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2024-07-01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孔子 歌声 二九 故事

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

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只有天知道罢了。[231]

又有一天,他又对子贡说:我不再想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我们拿什么作为准绳呢?孔子说:天说什么了吗?还不是一样有春夏秋冬,有万物生长么?天说什么了吗?[232]

子贡知道孔子的心情不同往日了。

现在到了孔子生命最后的一年了。

这时是公元前四七九年,鲁哀公十六年。在这年的春天,孔子病了。

一天清早,子贡来看孔子。孔子已经起身,正背着手,手里拿着拐杖,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什么的样子。孔子一见子贡来了,就说道:赐呵,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呵?于是子贡听见孔子唱了这样的歌:

泰山要倒了,

梁柱要断了,

哲人要像草木那样

枯了烂了!

这是孔子最后的歌声,哲人是孔子最后对自己的形容。孔子唱着唱着就流下泪来。子贡感到孔子已经病重了。

子贡赶快扶他进去。这时又听见孔子说: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阶上的,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西阶上的,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昨夜得了一梦,是坐在两柱间,受人祭奠呢。我祖上是殷人呵,我大概活不久了。

孔子从这天起病倒在床上,再也没起来。经过七天,孔子在弟子们的悲痛中离开了他们。[233]

鲁哀公亲自为孔子作了祭文,那祭文上说:上天不仁呵,连个老成人也不给留下。剩下我一人在位,孤孤零零,担着罪过。咳!尼父(指孔子)呵,我今后向谁请教呵![234]

孔子死的时候是七十三岁。他的遗体葬在现在的山东曲阜城北泗川旁边,就是被称为孔林的地方。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像失掉了父亲一样地哀痛,有很多人在他坟上搭棚,住了三年。过了三年,在分别的时候,大家又都哭了。子贡还不忍离开,又住了三年。

此后,弟子们还是常常思念孔子。他们觉得他们之中的有若很像孔子,便想拿有若当孔子来侍奉。子夏、子游、子张都赞成这样做,但是曾子不同意。曾子说:这不成。我们谁能比老师呢?老师就像江水洗过、太阳晒过那样的洁白光明,谁也比不上呵![235]

孔子死后,弟子们常常清晰地回忆起孔子日常为人的态度。孔子是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他本来每天唱歌,但是逢到这一天有吊丧的事,他就停止了歌唱。他见到穿孝服的,见到盲人,就是年轻的,见了也一定起坐,路上碰到也是赶快迎上前去。而且即使是很亲昵的朋友,如果有了丧事,也一定表示严肃的哀悼;即使是日常可以开玩笑的,假若是穿上丧服或者眼瞎了,那就一定对他们保持礼貌。[236]

有一次,一个眼盲的音乐师叫冕的来见孔子。他走到台阶,孔子就告诉他:是台阶。他走到屋子里席子上,就告诉他:是席子。等他坐下了,又介绍给他屋里的人: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等他走了,弟子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琐碎吗?孔子说:接待眼盲的人,是应该这样子的。[237]

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了人没有?不问伤不伤马。[238]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不幸被捕入狱,孔子发觉不是他的过错,不但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239]孔子对于人的同情和关怀就是如此。

孔子也很爱动物。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去埋起来。并告诉他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穷得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去把狗盖了吧,别叫它的脑袋露着呢。[240]

孔子对于老朋友,每每一直保持着友情。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也不肯轻易绝交。他有一位老朋友叫原壤,原壤是随随便便的人,孔子曾挖苦他说:年轻时就不规矩,长大了也没有出息,你这老不死的,真是一个贼呀!说着便用拐杖照他的大腿敲了几下。[241]

可是原壤死了母亲,孔子还是帮助他收拾棺材。原壤却疯疯癫癫似的跳在棺材上,打着棺材板儿,冲着孔子笑嘻嘻地唱起来。

孔子像没有听见一样,不理他。跟随孔子的弟子却忍不住了,说:这样的朋友,还不该绝交吗?

孔子微笑着说:不是说,原是亲近的还应该亲近,本来是老朋友的也还是老朋友吗?[242]

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但是他对于认为该做的事,又是坚决地去做的。他曾说:看见应该做的事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243]又说:对于应该做的事,就不用客气,就是老师,也要和他比赛比赛。 [244]他还说:早上明白了真理,就是晚上死也值得![245]

他说过的那句到寒冬,人们才知松树和柏树是不易凋零的[246],可以看作是他晚年的自赞。他又说:我到了七十岁上,才做到无拘无束,可是一举一动,也都离不了谱儿。[247]可以看出他是无时不在努力,年年有进境的。

这些片断印象,常常泛上弟子们的记忆,也就被记录了下来。

和弟子们对于孔子的崇敬相反,鲁国的贵族还是像从前一样毁谤孔子。子贡说:没有用呵。孔子是毁不掉的。这能对孔子有什么损害呢?这只是表明他们自己太不量力罢了。[248]

从事教育四十年以上的孔子,就在弟子心目中留下了这样深刻而难忘的影子。

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写毕,八月三十日修改一过。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二十八日,重改誊抄一过。

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七日,改定。

同年五月二十二日,再改定。

更新于:2个月前

译文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基础介绍

李长之

李长之

孔子的故事孔子,歌声,二九,故事李长之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