到泰山去祭祀。皇上派人去验证,实在没看到什么神仙。他却胡说见到了自己的仙师,他的方术用尽了,说的话也大多不能应验,皇上于是杀了五利将军。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①,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②,积以岁乃可致也。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注释】
①缑(ɡōu)氏:汉县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嵩山的西北,离嵩山不远。
②迂诞:不切实际。
【译文】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等候神仙到来,说在缑氏城上看见了仙人的脚印,有一个像雉一样的东西,在城上往来飞动。天子亲自到缑氏城上视察那脚印。问公孙卿说:你该不会是在仿效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那样吧?公孙卿说:仙人并不是对人主有什么索求,只有人主向仙人索求。求仙的方法,如果不能稍微给予宽裕的时间,耐心地等候,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论神仙的事情,就如谈论遥远离奇的事情一样,要经过长年累月才可能招神仙到来。于是,各郡国都修整道路,修缮、整治宫室、楼观和名山上的神祠,希望天子能驾幸这里。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①。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赛南越②,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③。以上杂叙太一旗、缑氏迹及音乐事。
【注释】
①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之兄,任协律都尉,后被杀。好(ho)音:精通音律。
②赛南越:祭神以感谢其在伐南越战争中对汉军的福佑。
③空侯:一作箜篌,一种现今已失传的乐器。武帝派音乐家侯晖做成。它的声音听起来有坝坝之声,所以又叫坝侯。
【译文】
这年春天,在灭亡了南越后,皇上有一个宠臣李延年,他凭着擅长音乐来拜见皇上。皇上很欣赏他的音乐,并将此事让公卿们去讨论,说:民间祭祀还有鼓舞人心的音乐,现在进行郊祀却没有音乐,这怎么相称呢?公卿们说:古代的人祭祀天地都有音乐,神灵们才愿意歆享这祭祀。有人说:太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的瑟,音调悲戚,太帝禁止不了,所以就把她的五十弦改成二十五弦。当时,为了庆祝、酬报攻打南越的胜利,就祭祀祈祷太一神和后土神,开始采用乐舞;更多地招收歌手,制作二十五弦瑟和箜篌、琴瑟就是从这时开始兴起了。以上杂叙太一旗、缑氏城大人迹及音乐诸事。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①,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②,勒兵十余万③,还祭黄帝冢桥山④,释兵须如⑤。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⑥。
【注释】
①振兵释旅:是一场战争或一次军事演习的全过程。振兵,即治军,整顿部队,进行军事动员,做好战斗准备。释旅,即解除战备状态。释,即遣散。
②朔方: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
③勒兵十余万:按,此是向匈奴人炫耀武力。勒兵,统兵列阵。
④桥山:今陕西黄陵北,山上有黄帝陵,称桥陵,亦称黄陵。
⑤须如:地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⑥类:祭祀名。以特别事故祭告天神。
【译文】
第二年冬,皇上议道:古代的帝王们先要整顿部队展示武力再解散军队,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于是,皇上就北上巡视朔方,率领十多万的官兵,回来时在桥山祭祀黄帝陵,在须如把军队遣散了。皇上说:我听说黄帝没有死,现在却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回答说:黄帝已经成仙上天了,群臣就把他的衣帽安葬了。皇上到达甘泉后,为要在泰山上举行封禅大典这件事,首先特意祭祀了太一神。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①,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②。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③。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④,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⑤。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于是上绌偃、霸,而尽罢诸儒不用。
【注释】
①旷绝:谓时隔久远,礼制缺失。
②望祀:古代祭祀的一种,即遥望而祭。射牛:颜师古注:天子有事宗庙,必自射牲,示亲杀也。
③合不死之名也:是不死的另一种说法。合,符合,相当。按,《郊祀志》作古不死之名也。
④高世:高出于世上的一切其他帝王。比德于九皇:与五帝以前的九皇相比美。
⑤不能骋:不能大胆地驰骋自己的想象。
【译文】
自从得到宝鼎后,皇上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有关举行封禅大典的事。封禅大典自古以来很少举行,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礼仪,儒生们建议采用《尚书》《周官》《王制》中记载的望祭以及天子亲自射牛的礼仪来举行封禅大典。齐地人丁公已有九十多岁了,他说:封禅大典,是长生不死的别称。秦始皇没能够登上泰山祭天。陛下真要上泰山去祭天,稍微登一点山,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上去封禅了。皇上于是就命令儒生们演习射牛,草拟封禅的礼仪。几年后,将要举行封禅大典了。天子又听了公孙卿和方士们的议论,黄帝从前举行封禅,都招来了奇异的东西,因而能与神仙交流。天子想要仿效黄帝,接待神仙的使者蓬莱方士,表明自己的德行已经高出世俗可与上古的九皇相比,并尽其可能采用儒家学说加以文饰。儒生们已不能阐明封禅事宜,又拘泥于《诗经》《尚书》等古代文典而不能自由发挥。皇上把准备用来封禅的礼器给儒生们看,儒生们有的说与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说:太常众儒生在行礼方面不如鲁国的完善。周霸又在策划封禅事宜。于是皇上把徐偃、周霸废黜赶走,并把这些儒生们全部罢免不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①。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注释】
①太室:即嵩山。
【译文】
三月,皇上向东驾临缑氏县,登上中岳太室山,举行了祭祀。跟从的官员们在山下,听到了好像是呼喊万岁的声音。问山上,山上的人没有呼喊;问山下的人,他们也没呼喊。于是,皇上把三百户民户划作太室山的封邑,让他们供奉祭祀,称之为崇高邑。接着,皇上东行登上泰山,泰山上的草木还没长出新叶,皇上命人把石碑抬上山,竖在泰山顶上。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①。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②。
【注释】
①行礼祠八神:在行进中沿途祭祀八神。《史记索隐》引韦昭曰:八神谓天、地、阴、阳、日、月、星辰主、四时主之属。又引《汉书郊祀志》云: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东莱山;七曰日主,祠盛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也。
②间使:密使,不公开身份的使者。
【译文】
皇上接着沿着海边向东巡游,一路上边走边祭祀八位神仙。齐地上疏讲光怪神奇的方术的有几万人,但并没有应验的。皇上就增派船只,命令几千个说海中神山的人去寻找蓬莱神仙。公孙卿拿着符节经常先到名山之上等候神仙,到达东莱,他说在夜里见到过一个巨人,有几丈高,等接近他时,就看不见了,只是看到他的脚印很大,就像禽兽的一样。群臣当中有人说见到一个老头牵着狗,他说我想见巨公,说完忽然又不见了。皇上刚见到大脚印时,并没相信,等到群臣当中有人谈到老头的事时,就非常相信那是仙人。皇上于是在海边停下来居住,同时又让方士们有的乘坐驿车,有的秘密出行,派出了几千人去寻访仙人。
四月,还至奉高①。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②,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③,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④,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⑤,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北肃然山⑥,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⑦。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释】
①奉高:县名。在今山东泰安以东。
②皮弁(bin)荐绅:头戴皮帽,腰插笏板,是一种参加典礼的装束。
③封广丈二尺:祭台为一丈二尺见方。封,这里指祭台。
④玉牒书:帝王封禅所用的文字,写在简牒上,用玉作装饰。
⑤奉车子侯:奉车都尉霍子侯。奉车,奉车都尉的简称。子侯,霍去病之子。名嬗,字子侯。
⑥下趾:山脚下。趾,同址。
⑦五色土益杂封:把从五方取来的五种颜色的土加盖在祭坛上。杂封,用各色土混杂筑成的祭坛。
【译文】
四月,皇上返回奉高。考虑到儒生和方士们提出的封禅礼仪各不相同,又荒诞不经,难以施行开来。天子来到梁父山,祭拜地神。乙卯日,又命担任侍中的儒生戴上皮弁,穿上插笏的官服,亲自射牛祭祀地神。又在泰山下的东方,设置祭坛祭祀天神,使用如郊祀太一神的礼仪。封坛一丈二尺见方,高九尺,坛下摆放着祭祀天神的玉饰文书,文书的内容是保密的。祭祀完毕,天子单独和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又设祭坛祭了天。这些事情都禁止外传。第二天,从北山下山。丙辰日,又在泰山脚下东北方向的肃然山祭祀地神,举行的礼仪同祭祀后土的一样。天子都亲自朝拜,身穿黄衣,全都配有音乐。采用江淮一带出产的灵茅作为祭祀神灵时用的垫席。用五色泥土加盖在祭坛上,并放出远方的奇兽飞鸟和白色野鸡等异物,从而增加礼仪的隆重。不使用兕牛犀象一类的牲畜。天子一行人都到泰山祭祀后土。在皇帝举行封禅的这段时间,夜间似乎有光彩闪耀,白天还有白云在祭天的高坛上升起。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①。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②,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③。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④,无出今年租税。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⑤。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⑥。以上北巡,勒兵朔方,还至甘泉,东礼中岳,又东巡海上,遂封泰山、禅梁父。
【注释】
①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②屑如有望:《汉书武帝纪》作屑然如有闻。臣瓒曰:闻呼万岁三是也。屑,指声音低微的样子。
③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修身自新,希望与士大夫们一起作为新的起点。意即更改年号。
④复:免除徭役赋税。博:县名。在泰山南。蛇丘:县名。在今山东肥城以南,在泰山西南。历城:县名。即今山东济南,在泰山北。
⑤行所过毋有复作:凡此次皇帝出行所路过的地方,所有苦役犯人一律赦免。复作,被罚苦役的犯人。《史记正义》曰:毋有,弛刑徒也。
⑥皆勿听治:一律不再追究。听,盘查。治,审理。
【译文】
天子从祭祀地神后回来,坐在明堂之上,众臣一一上前向皇帝祝贺。皇上于是下诏书给御史说:我以渺小的身份,承受最尊贵的称号,小心谨慎害怕不能胜任。我的德行浅薄,对礼乐制度并不明白。祭祀太一神时,似乎有吉祥的光彩闪耀,仿佛看见了什么,因受到这些神奇景象的震动,不敢把祭祀活动中止,终于登上了泰山祭祀天神;又到达梁父山,然后到肃然山开辟祭场祭祀地神。我将修身自新,希望与士大夫们一起作为新的起点。赏赐百姓,每百户给一头牛,十石酒,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儿寡母再赏布帛二匹。并免除博县、奉高、蛇丘、历城四县的徭役,也不用征缴今年的租税。当大赦天下,如同乙卯年所颁布的赦令一样。我巡行所到的地方,一切苦役犯通通赦免。所犯的罪行在两年以前的,都不再追究处理。以上记巡行北方,在朔方统军示威,回到甘泉,东巡礼拜中岳,又东巡海上,在泰山、梁父进行封禅。
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①。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注释】
①朝宿地:据说古代天子要给每个诸侯在泰山附近划出一小块地盘,作为来朝见天子而临时住宿的地方。
【译文】
又下诏书说:古代的天子每五年进行一次视察,到泰山祭祀天地,诸侯都有朝见天子时的住所。特命令诸侯分别在泰山下面建造府第。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①,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②,北至碣石③,巡自辽西④,历北边至九原⑤。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释】
①庶几:几乎,也许,表希望。
②并(bnɡ):通傍。沿着。
③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以北一带。
④辽西:郡名。郡治在今辽宁阜新西南。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东部、辽宁西部部分地区。
⑤历北边:沿北部边境西行。九原:县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当时为五原郡的郡治所在地。
【译文】
天子已在泰山举行了封禅,没有遇到风雨灾害,并且方士们又说蓬莱仙岛上的神仙看来可以寻访到,于是皇上非常高兴,希望能见到神仙,于是就又向东来到海上瞭望,希望能遇到蓬莱神仙。奉车都尉霍子侯忽然患急病,当天死了。皇上这才离去,沿海北上,到达碣石山,再从辽西开始巡视,沿着北方边境到达九原。五月,皇上返回甘泉宫。主管官员说,宝鼎出现的那年年号为元鼎,因今年举行了封禅大典,就应把今年改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①。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②。望气王朔言:候独见旗星出如瓜③,食顷复入焉。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④。
【注释】
①有星茀于东井:彗星出现在井宿的位置。茀,也作孛,彗星,这里用作动词,即火光四射的样子。东井,即二十八宿中的井宿。
②三能(ti):也作三台。古星名,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
③候:谓占测天文。旗星:古代奇异天象名称。类似彗星而后部弯曲,芒艳如旗。
④德星:景星,岁星,其出现的地方有福,故称德星。按,以彗星为德星,可见其阿谀悖谬。
【译文】
这年秋天,光芒四射的彗星出现在井宿。又过了十多天,彗星又出现在三能。观测云气的王朔说:我在测视天象时,独自看到旗星出现时有瓜那么大,一顿饭的工夫又隐没了。主管官员说:陛下创建了汉朝封禅的制度,所以上天就出现了德星来报答陛下的功绩。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一。赞飨曰:德星昭衍①,厥维休祥②。寿星仍出③,渊耀光明④。信星昭见⑤,皇帝敬拜太祝之享。以上再至海上,由碣石、辽西、九原还至甘泉,次年复郊雍。
【注释】
①昭衍:谓光辉明亮,所照广远。衍,大。
②厥维休祥:显示了莫大的吉祥。维,为,是。休,美。
③仍出:频频出现。仍,频繁。
④渊耀:沉静清澈的样子。
⑤信星:传达信息之星,即前文称之为德星的彗星。昭见:明显地出现。
【译文】
第二年冬天,皇上到雍县郊祀五帝,回来时又拜祝祭祀太一神。赞飨祝辞说:德星耀亮远照,是吉祥的象征。南极老人星频频出现,光明远射。传达符信之星应时明显出现,皇帝为此敬拜太祝的神灵。以上记武帝再次到海边,由碣石、辽西、九原回到甘泉,第二年又到雍县郊祭。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①。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②,过祠泰山。还至瓠子③,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沉祠而去④。使二卿将卒塞决河,徙二渠⑤,复禹之故迹焉。以上再至东莱海上,临塞决河。
【注释】
①中大夫:官名。汉时掌管议论,备作顾问。
②万里沙:地区名,也是这里的神祠名。在今山东莱州东北,濒临渤海,海边有神秘的参山。
③瓠(h)子:地名。也叫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位于当时黄河的南侧。
④沉祠:将供品沉入河水,以祭祀河神。《史记河渠书》云: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
⑤徙二渠:修通两条渠道,以分黄河之水。二渠,一指故大河,自今河南浚县引河水北行,至河北黄骅入海,为黄河主干流;一指漯水,自今浚县引河水经南乐东行,至山东高青入海,为支流。
【译文】
这年春天,公孙卿说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仙,好像听它说想要晋见天子。天子于是驾临缑氏城,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接着,天子来到东莱山,住留了几天,并没看到什么,只见到了巨人的脚印,就又派遣数以千计的方士们去寻访神奇事物,采集灵芝仙药。这年天气干旱。这时,天子因这次出外巡视没有正当名义,就到万里沙去求雨,并顺路去祭祀泰山。回程时到了瓠子口,就亲自到现场部署堵塞黄河决口的大事,停留了两天,沉下白马玉璧祭祀了河神以后才离开。天子派两名大臣统率兵卒执行堵塞黄河决口的任务,使黄河改从两条河道入海,恢复了夏禹治水时的原来水道。以上记武帝再次东巡至海边,亲临瓠子口布置堵塞黄河决口。
是时既灭两越①,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②,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耗③。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④。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释】
①两越:谓闽越、南越。闽越是勾践的后裔在今福建一带建立的小国,国都即今武夷山市的古城村,元鼎六年(前111)被汉所灭。南越是真定人赵佗在今两广一带建立的小国,国都即今广州,元鼎五年(前112)被汉所灭。
②东瓯王:也称东越王,名摇,勾践的后裔,秦楚之乱时在今浙江南部建立小国,国都东瓯(即今浙江温州)。建元三年(前138)其后人为避闽越侵袭而降汉,率众北迁于庐江郡(今安徽中部)。
③衰耗:谓寿命不长,国事衰败。
④以鸡卜:以鸡骨占卜吉凶。
【译文】
这时已经灭掉了南越和闽越。越地人勇之说:越地人的习俗是信鬼的,他们祭祀时都能见到鬼,时常能有效。从前东瓯王敬鬼,活到了一百六十岁,他的后代怠慢了鬼神,所以衰败了。皇上就命令越地的巫师建立越式的祠庙,安置祭品,也祭祀天神、上帝和百鬼,并采用鸡骨占卜。皇上相信这种方式,于是,越式的祠庙和用鸡骨占卜的方法被朝廷采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①,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②,甘泉则作益延寿观③,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④,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⑤。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见有光云,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以上信用越巫、多作楼观等事。
【注释】
①上往常遽:皇帝每次总是去得太突然,时间也太短暂。遽,骤,突然。
②蜚廉桂观:二观名。蜚廉,一种神禽,身如鹿,头如雀,能致风气。
③益延寿观:旧说益寿、延寿为二观,《汉武故事》云延寿观高三十丈。而近人发现有益延寿宫瓦及益延寿大方砖,则益延寿观也可能是一处宫观。
④通天台:又作通天茎台。
⑤殿房内中:殿房的中央区域。王先谦曰:据《礼乐志》,内中则斋房也。
【译文】
公孙卿说:仙人是可以见到的,但皇上去时常常很急躁,因此没有看到。现在陛下可建造高大的观台,就像缑氏城里的样式,里面供设上干肉、枣子,神仙就应当可以招致了。并且,神仙喜欢住在高楼上面。于是皇上下令在长安建造蜚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建造益寿观和延寿观,派公孙卿手持符节,摆设供品,等候神仙到来。另外还修建了通天台,在台下摆置供品,用这种办法把神仙之类招来。于是在甘泉宫又建造了前殿,还扩建了各宫室。夏天,有灵芝草在甘泉宫内的斋房中生出。天子为了能把黄河决口堵塞住,兴建了通天台,在天空中好像显有光彩。天子就下诏书说:甘泉宫内生长出了九茎灵芝,因此大赦天下,免除苦役犯的刑罚。以上记武帝信用越巫、大量修建楼观等事。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①。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②。
【注释】
①乾(ɡān)封:晒干新筑的祭坛。
②尊祠灵星:盖祈雨也。灵星,即龙星。
【译文】
第二年,讨伐朝鲜。夏天,出现了天旱。公孙卿说:黄帝封禅时就正值天旱,三年中没有下雨,使祭天的祠坛上的土都干燥了。皇上就下诏书道:天气干旱,那将是为晒干封土吗?特命令天下人祭祀灵星。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①,巡之。春,至鸣泽②,从西河归③。
【注释】
①回中道:道路名。南起汧水河谷,北出萧关,途经回中,故名。
②鸣泽:沼泽名。方位不详,应在今内蒙古西部或陕西北部。
③西河:郡名。郡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辖今内蒙古、山西、陕西交界处部分地区。
【译文】
第二年,皇上又到雍县举行郊祀,又通过回中谷道,巡视地方。春天,到达了鸣泽,并从西河返回京城。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①。至江陵而东②,登礼灊之天柱山③,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④,过彭蠡⑤,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⑥,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以上西北巡一次,东南巡至泰山修封一次。
【注释】
①南郡:郡名。郡治江陵,在今湖北荆州江陵西北之纪南城。辖今湖北西部、中部。
②江陵:今湖北江陵。
③灊(qin):汉县名。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一名皖山,又叫潜山,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
④寻阳: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枞(zōnɡ)阳:县名。治所在今安徽枞阳。
⑤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古时范围广阔,约当今之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
⑥琅邪:此指琅邪台。在今山东胶南西南的黄海之滨,在当时的琅邪县东南。
【译文】
第二年冬天,皇上巡视南郡。到达江陵后,转向东行,登上潜县的天柱山举行祭祀,并给它以南岳的称号。又坐船沿长江而下,从寻阳前往枞阳,经过彭蠡湖,祭祀了沿路的名山大河。又向北巡行到达了琅邪,沿海路北上。四月中,到达了奉高,在那里举行了祭天仪式。以上西北巡游一次,东南巡游至泰山祭天一次。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趾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①,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②,令高皇帝祠坐对之③。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祕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以上拜祠明堂。
【注释】
①汶:即今大汶河,在今山东莱芜至梁山一带。当时的汶水流经奉高县城的西北侧。
②明堂上坐:明堂里的尊贵座位。
③令高皇帝祠坐对之:谓以高祖刘邦配享。高皇帝祠坐,刘邦灵牌的座位。
【译文】
当初,天子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时,泰山的东北脚下在古代就建有明堂,地势险恶,而且不宽敞。皇上想要在奉高附近修建明堂,但不了解建造它的规格。济南人公玊带进献了黄帝时明堂的设计图样。图上画有一座殿堂,四面无壁,顶上用茅草覆盖,四周通水,环绕着宫墙,上面还画有夹层通道,上有楼,从西南方向伸入殿堂的名叫昆仑道。天子就可以从这条路走进明堂内,来拜祭上帝。于是皇上命令奉高县的官员在汶水旁边修建明堂,就按照公玊带的图样进行施工。等到五年后举行封禅时,就在明堂上座祭祀太一神和五帝,将高皇帝的灵位设在他们的对面。在下房祭祀后土,使用二十太牢祭祀。天子从昆仑道进去,开始按照郊祀的礼仪在明堂祭拜。祭祀完,再在堂下烧柴而祭。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顶秘密地举行祭祀。而在泰山下按五帝各自的方位同时祭祀五帝,黄帝和赤帝的祭祀在一起,由主管官员进行祭奠,皇上不亲自参加。祭祀开始时,山上燃起火,山下也燃起火响应。以上记在明堂礼拜祭祀的情况。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①。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释】
①本统:即正统,历法周期的起点。
【译文】
这以后两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交冬至,作为推算历法的起点。天子亲自到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交冬至这天在明堂祭祀上帝,不举行封禅大典。赞飨祝辞说:上天把神灵的蓍草加授给皇帝,循环往复不停运行。皇帝特敬拜太一神。皇上接着向东来到大海,查问那些到海上去求神仙的方士,没有人能验证有神仙出现。然而皇上派了更多的人前去寻访,希望能遇到仙境。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①,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
【注释】
①高里:山名。泰山支脉,在今山东泰安西南。
【译文】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台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朔日,皇上亲自到高里山祭祠后土。又来到渤海,望祭蓬莱山上的神仙们,希望能到达罕见的仙境。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①。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②,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③,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④。以上柏梁灾后作建章宫。
【注释】
①未央: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初萧何为刘邦建造的第一座宫殿,后为西汉历代皇帝之所居。
②唐中:宫殿名。
③渐(jiān)台:台名。因其建在水中故名。渐,淹没,浸泡。
④辇道:供辇车通行的天桥。
【译文】
皇上回京以后,因为柏梁台遭火灾的缘故,就在甘泉宫听取大家的讨论。公孙卿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后被火烧了,黄帝就修建明廷。明廷,即甘泉宫。方士们中好多人说古代帝王有建都甘泉的。这以后,天子又在甘泉宫会见诸侯,并在甘泉山修建供诸侯使用的官邸。勇之就说:越人的习俗,房屋遭火烧毁,再盖屋时一定要比原先的大,以此来把邪气制服。于是,又建造建章宫,千门万户,规模很大。前殿的规模比未央宫还高大。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为唐中宫,旁边是几十里的虎圈。它的北面建造了一个大池,池中的楼台,即渐台,高有二十多丈,名叫太液池,池中建造了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的假山,建造得就像海中的神山、海龟和鱼类的形状一样。它的南面建有玉堂、璧门和大鸟之类。宫内还建有神明台和井干楼,高有五十多丈,楼台之间供天子专车使用的御道互相连接。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①。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②。
【注释】
①大宛:古国名。在大月氏东北。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②虞初:与丁某同为方士、巫祝之流。以方祠诅:用方术祈祷鬼神给某人降灾。
【译文】
夏天,汉朝更改历法,把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车马和服饰的颜色都崇尚黄色,官印都改为五个字,年号改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向西讨伐大宛。出现了大的蝗虫之灾。丁夫人和洛阳虞初等人用方术祈求鬼神向匈奴和大宛降祸。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①,而以木禺马代驹焉②。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以上牲牢不具。
【注释】
①色食所胜:按五行相克学说让该帝享用它所能胜之的颜色的牲牢,如祭赤帝则依火克金用白色牛犊,祭黑帝则依水克火用赤色牛犊等等。
②以木禺马代驹:泷川曰:伐宛马少,故用木偶焉。
【译文】
第二年,主管官员报告说祭祀雍县五畤时,没有使用熟牲,不够芳香。皇上便下令祠官用牛犊祭牲供献各畤,并按五行相克的原理选用各方天帝能制胜的毛色,用木偶马代替马驹作为祭祀用的牺牲。只有祭祀五帝时使用马驹,天子亲自祭祀天地时也使用马驹。祭祀名山大川时要使用马驹的也都用木偶马来代替。天子巡行经过的地方祭祀神灵使用马驹,其他的祭礼照旧。以上记祭祀的牺牲不充足。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焉。
【译文】
第二年,皇上向东巡游海上,查问去海上寻访神仙的方士们,没有应验的。方士中有人说:黄帝时修建五城十二楼,在执期迎候神人,给它命名为迎年祠。皇上就同意按他的方案修建楼台,命名为明年祠。皇上亲自到那里祭祀上帝。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臣、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以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译文】
公玊带说:黄帝时虽然在泰山祭天,但风后、封臣、岐伯要黄帝到东泰山祭天,到凡山祭地,与上帝显示的征兆相符,然后就可以长生不死了。天子就下令准备好祭品,来到东泰山。东泰山矮小,与它的名称不相称,就让祠官祭祀它,不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接着,命公玊带留下来供奉祭祀,迎候神仙到来。夏天,天子又回到泰山,按旧例举行五年一次的封禅,又在石闾山加祭地神。石闾山就在泰山南面山脚下,方士们中好多人说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皇上亲自来祭祀地神。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恒山。以上屡次修封。以下总叙武帝祠祀。
【译文】
又过了五年,皇上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回京城时顺便祭祀了恒山。以上记武帝屡次封禅,以下总叙武帝兴建的神祠和祭祀情况。
今天子所兴祠,太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①,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②。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祠,行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③,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其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不绝④,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注释】
①赤星:《史记索隐》曰:即上灵星祠也。灵星,龙左角,其色赤,故曰赤星。
②宽舒之祠官:《汉书郊祀志》载,祠官宽舒建议在祠后土之处建立五坛,所以又称他为五宽舒祠官。
③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意即自从武帝开始封禅的近十二年来。
④羁縻:笼络,比喻牵制。
【译文】
当今天子所兴建的祠庙有:太一祠、后土祠,每三年亲自郊祀一次,创建了汉朝的封禅制度,每五年举行一次。亳县人谬忌的太一坛和三一祠、冥羊祠、马行祠、赤星祠共五座,由宽舒建议兴建的后土五祠官每年按时致以祭祀。共六座祠庙,都由太祝管理。至于像八神的各祠庙,明年、凡山等著名祠庙,天子在巡行经过时,就举行祭祀;巡行时远离这里,就作罢。方士们所兴建的祠庙,由他们自己分别主持,本人死了就作罢,祠官不负责这些。其他祠、庙都照旧。当今皇上从初次举行封禅大典时起,十二年来,对五岳、四渎之神都祭遍了。而方士们祭祀迎候神仙,到海上去寻找蓬莱仙境,终究没有应验。而公孙卿迎候神仙,尽管还拿巨人的脚印作为口实,也没有什么效验。天子渐渐地嫌弃方士们的奇谈怪论了,但对他们仍进行笼络,没有断绝来往,总希望能遇到神仙。从这以后,方士们中谈论神仙的更多,但那效果也就可以看到了。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
【译文】
太史公说:我跟随着皇上巡行,祭祀天地众神和各名山大河,参加了封禅大典,进入寿宫旁听了祭神的祝词,推究体察了方士、祠官的意图。然后,退下来依次论述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史实,把它们的形式和内中情理全都披露在这里。后世的君子们,可以从这里观看到封禅的情景。至于祭品、玉帛的详细情况,以及供献祭祀、酬报神灵的礼仪,那是归有关官员记述的。
平准书
【题解】
本文为《史记》八书之一,记载了汉代的经济政策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武帝年间的连年对外征伐。文章在肯定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同时,也披露了广大劳动者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平准,是古代政府运输物资、平抑物价的一种经济措施。本文认为: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汉代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
汉兴,接秦之弊①,丈夫从军旅②,老弱转粮饷③,作业剧而财匮④,自天子不能具钧驷⑤,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⑥。于是为秦钱重难用⑦,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⑧,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⑨,蓄积余业以稽市物⑩,物踊腾粜(11),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12)。
【注释】
①弊:指社会经济的凋零衰败。
②丈夫:指男性青壮年。从:参加。
③转:运输。
④作业:从事的事业、工作。这里指劳役。剧:极,甚。
⑤自:即使。钧驷:古代一套车由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拉称钧驷。
⑥齐民:平民百姓。藏盖:积蓄。
⑦为:因为。秦钱重:秦钱半两,重十二铢。
⑧一黄金一斤:一锭黄金的标准重量改定为一斤。秦时以一镒(二十两)为一金,汉初以一斤(十六两)为一金。汉代的一斤相当于今之0.5165市斤。黄金,也称金。
⑨不轨:不遵法度。
⑩余业:犹言末业,指商业。稽:囤积。
(11)物踊腾粜(tio):物价猛涨的时候卖出。踊腾,意为物价飞速上涨。粜,卖粮食。这里即指卖出东西。
(12)百金:百万钱。汉之一金约折合万钱。
【译文】
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衰败的状况,青壮年男子加入军队去打仗,年老体弱的人也去从事为军队运输粮饷的工作,劳役繁重而又资财匮乏,即使天子自己坐的车也没有四匹同样毛色的马来拉,将相中有人则只能乘坐牛车了,普通百姓没有一点点积蓄。那个时候,由于秦代的钱币太重而难以使用,改令百姓铸造新的重量轻的钱,规定一锭黄金重为一斤,简约法令,减少禁例。但是那些不遵守法令而一味追逐利润的人,通过商业积聚了丰厚的钱财,并囤积大量市场上的货物,在物价飞涨时卖出,导致米每石一万钱,一匹马则卖一百万钱。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①,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②。量吏禄③,度官用④,以赋于民⑤。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⑥,皆各为私奉养焉⑦,不领于天下之经费⑧。漕转山东粟⑨,以给中都官⑩,岁不过数十万石。
【注释】
①孝惠: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年在位。高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在惠帝死后称制,直至前180年去世。
②市井之子孙:工商业者的子弟。市井,即市场。这里特指商人。
③吏禄:官吏的俸禄。
④官用:政府费用。
⑤以赋于民:向人民征收赋税。
⑥封君:指分封的诸王及公主、列侯。汤沐邑:分封之地,古时受封王侯在晋见天子时要沐浴。汤沐邑在这里特指封地。
⑦私奉养:私人生活的费用,犹如后世之所谓俸禄、薪金。
⑧不领于天下之经费:不向主管国家经费的大司农要钱。经,常。
⑨山东:战国及以后的秦汉时,称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为山东。
⑩中都官:指京师的各官府、衙门。
【译文】
天下已经太平,高祖于是命令商人不能穿丝制衣服,不许乘车,向他们征收很重的租税使他们困窘羞辱。孝惠、高后时期,由于天下刚刚安定,重新放松了对商人限制的法令,然而商人的子孙们仍然不允许做官。政府根据官吏的俸禄及办公费用的数量向百姓征税。各地山、川、园、池的开发所得以及市场上商业的税务收入,再加上天子和各诸侯封君的汤沐邑的收入,这些都分别作为供应天子和诸侯封君们的生活费用,都不再向国库支取经费。从山东用水路输运到京师供给各官府的粮食,每年不超过数十万石。
至孝文时①,荚钱益多②,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③,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④,其后卒以叛逆⑤。邓通⑥,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⑦,而铸钱之禁生焉⑧。
【注释】
①孝文: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年在位。
②荚钱:汉高祖准许百姓自铸钱,钱愈铸愈薄,小如榆荚,故曰荚钱。
③吴:指刘濞(b),高祖刘邦的侄子,前195年受封为吴王。
④埒(li):等于。
⑤卒以叛逆:刘濞于景帝三年(前154)举兵叛乱,后被讨平。卒,终于。
⑥邓通:四川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的男宠,曾官至上大夫。
⑦布:流传,流通。
⑧铸钱之禁生焉:即谓武帝建元四年(前137)之国家造三铢钱,并下令盗铸诸金钱罪皆死事,见后文。
【译文】
到了孝文帝在位时,荚钱增多,且越来越轻了,于是改铸四铢钱,钱上标志为半两,允许百姓按标准自己铸造。所以吴王刘濞不过是个诸侯,就凭借自己封地内的铜山铸造钱币,富贵得可以与天子平起平坐,到后来他终于成了反叛之徒。邓通,也不过是大夫而已,因为铸钱而拥有的财富超过诸侯王。因此吴国、邓氏的铸钱遍布天下,于是朝廷禁止私人铸钱的法令就产生了。
匈奴数侵盗北边①,屯戍者多②,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③。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④,爵得至大庶长⑤。
【注释】
①匈奴数侵盗北边:文帝三年(前177)、十四年(前166)、后元六年(前158),匈奴曾入侵北边。
②屯戍:驻扎边境。
③给食(jǐ s):给养。
④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即汉文帝采纳晁错的意见,号召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并把粮食运送到边防前线上去,而国家则按照他们所交粮食的数目,赐给相应的爵位。输,向国家捐纳粮食。拜爵,封赏爵位。汉朝的爵位共二十级,第九级的五大夫以上,就可以免除徭役,等于有了特权。而且这种爵也可以用来赎罪、减刑,还可以转卖以获得钱财。但爵不等于官,级位再高也不能居官治民。
⑤大庶长:汉之爵位的第十八级,再往上就是侯爵了。
【译文】
匈奴多次侵掠北部边境,国家派驻了很多军队防备匈奴,边境的粮食不能充足地供给军兵士卒。于是号召百姓能贡献粮食给国家并运粮食到边境去的可以封爵,爵位最高可以到大庶长的级别。
孝景时①,上郡以西旱②,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③。益造苑马以广用④,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修矣⑤。
【注释】
①孝景:汉景帝刘启,汉文帝的儿子。前156前141年在位。
②上郡:西汉时郡名。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
③徒:被判徒刑的人。复作:已弛其刑,但尚未服满劳役的犯人。县官:朝廷,此指官府。除罪:免罪。
④造苑马:修造苑囿,饲养马匹。
⑤列观:各种皇室的游憩之所。舆马:车马。
【译文】
孝景帝在位时,上郡以西发生旱灾,又重新修订卖爵令,并降低所卖爵位的价格以招徕百姓;被判徒刑及服刑未满的苦役犯也可以通过向官府交纳粮食而免罪。牧苑的建造增加了用来养马的地方从而可以满足军用,宫室楼台车马也随之更多更华美了。
至今上即位数岁①,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③,贯朽而不可校④。太仓之粟陈陈相因⑤,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⑥,而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⑦。守闾阎者食粱肉⑧,为吏者长子孙⑨,居官者以为姓号⑩。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绌耻辱焉(11)。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12),或至兼并豪党之徒(13),以武断于乡曲(14)。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15),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16),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注释】
①今上:这里指汉武帝刘彻,景帝之子。前140前87年在位。
②都鄙:郡县治所所在的城邑。廪庾:米仓,通指仓库。
③累巨万:有好几个巨万。累,重也。巨万,也称大万,万万,即今所谓亿。
④贯:穿铜钱的绳索。校(jio):计算,核对。
⑤太仓:都城的大仓库。
⑥阡陌:田间的小路,此指田野。
⑦字牝(pn):有孕的母畜,此处指有孕的母马。摈:排斥。
⑧闾阎:乡党里巷的大门。粱肉:指精致的食品。
⑨为吏者长子孙:《史记集解》引如淳曰:时无事,吏不数转,至于子孙长大而不转职任。按,汉高祖、惠帝时任职最久的滕公,官太仆三十五年;武帝时郭广意,官光禄大夫至六十一年。
⑩居官者以为姓号:居官年久,遂以其职掌为其姓氏,如仓氏、庾氏等等。
(11)绌(ch):除去,废退。此处指避免。
(12)役财骄溢:占有财产的人骄奢放纵。役,支配,占有。
(13)或:甚或,甚至。
(14)武断:以权势独断独行。乡曲:乡村。
(15)有土:有封邑的王侯。
(16)僭(jin):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
【译文】
当今皇上即位已经多年,汉朝兴起则已有七十余年,国家在这段时期内平安无事,如果不是遇到水旱灾害,百姓就能做到人能自给,家能富足,都城和边邑粮食丰盈,库府储财很多。京师的钱积累数亿,穿钱的绳子朽断了,钱多得不能数清。太仓所存的粮食陈粮压着陈粮,满得溢出仓外,以至于腐败而不能食用。普通百姓居住的街巷有马,田野上马匹成群,乘有孕母马的人就要受到歧视,不许参加体面人的聚会。里巷门口的看守吃的是精美的米面肉食,做官者在任上把子孙养大成人,时间一长他们使用官名作为姓氏,所以人人自爱,不轻易去触犯法律,很看重端正的品行而避免能招致耻辱的行为。那时候,法纪宽松,百姓富足,有的人就依恃富足而放纵,行不法之事,甚至那些兼并土地、豪强霸道的人在乡里凭权势独断专行。宗室贵族、有封地的王侯、公、卿、大夫以下,追逐奢侈,住宅、车辆、衣服都超越了名分,没有限度。事物发展到鼎盛时期也就到了转衰的时候,这是必然的变化规律。
自是之后,严助、朱买臣等招来东瓯①,事两越②,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③。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④,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⑤,巴、蜀之民罢焉。彭吴贾灭朝鲜⑥,置沧海之郡⑦,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⑧。及王恢设谋马邑⑨,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⑩,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11),财赂衰耗而不赡。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12),廉耻相冒(13),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14)。以上总叙所以用兴利之臣。
【注释】
①严助:原名庄助,因避汉明帝刘庄之讳,东汉人称之曰严助。严助曾劝导汉武帝用事于东越。朱买臣:武帝时先为中大夫,后又为会稽太守,是劝导并实际参加了对东越用兵的人。东瓯:汉初瓯越人建立的小国。其都城在今浙江温州。
②两越:指南越和闽越两小国。南越国都城在今广州。闽越是汉初东越人建立的小国,都城旧说在今福州,今多认为在福建武夷山。
③萧然:骚动不安的样子。烦费:耗费。
④唐蒙:先曾为番禺(今广州)令,前135年上书皇帝,要开通夜郎(在今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的道路,因之受封为中郎将,带领千余人赴夜郎。司马相如:西汉蜀郡成都人,字长卿,西汉著名的大辞赋家,又曾以中郎将身份为通西南夷事宣慰巴蜀。西南夷:指汉时对分布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总称。
⑤巴、蜀:皆郡名。巴郡治所在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所在今成都。
⑥彭吴:汉武帝官吏,奉命开通秽貊(hu m)到朝鲜道路。贾:当依《汉书食货志》作穿。凿通。
⑦置沧海之郡:沧海郡,即古秽貊国,在今朝鲜中部。梁玉绳曰:沧海郡,武帝元朔元年(前128)置,三年罢,因秽貊内属置为郡,非以兵灭之。而灭朝鲜在元封三年(前108),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则灭朝鲜置沧海判然两事。
⑧靡然:犹言纷然,劳扰的样子。
⑨王恢设谋马邑:武帝元光二年(前133),王恢设谋伏兵马邑欲袭匈奴,未成。王恢,武帝时将领,武帝时多次上书反对与匈奴和亲,力主击之。因马邑之谋无功而返,武帝下令诛之,因而自杀。马邑,在今山西朔州一带。
⑩赍(jī):携带。
(11)抏(wn)弊:穷困。抏,消耗。
(12)选举陵迟:用人制度愈来愈坏。选举,地方选而举之,朝廷选择任用。陵迟,衰退。
(13)冒:蒙混。
(14)兴利之臣:指以东郭咸阳、桑弘羊为首的大商人式的谋臣。
【译文】
从此以后,严助、朱买臣等人招徕东瓯,平定两越,江淮之间骚动不宁而资财耗费。唐蒙、司马相如开辟了通向西南夷的道路,凿山开通道路有千余里,用以开拓巴、蜀之地,巴蜀的百姓于是疲惫不堪。彭吴开通了从秽貉到朝鲜的道路,设置了沧海郡,燕、齐地区的百姓就劳扰不堪了。到王恢设马邑伏兵之计,匈奴与汉断绝和亲之好,侵扰北部边境,战争相连不断,百姓承受了繁重劳役之苦,战争日渐增多。出征者随身带着衣食,后方的人向前线运送军需,中央与地方都受到骚扰,共同供应战争需要,百姓穷困而使用巧诈方法逃避朝廷政令,政府财货耗尽而无以自足。向官府交纳财物就能做官和免罪,官吏的选拔制度到此时受到破坏,人们都顾不得廉耻之心,勇武有力者得到任用,法令也越来越严酷,越来越细致。这时候,以开发财源为能事的大臣开始出现了。以上总叙任用兴利之臣的原因。
其后汉将岁以数万骑出击胡①,及车骑将军卫青取匈奴河南地②,筑朔方③。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④,散币于邛、僰以集之⑤。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⑥,乃募豪民田南夷⑦,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⑧。以上募民田南夷入粟。兴利之事一。
【注释】
①胡:指匈奴。
②车骑(j)将军卫青:武帝时名将,字仲卿,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数败匈奴,后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车骑将军,西汉武官名。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
③朔方:指朔方郡。郡治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
④钟:计量单位,六石四斗为一钟。
⑤币:财物。邛(qinɡ):古民族名。在今四川西昌地区。焚(b):古民族名。散居于四川宜宾地区。集:安定,抚慰。
⑥更:抵偿。
⑦田南夷:在南夷地区种植庄稼。南夷在今贵州境内,即所谓夜郎,其地先已归汉。
⑧都内:指都内令丞,大司农的属官。
【译文】
此后汉将每年带数万骑兵出击匈奴,直到车骑将军卫青夺取了匈奴的河南地区建筑了朔方城,设立朔方郡。正当这时候,汉朝修筑通往西南夷的道路,修路的有好几万人,往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大概十多钟才能送到一石,又给邛人、焚人发放钱财使他们安定。道路多年未开通,西南夷于是多次攻击筑路的汉人,汉朝官吏派兵讨伐。全部巴、蜀地区的租赋不能满足军需,于是招募富豪之民到南夷耕种,向地方官府交纳粮食,在京城大司农下属都内令丞那里领取款额。以上记招募豪民到南夷耕种交纳粮食。这是第一种兴利之事。
东置沧海之郡,人徒之费拟于南夷①。又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②,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③,为郎增秩④,及入羊为郎⑤,始于此。以上募民入奴婢、入羊。兴利之事二。
【注释】
①拟:等于。
②被:遭受。
③复:免除徭役。
④郎:皇帝的侍从官员。增秩:提升官职。
⑤入羊为郎:指当时大畜牧主卜式屡屡向朝廷捐献财物,被武帝任命为中郎之事。
【译文】
东面设置沧海郡,役使民众的费用与在南夷地区的花费相等。又动用十多万人建筑、守卫朔方城,转运粮食路途遥远,从崤山往东都受到了这种牵累之苦,费用达到数十、数百亿,国家府库更加空虚了。于是招募百姓,那些能向官府献奴婢的可以终身免除徭役,做郎官者得到提升,献纳羊而做郎官的事情也从此时开始。以上记招募百姓献奴婢、献羊。这是第二种兴利之事。
其后四年,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①,军十余万,击右贤王②,获首虏万五千级③。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④;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⑤。于是大农陈藏钱经耗⑥,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言:天子曰:朕闻五帝之教不相复而治,禹、汤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⑦。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跍无所食⑧。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⑨。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⑩。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11),先除(12);千夫如五大夫(13),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14)。军功多用越等(15),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耗废(16)。以上卖爵。兴利之事三。
【注释】
①大将将六将军:当作大将军将六将军。大将军指卫青。
②右贤王:匈奴西部地区的最高君长,地位仅次于单于。
③首虏:被斩的敌人首级与生获的俘虏。
④县官:指朝廷。
⑤不与焉:不计算在内。
⑥大农:官名。即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财政。陈藏:犹言旧有。经耗:疑意为尽耗,全部用尽。
⑦建德:创建了辉煌的道德、功业。
⑧留跍(zh):延搁。
⑨赎禁锢:因犯罪而被禁锢者,今可交钱赎免。禁锢,因犯罪而禁止做官或参与政治活动。免减罪:即交钱可以减刑或全部免罪。
⑩武功爵:西汉设立的因武功而封的爵位,共十一级。
(11)官首:武功爵第五级。
(12)先除:优先任命。除,任命官职。
(13)千夫:武功爵第七级。
(14)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花钱买的武功爵最高到乐卿,更高的爵位必须靠实际军功获得。乐卿,武功爵第八级。
(15)军功多用越等:意谓真正立有军功的人受爵往往超越等级。用,因。
(16)耗废:荒废。
【译文】
之后四年,汉朝派了大将军卫青率领六位将军,十多万军队,攻击匈奴的右贤王,共杀死和俘虏匈奴一万五千人。第二年,卫青率六位将军再次出击匈奴,共斩杀和俘获匈奴一万九千余人。那些杀死、俘虏匈奴士兵的人得到的赏赐总共有二十余万斤黄金,上万的匈奴人也得到丰厚的奖赏,吃饭穿衣都依靠汉朝官府。但汉军的士兵及战马死在战场上的也达十余万,兵器铠甲、水陆运输所需物品钱财还没有包括在内。那时候大司农原来积累的钱财耗费殆尽,赋税也已枯竭,还不够战士的供给。有关官员说:天子说:我听说五帝虽采用互不相同的教化,却都能使国家安定太平;禹和汤的法令不相同,但都当了王。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途径,而建立的功业是一样的。现在北部边塞没有得到安宁,我很忧虑。前些日子大将军北击匈奴,斩杀、俘虏了一万九千余人,到现在还未加以赏赐。可以商订一个办法,让百姓可以买爵,交钱解除禁锢或赎免减罪,从而筹到所需款项。根据这一指示,请设置奖赏官职,名叫武功爵,十七万一级,一共可以得到三十多万金。所有捐钱买武功爵官首一级的试用为吏员,优先任用;千夫一级的和五大夫待遇相同,有罪者可以减少二等罪过;买爵的级别最高到乐卿为止,更高的则留给有实际军功的人来彰显他们的功绩。有军功的人大多是越级提拔,功劳大的封侯做卿大夫,功劳小的可做郎、吏。官吏来源复杂又多端管理,以致有些官职接近于无用。以上记卖爵。这是第三种兴利之事。
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①,张汤用峻文决理为廷尉②,于是见知之法生③,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④。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迹见⑤,而公卿寻端治之⑥,竟其党与⑦,而坐死者数万人,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注释】
①公孙弘:西汉淄川(今山东寿光一带)人,治《春秋公羊传》,后为武帝丞相,封平津侯,尤其擅长附会《春秋》义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公孙弘为相后,曾规定各级官府都必须选配儒生为属吏;官吏的升迁,要看他们对儒家典章礼法的掌握程度;做事要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绳,约束,以为准则。
②张汤: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人,武帝时任廷尉、御史大夫,严刑峻法,打击豪强,是当时著名的酷吏。峻文:意同酷法。文,法律条文。廷尉:西汉官名,九卿之一,掌刑狱。
③见知之法:官吏见到违法之事不加纠劾即为有罪。
④废格:废除不行。沮诽:对抗皇帝的诏令。穷治之狱:追根究底地办理案件。
⑤淮南:指淮南王刘安。衡山:指衡山王刘赐。江都:指江都王刘建。
⑥寻端:寻根究底,找碴子。
⑦竟其党与:指将其党羽查得净尽。
【译文】
从公孙弘用《春秋》义理约束臣下做了汉相,张汤用严酷法令做了廷尉,于是产生了见知之法,追根究底地查办以废除天子的命令不加执行、诽谤天子一类为罪名的案子也出现了。这之后的第二年,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阴谋造反的事露出了迹象,公卿们寻根究底地来审理,追查他们的党羽,被牵连到此案内而被判死罪的人数达到数万,官吏们的执法更加严峻,且法令条文愈来愈苛细。
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①,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②,为天下先。然无益于俗,稍骛于功利矣③。以上严刑法骛功利之由。
【注释】
①方正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或贤良与文学并立,均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凡选中者,皆授官职。
②食不重(chnɡ)味:吃饭时只吃一个菜。
③鹜:追求。
【译文】
这时候,朝廷招徕、尊敬方正贤良文学这类读书人,有人做到了公卿大夫。公孙弘做汉丞相,盖布被子,吃得很俭朴,为的是给天下的人树立一个榜样。但是对于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并没有太多益处,因为人们已经逐渐地全部去追求功利了。以上记刑法严苛、追求功利的原因。
其明年,骠骑仍再出击胡①,获首四万。其秋,浑邪王率数万之众来降②,于是汉发车二万乘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巨万。以上伐胡耗财。
【注释】
①骠骑:指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高级武官名,仅次于大将军。
②浑邪王:浑邪是匈奴的一个部落,浑邪王指浑邪部落的首领。
【译文】
又过了一年,汉朝骠骑将军两次北击匈奴,杀死匈奴兵达四万人。那年秋天,匈奴的浑邪王率领部众数万前来归降,因此汉朝发动两万辆车前往迎接。等他们到达长安,都受到汉朝赏赐,霍去病及手下立下军功者也都受到朝廷赏赐。这一年总共花费达到了一百多亿。以上记讨伐匈奴耗费钱财。
初,先是往十余岁河决观①,梁、楚之地固已数困②,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欲省底柱之漕③,穿汾、河渠以为溉田④,作者数万人;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⑤,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以上塞河穿渠耗财。
【注释】
①观:观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
②梁、楚:都是西汉时分封的诸侯国。梁国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楚国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
③番(p)系:人名。武帝时任河东太守,建议以汾水灌田以节漕运。底柱:即底柱山,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
④穿汾、河渠:番系为避免底柱漕运的艰难,故倡议在河东地区开渠引黄河水、汾水,经黄河、渭水,直接向长安供应粮食。汾、河,汾水、黄河。
⑤郑当时:人名。武帝时任大司农。渭漕渠:通过渭水向长安运送粮食的渠道。回远:曲折绕远。
【译文】
最初,十多年前黄河在观县决口,梁、楚一带本来遭受数年灾荒,沿河的郡筑堤以堵塞黄河决口,又经常被黄河冲坏,损失无法算清。之后番系为了避开底柱山一段艰难的水运,开渠引汾水和黄河用以灌溉农田,修挖渠道的人达到数万;郑当时因为渭水运输曲折路远,开凿了从长安到华阴的直渠,修渠者也达数万;朔方郡也在开渠,劳力也达数万人:这些工程都经历了两三年,却没有完成,各处费用也都各以十亿计了。以上记堵塞黄河决口与开挖河渠耗费钱财。
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①,解乘舆驷②,出御府禁藏以赡之③。以上养马耗财。
【注释】
①损膳:降低伙食标准。
②乘舆:皇帝的车驾。驷:原指一车四马,这里即指拉车的马。
③出御府禁藏(znɡ):拿出皇帝私人府库中贮存的东西。御府、禁藏,皆皇家府库,上属少府。
【译文】
天子为了讨伐匈奴,大量喂养马匹,长安城内饲养了数万匹马,征调马夫时,关中地区不能满足,就征调附近郡的。而匈奴归降的人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官府供给匮乏了,天子就降低伙食标准,减少自己御用的车马,拿出内廷府库所藏钱财供养这些人。以上记养马耗费钱财。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以振贫民①。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②。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③,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④,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⑤,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以上赈灾耗财。
【注释】
①仓(kui):粮库。
②贷假:借贷。
③关:指函谷关。
④新秦中:古地区名。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前214年,秦始皇派蒙恬打退匈奴,取得其他。因其地近秦中(今陕西中部地区),故称之曰新秦中,属朔方郡。
⑤分部:按区,按片。护:监护,管理。
【译文】
第二年,山东地区遭受水灾,百姓大多饥寒交迫,于是天子派使者把郡国粮仓的粮食都拿出来以赈济灾民。这样还是不够用,又招募富豪之家把粮食借给灾区贫民。还是不能救济所有贫民,于是将贫民迁徙到函谷关以西地区,充实朔方以南新秦中地区,迁徙的达七十多万口,吃穿都依靠官府供给。几年之中,政府借给他们住宿、生产所需,派使者把这些迁徙之民分部管理,使者的车辆在长安到新秦中的路上络绎不绝,花费以亿计算,没法数清。以上记赈灾耗费钱财。
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财役贫①,转毂百数②,废居居邑③,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④。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⑤。自孝文更造四铢钱⑥,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⑦,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有司言曰:古者皮币⑧,诸侯以聘享⑨。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⑩,赤金为下(11)。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镕(12),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13),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14),必以皮币荐璧(15),然后得行。
【注释】
①财役贫:积聚财货,役使百姓。,通滞。贮藏意。
②转毂:转运财货的车子。
③废居居邑:舍弃乡村旧居而居住在城市中。
④摧:打击。浮淫并兼之徒:骄横不法的豪强和兼并土地的富商大贾。
⑤禁苑:皇家苑囿。少府:官名,九卿之一,负责为皇帝私家理财,掌管山川池泽的收入和供皇室使用的手工制造等。
⑥四铢钱:前175年,孝文帝下令改铸四铢重的半两钱为法定货币。
⑦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⑧皮币:以毛皮作货币。
⑨聘享:聘问献纳。指诸侯间的礼节性往来。
⑩白金:白银。
(11)赤金:黄铜。
(12)摩:通磨。磨错。钱里:没有文字的钱面。
(13)藻缋(hu):彩绣。
(14)朝觐:王侯见天子称朝觐。
(15)荐:衬垫。
【译文】
这时国库空虚了,而富商大贾却有人囤积财物奴役贫民,运货车辆数以百计,舍弃乡村旧居而居住在城市中贱买贵卖,即使有封邑的列侯都要俯首依靠他们供给。这些人冶铁煮盐,有的积累钱财达万金,却不愿帮助国家度过危难,普通百姓变得更加贫困。天子于是同公卿们商议:通过改铸新钱、制造新币来充盈财政之用,并打击那些不法的兼并土地的富商大贾。这时天子苑囿中有白鹿,少府也存有很多银锡。自从孝文帝改铸四铢钱,到此时已是四十多年了,从建元以来,钱财少,官府于是在铜矿的山边铸钱,豪强之家也偷偷铸钱,多不可数。钱增加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值钱,货物越来越少,价格变得更昂贵。有关官员就说:古时候的皮币,诸侯用它聘问献纳。金分上中下三等,依次为黄金、白金、赤金。现在用的半两钱标准重量为四铢,奸邪之人偷偷地磨损钱币的里面从而获得铜屑镕铸成钱,钱币越来越轻而物价愈加昂贵,因而边塞之地用钱烦费不省。于是用白鹿皮,一尺见方,边缘用彩线刺绣,制成皮币,一张值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须要以皮币垫璧,这以后才能行礼。
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①,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②,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以上鹿皮币、白金三品。兴利之事四。
【注释】
①用:行事,行动。
②更铸三铢钱:这是武帝之第二次铸三铢钱,第一次在建元元年(前140)。
【译文】
又把银锡制造成白金。官员认为在天空飞行的东西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龙,陆地上跑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马,人们使用的物件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龟,所以白金又分三类:一为重八两,圆形,上面花纹呈龙状,名为白选,每个价值三千;第二种重量稍轻些,方形,马形花纹,每个价值五百;第三种更轻,椭圆形状,花纹为龟,每个价值三百。命令地方官府把半两钱加以销毁,改铸三铢钱,钱上的标志文字与实际重量一致。偷铸各种白金钱和三铢钱的人都要处死,但官吏与百姓私自铸造白金钱的仍不可胜数。以上记鹿皮币、三种白金。这是第四种兴利之事。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①,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②,侍中③。咸阳,齐之大煮盐④,孔仅,南阳大冶,皆致生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⑤。
【注释】
①大农丞:大农令(后称大司农)的副职。
②桑弘羊: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昭帝时为御史大夫。计算:核算数目,会计。用事:主事,掌权。
③侍中:在宫中侍奉皇帝。后成为官名。
④大煮盐:大盐商。
⑤利事:赢利之事。析秋毫:极言其计算之精,毫厘不差。秋毫,秋天新长出的兽毛,以喻事物之细小。
【译文】
当时任用东郭咸阳、孔仅做大农丞,掌管盐铁事宜;桑弘羊凭借计算才能而主事,在皇帝身边侍奉。东郭咸阳是齐地大盐商,孔仅是南阳大铁商,都置有产业积累千金财富,所以郑当时推荐他们。桑弘羊,是洛阳一个商人的儿子,因工于心算,十三岁就到宫中侍奉皇帝。因此这三人谈赢利之事可以说是算计到了最细微的程度。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①,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②,不欲者出马;故吏皆通適令伐棘上林③,作昆明池④。
【注释】
①买复:百姓缴纳一定的财物以免徭役。五大夫:汉之爵位第九级。文帝时规定百姓可以捐粮买爵,到五大夫一级就可以免徭役。
②除千夫、五大夫为吏:按,当时法令严酷,为吏者极易得罪,有爵者常不想为吏,这是强制他们为吏。
③故吏:指因罪被免的官吏。適:通谪。责罚。上林:上林苑,汉代皇家猎场。故址在今西安西。
④昆明池:武帝为练水军而修造。故址在今西安西南一带。
【译文】
法令更加严峻,官吏多被罢黜。多次的战争,百姓很多为免除徭役买爵至五大夫级别,能够征调来的士兵日益减少。所以任命有武功爵千夫和民爵五大夫的人为吏,不愿为吏者要交纳一匹马。原来因罪被免的官吏都罚到上林苑打柴,或去修昆明池。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①,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注释】
①大将军:指卫青。骠骑:指霍去病。
【译文】
第二年,卫青、霍去病率兵大举北击匈奴,共斩首及俘虏达八九万人之多,赏赐他们五十万金。汉朝军队战马死亡达十万多匹,这还不包括水陆运输、车甲费用。这时候财用匮乏,战士有时连每月的薪水都不能按时拿到。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①,令不可磨取镕焉。
【注释】
①周郭:铜钱的周围轮廓。郭,同廓。边缘。
【译文】
有关官员说三铢钱轻,容易为奸诈之徒造假,于是建议各郡国改铸五铢钱,钱币外沿铸成厚边,使私人无法从中磨得铜屑盗铸成钱。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①: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②,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③。愿募民自给费④,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⑤。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⑥,以致富羡,役利细民⑦。其沮事之议⑧,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⑨,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⑩,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11),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12),而多贾人矣。以上行盐铁。兴利之事五。
【注释】
①盐铁丞:大司农的属官,分管盐铁事务。
②少府:西汉官名。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的收入及皇室用品制作。
③属大农佐赋:意即将其归为国用,令其补充赋税之不足。按,少府为皇帝私人理财,大农令管理全国的财政收支。山海之利原属少府,后因对外用兵,财力不足,而转归大农,故二人有所谓不私佐赋之说。
④自给费:自己准备费用。
⑤牢盆:煮盐用的铁盆。
⑥浮食奇民:指从事商业的商人和豪强。擅管:独占,垄断。
⑦细民:贫民。
⑧沮事:破坏确定的事,这里指反对盐铁官营。
⑨(di):在足上套上钳形铁块。
⑩小铁官:《史记集解》引邓展曰:铸故铁。意即主管熔化废铁以铸造日常用具。因为当时禁民私铸,故这等事也须设官主之。
(11)举行:全面地巡行视察。举,全部。
(12)不选:不再经过各郡、国的荐举与朝廷的选拔。
【译文】
大农奏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的意见说:山海,是天地间物产的储藏之所,都应归少府,但陛下不私占,把它们划归大农以补充国家赋税的不足。希望朝廷招募百姓自己拿经费,用公家的器具来煮盐,官府给他们牢盆。从事商业的商人和豪强想独占山海间的财货,大发其财,役使贫民以牟暴利。他们发出对盐铁官营的抗议,多得听不过来。请求今后胆敢私自铸造铁器和煮盐的人,以左脚的刑罚制裁他们,并没收他们的器物。不产铁的郡,设小铁官,就便管辖所在郡各县熔废铁铸铁器的事。皇帝指派孔仅、东郭咸阳乘传车巡行视察全国各地盐铁官营事务,设立主管此事的官府,任用以前那些富有的盐铁商人为吏。为官之途更加杂乱,不通过正常选拔,当官的商人就多起来了。以上记实行盐铁官营。这是第五种兴利之事。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灾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宽贷赋,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商贾滋众。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算轺车①,贾人缗钱皆有差②,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③,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④,率缗钱二千而一算⑤。诸作有租及铸⑥,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⑦,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⑧,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⑨。以上算缗钱。兴利之事六。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⑩,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注释】
①异时:昔日,前些时候。王先谦引沈钦韩曰:异时谓元光六年(前129),初算商车也。算轺车:让有轺车的人纳税。算,汉代一种赋税的名称。轺车,轻型马车。
②贾人缗(mǐn)钱:让商人按资金的数目纳税。缗钱,此指商人的资本。实际要将家中的牛马、奴婢等全部折价估算在内。缗,穿铜钱的丝绳。差:等级,规定。按,当时铜钱一千文为一贯,每贯纳税二十文。
③贳(sh)贷卖买:即指交易活动。贳贷,借贷。
④占:估算。
⑤率(lǜ)缗线二千而一算:大体规定为有二千文的资金就要纳一算的税。率,一律,一概规定。算,税款单位,合一百二十文。
⑥诸作:各种手工业。有租及铸:租用官府器具煮盐、冶铁者。
⑦吏比者:和官吏相等的人。特指有勋爵的人。三老:掌乡村教化的人。
⑧占不悉:自报的资本不实,不够数。悉,全,全数上报。
⑨畀(b):给予。
⑩籍名田:使土地归其名下,即购买、占有土地。籍,登记,上簿。
【译文】
商人因为币制的多变,大量存贮货物以牟取利润。于是公卿建议说:郡国受灾很严重,那些没有产业的贫困之人,可以招募他们迁徙到宽广富饶的地方。陛下省吃俭用,用宫廷的钱赈济灾民,并减缓赋税,但百姓却未完全走回田地从事农耕,商人反而日益增多了。贫困者没有任何积蓄,全靠官府供养。从前征收车马税,及向商人征收的税金都各有规定,最好还征收如旧。所有的商人和从事末业者,放高利贷的,贱买贵卖投机的,城里囤积居奇的,及其余的以商业牟取利益的,即使没有商人户籍,也需让他们自己估算财产数量,全部按每二千钱交一百二十钱纳税。手工业者、租用官府器具煮盐冶铁的,都按每四千钱交一百二十钱纳税。除了与吏同等的人及三老、北部边塞骑士以外,其余轺车每辆征收一百二十钱;商人拥有轺车每辆二百四十钱;船五丈以上的征收一百二十钱。隐瞒不报或所报不全的,要戍边一年,没收家产。若有举报之人,没收的财产奖励一半给他。以上为算缗钱。这是第六种兴利之事。有市籍的商人,同他们的家属都无权占有土地,以使农民受益。胆敢触犯诏令的人,将其田产及仆人没收。
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召拜式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译文】
天子于是想起了卜式的话,就把他召来,拜他为中郎,授爵为左庶长,并赏赐给他十顷田产,还把此事公告天下黎民,使人们清楚地知道。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①,以田畜为事。亲死②,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③,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原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④,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⑤?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⑥,有财者宜输委⑦,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⑧,不可以为化而乱法⑨,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⑩。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11)。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12)。
【注释】
①河南:指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东北。
②亲:父母。
③出分:分家。
④邑人:乡里人。
⑤何欲而然:有什么要求而这样做。
⑥死节:为表现忠于国家的气节而战死。
⑦输委:委输,献出财物给国家。
⑧不轨:这里指不合常情。
⑨不可以为化:意谓不能树之为榜样以教化世人。
⑩以给徙民:赞助给国家充当安置移民之用。徙民,安置移民。
(11)外繇四百人:四百人的欲免除戍边之役所纳的钱数。外繇,免除徭役。繇,通徭。
(12)风:诱导,教化。
【译文】
起初,有河南人卜式,以种田放牧为生。父母亲死后,卜式有个幼弟,他的弟弟长大后,卜式和他分了家,只是要了家中养的羊中的一百余只,田宅财物都给了他的弟弟。卜式到山里去牧羊,十多年后,他的羊繁殖到了一千多只,置买了自己的田宅。但他的弟弟完全破产,卜式就又多次将田产分给他的弟弟。当时,汉朝屡次派将军攻打匈奴,卜式上书,表示愿意将一半家产捐献给国家以帮助边关战事。天子派使臣问卜式:你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牧,不熟悉做官为宦的事,不愿意。使臣又问道:难道是家中有冤屈,想要上诉吗?卜式说:我生来与别人没有争斗。我对于同邑乡亲,贫穷的救济,不务正业的教化他们走正道,乡亲们都听我的。我有什么理由会被别人冤枉呢?没有什么要上诉的。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卜式说:天子攻伐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边关效命,有财物的人应该捐献财物,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使者把卜式的话原原本本传入宫中报与天子得知。天子把这些话都告诉了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不守本分的人,不能够作为教化人的榜样而扰乱法度,请陛下不要答应他!于是天子很久没有答复卜式。几年后,才让他回归故里。卜式回去后,仍然从事耕种与放牧。又经过一年多,赶上朝廷又几次发兵,浑邪王所部前来归降,官府的开支极大,仓库空虚。第二年,贫民大量迁徙,又全依靠官府,而官府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卜式又带了二十万钱给了河南太守,用以供迁徙贫民之用。河南地方政府将救助贫民的富人名单上报,天子看见了卜式的名字,对他还有印象,说:这个人就是以前想捐一半家业帮助边关战事那位。于是赏赐卜式相当于四百人免除徭役应纳钱数的钱财,卜式又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官府。这时候富豪人家无不争相隐瞒财产,只有卜式还想捐献财物以助国家。到了此时天子认为卜式到底是德行高尚的人,所以给了他尊贵的地位来教育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布衣而牧羊①。岁余,羊肥息②。上过见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试之③,缑氏便之。迁为成皋令④,将漕最⑤。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⑥。以上贵卜式。
【注释】
①(ju):草鞋。
②息:繁殖。
③缑氏: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偃师南。
④成皋:县名。县治即今河南荥阳之汜水镇。
⑤将漕最:管理漕运工作做得最好。将,统领,管理。
⑥齐王太傅:西汉时,为诸侯王设太傅,职在辅王,薪二千石。齐王,此指汉武帝的儿子刘闳。
【译文】
卜式最初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的上林苑中养着羊,想让你为我放牧。卜式于是做了郎官,披布衣穿草鞋从事放牧职业。一年多后,羊长肥了,也繁殖了很多。皇上过来看他的羊,称赞卜式。卜式说:不光对羊,治理百姓也是如此。按时让他们劳动、休息;作恶的就马上剔除出去,不能让他们害了群体。皇上认为卜式是奇才,于是任命他做缑氏县令来试试他的才干,缑氏人很满意他的治理。他又出任成皋县令,结果成皋的漕运做得最好。皇上认为卜式朴实忠厚,让他做了齐王太傅。以上记尊崇卜式。
而孔仅之使天下铸作器,三年中拜为大农,列于九卿①。而桑弘羊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②,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③。
【注释】
①九卿:汉时九种官职,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②筦:同管。会计:为朝廷掌管财物赋税,进行汇统的工作。
③均输: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目的是稳定物价,不使商人操纵市场。
【译文】
孔仅办理全国的冶铸铁器工作,三年之间被拜为大农,位列九卿。而桑弘羊做大农丞,管理所有的会计事项,逐渐设置均输官使天下货物畅通。
始令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官员。以上入谷补官。兴利之事六。
【译文】
开始让小吏交粮食补为官员,郎官交粮可以升至六百石官员。以上记交粮食可以补官。这是第六种兴利之事。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①,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②。犯者众,吏不能尽诛取,于是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曹循行郡国③,举兼并之徒守相为利者④。而御史大夫张汤方隆贵用事⑤,减宣、杜周等为中丞⑥,义纵、尹齐、王温舒等用惨急刻深为九卿⑦,而直指夏兰之属始出矣⑧。
【注释】
①自出:自首。
②无虑:大约。
③博士:有二义,一为帝王的侍从官名,在帝王身边以备顾问;一为太学里的教官,讲授儒家经典,其学员则称博士弟子。下面所说的褚大、徐偃,应属前一类。褚大:人名。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董仲舒弟子。分曹:分批。循:通巡。视察。
④为利者:贪污受贿的。底本利作吏,据《史记平准书》改。
⑤御史大夫:西汉时仅次于丞相的最高长官,司掌监察、执法等。张汤: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时任御史大夫,建议铸白金、五铢钱,支持盐铁官营,打击富商豪杰。也是当时著名酷吏。
⑥减宣: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西汉酷吏。以主办主父偃、淮南王案而显名。杜周: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西汉酷吏。善于揣摩武帝的旨意。其为廷尉期间执法严酷,诏狱大增,京师狱中人数达六七万。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副职。
⑦义纵:河东(今山西夏县北)人,西汉酷吏。以捕案王太后外孙,武帝以为能。在定襄太守任上,以为死罪解脱的罪名,一日杀重罪犯及其亲属宾客四百余人。尹齐:东郡茌平(今山东茌平)人,西汉酷吏。为中尉时吏民益凋敝。王温舒:阳陵(今陕西咸阳)人,西汉酷吏。曾任河内太守,捕杀河内豪强,流血十余里。
⑧直指:官名。汉武帝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秩六百石,但权力甚大。夏兰:人名。西汉官吏,武帝时任直指绣衣御史。
【译文】
开始铸造白金、五铢钱以后五年,赦免的官吏及百姓私铸金钱者有几十万人。那些应判死罪而没有明确罪证的,无法计算。赦免了自首的一百多万人,然而自首的人仍不到一半。天下的人大都私铸金钱。触犯国法的很多,官吏也不能将这些人全都抓出来,于是汉朝派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批下到各郡国巡察,检举那些兼并土地的人和在下面营私舞弊的郡守、国相。御史大夫张汤正值权势尊贵,减宣、杜周等人正做中丞,义纵、尹齐、王温舒等人以执行严刑峻法位列九卿,而直指使者夏兰这些人也开始出现了。
而大农颜异诛。初,异为济南亭长,以廉直稍迁至九卿。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①,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张汤又与异有隙,及人有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②,异不应,微反唇③。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④,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⑤。以上刑法日峻而颜异诛。
【注释】
①皮荐:指白鹿皮币。诸侯朝觐需以之为珪璧的垫子。
②初令:新令。指颁行白鹿皮币事。
③微反唇:稍稍撇了下嘴。
④腹诽:内心里诽谤朝政。
⑤取容: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
【译文】
而大农令颜异被诛杀了。起初,颜异为济南亭长,因为廉洁清正而渐渐升职做了九卿。皇上与张汤已制造了白鹿皮币,问颜异的看法,颜异说:现在王侯朝贺都用苍璧,价值数千,而它的皮垫反而值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听后很不高兴。张汤又与颜异私下有些过节,这时有人因其他问题告发颜异,案件交由张汤审理。颜异同客人谈话,客人提到造白鹿皮币的诏令引起很多不便,颜异没有做出明确反应,只是稍稍撇了一下嘴唇。张汤上奏颜异身为九卿要职,听到新令颁行有所不便,没有上书直言却在心里藏有诽谤之意,判为死刑。从此以后,因为有了这类腹诽之法,于是公卿大夫就极尽谄媚阿谀之能事而但求保命了。以上记刑法日益严峻,颜异因腹诽罪被杀。
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①,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杨可告缗钱纵矣②。
【注释】
①缗钱令: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颁布算缗钱的法令。
②杨可告缗:算缗令颁布后,为了防杜隐匿或虚报,元鼎三年(前114)又发布告缗令并任命杨可主持告缗工作。告缗,奖励告发隐慝缗钱逃避税款。纵:放开,放手实行。
【译文】
天子已经颁布了缗钱令并且推尊卜式,而百姓却终究没有分出私家财产来帮助官府的,于是杨可主持的让百姓举报隐匿缗钱的告缗就放开实行了。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①,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②。白金稍贱,民不宝用③,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
【注释】
①钟官:西汉官名。水衡都尉属官,司掌铸钱。赤侧:货币名。其钱外廓用赤铜铸造,故曰赤侧。
②赋官用:交赋税和上官府缴钱。
③宝:爱,喜欢。
【译文】
郡国里很多人违法私自铸钱,很多钱重量轻,公卿奏请命令京师钟官铸造赤侧钱,一钱当作五钱,交赋税和上官府缴钱一律使用赤侧钱。白金逐渐地也变贱了,人民不愿用,官府用法令禁止这种情况发生,然而无济于事。一年多后,白金终究还是被废除而不能再通用了。
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
【译文】
这一年张汤死了,而百姓并不怀念他。
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①,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②。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③。以上赤侧钱及输铜三官。兴利之事八。
【注释】
①巧法用之:以巧诈办法不按政府规定使用它。
②上林三官:水衡都尉的三个属官,指钟官、辨铜、技巧三令丞。因水衡都尉设在上林苑,所以称上林三官。
③真工大奸:具有高超技术的豪民巨富。
【译文】
之后两年,赤侧钱贬值,百姓以巧诈办法不按政府规定使用它,对国家不利,又废止了。到这时完全禁止郡国自行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负责铸钱。等到这种钱多起来后,于是命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流通使用,所有郡国从前铸的钱都禁止流通并加以销毁,把铜上交三官。于是百姓私铸钱的也就渐渐少了,因为计算后发现盗铸成本高过了所得,这时只有一些有盗铸绝技的人还在做这种事。以上记铸赤侧钱以及把销毁旧币所得的铜都上交上林三官铸造三官钱。这是第八种兴利之事。
卜式相齐,而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①。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②,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③,不事畜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注释】
①中家:中等产业的人家。西汉时以十万资产为中家。
②御史:御史大夫的属官,主管检举、纠弹。廷尉正监:廷尉正和廷尉监,都是廷尉的属官,主管司法刑狱。
③偷:苟且。甘食好衣:吃好的,穿好的。意即有多少花多少,过一天算一天。
【译文】
卜式做了齐相,杨可主持告缗之事,于是举报隐匿缗钱的案件遍布天下,中产以上的人家大都受到告发。杜周负责审理,案子很少有能翻案的。于是分派御史、廷尉正、廷尉监前往审理郡国内告缗案件,没收百姓的钱财多得以亿计算,奴婢以千万计算,田地大县有数百顷,小县百余顷,住宅也如此。因此中产以上的商贾大多破产,人们只贪图目前的衣食舒适,而不愿再积蓄财产,而官府由于有了盐铁官营及告缗所得,费用更加充足了。
益广关①,置左右辅②。以上杨可告缗即郡国治缗。兴利之事九。
【注释】
①益广关:把原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的函谷关向东移,迁到今新安东,离旧关三百里。
②置左右辅:设左辅都尉,治高陵(今陕西高陵)。设右辅都尉,治畤郿(今陕西眉县)。
【译文】
又向东移置了函谷关,并设置了左、右辅。以上记杨可主持告缗,各郡国治理告缗案。这是第九种兴利之事。
初,大农筦盐铁官布多,置水衡①,欲以主盐铁;及杨可告缗钱,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②,乃大修昆明池③,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④,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
【注释】
①水衡: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并兼管税收、铸钱。
②越:此指南越。欲与汉用船战逐:汉朝建立后,曾派陆贾两次出使,说服了南越王臣附于汉。武帝即位后,欲使南越进一步臣服如内诸侯,故引发了南越与汉的战争。
③大修昆明池:指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元鼎二年(前115)两次修昆明池,前一次是准备与滇作战,后一次准备与南越作战。
④柏梁台:台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用香柏板建造。
【译文】
起初,大农令主管的盐铁和官铸钱太多,于是设置了水衡都尉,想用他来主持盐铁;到了杨可主持告缗,上林苑存的财物很多了,于是命令水衡都尉主管上林苑。上林苑已经充满了财物,只好再扩展。这时,南越打算靠着战船与汉朝一争高低,于是武帝两次大修昆明池,修建楼观环绕在池的周围。又修造楼船,有十多丈高,上面插有旗帜,很是壮观。当时天子对此颇有感触,于是命令修筑柏梁台,高有几十丈。宫室的修建,从此日益宏伟壮丽。
乃分缗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①,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②。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③,及与诸官④。诸官益杂置多⑤,徙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⑥,及官自籴乃足⑦。以上官多奴婢众耗财。
【注释】
①太仆:官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②往往:到处。比没入田:不久前没收来的土地。比,刚刚,不久前。田之:在其中耕种。田,通佃。耕种。
③诸苑:指汉武帝时的上林苑、博望苑、六牧师苑(设于边郡,负责养马)。
④与诸官:将一部分没入的奴婢分配到各官府充当劳役。
⑤诸官益杂置多:各官府下设的部门越来越杂,越来越多。
⑥下河:潼关以东的黄河。度:运送,运。
⑦籴(d):买米。
【译文】
于是向各官府分了缗钱,水衡、少府、大农、太仆都各自设置农官,让他们组织人去郡县近来没收的土地上耕种。没收来的奴婢分别派到各苑去养狗、养马、养禽、养兽,也有一部分分给各官府以供役使。官员设置更加繁多,被役使的奴婢很多,从下河水运到京师的粮食有四百万石,再加上官府自己买入的,才能满足需要。以上记官多奴婢多耗费钱财。
所忠言①: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②,弋猎博戏③,乱齐民④。乃征诸犯令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⑥。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以上株送徒入财。兴利之事十。
【注释】
①所忠:汉武帝的近臣。
②世家:指世代为官的人家。斗鸡走狗马:指游手好闲的嬉戏。
③弋(y):泛指射猎。博戏:棋弈之类游戏。此指以这类游戏聚赌。
④乱:这里指诱使别人做坏事。
⑤征:同惩。
⑥株送徒:犹言株连犯。
【译文】
所忠说:世家子弟及富家大户之人,有的斗鸡走马,有的弋猎博戏,败坏民风。于是抓捕那些触犯法令的人,受牵连共达几千人,这些人称为株送徒。交纳财物的可以补做郎官,于是选郎官制度衰败了。以上记因株送徒敛财。这是第十种兴利之事。
是时山东被河灾,及岁不登数年①,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②,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③。欲留之处,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④,下巴、蜀粟以振之⑤。以上振山东之灾耗财。
【注释】
①岁:年成,年景,收成。登:庄稼成熟。
②江南:当时指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火耕水耨:古代的一种粗放耕作方法。这里指江南地区的生产落后。
③就食:出外谋生。
④护:统辖。
⑤下:当时从巴蜀运粮食到江南赈济灾民,是沿长江顺流而下。
【译文】
这时崤山以东地区遭受黄河水灾,连着几年没有收成,人吃人现象发生了,蔓延了方圆一两千里。天子很怜悯他们,便下诏说:江南利用水耕火耨之法从事农业生产,让饥馑百姓可以迁徙到江淮之间谋生。饥民想留住的地方,派去的使臣在路上络绎不绝,以便统辖管理这些饥民;并调拨巴、蜀之地的粮食对他们加以赈济。以上记赈济山东灾民耗费钱财。
其明年,天子始巡郡国①。东渡河,河东守不意行至②,不办③,自杀。行西逾陇④,陇西守以行往卒⑤,天子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于是上北出萧关⑥,从数万骑,猎新秦中⑦,以勒边兵而归⑧。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⑨,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⑩。而令民得畜牧边县,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11);以除告缗,用充仞新秦中(12)。
【注释】
①巡:巡察,视察。
②河东守:指河东郡太守。河东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东北。不意行至:没有想到皇帝能来。
③不办:指为皇帝一行准备食宿的事情没有办理妥善。
④逾陇:越过陇山西下。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
⑤陇西:汉郡名。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卒(c):同猝。突然。
⑥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⑦猎新秦中:指在新秦中地区进行军事训练。
⑧勒:训练,检阅。
⑨亭徼(jio):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亭,古代边境岗亭。徼,边境亭障。
⑩北地:郡名。郡治马岭,在今甘肃庆阳西北。
(11)及息什一:收十分之一的利息。息,利息。
(12)以除告缗,用充仞新秦中:用废除告缗令为条件,来招募充实新秦中的居民。仞,通牣。满。
【译文】
第二年,天子开始巡视郡国。向东渡过黄河,河东太守没想到天子驾临,没有准备好衣食住行所需,自杀了。天子向西越过陇山,陇西太守因为天子来得太突然,没法供应天子随从人员的饮食,也自杀了。天子向北行进出了萧关,带领数万骑兵,在新秦中地区围猎,为的是检阅边地军兵,之后回归京师。在新秦中地区,有些地方隔千里不设哨所,于是就诛杀了北地太守以下的官员。让百姓到边地畜牧,官府先借给他们母马,三年后送还,收十分之一的利息;用废除奖励告发隐藏缗钱以逃税的法令,招徕民众以充实新秦中地区。
既得宝鼎,立后土、太一祠①,公卿议封禅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桥②,缮故宫,及当驰道县③,县治官储④,设供具⑤,而望以待幸⑥。以上巡幸天下耗财。
【注释】
①后土:土地神。太一:天神,又作泰一。
②豫治:提前修筑。豫,通预。
③驰道:专供皇帝行驶马车的道路。
④官储:指官府准备的迎接天子用的各种物资。
⑤设:储备。供具:天子及其从官用的酒食、器皿等物。
⑥幸:指古代帝王驾临。
【译文】
获得了宝鼎后,就建立了后土祠与太一祠,公卿建议举行封禅大典。天下所有郡国都提前修治了道路桥梁,修缮旧有宫殿,有驰道经过的各县,每个县都准备好了各种物资,储备天子一行所需的酒食、器物,盼望并等待天子到此巡视。以上记巡行天下耗费钱财。
其明年,南越反①,西羌侵边为桀②。于是天子为山东不赡,赦天下,因南方楼船卒二十余万人击南越,数万人发三河以西骑击西羌③,又数万人渡河筑令居④。以上击南越、西羌,筑令居耗财。
【注释】
①南越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五年(前112),南越相吕嘉反,杀其王、太后及汉使者。
②西羌侵边:《汉书武帝纪》载,元鼎五年(前112),西羌与匈奴勾结,十余万人攻故安(今甘肃兰州南)、抱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桀:凶暴。
③发三河以西骑:征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以西的骑兵。河东郡,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南郡,治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北。按,三河都在被灾的山东范围内,所以不在征发之列。
④令(lnɡ)居:地名。在今甘肃永登西北。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要冲。
【译文】
第二年,南越造反了,西羌也侵扰边关作恶。此时因为崤山以东地区收成不好而食物不足,天子大赦天下,让被赦的罪犯跟着南方楼船兵士,共二十多万人进击南越,征召了三河地区以西几万骑兵攻打西羌,又派数万人渡黄河修筑令居城。以上记进击南越、西羌,修筑令居城耗费钱财。
初置张掖、酒泉郡①,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②,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③。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边兵不足④,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⑤。车骑马乏绝⑥,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天下亭⑦,亭有畜牸马,岁课息。以上出牝马课息。兴利之事十一。
【注释】
①张掖、酒泉:皆汉郡名。前者治得,在今甘肃张掖西北;后者治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
②上郡:汉郡名。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朔方:汉郡名。治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西河:汉郡名。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河西:古地区名。指今甘肃、青海两省的黄河以西地区,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开田官:指当时上述四地区普遍设立的主持屯田的田官。
③斥塞卒:开拓边塞的士卒。
④边兵:边塞上需用的兵器。
⑤武库工官:指当时各郡国设置的储存武器的武库与制造武器的工官。赡:供养,供给。
⑥车骑马:供战车和骑兵使用的军马。
⑦差:等级。牝(pn)马:和下句的牸(z)马,同为母马。
【译文】
第一次设置了张掖、酒泉二郡。上郡、朔方、西河、河西有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边戍守这些地方边屯田。国内修缮道路运送粮食,路途远的达三千里,近的也有一千多里,都依靠大农供给。边境地区兵器不足,于是把京城武库中和工官的武器拿来作为补充。军马缺少,官府缺钱,很难买到马匹,于是制定了法令,命令封君以下到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按官阶高低交纳母马,全国各亭都养母马,国家每年征收小马作为利息。以上令交纳母马收取利息。这是第十一种兴利之事。
齐相卜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南越反,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①。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余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奋愿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②。赐爵关内侯③,金六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④,皆莫求从军击羌、越。至酎⑤,少府省金⑥,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乃拜式为御史大夫。
【注释】
①习:擅于,擅长。
②形:表现。
③关内侯: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一般没有封邑。
④列侯:本为彻侯。因避汉武帝刘彻之讳而改为通侯,又改列侯,是二十等爵的最高级,均有封邑。
⑤至酎(zhu):到祭宗庙交纳酎金的时候。酎,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汉帝以酎酒祭宗庙,诸侯王、列侯都按规定献金助祭,称为酎金。
⑥省(xǐnɡ)金:检查诸侯们所交酎金的分量和成色。
【译文】
齐相卜式上书说:我听说君主有忧愁是大臣的耻辱。南越造反,我们父子情愿和齐国善划船的人一同去与南越作战直至效死疆场。天子发诏书说:卜式虽然亲自从事农耕和畜牧,但不是以此获利,只要有富余就贡献给国家用。现在天下不幸有紧急战事,卜式激于义愤愿意父子一同效死前线,即使没有加入战斗,也可以说是忠义存于内心了。现在赐卜式关内侯爵位,金六十斤,田十顷。把此事诏告全国,但没人响应。列侯很多,数以百计,但没有要求参军攻打西羌、南越的。到天子祭祀宗庙交纳酎金时,少府检查酎金的分量和成色,因为酎金不合格而被罢黜的列侯有百余人。于是天子任卜式为御史大夫。
式既在位,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①,铁器苦恶②,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乃因孔仅言船算事③。上由是不悦卜式。
【注释】
①县官作盐铁:指盐铁官营。
②苦恶:粗劣。
③乃因孔仅言算船事:请孔仅上言,请免除算船。算船,指前文所言船五丈以上的征收一百二十钱。
【译文】
卜式上任后,见各郡国大都感到盐铁官营有不便之处,铁器质量很差,价格很高,有的还强令百姓买这种铁器。船收算缗,故而经商的人少,物价昂贵,于是请孔仅上言,请求免除算船事。从此天子不再喜欢卜式。
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①,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②,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③,传车马被具④。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⑤,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⑥,不敢言擅赋法矣⑦。以上开置初郡耗财。
【注释】
①番(pān)禺:秦代所置县,在今广州南。
②南阳、汉中:均为郡名。南阳治宛县,在今河南南阳。汉中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东。以往:指南阳、汉中两郡以南。
③各以地比:各就邻近的地方。比,近。奉:俸禄,薪俸。
④传(zhun)车马:古代驿站上的车称为传车,马称传马。
⑤间岁:隔岁,隔一年。
⑥訾(zī)给:供应。訾,通资。资财,钱财。
⑦擅赋法:正常赋税外,擅取于民供给来往军队的赋税。
【译文】
汉朝连续三年用兵,讨伐西羌,攻灭南越,番禺以西直至蜀南地区新设置了十七个郡,暂且以该地区的旧习俗加以治理,不征收赋税。南阳、汉中以南的郡,因为他们与新设置的各郡相邻,就让它们供给新置郡的官吏及士兵所需的俸食财物、传车马及其用具。新郡经常发生小规模反叛事件,汉朝官吏遭到杀害,汉朝发动南方官吏与士卒前往诛杀反叛者,动用人数隔一年就达万余人,经费都依赖大农供给。大农采用统一运销调剂盐铁来增加收入,所以才能满足费用所需。然而军兵经过的地区,只能勉强提供军需而使部队不缺所用,而不敢巧立名目滥征赋税供给来往军队。
其明年,元封元年,卜式贬秩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①,领大农②,尽代仅筦天下盐铁③。弘羊以诸官各自市④,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⑤,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⑥,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⑦。置平准于京师⑧,都受天下委输⑨。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⑩,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以上平准。兴利之事十二。
【注释】
①治粟都尉:汉初官名。武帝时已无此官,而设搜粟都尉,掌太常三辅司马之粟。
②领:兼管。
③仅:人名。指孔仅。
④市:经商。
⑤赋输:指各地作为赋税缴纳的各种物品。僦(ji)费:指雇人运输的费用。僦,租赁,雇佣。
⑥大农部丞:大农令的属官。因为它是分部主管各郡国均输、盐铁,故名部丞。
⑦相灌输:均输官用征收到的赋税购得各地物产,运销外地;又把外地物产运销本地;即互相灌输。
⑧平准:平准令。为大农的属官,掌管调节物价。
⑨都:总,总汇。委输:运送,运输。
⑩本:农业。
【译文】
第二年,即元封元年,卜式被贬官做了太子太傅。而桑弘羊做了治粟都尉,兼领大农,完全取代了孔仅主管天下盐铁。桑弘羊因为各官府均经营商业,互相竞争,所以物价飞涨,各地作为赋税的物品有一些运抵京师还不能抵偿运输的费用,于是请求设置大农部丞几十人,分管各郡国盐铁;郡县到处设置运输官、盐官、铁官,令远方地区都按应缴货物最贵时候商人所卖价格来收缴赋税,均输官统一收购销售,使货尽其流。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各地运来的物品。命令工官制造车辆及车上器具,又都是仰赖大农供给所需。大农属下的各部官员收拢了天下所有的货物,物价昂贵时卖出,物价低廉时买回。像这样,富商大贾不能够再牟取暴利,就返回本业务农去了,各种商品不再涨价,因而能使物价平稳,称之为平准。天子以为这很正确,允许了。以上为平准。这是第十二种兴利之事。
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并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译文】
这时,天子向北到了朔方,向东到了泰山,又巡游海上,沿北部地区返回。所经过的地方都得了天子的赏赐,用了百余万匹帛,用的钱可以以亿计算,都是从大农那里得到的。
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①,以复终身,不告缗。他郡国各输急处,而诸农各致粟山东②。以上入粟补官赎罪。兴利之事十三。漕益岁六百万石③。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⑤。
【注释】
①甘泉:粮仓名。有差:有差别之意。这里粟是粮食的通称,因为品种有别,所以规定应交的粮食数量有差。
②诸农:指前文所述各农官。
③益:增加。
④均输帛:各地均输官所贮存的布帛。
⑤再百斤:二百斤。
【译文】
于是桑弘羊又奏请允许吏役可以通过交纳粮食来获得官职,罪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以赎罪。让百姓凡是能按照规定的数量运送粮食到甘泉仓的,免除终身徭役,不对他们实行告缗制度。其他郡国的粮食要运到急需之处,大司农所属的各官府也要从崤山以东地区向京城运粮。以上记交纳粮食可以补官赎罪。这是第十三种兴利之事。漕运粮食每年增加六百万石。一年之中,京城的太仓、甘泉仓装满了粮食。边境地区有了余粮,各均输官储存的绢帛有五百万匹。百姓赋税没有增加而天下物资丰饶。于是赐予了桑弘羊左庶长爵位,黄金二百斤。
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①,天乃雨。是时弘羊固未死也,借卜式恶詈之言作结,若弘羊业已烹杀者。然此太史公之褊衷耳。
【注释】
①亨:同烹。古代一种酷刑,用鼎来煮杀人。
【译文】
这一年天气稍旱,皇上命令官员们求雨,卜式进言说:官府费用只应靠正常租赋而已,现在桑弘羊却命令所有官吏都坐到了店铺之内,以贩卖货物获得利润。只有烹杀桑弘羊,老天才会下雨。这时桑弘羊本来没有死,借卜式的咒骂作结尾,仿佛桑弘羊已经被烹杀了。但这只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偏心罢了。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①。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②。故《书》道唐、虞之际,《诗》述殷、周之世,安宁则长庠序③,先本绌末④,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⑤,终始之变也。以上言安宁则尚礼义,多故则尚财利,自古已然。
【注释】
①龟贝:龟甲贝壳,用作货币。刀:似刀形的货币。布:布币,又名铲币,因形似铲,故名。
②靡:无,没有,不。
③长(zhǎnɡ):崇尚。庠(xinɡ)序:古代地方学校。《汉书儒林传》: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梁惠王上》有谨庠序之教句。
④先本绌末:优先发展农业,对工商业加以控制。绌,通黜。抑制,排斥。
⑤质:质朴。文:文采。二者均指一个时代的风尚。
【译文】
太史公说:农工商交易的道路畅通,就产生了龟币、贝币、金币、钱、刀币、布币等货币形式。这事由来已久,高辛氏以前的事过于遥遥往古,已经无法描述了。所以《尚书》说唐尧、虞舜的时代,《诗经》说殷、周时代,天下太平了就重视学校教育事业,重农抑商,用礼义教化人们防止专图利益;世道***不安的时候则与此相反。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鼎盛时就会转而衰败,时代发展到极限也将发生转变,一度质朴,一度灿然,是事物周而复始的变化啊。以上说天下安宁就崇尚礼义,世道多变就崇尚财利,自古就是这样。
《禹贡》九州①,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②。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而稍陵迟衰微③。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④,徼山海之业⑤,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⑥,尽地力⑦,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⑧。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⑨。以至于秦,卒并海内。以上言战国及秦专尚富强。
【注释】
①《禹贡》九州:《尚书》中有《禹贡》篇,篇中分全国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②纳职:交纳贡赋。
③稍陵夷衰微:意谓后来就渐渐地衰落了。稍,渐渐。陵迟,衰颓,衰微。
④通轻重之权:掌握住物价高低的变化法则,官办平准、均输之事,不让商人操纵市场。轻重,指物价的低高。《管子》有《轻重篇》《国蓄篇》言及此类事。
⑤徼(yāo):求取。山海之业:指盐铁业。
⑥李克:战国初年政治家,子夏弟子。魏文侯攻灭中山,封太子击(魏武侯)为中山君,李克为中山相,建议魏文侯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并提出选拔相国的标准。一说李克与李悝为一人。李悝,战国初任魏文侯相。主张教民尽地力,创平粜法,视收成丰歉增减赋税,不伤民害农。
⑦尽地力:大意为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平抑粮价,从而使民不困。
⑧先富有而后推让:意即尊敬富人,瞧不起穷儒。
⑨绝祀:断绝祭祀,指国家灭亡。
【译文】
《禹贡》里记载天下九州,各按它们的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人民的多少而向国家交纳贡物。商汤、周武王承接前世社会重重弊端而加以变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觉疲倦,各自兢兢业业,但是他们即使如此治理国家,后来也还是渐渐走向了衰败。齐桓公采用了管仲的方案,掌握着物价变化的法则,不让商人操纵市场,国家经营盐铁之业,凭借这些做法使诸侯来朝,凭他小小的齐国却成就了一时之霸业。魏文侯任用了李克,发挥了土地之力发展农业,成为强国之君。从此以后,天下争斗交战不止,把欺诈与武力看得很重却轻视仁义,重视财产富有而轻视谦让品德。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者积累亿万资产,但贫困者连糟糠还吃不饱;有的国家强大了,就兼并小国并让诸侯向自己称臣,但弱小国家却有的断了祖庙香火而走向灭亡。一直发展到秦朝,终于以武力统一了天下。以上说战国与秦专一崇尚国富兵强。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①,或黄,或白,或赤②;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③,黄金以溢名④,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⑥。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古者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⑦,相激使然⑧,曷足怪焉。以上借秦皇以刺汉武。
【注释】
①品:等级。
②或黄,或白,或赤:即黄金、白银、红铜。
③中:均分。二等:底本作三等,据上下文及《史记平准书》改。
④溢:通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名:计量单位之名。
⑤识(zh):标志,指铜钱上的文字。
⑥轻重:贱贵。
⑦事势:事物发展的趋势。
⑧激:阻遏水势。
【译文】
虞夏时代货币,钱币分为三个等级:即黄金、白银、红铜;还有圆钱、布币、刀币、龟、贝等形式。到秦朝时候,统一国家货币分成两等:黄金用溢命名,是上币;铜钱上的文字标志为半两,重量和它上面文字所标相同,是下币。珠玉、龟贝、银锡之类,可以作为饰物和收藏品,不能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各种货币都随时代不同而贵贱有别。当时外攘夷狄,内兴功业,全国男人尽力从事农耕,但不能满足朝廷需要的粮饷,女子都纺线织布,还不能满足衣物所需。古代曾有竭尽全国资产财物都奉送给君主,但君主仍感觉不满足的事情。这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事物发展的趋势,就像水流受到阻碍必然会激荡一样,有什么奇怪的呢!以上借秦始皇讽刺汉武帝。
更新于:6个月前基础介绍
曾国藩
经史百家杂钞译注译注,二十四,百家,曾国藩曾国藩卷二十四·典志之属一,《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①;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②。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③,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