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孝经译注 > 佚名

广至德章第十三

2024-02-10 〔孝经译注〕 佚名 孝经 译注 佚名

本篇导读

如第一章所言,本经所谓的至德便是美好的德行。本章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重申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遵行孝道,让孝道在自己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通过实践孝道,好让人民亲自领会父子之孝、兄弟之悌和君臣之敬的道理。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1]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2]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3]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4] !』

1 教以孝两句:君子以身作则行孝悌之道,为天下做人子的做了表率,使他们都知道敬重父兄。

2 教以臣两句:据《孔传》说是天子在祭祀时,对皇尸行臣子之礼。皇,即先王。尸,是祭祀时由活人扮饰的受祭对象。天子通过祭祀行礼,做出尊敬君长、当好人臣的榜样。

3 恺悌君子两句:语出《诗经大雅泂酌》。恺悌,和乐安详,平易近人。

4 其:指君子行孝。大:赞叹之词。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孝道教化人民,并不是要挨家挨户都走到,天天当面去教人行孝。以孝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父亲的都能受到尊敬;以悌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兄长的都能受到尊敬;以臣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君王的都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泂酌》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有谁能够教化人民,使得人民顺从归化,创造这样伟大的事业啊!

赏析与点评

读《广至德章》,让我们明白儒家讲教,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teaching,而是要求施教者以身为教。即要求施教者要先实践所教,树立楷模,好让受教者能有学习的典范。这便是孟子所说的: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一个人如果未能做好自己,就是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教可施。所以本章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而是要求君子要有至德。由此可知,儒家讲教,最重要是先要唤醒我们的道德自觉,再通过道德实践去感染别人。反观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我们寻访名师,第一要求就是看施教者的证书如何,学历如何,原因是今天的所谓教,多强调技能的灌输,而忽略典范的学习。当然,为了生活,我们绝不能否定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在求学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典范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职是之故,教的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学的也要体会施教者的心意。千万不要把学与教变成纯粹的技能转换过程。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人生在世,我们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社会的结构越复杂,我们的角色关系也会越纷繁交错。所以很多人说生活就如在演戏,在不同时候,我们要换上不同的面具示人。久而久之,我们就好像失去了真我。其实,如上文所言,不论是为人子女、兄弟,还是下属,可能应对之道不一样,但我们心中所持的敬却是一样的。再推而广之,当我们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地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时候,也不能失却一份互相尊重的情意。当我们坚持心怀敬意,便不会随俗而流,失去真我了。

更新于:7个月前

译文

十八章。作者各说不一。《汉书·艺文志》:“《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宋王应麟疑其为后人依托孔子、曾子而作。清纪昀以为是孔门后学七十子之徒所作。《孝经》有今文、古文之分。《古文孝经》有二十二章,《今文孝经》有十八章。《新论》说《古文孝经》有一千八百七十二字,今文经相异者有四百多字。唐代玄宗注《孝经》用今文本,邢昺疏亦用今文本,成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宋朱熹《孝经刊误》又用古文本。删二百二十二字,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清吴澄《孝经定本》,又改用今文本,分经一章,传十二章。主旨宣扬封建孝道。以孝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主张不亏体、不辱身、养志重于养体;并细分为庶人之孝、士之孝、卿大夫之孝、诸侯之孝、天子之孝等。是研究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参考书。

基础介绍

佚名

佚名

孝经译注孝经,译注,佚名佚名广至德章第十三_广至德章第十三感悟心得体会,本篇导读如第一章所言,本经所谓的至德便是美好的德行。本章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重申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遵行孝道,让孝道在自己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通过实践孝道,好让人民亲自领会父子之孝、兄弟之悌和君臣之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