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三 在挫折中前进

2024-06-30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挫折 故事

孔子慢慢长大了。

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

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他在十五岁时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13]

孔子在十七岁时,死了母亲。[14]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

这时一位老太太一个名叫曼父的人的母亲便走来指点孔子说:你父亲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防。防是指防山,在现在山东曲阜县东面,孔子因此才知道了父亲的坟地,便把母亲也葬在一起。

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15]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

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

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他在十九岁结了婚,二十岁得了一个儿子。[16]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桩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号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为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儿子呵。可是孔子也只有这一个儿子。

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17]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孔子后来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18]

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做了一两回小官。他担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一回是当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说: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养得肥肥大大的。果然他养的牛羊都很肥壮。另一回是当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孔子说:叫我管会计,我就要让账上不会出错儿。果然他管的账都是一点岔儿也没有。[19]他在青年时期,工作就是这样踏实,这样负责的。

在孔子三十岁这一年公元前五二二年,执政二十年以上的郑国大夫子产逝世了。子产是使郑国社会得到安定的人,是使郑国虽处在晋楚两大国之间而外交上常常获得胜利的人。子产是十分博学的,他也熟悉当时的诗歌,并且善于组织人才、使用人才。他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国情况的公孙挥探询一番,再同善于出计谋的裨谌到郊外去一起研究,同时征求一下老百姓的意见,然后又请善于判断的冯简子加以决断,最后才让长于外交的游吉去办外交。

因为经过这样审慎的步骤,所以子产执行的政策便很少失败了。[20]郑国在公元前五三六年,即孔子十六岁时,把《刑书》铸在金属制的鼎上[21],这是中国有记录的、最早的成文法,是子产在法律上的一个贡献。子产最初执政的时候,郑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提倡节俭,提倡节俭,

人有好衣服也不能穿;

整顿军事,整顿军事,

人要种地也没法子干;

谁杀子产,

我们心甘情愿!

可是过了三年,便流传起另一首歌:

我们子女,

是子产教育;

我们田地,

是子产开辟;

子产可别死!

死了谁继续?[22]

子产一死,郑国人便都哭了。孔子听见这个消息,也哭了。孔子称赞子产是对人们有着惠爱的人。[23]在思想上,子产也是比较开明的。郑国有了火灾,别人都说要去求神,但是他说:天的道理是渺茫的,人的道理是切近的,我们是讲人不讲天的。[24]郑国有了水灾,又有人以为是龙神作怪,但是他说:我们无求于龙,龙也无求于我们,不相干的。[25]这种开明思想在当时原是一般有头脑的人都抱有的,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子产正是一个代表人物;而孔子的一些健康的见解,无疑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在同一社会基础上产生的。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挫折,故事李长之三 在挫折中前进,孔子慢慢长大了。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他在十五岁时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