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

2024-06-30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故事

齐国这时的国君还是齐景公,晏婴在夹谷之会后不久就逝世了。晏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不肯阿谀。他又能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适宜的政策。他也善于选拔人才,他曾把一个叫越石父的奴隶赎出来,他曾荐举一个赶车的仆人为大夫。[72]他同时有朴素的民主思想,他认为不同的意见是有好处的,他说这像调味一样,正因为味道不同,才可互相调剂,味调好了,才好吃;如果都是同样主张,随声附和,那就是白开水加白开水了,还有什么味道![73]晏婴把由不同意见而取得一致的称为和,把不允许有不同意见而得到勉强一致的称为同,后来孔子主张和而不同,显然是受了晏婴的启发。晏婴死后,齐国的人才比较单薄了。

这时齐国的执政者便商议道:孔子掌握了政权,一定要称霸天下的。鲁国距我们最近,将来准先兼并我们,何如早割些地方给鲁国?

那个在夹谷之会时出过坏主意的黎锄却又出来说话了:我们应该先离间孔子在鲁国的关系,如果离间不成,再割送地方也不迟呵!

他们这时的阴谋是设法引起孔子和鲁定公、季桓子间的不和。他们知道孔子是一本正经的,鲁定公和季桓子是爱玩乐的,于是利用了这个矛盾,送了八十名美女去,还带了一百二十匹好马。这些美女打扮得十分妖艳,又会唱靡靡之音,那些马也披挂得耀眼争光,说是专诚送给鲁国国君的呢。

这些美女和骏马已经到了曲阜南门外了,暂时停留在那里,闹得十分轰动。但还没敢进城,怕的是孔子反对。鲁定公虽然听说,也没敢公然去,便打发季桓子先去偷看一下。季桓子怕别人认出来去报告孔子,便穿上便衣,偷偷去看了三回,越看就越舍不得。于是季桓子和鲁定公商量,装作到各处去巡视,但一巡就整天钉在南门外,沉醉在那些歌舞里了。他们对于政事也不大过问了。

当然,最后孔子也晓得了。子路见他们既如此荒唐,对孔子又这样不尊重,便不耐烦起来,对孔子说:老师可以走了吧?孔子说:还要待一待。鲁国就要在郊外祭天了,如果能把祭肉分送过来,那就是还尊重我们,我就还可以留一留的。

但是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的美女骏马,不问政事已经有三四天了。[74]祭天也祭过了,可是并没有送祭肉来。[75]

孔子把情况判明了,知道鲁定公原是没主意的;季桓子又不过是利用自己,替他消除像公山不狃那样的异己势力罢了。事实上季桓子也怕孔子长久搞下去会把他的势力削弱,所以冷淡孔子是势所必然的。孔子无法和他们合作下去也是一定的。况且另一个贵族孟氏还在为拆城的问题抗拒着呢,再加上齐国的离间,孔子的处境便显得非常尴尬了。

于是孔子辞了职,率领着弟子离开鲁国。因为鲁国究竟是孔子的家乡,走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他们走得很慢,不能像离开齐国时那么干脆了。[76]

孔子走到屯这个地方的时候这里已是鲁国的南境了。季桓子所派的一个管音乐的官名叫师己的赶了来,名为送行,实际上是来探孔子的口气的。

老师,您老人家并没有错儿呵。师己这样说。

孔子便说:我唱个歌好吗?这是我新做的歌。

用的是美人计,

美人计把人赶走,

歌舞也够迷人,

政事可就没了救。

我有什么不开怀?

我今后优哉游哉![77]

师己听了这话就回来了。季桓子问他孔子说什么来着,师己便照实说了。季桓子听了,装作惋惜的样子,说:老师是怪我收留这些丫头呵!

孔子就这样离开了鲁国。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故事李长之一四 孔子终于出走,齐国这时的国君还是齐景公,晏婴在夹谷之会后不久就逝世了。晏婴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不肯阿谀。他又能针对当时的需要提出适宜的政策。他也善于选拔人才,他曾把一个叫越石父的奴隶赎出来,他曾荐举一个赶车的仆人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