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之根本精神[20] (李长之)
-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19] (李长之)
- 孔子与屈原[11] (李长之)
- 从孔子到孟轲[4] (李长之)
- 孔子和《论语》[1] (李长之)
- 后记 (李长之)
-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李长之)
-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李长之)
-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李长之)
- 二六 编写《春秋》 (李长之)
-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李长之)
-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李长之)
-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李长之)
-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李长之)
- 二一 孔子绝粮 (李长之)
-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李长之)
-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李长之)
-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李长之)
-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李长之)
-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李长之)
-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李长之)
-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李长之)
-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李长之)
- 一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李长之)
- 一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李长之)
-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李长之)
-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李长之)
-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李长之)
-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李长之)
-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李长之)
-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李长之)
-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李长之)
- 三 在挫折中前进 (李长之)
-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李长之)
-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李长之)
- 引子 (李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