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2024-06-30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贵族 一三 鲁国 故事

鲁国在夹谷之会的外交胜利,提高了国家的地位,也提高了孔子的声望。

孔子慢慢要实行他那一套要求统一的主张了,就鲁国说,首先要削弱贵族的势力,公元前四九八年的夏天[66],孔子向鲁定公说:照道理,大臣不该私有军队,大夫不能有五里地大小的城。[67]鲁定公很赞成,因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季氏也赞成,因为他自己的城堡被公山不狃所占据,他可以拿这个借口来消灭公山不狃。孔子于是派了子路到季氏家去当主管,为的是有步骤地把三家贵族盘踞的城堡拆除。

首先服从的是叔孙氏,由于他本身的力量不强,他立刻把盘踞的郈城(在现在的山东东平县境内)拆除了。

季氏自己的城堡在费,还被公山不狃占据着。季氏表示情愿拆除,但公山不狃起兵反抗,他的军队打到鲁的都城曲阜。鲁定公躲避在季氏的大宅子里,公山不狃没有能攻进去,但箭已经射到鲁定公的跟前了。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二将率兵反攻出去,公山不狃被打败了,一直败退到姑蔑(在现在的山东泗水县)。结果,公山不狃逃往齐国,费城被拆除了。

三家贵族已有两家把城堡拆除,只剩下孟氏。孟氏的城堡在成(在现在的山东泗水县境内)。守成的公敛处父向孟孙说:这地方靠近齐,如果拆除城堡,齐国兵就会从北门进来,而且这地方是孟家的保障,毁了这地方就是毁了孟家。我不愿意拆除。于是拆城的事遭受了阻力,一直到这年冬天还没有拆得成。鲁定公派兵把成包围了,但也没有攻得下。

可是三家贵族至少有两家在表面上是被削弱了,孔子在内政上又暂时取得了胜利。这一年孔子五十四岁。

于是孔子有些得意起来。他的门徒便问道:不是说有涵养的人逢见坏事也不愁眉苦脸,逢见好事也不扬扬得意吗?孔子说:这话是有的。但是不是还有一句话,说人有了地位,能做些事业,又能虚心请教别人,也是叫人高兴的吗? [68]

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又削弱了贵族势力,因而国内的秩序暂时安定下来。这时卖猪羊的不漫天要价了,街道上井然有条了,丢了东西也没有人捡了。各方客人来到,因为事事有头绪,也不必麻烦官府,舒适得像到了家一样。[69]

在这个时期,孔子虽然担任司寇的官职,可是他是反对刑法的。孔子曾经说过:对人民如果光靠发布命令,又用刑法来强制执行,那是会使人民养成侥幸的习惯而不顾廉耻的;如果在政治上加以诱导,并用礼义来约束,人民却会既有廉耻,又肯往好处走的。[70]所以孔子固然也公平地处理诉讼事件,但他往往想得更根本,他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没有两样呵;可是最好的办法是,要做到连打官司的也没有呵。[71]这就是孔子在政治上获得成绩的一个缘故。

这样的政治成绩,自然就使邻国特别是齐国增加了恐惧。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贵族,一三,鲁国,故事李长之一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鲁国在夹谷之会的外交胜利,提高了国家的地位,也提高了孔子的声望。孔子慢慢要实行他那一套要求统一的主张了,就鲁国说,首先要削弱贵族的势力,公元前四九八年的夏天[66],孔子向鲁定公说:照道理,大臣不该私有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