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桓檀古记 > 佚名

檀君世紀

2024-01-27 〔桓檀古记〕 佚名 佚名 桓檀古记 檀君世紀

爲國之道,莫先於士氣,莫先於史學,何也?史學不明,則士氣不振,士氣不振,則國本搖矣,政法歧矣。蓋史學之法,可貶者貶,可褒者褒,衡量人物,論診時像,莫非標準,萬世者也。斯民之生,厥惟久矣,創世條序,亦加訂證,國與史竝存,人與政俱擧,皆自我所先所重者也。嗚呼!政猶器,人猶道器,可離道而存乎?國猶形,史猶魂形,可失魂而保乎?竝修道器者,我也;俱衍形魂者,亦我也。故天下萬事,先在知我也。然則其欲知我,自何而始乎?

夫三神一體之道,在大圓一之義。造化之神,降爲我性敎化之神,降爲我命治化之神,降爲我情,故惟人爲最貴、最尊於萬物者也。夫性者,神之根也,神本於性,而性未是神也,氣之炯炯不昧者,乃眞性也。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與氣合,而後吾身之性與命可見矣;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與命合,而後吾身未始、神之性未始,氣之命可見矣。故其性之靈覺也,與天神同其源;其命之現生也,與山川同其氣;其情之永續也,與蒼生同其業也。乃執一而含三會,三而歸一者是也。

故定心不變謂之眞,我神通萬變謂之一神,眞我一神,攸居之宮也。知此眞源,依法修行,吉祥自臻,光明恒照,此乃天人相與之際緣,執三神戒盟而始能歸于一者也。故性、命、情之無機,三神一體之上帝也,與宇宙萬物混然同體,與心氣身無跡而長存,感息觸之無機,桓因主祖也,與世界萬邦一施而同樂,與天地人無爲而自化也。是故其欲立敎者,須先立自我革形者,須先革無形,此乃知我求獨之一道也。

嗚呼,痛矣!夫餘無夫餘之道,然後漢人入夫餘也;高麗無高麗之道,然後蒙古入高麗也。若其時之制先,而夫餘有夫餘之道,則漢人歸其漢也;高麗有高麗之道,則蒙古歸其蒙古也。嗚呼,痛矣!向年潛淸輩之邪論,陰與百鬼夜行,以男生、發岐之逆心,相應而合勢,爲國者抑何自安於道器兩喪、形魂全滅之時乎?

今外人干涉之,政去益滋甚,讓位、重祚,任渠弄擅,如我大臣者,徒束手而無策,何也?國無史而形失魂之故也!一大臣之能,姑無可求之爲言,而乃擧國之人皆救國,自期而求其所以爲有益於救國,然後方可得以言救國也。然則救國何在哉?向所謂國有史而形有魂也。神市開天,自有其統。國因統而立,民因統而興,史學豈不重歟?書此樂爲檀君世紀序。

上之十二年癸卯十月三日,紅杏村叟書于江都之海雲堂。

檀君世紀

古記云:王儉,父檀雄,母熊氏王女。辛卯五月二日寅時,生于檀樹下。有神人之德,遠近畏服。年十四,甲辰,熊氏王聞其神聖,擧爲裨王,攝行大邑國事。戊辰,唐堯時,來自檀國,至阿斯達檀木之墟,國人推爲天帝子,混一九桓,神化遠曁,是謂檀君王儉。在裨王位二十四年,在帝位九十三年,壽一百三十歲。

戊辰元年,大始神市之世,四來之民,遍居山谷,草衣跣足。至開天一千五百六十五年上月三日,有神人王儉者,五加之魁,率徒八百,來御于檀木之墟,與衆奉祭于三神。其至神之德,兼聖之仁,乃能奉詔繼天,巍蕩惟烈,九桓之民咸悅誠服,推爲天帝化身而帝之,是爲檀君王儉,復神市舊規,立都阿斯達,建邦號朝鮮。

詔曰:天節惟一,弗二厥門。爾惟純誠一,爾心乃朝天,天範恒一,人心惟同,推己秉心,以及人心,人心惟化,亦合天範,乃用御于萬邦。爾生惟親,親降自天,惟敬爾親,乃克敬天,以及于邦國,是乃忠孝,爾克體是道。天有崩,必先脫免,禽獸有雙,弊履有對,爾男女以和,無怨、無妬、無淫。爾嚼十指,痛無大小,爾相愛無胥讒,瓦佑無相殘,家國以興。爾觀牛馬,猶分厥蒭,爾瓦讓,無胥奪共作,無相盜,國家以殷。爾觀于虎,彊暴不靈,乃作孼,爾無桀騖以戕性,無傷人,恒遵天範,克愛物。爾扶傾,無陵弱,濟恤,無侮卑。爾有越厥,則永不得神佑,身家以殞。爾如有衝火于禾田,禾稼將殄滅,神人以怒,爾雖厚包,厥香必漏。爾敬持彛性,無懷慝,無隱惡,無藏禍心,克敬于天,親于民,爾乃福祿無窮。爾五加,衆其欽哉!

於是命彭虞闢土地,成造起宮室,臣智造書契,奇省設醫藥,那乙管版籍,羲典卦筮,尤掌兵馬。納斐西岬河伯女爲后,治蠶。淳厖之治,熙洽四表。

丁巳五十年,洪水汎濫,民不得息。帝命風伯、彭虞治水,定高山大川,以便民居。牛首州有碑。

戊午五十一年,帝命雲師倍達臣設三郞城于穴口,築祭天壇於摩璃山,今塹城壇是也。

甲戌六十七年,帝遣太子扶婁與虞司空會于塗山,太子傳五行治水之法,勘定國界,幽營二州屬我,定淮、岱諸侯,置分朝以理之,使虞舜監其事。

庚子九十三年,帝在柳闕,土階自成,草茆不除,檀木茂陰。與熊、虎遊觀,牛羊茁,浚溝洫,開田陌,勸田蠶,治漁獵,民有餘物,俾補國用。國中大會,上月祭天,民皆熙皞自樂。自此皇化,洽被九域,遠曁耽浪,德敎漸得偉廣。

於是區劃天下之地,分統三韓。三韓皆五加,六十四族。

是歲三月十五日,帝崩于蓬亭,葬于郊外十里之地,萬姓如喪考妣,奉檀旂,晨夕合坐敬拜,常念不忘于懷。太子扶婁立。

二世檀君扶婁

在位五十八年。

辛丑元年,帝賢而多福,居財大富,與民共治産業,無一民飢寒。每當春、秋,巡省國中,祭天如禮,察諸汗善惡,克愼賞罰,浚渠洫,勸農桑,設寮興學,文化大進,聲聞日彰。

初,虞舜置幽、營二州於藍國之隣,帝遣兵征之,盡逐其君,封東武、道羅等,以表其功。神市以來,每當祭天,國中大會齊唱,讚德諧和,於阿爲樂,感謝爲本,神人以和,四方爲式,是爲參佺,戒其詞曰:

於阿於阿,我等大祖神、大恩德,倍達國我等,皆百百千千勿忘。

於阿於阿,善心大弓,成惡心矢的,成我等百百千千人,皆大弓絃,同善心,直矢一心同。

於阿於阿,我等百百千千人,皆大弓一衆,多矢的貫,破沸湯,同善心中,一塊雪惡心。

於阿於阿,我等百百千千人,皆大弓,堅勁同心,倍達國光榮百百千千年,大恩德,我等大祖神,我等大祖神!

壬寅二年,帝召少連、大連問治道。先是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朞年悲哀,三年憂。自是,擧俗停喪五月,以久爲榮,此非天下之大聖,其能德化之流行如是,傳郵之速者乎!二連以孝聞,亦見稱於孔子。夫孝者,愛人益世之本,放諸四海而準焉。

癸酉三年,九月,下詔使民編髮,盖首,服靑衣,斗衡諸器,悉準於官,布苧市價,無處有二,民不自欺,遠近便之。

庚戌十年,四月,劃邱井爲田結,使民自無私利。

壬子十二年,神誌、貴己製獻七回曆邱井圖。

戊戌五十八年,帝崩。是日,日蝕,山獸作隊,亂叫山上。萬姓慟之甚,後國人設祭,家內擇地設壇,而土器盛禾穀置壇上,稱爲扶婁壇地,是爲業神,又稱佺戒,以全人受戒爲業主,嘉利人與業俱全之義也。太子嘉勒立。

三世檀君嘉勒

在位四十五年。

己亥元年,五月,帝召三郞乙普勒,問神王倧佺之道。普勒交拇加右手,行三六大禮,而進言曰:「神者,能引出萬物,各全其性,神之所妙,民皆依恃也;王者,能德義理世,各安其命,王之所宣,民皆承服也。倧者,國之所選也;佺者,民之所擧也;皆七日爲回,就三神執盟,三忽爲佺,九桓爲倧,盖其道也。欲爲父者,斯父矣;欲爲君者,斯君矣;欲爲師者,斯師矣;爲子、爲臣、爲徒者,亦斯子、斯臣、斯徒矣。故神市開天之道,亦以神施敎,知我求獨,空我存物,能爲福於人世而已。代天神而王天下,弘道益衆,無一人失性;代萬王而主人間,去病解怨,無一物害命。使國中之人知改妄卽眞,而三七計日,會全人執戒。」自是朝有倧訓,野有佺戒,宇宙精氣,粹鍾日域,三光五精,凝結腦海,玄妙自得,光明共濟,是爲居發桓也。施之九桓,九桓之民咸率歸一于化。

庚子二年,時俗尙不一,方言相殊,雖有象形表意之眞書,十家之邑,語多不通;百里之國,字難相解。於是命三郞乙普勒譔正音三十八字,是爲加臨土,其文曰:

辛丑三年,命神誌高契編修倍達留記。

甲辰六年,命列陽褥薩索靖遷于弱水,終身棘置,後赦之,仍封其地,是爲凶奴之祖。

丙午八年,康居叛,帝討之於支伯特。夏四月,帝登不咸之山,望民家炊煙少起,命減租稅有差。

戊申十年,豆只州濊邑叛,命余守己斬其酋素尸毛犁,自是稱其地曰素尸毛犁,今轉音爲牛首國也。其後孫有陜野奴者,逃於海上,據三島,僭稱天王。

癸未四十五年,九月,帝崩,太子烏斯丘立。

四世檀君烏斯丘

在位三十八年。

甲申元年,封皇弟烏斯達爲蒙古里汗,或曰今蒙古族爲基後云。冬十月,北巡而回,到太白山,祭三神,得靈草,是謂人蔘,又稱仙藥,自後神仙不死之說,與採蔘保精密有關聯。間有採得家,所傳神異顯靈,頗多奇驗云。

戊子五年,鑄圓孔貝錢。秋八月,夏人來獻方物,求神書而去。十月,朝野別記書于石,以公于民。

庚寅七年,設造船于薩水之上。

壬寅十九年,夏主相失德,帝命息達率藍眞弁三部之兵往征之,天下聞之,乃服。

辛酉三十八年,六月,帝崩,羊加丘乙立。

五世檀君丘乙

在位十六年。

壬戌元年,命築壇于太白山,遣使致祭。

癸亥二年,五月,蝗虫大作,遍滿田野。帝親巡田野,呑蝗而告三神使滅之,數日盡滅。

乙丑四年,始用甲子作曆。

己巳八年,身毒人流漂到東海濱。

丁丑十六年,親幸藏唐京,封築三神壇,多植桓花。七月,帝南巡,歷風流江,到松壤,得疾,尋崩,葬于大博山。牛加達門被選於衆,入承大統。

六世檀君達門

在位三十六年。

戊寅元年。

壬子三十五年,會諸汗于常春,祭三神于九月山,使神誌發理作誓效訶,其詞曰:

朝光先受地,三神赫世臨。桓因出象先,樹德宏且深。諸神議遣雄,承詔始開天。蚩尤起靑邱,萬古振武聲。淮岱皆歸王,天下莫能侵。王儉受大命,懽聲動九桓。魚水民其蘇,草風德化新。怨者先解怨,病者先去病。一心存仁孝,四海盡光明。眞韓鎭國中,治道咸維新。慕韓保其左,番韓控其南。巉岩圍四壁,聖主幸新京。如秤錘極器,極器白牙岡。秤榦蘇密郞,錘者安德鄕。首尾均平位,賴德護神精。興邦保太平,朝降七十國。永保三韓義,王業有興隆。興廢莫爲說,誠在事天神。

乃與諸汗立約束,曰:「凡我同約之人,以桓國五訓、神市五事,爲永久遵守之案。祭天之儀,以人爲本;爲邦之道,以食爲先。農者,萬事之本;祭者,五敎之源。宜與國人共治爲産。先講重族,次宥俘囚,竝除死刑,責禍保境,和白爲公,專以一施共和之心,謙卑自養,以爲仁政之始也。」時執盟貢幣者,大國二,小國二十,墟落三千六百二十四。

癸丑三十六年,帝崩,羊加翰栗立。

七世檀君翰栗

在位五十四年。

甲寅元年。

丁未五十四年,帝崩,于西翰立。

八世檀君于西翰或曰烏斯含

在位八年。

戊申元年,定二十稅一之法,廣通有無,以補不足。

己酉二年,是歲豐登,有一莖八穗。

辛亥四年,帝以微服潛出國境,視察夏情而還,大改官制。

甲寅七年,三足烏飛入苑中,其翼廣三尺。

乙卯八年,帝崩,太子阿述立。

九世檀君阿述

在位三十五年。

丙辰元年,帝有仁德,民有犯禁者,必曰:「糞地雖汚,降雨露有時,置而不論。」犯禁者乃化其德,淳厖之化大行。是日,兩日竝出,觀者如堵。

丁巳二年,靑海褥薩于捉擧兵犯闕,帝避于常春,創新宮于九月山南麓。命遣于支、于栗等討誅之。後三年,還都。

庚寅三十五年,帝崩,牛加魯乙立。

十世檀君魯乙

在位五十九年。

辛卯元年,始作大囿,養畜外之獸。

壬辰二年,親臨墟落存問,駕停野外,賢者多歸之。

乙未五年,宮門外設伸寃木,以聽民情,中外大悅。

丙午十六年,東門外十里陸地生蓮,不咸臥石自起,天河神龜負圖而現,圖如柶板。渤海沿岸金塊露出,數量十有三石。

乙丑三十五年,始置監星。

己丑五十九年,帝崩,太子道奚立。

十一世檀君道奚

在位五十七年。

庚寅元年,帝命五加擇十二名山之最勝處,設國仙蘇塗,多環稙檀樹,擇最大樹,封爲桓雄,像而祭之,名雄常。國子師傳,有爲子獻策曰:「惟我神市,實自桓雄開天,納衆以佺,設戒而化之,天經神誥,詔述於上,衣冠帶釰,樂效於下,民無犯而同治,野無盜而自安,擧世之人,無疾而自壽,無歉而自裕,登山而歌,迎月而舞,無遠不至,無處不興,德敎加於萬民,頌聲溢於四海,有是請。」

冬十月,命建大始殿,極壯麗奉天帝桓雄,遺象而安之,頭上光彩閃閃如大日,有圓光照耀宇宙,坐於檀樹之下,桓花之上,如一眞神,有圓心,持天符印標,揭大圓一之圖於樓殿,立號居發桓。三日而戒,七日而講,風動四海,其念標之文曰:

天以玄黙爲大,其道也,普圓,其事也,眞一;地以蓄藏爲大,其道也,效圓,其事也,勤一;人以知能爲大,其道也,擇圓,其事,也協一。故一神降衷,性通光明,在世理化,弘益人間。仍刻之于石。

丁巳二十八年,設所而聚方物,以閱珍奇,天下之民爭獻,陳設如山。

丁卯三十八年,徵民丁,皆爲兵,送選士二十人于夏都,始傳國訓,以示威聲。

乙亥四十六年,設作廳于松花江岸,舟楫器物大行于世。三月,祭三神于山南,供酒備膳,致詞而醮之。是夜,特賜宣醞,與國人環飮,觀百戱。罷,仍登樓殿論經演誥,顧謂五加曰:「自今以後,禁殺放生,釋獄飯丐,竝除死刑。」內外聞之,大悅。

丙戊五十七年,帝崩,萬姓慟之如考妣喪。三年憂,四海停聲樂。牛加阿漢立。

十二世檀君阿漢

在位五十二年。

丁亥元年。

戊子二年,夏四月,一角獸見於松花江北邊。秋八月,帝巡國中,至遼河之左,立巡狩管境,碑刻歷代帝王名號而傳之,是金石之最也。後滄海力士黎洪星過此,題一詩曰:「村郊稱弁韓,別有殊常石。臺荒躑躅紅,字沒苺苔碧。生於剖判初,立了興亡夕。文獻俱無徵,此非檀氏跡?」

乙卯二十九年,命菁莪褥薩丕信、西沃沮褥薩高士琛、貊城褥薩突盖封爲列汗。

戊寅五十二年,帝崩,牛加屹達立。

十三世檀君屹達一云代音達

在位六十一年。

己卯元年。

甲午十六年,定州縣,立分職之制,官無兼權,政無越則,民無離鄕,自安所事,絃歌溢域。是歲冬,殷人伐夏,其主桀請援,帝以邑借末良率九桓之師,以助戰事。湯遣使謝罪,乃命引還。桀違之,遣兵遮路,欲敗禁盟,遂與殷人伐桀,密遣臣智于亮率畎軍合,與樂浪進據關中邠、岐之地而居之,設官制。

戊戌二十年,多設蘇塗,植天指花,使未婚子弟讀書習射,號爲國子郞。國子郞出行,頭揷天指花,故時人稱爲天指花郞。

戊辰五十年,五星聚婁,黃鶴來棲苑松。

己卯六十一年,帝崩,萬姓絶食而哭不絶,仍命釋囚俘,禁殺放生,過歲而葬之。牛加古弗立。

十四世檀君古弗

在位六十年。

庚辰元年。

乙酉六年。是歲,大旱,帝親禱天祈雨,誓告于天曰:「天雖大,無民何施?雨雖膏,無穀何貴?民所天者穀,天所心者人也,天人一體,天何棄民,乃雨滋穀,濟化以時!」言訖,大雨立降數千里。

辛酉四十二年,九月,枯木生芽,五色大鷄生於城東子村家,見者誤指爲鳳。

乙亥五十六年,遣官四方査計戶口,總一億八千萬口。

己卯六十年,帝崩,代音立。

十五世檀君代音一云後屹達

在位五十一年。

庚辰元年,殷主小甲遣使求和。是歲,改八十稅一之制。

辛巳二年,洪水大漲,民家多被害,帝甚憐恤,移其粟於蒼海蛇水之地,均給于民。冬十月,養雲、須密爾二國人來獻方物。

己丑十年,帝西幸弱水,命臣智禹栗採金鐵及膏油。秋七月,虞婁人二十家來投,命定着于鹽水近地。

丁未二十八年,帝登太白山,立碑刻列聖群汗之功。

己未四十年,封皇弟代心爲南鮮卑大人。

庚午五十一年,帝崩,牛加尉那立。

十六世檀君尉那

在位五十八年。

辛未元年。

戊戌二十八年,會九桓諸汗于寧古塔,祭三神上帝,配桓因、桓雄、蚩尤及檀君王儉,而亨之五日,大宴,興衆明燈守夜,唱經踏庭,一邊列炬,一邊瓊舞,濟唱愛桓歌,愛桓卽古神歌之類也。先人指桓花而不名,直曰花。愛桓之歌有云:「山有花,山有花,去年種萬樹,今年種萬樹,春來不咸花萬紅,有事天神樂太平。」

戊辰五十八年,帝崩,太子余乙立。

十七世檀君余乙

在位六十八年。

己巳元年。

庚申五十二年,帝與五加歷巡國中,至蓋斯城之境,有靑袍老人獻賀曰:「長生仙人之國,樂爲仙人之氓。帝德無愆,王道無偏。民兮隣兮,不見愁苦,責禍以信,管境以恩。城兮國兮,不見戰伐。」帝曰:「嘉納,嘉納!朕之修德日淺,恐無以報民之與望。」

丙子六十八年,帝崩,太子冬奄立。

十八世檀君冬奄

在位四十九年。

丁丑元年。

丙申二十年,支伯特人來獻方物。

乙丑四十九年,帝崩,太子緱牟蘇立。

十九世檀君緱牟蘇

在位五十五年。

丙寅元年。

己丑二十四年,南裳人入朝。

己未五十四年,支離叔作周天曆、八卦相重論。

庚申五十五年,帝崩,牛加固忽立。

二十世檀君固忽

在位四十三年。

辛酉元年。

辛未十一年,秋,白日貫虹。

丙申三十六年,修築寧古塔,作離宮。

庚子四十年,共工工忽製獻九桓地圖。

癸卯四十三年,四海未寧而帝崩,太子蘇台立。

二十一世檀君蘇台

在位五十二年。

甲辰元年,殷主小乙遣使入貢。

庚寅四十七年,殷主武丁旣勝鬼方,又引大軍侵攻索度、令支等國,爲我大敗,請和入貢。

壬辰四十九年,蓋斯原褥薩高登潛師襲鬼方,滅之,一群、養雲二國遣使朝貢。於是高登手握重兵,經略西北地,勢甚强盛,遣人請爲右賢王。帝憚之,不允,屢請,乃許,號爲豆莫婁。

乙未五十二年,右賢王高登薨,基孫索弗婁襲爲右賢王。帝巡狩國中,南至海城,大會父老,祭天歌舞,仍召五加,與之議傳位,自謂老倦于勤,欲委政於徐于餘,環薩水百里而封之,命爲攝主,號曰奇首。右賢王聞之,遣人勸帝止之,帝綜不聽,於是右賢王率左右及獵戶數千,遂卽位于夫餘新宮。帝不得已,傳玉冊國寶,廢徐于餘爲庶人。帝隱於阿斯達以終。是歲,伯夷、叔齊亦以孤竹君之子,遜國而逃,居東海濱,力田自給。

二十二世檀君索弗婁

在位四十八年。

丙申元年,帝命修築鹿山,改官制。秋九月,親幸藏唐京,立廟祀高登王。十一月,親率九桓之師,屢戰破殷都,尋和。又得大戰,破之。明年二月,追至河上而受捷賀,遷弁民于淮垈之地,使之畜農,國威大振。

辛丑六年,臣智陸右奏曰:「阿斯達,千年帝業之地,大運已盡,寧古塔王氣濃厚,以勝於白岳山,請築城移之。」帝不許,曰:「新都已宅,更何他往?」

乙卯二十年,至是藍國頗强,與孤竹君逐諸賊,南遷至俺瀆忽,居之近於殷境。使黎巴達頒兵進據邠、岐,與其遺民相結,立國稱黎,與西戎雜處,於殷家諸侯之間。藍氏威勢甚盛,皇化遠及恒山以南之地。

辛未三十六年,邊將申督因兵作亂,帝暫避于寧古塔,民多從之。

癸未四十八年,帝崩,太子阿忽立。

二十三世檀君阿忽

在位七十六年。

甲申元年,命皇叔固弗加治樂浪,忽遣熊乫孫與藍國君觀南征之兵,置六邑於殷地。殷人相爭不決,乃進兵攻破之。秋七月,誅申督,還都,命釋囚浮。

乙酉二年,藍國君今達與靑邱君、句麗君會于周愷,合蒙古里之兵,所到破殷,城柵深入奧地,定淮岱之地,分封蒲古氏於淹,盈古氏於徐,邦古氏於淮。殷人望風煌怯,莫敢近之。

戊子五年,召二韓及五加,議停寧古塔移都事。

己亥七十六年,帝崩,太子延那立。

二十四世檀君延那

在位十一年。

庚子元年,命皇叔固弗加爲攝政。

辛丑二年,諸汗奉詔,增設蘇塗祭天。國家有大事異災,則輒禱之,定民志于一。

庚戌十一年,帝崩,太子率那立。

二十五世檀君率那

在位八十八年。

辛亥元年。

丁亥三十七年,箕徙居西華,謝絶人事。

丁酉四十七年,帝在上蘇塗講古禮,因間侫臣、直臣之分,三郞洪雲性進對曰:「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曲從者,侫臣也。君源臣流,源旣濁矣,流其求淸,是爲不可,故君聖然後臣直。」帝曰:「善哉!」

己酉五十九年,田穀豐登,有一莖五穗之粟。

戊寅八十八年,帝崩,太子鄒魯立。

二十六世檀君鄒魯

在位六十五年。

己卯元年,秋七月,白岳山溪谷白鹿二百,作隊而來遊。

癸未六十五年,帝崩,太子豆密立。

二十七世檀君豆密

在位二十六年。

甲申元年,天海水溢,斯阿蘭山崩。是歲,須密爾國、養雲國、句茶川國皆遣使獻方物。

辛卯八年,太旱之餘,大雨注,下民無收穫,帝命發倉周給。

己酉二十六年,帝崩,奚牟立。

二十八世檀君奚牟

在位二十八年。

庚戌元年,帝有疾,使白衣童子禱天,尋瘉。

庚申十一年,夏四月,旋風大起,暴雨注下,陸上魚類亂墜。

丁卯十八年,氷海諸汗遣使入貢。

丁丑二十八年,帝崩,摩休立。

二十九世檀君摩休

在位三十四年。

戊寅元年,周人入貢。

乙酉八年,夏,地震。

丙戌九年,南海潮水退三尺。

辛亥三十四年,帝崩,太子奈休立。

三十世檀君奈休

在位三十五年。

壬子元年,帝南巡,觀靑邱之政,刻石蚩尤天王功德。西至奄瀆忽,會分朝諸汗,閱兵,祭天,與周人修好。

丙辰五年,凶奴入貢。

丙戌三十五年,帝崩,太子登兀立。

三十一世檀君登兀

在位二十五年。

丁亥元年。

壬寅十六年,鳳鳴白岳,麒麟來遊上苑。

辛亥二十五年,帝崩,子鄒密立。

三十二世檀君鄒密

在位三十年。

壬子元年。

甲寅三年,鮮卑山酋長們古入貢。

癸亥十二年,楚大夫李文起入朝。

甲子十三年,三月,日蝕。

丙寅十五年,農作大饑。

辛巳三十年,帝崩,太子甘勿立。

三十三世檀君甘勿

在位二十四年。

壬午元年。

癸未二年,周人來獻虎象之皮。

戊子七年,寧古塔西門外,甘勿山之下,建三聖祠,親祭,有誓告,文曰:「三聖之尊,與神齊功。三神之德,因聖益大。虛粗同體,個全一如。智生雙修,形魂俱衍。眞敎乃立,信久自明。乘勢以尊,回光反躬。截彼白岳,萬古一蒼。列聖繼作,文興禮樂,規模斯大,道術淵宏。執一含三,會三歸一。大演天戒,永世爲法。」

乙巳二十四年,帝崩,太子奧婁門立。

三十四世檀君奧婁門

在位二十三年。

丙午元年。是歲,五穀豐熟,萬姓歡康,作兜里之歌,其歌曰:「天有朝暾,明光熙耀。國有聖人,德敎廣被大邑國。我倍達聖朝多,多人不見苛政,熙皞歌之長太平。」

乙卯十年,兩日竝出,仍黃霧四塞。

戊辰二十三年,帝崩,太子沙伐立。

三十五世檀君沙伐

在位六十八年。

己巳元年。

甲戌六年。是歲,有蝗蟲,大水。

壬午十四年,虎入宮殿。

壬辰二十四年,有大水,山崩壞,谷充塡。

戊午五十年,帝遣將彦波弗哈平海上熊襲。

甲戌六十六年,帝遣祖乙直穿燕都,與齊兵戰于臨淄之南郊,告捷。

丙子六十八年,帝崩,太子賣勒立。

三十六世檀君賣勒

在位五十八年。

丁丑元年。

甲辰二十八年。有地震,海溢。

戊申三十二年,西村民家牛生八足犢。

辛亥三十五年,龍馬出於天河,背有星文。

甲寅三十八年,遣陜野侯裵幋命往討海上。十二月,三道悉平。

戊辰五十二年,帝遣兵與須臾兵伐燕,燕人告急於齊,齊人大擧入孤竹,遇我伏兵,戰不利,乞和而去。

甲戌五十八年,帝崩,太子麻勿立。

三十七世檀君麻勿

在位五十六年。

乙亥元年。

庚午五十六年,帝南巡,至淇水,崩,太子多勿立。

三十八世檀君多勿

在位四十五年。

辛未元年。

乙卯四十五年,帝崩,太子豆忽立。

三十九世檀君豆忽

在位三十六年。

丙辰元年。

辛卯三十六年,帝崩,太子達音立。

四十世檀君達音

在位十八年。

壬辰元年。

己酉十八年,帝崩,太子音次立。

四十一世檀君音次

在位二十年。

庚戌元年。

己巳二十年,帝崩,太子乙于支立。

四十二世檀君乙于支

在位十年。

庚午元年。

己卯十年,帝崩,太子勿理立。

四十三世檀君勿理

在位三十六年。

庚辰元年。

乙卯三十六年,隆安獵戶于和沖自稱將軍,聚衆數萬,陷西北三十六郡,帝遣兵不克。冬,賊圍都城,急攻,帝與左右宮人奉廟社主,浮舟而下,之海頭,尋崩。是歲,白民城褥薩丘勿以命起兵,先據藏唐京,九地師從之,東西鴨綠十八城皆遣兵來援。

四十四世檀君丘勿

在位二十九年。

丙辰元年,三月,大水浸都城,賊大亂。丘勿率兵一萬往討之,賊不戰自潰,遂斬于和沖。於是丘勿爲諸將所推,乃於三月十六日築壇祭天,遂卽位于藏唐京,改國號爲大夫餘,改三韓爲三朝鮮。自是三朝鮮雖奉檀君爲一尊臨理之制,而惟和戰之權不在一尊也。七月,命改築海城爲平壤,作離宮。

丁巳二年,禮官請行三神迎鼓祭,乃三月十六日也。帝親幸敬拜,初拜三叩,再拜六叩,三拜九叩,禮也,從衆特爲十叩,是爲三六大禮也。

壬申十七年,監察官于州郡糾察吏民,擧孝廉。

戊寅二十三年,燕遣使賀正。

甲申二十九年,帝崩,太子余婁立。

四十五世檀君余婁

在位五十五年。

乙酉元年,築城長嶺狼山。

辛丑十七年,燕人侵邊,郡守將苗長春擊敗之。

丙辰三十二年,燕人倍道入寇,陷遼西,逼雲障、番朝鮮,命上將于文言禦之。眞、莫二朝鮮亦派兵來救,設伏來攻,破燕、齊之兵於五道河,遼西諸城悉復。

丁巳三十三年,燕人敗,屯連雲島,造船將來襲。于文言追擊,大破射殺其將。

辛未四十七年,北漠酋長厄尼車吉來朝,獻馬二百匹,請共伐燕,乃以番朝鮮少將申不私率兵一萬,合攻燕上谷援之,置城邑。

戊寅五十四年,自上谷役後,燕連年來侵,至是遣使請和,許之,復以造陽以西爲界。

己卯五十五年,夏,大旱,慮有冤獄,大赦,親幸祈雨。九月,帝崩,太子普乙立。

四十六世檀君普乙

在位四十六年。

庚辰元年,十二月,番朝鮮王解仁爲燕所遣刺客所害,五加爭立。

戊戌十九年,正月,邑借箕詡以兵入宮,自以番朝鮮王,遣人請允,帝許之,使堅備燕。

丁巳三十八年,都城大火,盡燒,避御于海城離宮。

癸亥四十四年,北漠酋長尼舍獻樂,乃受而厚賞。

乙丑四十六年,韓介率須臾兵犯闕,自立。上將高列加起義,擊破之。帝還都,大赦。自此國勢甚微,國用不敷,尋帝崩,無嗣,高列加以檀君勿理之玄孫,爲衆愛戴,且有功,遂卽位。

四十七世檀君古列加

在位五十八年。

丙寅元年。

己卯十四年,立檀君王儉廟于白岳山,令有司四時祭之,帝歲一親祭。

己酉四十四年,燕遣使賀正。

癸丑四十八年,十月朔,日蝕。是歲冬,北漠酋長阿里當夫請出師伐燕,帝不從,自是怨不朝貢。

壬戌五十七年,四月八日,解慕漱降于熊心山,起兵,其先槀離國人也。

癸亥五十八年,帝仁柔不斷,令多不行。諸將恃勇,禍亂頻起。國用不敷,民氣益哀。三月,祭天之夕,乃與五加議曰:「昔我列聖,肇極垂統,種德宏遠,永世爲法。今王道哀微,諸汗爭强,惟朕涼德懦不能理,無策招撫,百姓離散,惟爾五加,擇賢以薦,大開獄門,放還死囚以下諸俘虜。」翌日,遂棄位入山,修道登仙。於是五加共治國事六年。

先是,宗室大解慕漱密與須臾約,襲據故都白岳山,稱爲天王郞,四境之內,皆爲聽命。於是封諸將,陞須臾侯箕丕爲番朝鮮王,往守上下雲障,蓋北夫餘之興始此。而高句麗乃解慕漱之生鄕也,故亦稱高句麗也。

自檀君紀元元年戊辰,至今上踐祚後十二年癸卯,凡三千六百十六年也。是歲十月三日,紅杏村叟書于江都之海雲堂。

更新于:10个月前