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语 > 孔子

宪问篇

2024-09-08 〔论语〕 孔子 论语 孔子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更新于:11天前

译文

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本书汉代有余文《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后两者已佚。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混合各本遗存编集而成。注本以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见重于时,何“解”邢“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今人杨伯峻有《论语译注》。孔子的思想完整地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表现形式是“礼”。“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行为的仪则,是孔子用以调整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的工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该名副其实。他提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不相信鬼神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主张“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客观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勤学敬业的高尚精神。《论语》一书已有多种外文版本,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灿夺目的珠玑。

基础介绍

孔子

孔子

论语论语,孔子,宪问篇孔子宪问篇_宪问篇第十四,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