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2024-06-30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教育事业 故事

孔子定下心来,还是把全副精神放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经常和弟子谈的道理是仁。仁主要就是要爱别人的意思,这反映了当时庶人抬头的社会现实。他在教育上的开放也是基于这种符合历史要求的思想而来的;虽然由于阶级的限制,他又主张维持等级制度的礼,不免对于仁的思想有所削弱,然而这终究是他思想中最光辉、最进步的一面。

除讲仁之外,孔子又经常教导弟子学习历史、学习文艺、关心政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他的高兴、苦闷、愤怒,在弟子中间没有什么隐藏;他的歌声、笑声,没有什么间断。直率而又含蓄,热情而又严肃,活泼而不失分寸,这就是孔子生活在弟子中间的形象。

孔子和人们谈话的时候,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就是对弟子也是如此。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气氛,如果是孔子先询问弟子的时候,弟子们也往往再征求孔子的意见,他们是彼此这样互相尊重着的。有一次,孔子向弟子们说:各人说说各人的志愿好吗?子路说:我愿意自己有好车、好马、好皮袄,和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他们用坏了,我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自己有长处也不自满,自己有功劳也不夸耀。这时子路便转而问孔子了:听听您老人家的志愿呐。孔子说:我的志愿是:老的过安稳日子,朋友相信我,年轻的对我挺怀念。[54]孔子的志愿是那样平凡,但是那样近人情,那样温暖,这就是孔子!

孔子很善于在教育上启发人,也善于尊重人们的个性。孔子在弟子中间往往因为各人爱好不同、了解事物的程度不同而说话很有分寸。

有一天,孔子的门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跟孔子坐在一起。[55]他们的座次是按年龄排的:子路最大,这时有四十二岁了,坐在最前;曾晳有二十四五岁,次之;冉有二十一二岁,又次之;公西华十八九岁,最后。孔子是五十一岁。孔子首先说道: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受了拘束。别管年纪,有话尽管谈谈。你们平日常说,没有人赏识。现在我倒要问问,如果有人赏识,你们打算怎么样?

子路不假思索就抢着说:有千辆兵车的这么一个国家,受到周围大国的威胁,并且经过了兵灾,人民在闹饥荒。但是如果让我仲由去搞一通的话,只要三年,嗯,只要三年,我就可以练出劲旅,并且让国内教育也很发达哩!

孔子听了,不觉大笑。[56]

这时没有人说话了。按次序,孔子本来要问到曾晳,但曾晳还在弹琴[57],就问到了冉有。孔子叫着冉有的名字:求呵,你怎么样呢?

冉有见子路被老师嗤笑了,就把志愿说小了些:我只要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五六十里也可以。让我冉求去搞的话,三年之内,我让大家都吃上饱饭。至于文化教育,等待更有本事的人来。

孔子这回没说什么。就又问公西华,叫着他的名字:赤呵,该你了。

公西华不得不更谦虚了,说:我不敢说我准能够做到,不过愿意学习学习。诸侯们在宗庙里会见的时候,我穿上端端正正的礼服,当一个小司仪就是了。公西华本来是擅长招待宾客的,他自己觉得这是本分话,可是孔子也没有什么表示。

最后,孔子才问到曾晳,叫着他的名字:点呢?曾晳的琴声慢慢地缓下来了,咚的一声,终于停了。他便起身答道:我比不上他们三人的好主意呢。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各人说各人的志愿罢了。

于是曾晳说:春天三月里,穿上轻便的衣服,和五六个同伴,六七个小朋友,到沂水去洗个澡[58],在求雨台上再吹一下风[59],唱着歌回来。我不希望什么别的了。

孔子听了,大为赞叹,说:是呵,我也正是这个主意哇!

孔子之所以说这个话,是因为:一来自从决定不参加公山不狃的起事以后,他心里反而特别平静起来;二来孔子虽然热心政治活动,但素来也有不留恋富贵的一面所谓清高;三来孔子也不愿意轻易表露出他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是有意教育弟子们对待政治应该谦虚谨慎的。

这时子路、冉有、公西华已经依次退出,只留下曾晳了。曾晳见孔子赞许他,便觉得特别和老师谈得来,于是问孔子道: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在曾晳这样问的时候,孔子只淡淡地回答道:不过各人谈各人的志愿罢了。

曾晳却不放松,追问道:那么,老师为什么大笑仲由呢?孔子说:谈政治就得讲礼节,礼节之中最要紧的是谦虚。他却说得一点儿也不谦虚了,所以我不能不笑他。

曾晳又问:冉求不谦虚吗?他谈的不是国家大政吧?孔子说:哪里会有谈治理六七十里见方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的,不算夸夸其谈地谈政治呢?

曾晳最后问:公西赤总算谦虚了,他谈的不是治国平天下了吧?孔子说:能在宗庙里会见的时候当司仪,不是诸侯是什么?他说是小司仪,好个小司仪,还有更大的司仪吗?

曾晳这才明白了孔子笑子路和对冉有、公西华的话没有表示什么的缘故,也明白了他对自己赞许的缘故。

孔子问弟子想做什么,这说明了孔子善于启发;从孔子答复曾晳的话里,可以看出孔子说话的分寸。总的看来,孔子和弟子的这场问答又说明了孔子怎样教育弟子们要谦虚,而他们对政治仍是很热心的。这就是孔子和他的门徒们在一起生活、交谈时所常有的气氛。

孔子终于有了从政的机会了,就在这一年,他在鲁国得到了有职有权的地位。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教育事业,故事李长之一〇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孔子定下心来,还是把全副精神放在教育事业上。孔子经常和弟子谈的道理是仁。仁主要就是要爱别人的意思,这反映了当时庶人抬头的社会现实。他在教育上的开放也是基于这种符合历史要求的思想而来的;虽然由于阶级的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