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2024-07-01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停留在 故事

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

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的楚国都是很强大的,陈国常受两国欺凌。吴国尤其趾高气扬,因为这时正是吴王夫差任用伍子胥打败越王勾践的第三年。同时却也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

陈国是一个小国,是吴楚两大强国争夺的目标,陈湣公又很平庸,所以孔子在陈国也没能取得什么显著成绩。

陈湣公把孔子只看作是一个博学的人。有一天,一只被箭射穿的小鹰落下了,箭还在小鹰身上,箭头是石头的,箭杆长一尺八寸,陈湣公便打发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箭是有来历的。它是北方肃慎国(在现在的吉林省)的。从前周武王平定天下以后,各国都有贡物。肃慎国就贡献了这种箭。后来周天子又把远方的贡物分给同姓的国家,为的是叫人不要忘了边疆。我听说这种箭曾分给了陈国。不信,可到保存古物的机关查一查的。一查,果然有。[108]陈湣公大为佩服,可是陈湣公佩服孔子的也就是这类事罢了。

孔子在陈国也常思念着鲁国。这年夏天,鲁国发生了火灾,先是一个小的宫殿起了火,后来蔓延到鲁哀公的正殿上去了,最后把鲁哀公的八代祖桓公、六代祖僖公的庙也烧了。桓公、僖公祖庙的存在,也说明季氏在鲁国的跋扈。原来按照当时的礼法,祖宗的庙只保存到四代为止,鲁国所以还保存桓公、僖公的庙,是因为季氏当权的关系。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是开始给予季氏封地的人,季氏为了纪念他们,所以特地将他们的庙保存下来。

这年秋天季桓子病得很重,他在车中看到鲁国国都的城墙,叹口气说:从前这个国家本来也可以兴旺的,因为我对不起孔子,所以才没有兴旺起来。他回过头来,望了望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快死了,我死后你一定会辅佐鲁君的;你如果辅佐鲁君,一定要把孔子请回来呵。

过了几天,季桓子果然死了,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季康子把季桓子安葬以后,就要把孔子请回来。可是这时贵族们却另有一种打算。公之鱼便是抱着这种打算的人。他说:鲁定公还在的时候,曾用过孔子,但是不能有始有终,被各国诸侯笑话。现在要是再用孔子,如果也不能有始有终,不是又要被各国诸侯笑话一回吗?这话透露出当时鲁国统治集团原没打算真正有始有终地任用孔子的。

季康子说:那么,你看怎么办呢?

公之鱼说:我看不一定要孔子本人来,只请到孔子的弟子像冉有一类的人就够了。请冉有,还不是等于请回孔子了吗?就是闹翻了,也不伤咱们的面子呵。

季康子觉得对。但是也没有马上实行。[109]

这仍是孔子六十岁那一年的事。这一年孔子特别辛苦:离卫,过宋,到陈。这一年他碰到的事儿也特别多:卫国立了新君,发生内乱;孔子过宋的时候,遭到桓魋的迫害;鲁国发生了火灾,季桓子死了,季康子执政,打算把孔子请回,可是也没有真的来请。

上了六十岁的孔子,阅历是多了,受到的磨炼也更多了,他曾说:我在六十岁上,耳朵里听到任何不如意的话,也能冷静地去分析,犯不上生气了。[110]

孔子在陈国,一住又住了三年。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停留在,故事李长之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